天天看小說

第130章 暗夜交鋒(二合一)

太學內。

一衆太學生看著邸報上歷代歲幣的數額,一個個雙眼充血,憤怒不已,紛紛怒斥兩國狼子野心。

尤其是開封城又傳來了遼夏使者囂張跋扈,兩國使者想要再加歲幣不說,遼國使者想要將歲幣改爲進貢,西夏想要再割大宋三城,這就更加刺激了一衆少年意氣太學生。

“朝堂之爭傳來,官家下旨驅逐遼夏兩國使者,宣誓大宋以後,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歲幣,天下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忽然再一個震驚的消息傳到了太學。

“好!”

太學幾乎炸鍋了,一個個太學生熱血沸騰,紛紛拍手叫好。

無他,趙煦的這個鐵血誓言正對一衆太學生的胃口。

“官家實乃英主也,我大宋有救了!”

太學博士張雍老淚縱橫道,他雖然年老,又何嘗願意承受歲幣之恥。

“邪醫範正當朝補齊半闕《滿江紅》。”

隨後又一道震撼的消息傳來。

“歲幣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隨著半闕《滿江紅》傳遍太學,所有的太學生激動不已,範正這半闕詞簡直是寫到了他們的心坎裡,恨不得現在棄筆投戎參軍報國,橫掃西夏,北滅遼國。

“君有雄心,臣有壯志,我大宋上下一心,何愁不興。”張雍心中激盪道。

“英主又如何?可惜如今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官家縱然有凌雲之志,恐怕也無勇武之力。”

“要是官家親政就好了!”王棣心中一嘆道。

一衆太學生心中一動,王棣此言說出衆人心中所想。

“範正懇請太皇太后撤簾,官家親政,太皇太后要斬範正。”

“歷朝歷代變法從未有不流血而成的,今大宋兩次變法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乃大宋之所以不昌也,如果有之,請自我範正起。”

隨後,範正越來越多的朝堂壯舉傳開,所有太學生沉默不語,他們一直稱範正爲邪醫,未嘗沒有心中輕視,而如今範正做了一件讓他們都爲之汗顏的壯舉。

“範師兄有難,我等太醫生又豈能坐視不理?”

“我醫家不能再度重演華佗悲劇!”

忽然一陣激昂的喧譁,從一旁太醫局傳來,頓時讓一衆太學生側目望去。

“怎麼回事?”衆人疑惑不已。

很快有人打探消息歸來,臉色難堪道:“邪醫範正請求太皇太后撤簾,讓官家親政,太皇太后惱羞成怒要殺範正,一衆太醫生準備叩闕聲援範正。

如今邪醫範正變法醫家成功,乃是醫家的當之無愧的領袖,更是年輕太醫生的偶像,如今範正一首滿江紅慷慨激昂,忠君爲國,卻被太皇太后冤殺,自然激起太醫局的不滿。

在經過新黨的暗中挑撥,立即羣情激奮,聲援範正。

王棣見太醫局佈局成功,出列高呼道:“諸位同窗,官家乃是中興之主,意圖帶領大宋變法圖強,太皇太后卻執意要給遼夏歲幣,量大宋之物力,以結遼夏之歡心,更有傳言說,太皇太后意圖廢帝,傳位於雍王,甚至有消息稱,太皇太后準備調動禁軍,武力奪權。”

“簡直是豈有此理!”

張雍心中一寒,高太后執政八年,手握大權,未嘗沒有這個可能?

“老奸擅國!”

“官家已經成年,太皇太后卻依舊不願還政,原來說欲行武后之事。”

一衆太學生怒斥道,官家銳意進取,立誓要振興大宋,而高太后爲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竟然要廢帝,諂媚遼夏兩國。

“國家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諸位可願隨我王棣一起,叩闕請命,讓官家親政,振興大宋。”王棣高呼道。

王棣乃是王安石之孫,王安石在朝堂上名聲不好,然而在年輕人心中卻威望極高,其登高一呼,一衆太學生紛紛響應。

當下,一隊太醫生隊伍,一隊太學生隊伍,互爲聲援!浩浩蕩蕩的趕往皇城,叩闕請命,請官家親政。

開封百姓震驚的看著這一幕,然而當他們瞭解到事情的原委之後,同樣義憤填膺。

對於開封百姓來說!送給遼夏的歲幣,都是搜刮他們的民脂民膏,而官家好不容易要立志廢除歲幣,高太后竟然還想繼續給遼國送歲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大宋苦歲幣久亦!”

“官家乃是中興之主,請太皇太后撤簾!”

