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

?正在安祿山大吃大喝的時候,楊玉環一身羽衣,在音樂的伴奏下,衣帶飄飄的進入了場。

楊玉環是真正的舞者,一曲霓裳羽衣舞,頓驚四座,讓所有的人都以爲是“月仙子下凡塵”。

一曲舞罷,安祿山也吃飽了,躬身行禮道“陛下,貴妃舞姿非凡人所有。臣也會舞蹈,可否爲陛下助興?”

李隆基高興了,不由得問道“你這麼胖,能跳的動麼?”

安祿山拍著寬闊的胸膛,豪邁的說道“臣的肚子裡是赤膽忠心,不耽誤跳舞。”

這一記馬屁來去無聲,高明之極,堪稱潤物無聲,盡在不言。沒有人不喜歡阿諛的,李隆基也不例外,頓時高興的亂七八糟,說道“奏樂,讓愛卿跳舞。”

安祿山立刻走進了場,大跳胡旋舞,隨著馬靴踩落地面的“踢踏”聲,胖大的身軀滿場橫飛,好似野馬在草原撒歡兒,竟然能“疾如風焉”。

李隆基看慣了華麗的舞蹈,這樣粗狂的舞蹈還是第一次見。想起了祖先征戰的崢嶸歲月,因此高興了,對楊玉環說道“愛妃,安祿山跳的別有味道,你看如何?”

楊玉環爲人機靈,看到李隆基心情超爽,附和著笑著說道“胡人的舞蹈,自然是天生的粗狂,不過看來別有一番情趣。如果能有人調教,看來會更好。”

李隆基撫掌大笑,說道“論跳舞,還有誰人愛妃更好。看來,這個老師非愛妃莫屬了。”

安祿山跳著舞也不忘觀察周圍的情況,聽到了李隆基的話,馬停止了腳步,眼珠兒一轉,立刻跪倒在地,說道“臣的舞蹈學自阿母,今日貴妃教導舞蹈,猶如臣的阿母叮嚀囑託。臣願拜貴妃爲阿母,請陛下成全。”

安祿山都三十多歲了,眼看“奔四”了。這樣的年齡,按什麼標準都是“大叔”,而楊玉環才只有二十幾歲,年齡差了十幾歲。她聽說安祿山要拜她爲母親,驚訝的嘴都合不了。

李隆基可沒覺得這事情搞笑,只覺得好玩,自己是萬民之父,自己的老婆自然是萬民之母,老百姓多老,也是子民。馬開懷大笑,一口應承道“好啊!朕應了!”

安祿山等著這句話,立刻納頭便拜,腦門子實實在在的磕在地,虔誠的說道“阿母在,受兒子一拜。”

楊玉環覺得很好玩,於是笑嘻嘻的接受了這一份大禮。

李隆基大爲喜悅,覺得既然是一家人了,那得見見家裡人,一聲令下,命安祿山晉見皇太子李亨。

安祿山茫然的看著太子,卻不肯叩頭,左右侍從催他跪下,他拱手肅立,問道“臣是一個胡人蠻子,不懂得朝廷的禮儀規矩,不知道皇太子是什麼官?”

太搞笑了,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土包子!李隆基撫掌大笑,幾乎笑噴了,說道“皇太子是儲備君王,朕死了之後,他可以代替朕治理天下!”

安祿山撓了撓滿是灰塵的腦袋,抖落一地頭皮,不解的說道“萬歲春秋鼎盛,天地垂青,壽誕綿長,好日子都在後面呢,這麼早立太子臣很不理解。”

萬壽無疆是每一個人的夢想,李隆基也是如此。不過,自從老皇帝李世民吃了最牛外交官王玄策供奉的天竺長生不老藥後一命嗚呼,他得到了教訓,再也不相信人可以不死。然而,隨著歲月染白了頭髮,李隆基更加害怕死亡,只是束手無策而已。安祿山的話挑動了他內心的憂傷,因此,他黯然說道“人必有一死,只是早晚而已。”

太子李亨的年齡早過了而立之年,太子的位置沒坐幾天,現在天天盼望著早一天接過父親的班,聽到安祿山責備李隆基不該早立太子的話,不由得怒氣蓬勃。不過,李隆基在旁邊,他可沒敢發作。