隨即一個個開封市民也紛紛追隨太醫生和太學生,前往皇宮叩闕。

更有激進的書生文人,直接來到白虎堂,圍著大門怒罵其枉負君恩,膽敢奉高太后之命作亂,日後必遭清算,誅其九族。

“簡直是豈有此理!竟然膽敢圍堵白虎堂,此乃死罪也!來人,將他們全部抓起來。!”高公紀怒不可遏道。

“高將軍萬萬不可,這些都是書生文人,很多都有功名在身,我等不可輕舉妄動。”太尉孟元搖頭道。

大宋以文御武百年,武將對文人的畏懼猶如刻在骨子裡一般,他們寧願面對兇狠蠻橫的遼兵,也不敢將兵鋒指向文人,因爲這可是犯大忌之事。

“放肆,太皇太后一心爲國,勞苦功高,他們竟然公然辱罵,此乃大不敬之罪,別忘了爾等有今日地位,皆受太皇太后恩典。”高公紀怒聲道。

一衆將領頓時默然,高家原本就是將門世家,在軍中頗有威望,其執政之後,衆將也乃是他們一手提拔。

就拿當今太尉孟元來說,原本僅僅是一介防禦使,其孫女受高太后欣賞欽點爲皇后,其又被高太后連續提拔,坐上了太尉之職,高太后對其恩重如山。

孟元自然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對於高公紀多加重用,讓其儼然是太尉第二。

“官家無故逼宮,實乃有違孝義,如今太皇太后生死不明,爾等坐視不理,豈不是忘恩負義,如今開封城一片亂局,我等若是協助太皇太后撥亂反正………………。”

一衆部將臉色一變道:“高將軍慎言,軍中無虎符不得出兵,此乃祖制,太皇太后未傳來旨意,樞密使曹大人未傳來調兵之令,我等若輕舉妄動,無論是何理由,必死無疑。”

一衆書生可並未危言聳聽,宋朝吸取五代十國的教訓,對武人戒備森嚴,任何膽敢作亂的苗頭皆會重判。

這一次乃是官家和太皇太后奪權,他們若是參與其中,哪怕是太皇太后勝利,其死後恐怕也難逃下一代帝王的清算。

畢竟無論是何種原因帶兵逼宮,對帝王來說都是無法原諒的,再說滿朝大臣已經支持官家親政,他們又何必做這個出頭鳥。

“我等並非是謀反作亂,而是要保證太皇太后的安全,別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教訓。”高公紀低聲蠱惑道。

一衆將領不由眉頭一皺,他們的確是受高太后提拔,唯有高太后在,才能保住他們的位置,若是官家親政,恐怕…………。

“而且官家受到邪醫範正蠱惑,立志變法,日後必然重用新黨,重啓遼夏之戰,到時候有多少無辜將士犧牲,你我恐怕也難逃一劫。”高公紀再次威脅道。

孟元和一衆將領心中一震,他們都經歷過親歷年間的戰爭,自然知道戰爭的殘酷和西夏士兵的兇猛,心中畏戰情緒滋生。

“而且我等並非孤軍奮戰,文官之中亦有很多追隨太皇太后,定然不會對官家不孝行爲坐視不理。”高公紀自信道。

高太后乃是保守派領袖,其追隨者衆多,今日不過是被趙煦打一個措手不及罷了!真正較量也未必會輸。

一衆將領對視一眼,緩緩點頭,而太尉孟元則臉色猶豫。

高公紀見狀低聲耳語道:“孟皇后乃是高太后欽點,官家素來不喜,若是太皇太后失勢,恐怕孟皇后的皇后之位不保!你莫要忘了仁宗朝廢后郭氏前車之鑑。”

孟元臉色霍然一變,郭氏乃是仁宗的第一任皇后,同樣也是太后劉娥的欽點皇后,爲仁宗不喜,仁宗親政之後,很快廢掉了郭氏,另立曹氏爲皇后,而孫女孟皇后和郭氏如出一轍。

“此事需要從長計議!”孟元臉色鄭重道:

高公紀見狀,心中得意一笑,無論是爲了自己的太尉之位,還是爲了皇后之位,孟元必須站在太皇太后這一邊。

有了太尉孟元的支持,大事可成!

孟元憂心忡忡的回到孟府之時,天已經黑了!

突然發現孟府張燈結綵,極爲隆重,正想發火怒斥,卻看到一個雍容華貴的身影,正是孟皇后。

“老臣參見皇后娘娘!”孟元上前行禮道。

孟皇后連忙扶起孟元道:“爺爺!此乃家中應該是孫女給你行禮!”

孟元固執道:“禮不可廢,如今伱已經貴爲皇后娘娘,君臣有別!”

孟皇后不由一嘆,孟元一直就極爲固執,她對此也極爲無奈。

“你怎麼突然回家,莫非官家剛剛親政,就將你趕了回來!”孟元忽然豁然臉色一變道。

孟皇后苦笑道:“爺爺這是什麼話?是官家請本宮前來,勸爺爺穩定軍心,確保軍中不亂。”

孟元眉頭一皺,他沒有想到官家竟然讓皇后親自來勸他。

“太皇太后如今怎樣?”孟元問道。

孟皇后如實回答道:“皇祖母如今正在寢宮,向太后正在勸她!”

孟元默然,他自然知道孟皇后口中的‘勸’是什麼意思。

“你應該知道,太皇太后對孟家有大恩,官家並不喜歡你,若非太皇太后欽點,官家不可能立你爲後。”孟元凝重道。

孟皇后臉色不變,點頭道:“孫女知道,然而孫女已經嫁給了官家,就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更何況,孫女如今已經懷有龍種,已經和官家榮辱與共。”

孟元冷靜道:“後宮中,除了你還有兩位妃子懷孕,你若生的並非皇子,若是太皇太后不在,恐怕難逃被廢之命!”

孟皇后對此並無意外道:“哪怕孫女此次生下的是公主,日後也會生下皇子,因爲孫女已經掌控了女子懷孕的秘方。”

當下,孟皇后將範正的懷孕規律道來,孟元的臉龐第一次出現動容,如果有此方法,孟皇后誕下皇子的機率大增,皇后生下的嫡子,日後定然是嫡長子,未嘗沒有機會登上皇位,那時孟家的地位才穩如泰山。

當然,孟皇后有所隱藏,她沒有名言趙煦的身體狀況,如果趙煦的身體恢復,那她必定會誕下皇子,如果官家日後不育,那她只有聽天由命了。

“而且妾身可是在官家立下軍令狀而來,若是不能說服爺爺,恐怕不用官家廢了孫女,孫女也無顏再見官家了。”孟皇后一臉悽然道。

孟元頓時臉色一僵,他自然知道孫女和他的脾氣極像,肯定會說到做到,就是沒有高太后的支持,孫女可能會被廢。

而如今他若支持高太后,自己孫女就已經自廢皇后之位了。

“父親!此乃他們祖孫的恩怨,他們打著骨頭連著筋,難道官家還能殺了太皇太后不成?我們孟家爲何要冒著滅族的風險參與其中!”孟皇后之父孟在苦心勸道。

孟元天人掙扎,一邊是高太后的提拔之恩,一邊是孫女未來的幸福和孟家的前程。

良久之後,孟元嘆聲道:“務必要保證太皇太后的安全。”

孟皇后頓時喜極而泣,知道爺爺決定站在了官家這邊!

“多謝爺爺!”孟皇后鄭重一拜道。

“希望你以後莫要後悔!”孟元一嘆道。

當下,孟元下定決心扶持官家,立即開始暗中佈局。

與此同時,蔡確踏入曹府,曹家和高太后關係莫逆,高太后乃是曹家的外甥女,兩家歷代互爲犄角,相互扶持。

光獻皇后曹氏讓外甥女高氏嫁給英宗,高太后垂簾聽政之後,報之以李任命曹暉爲樞密使。

半個時辰之後,蔡確自信走出曹家。

越是高門大閥,越是行事小心謹慎,如今朝堂三位宰相皆支持官家親政,民間羣情激奮要求官家親政,曹家只需保持中立,就能保證榮華富貴,自然不會冒險行事。

隨後,蔡確又連連拜訪數個軍中重臣,這些都是當年熙寧變法的軍中支持者,以作萬全之策。

做完這一切,蔡確重重的鬆了一口氣,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

他知道這一切,追隨高太后的頑固派定然也沒有閒著,然而只要軍中穩定,官家年歲已經十八,掌握親政大義,再加上民心在官家,這一次新黨贏定了。

第380章 抗洪邪方第57章 神醫時代落幕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333章 大宋的虛榮心第325章 變法兵法第325章 變法兵法454.第454章 未來的第三次變法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290章 王詵的報復第82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400章 大理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450.第450章 重啓慶曆新政第288章 李師師的選擇第315章 童貫下東洋第258章 免費義務教育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醫家之爭第214章 牛痘之術第195章 司馬光四大罪第340章 範李和離第25章 萬貫秘方454.第454章 未來的第三次變法第503章 父死子繼和兄終弟繼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185章 青苗法第30章 《趙氏神妙帖》475.第475章 聖公方臘第1章 名正方邪第361章 最強贅婿蘇遁第29章 與太醫生共醫院500.第500章 正方:統一戰線第364章 蘇青天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第406章 花柳病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330章 西夏鐵鷂子戰敗第235章 最後的贏家是醫家第434章 遼夏驚恐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第339章 李清照不孕不育第60章 起死回生第119章 邪方種豬計劃第168章 平夏城建成第446章 海上之盟471.第471章 食菜事魔第430章 螃蟹效應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第255章 唐詩宋詞李曲485.第485章 遼國反應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79章 千古邪術——纏足456.第456章 轉運使範正第65章 搶親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298章 良藥不必苦口第322章 變法青苗法第154章第1章 名正方邪第134章 清算趙挺之第93章 相思疾第396章 征服吐蕃第58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125章 歲幣恥第69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304章 滅夏之策冷戰第216章 醫家的輝煌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84章 帝王心疾第422章 邪方:翻越蒼山第348章 醫方體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第270章 紅包和醫鬧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462.第462章 占城稻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100章 權力是天下最大的毒藥(二合一)第111章 邪方會傳染第342章 第三次生理和倫理之爭第390章 馬氏的榮光第181章 變法馬政第323章 萬萬貫青苗錢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411章 大理震動第176章 範正歸來468.第468章 方臘第65章 搶親467.第467章 占城稻熟!第237章 驗證鵝頸瓶實驗!第223章 範李大婚第360章 變法駙馬制度!474.第474章 殺邪醫第153章 邪方再現第114章 趙煦變法,小試牛刀(二合一)454.第454章 未來的第三次變法第162章
第380章 抗洪邪方第57章 神醫時代落幕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333章 大宋的虛榮心第325章 變法兵法第325章 變法兵法454.第454章 未來的第三次變法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290章 王詵的報復第82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第77章 快去請邪醫範正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400章 大理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450.第450章 重啓慶曆新政第288章 李師師的選擇第315章 童貫下東洋第258章 免費義務教育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醫家之爭第214章 牛痘之術第195章 司馬光四大罪第340章 範李和離第25章 萬貫秘方454.第454章 未來的第三次變法第503章 父死子繼和兄終弟繼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185章 青苗法第30章 《趙氏神妙帖》475.第475章 聖公方臘第1章 名正方邪第361章 最強贅婿蘇遁第29章 與太醫生共醫院500.第500章 正方:統一戰線第364章 蘇青天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第406章 花柳病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330章 西夏鐵鷂子戰敗第235章 最後的贏家是醫家第434章 遼夏驚恐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第339章 李清照不孕不育第60章 起死回生第119章 邪方種豬計劃第168章 平夏城建成第446章 海上之盟471.第471章 食菜事魔第430章 螃蟹效應476.第476章 摩尼教滅第255章 唐詩宋詞李曲485.第485章 遼國反應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79章 千古邪術——纏足456.第456章 轉運使範正第65章 搶親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298章 良藥不必苦口第322章 變法青苗法第154章第1章 名正方邪第134章 清算趙挺之第93章 相思疾第396章 征服吐蕃第58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125章 歲幣恥第69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304章 滅夏之策冷戰第216章 醫家的輝煌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84章 帝王心疾第422章 邪方:翻越蒼山第348章 醫方體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第270章 紅包和醫鬧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462.第462章 占城稻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100章 權力是天下最大的毒藥(二合一)第111章 邪方會傳染第342章 第三次生理和倫理之爭第390章 馬氏的榮光第181章 變法馬政第323章 萬萬貫青苗錢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411章 大理震動第176章 範正歸來468.第468章 方臘第65章 搶親467.第467章 占城稻熟!第237章 驗證鵝頸瓶實驗!第223章 範李大婚第360章 變法駙馬制度!474.第474章 殺邪醫第153章 邪方再現第114章 趙煦變法,小試牛刀(二合一)454.第454章 未來的第三次變法第162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阜城县| 奉化市| 景德镇市| 威宁| 常山县| 定日县| 洞头县| 阳原县| 来安县| 嘉黎县| 江津市| 云龙县| 同仁县| 舟曲县| 汉源县| 台南县| 高碑店市| SHOW| 刚察县| 武夷山市| 闸北区| 天祝| 湘阴县| 肥乡县| 崇左市| 蒲江县| 清水河县| 布拖县| 杭锦后旗| 永登县| 赣州市| 玉溪市| 怀柔区| 云南省| 崇仁县| 焉耆| 同心县| 蓝山县| 延安市|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