安祿山馬屁拍著,可不耽誤觀察周圍的情況,看到太子李亨皺緊了眉頭,知道惹禍了,於是趕緊給自己找臺階下,說道“這是臣的錯!臣非常愚昧,從前只知道陛下一個人,不知道更有儲備君王。”

據史書記載,安祿山假裝萬不得已,只好跪下叩頭。

太子李亨莫名其妙的被擺了一道,哭笑不得,心裡恨極了安祿山,但只有生氣的份兒。

在封建王朝,遵循著“潛龍勿用”的準則,這是防止太子專權。此語來自易經,意思說,在一國儲君沒取得天下之時,一定要夾著尾巴做人。

是因爲這個,太子如何敢搭一句茬兒。

雖然太子李亨恨得問候了安祿山的八輩祖宗,然而,李隆基不這麼想,他以爲安祿山爲人率真,沒有心計,說的全是真話,因此,對他更加信任。不僅如此,他擔心太子李亨對安祿山不感冒,特意叮囑道“阿兒,此人天真爛漫,做事一心一意,以後要好生看顧。”

李亨心裡這個不高興,但不敢表現出來,恭謹的說道“阿耶,兒謹記!”

唐代皇室兒女,沒有稱呼皇帝爲“父皇”,更不能稱爲“陛下”,稱“萬歲”顯得生分了,而是隨胡俗稱之爲“阿耶”,或是“耶耶”。現存李世民手書證明了這一點。

而皇帝對子女的稱謂更雷人了,一般在家書後署名“耶耶”,有時還署名爲“哥哥”。

據說,“哥哥”是遊牧民族的舶來語,有兄長的含義,在特定場合代表父親。

酒宴結束了,衆人散去,安祿山告辭,先拜楊貴妃,然後才拜別了李隆基。

李隆基活了大半輩子,當皇帝很久了,還是第一次碰這樣的事情,因此感到很怪,更有些憤怒,當即問道“安祿山,你這是何意?”

安祿山故意裝傻,說道“俺們胡人先母而後父,自幼是認娘不認爹,母親是父親尊貴。”

楊玉環嚇了一跳,安祿山這廝太混了,這不是沒事兒找抽嗎!但她不敢說什麼,只能呆立一旁。

誰想到,李隆基根本沒有生氣,而是很高興,心裡想到,這廝性情耿直,沒有心計,朕喜歡!高興之餘,馬命人把楊釗和楊、楊等人喊來,讓他們和安祿山結成兄弟。

李隆基笑著教訓這幾個小弟,說道“你們跟著人家學學,做事光明磊落,這纔是爲人子弟的典範。”

楊釗在旁邊一直冷眼看著安祿山,內心恨得直咬牙,聽到皇帝呼喚,不敢不答應,但在磕頭結拜之後,冷笑著對安祿山說道“恭喜,安都督。”

安祿山早忘了曾經抽了楊釗一鞭子的事欺男霸女的事兒幹多了。不過,安祿山現在很牛了,還以爲楊釗是客套,因此很冷淡的點了點頭。

酒宴散去,李隆基下達詔令,任命安祿山爲平盧節度使,史思明爲平盧兵馬使,知平盧軍事,也是平盧副使。

不過,李隆基的這道命令,還是引起了朝大臣們的反彈,首先是楊釗,他還沒忘記安祿山的侮辱,極力反對提拔安祿山。

楊釗並不是一個人在作戰,太子李亨心暗恨安祿山,但他不敢出頭,只能命令貼身太監李輔臣,偷偷地委託高力士,尋機在皇帝面前下絆子。

這時,已經致仕在家修養,奉召出來陪皇帝出行的前宰相之一的張九齡也看到了安祿山的虛僞,主張抑制他的勢力,不能予以提拔。

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武則天時進士,後任右拾遺。唐玄宗李隆基時吏部選拔人才,曾由他和趙冬曦評定等第。

張九齡爲相賢明正直,不避利害,敢於諫諍,推行一系列利國安民的措施如主張君王應以民爲本,扶持農桑,反對窮兵黷武;選官應舉賢任能,反對浮名虛才、名實不副;他注意到地方官的重要,主張凡是沒有擔任過地方官的,不得擔任侍郎、列卿等京官要職;提出恢復府兵制,加強央對軍隊的控制權。

在安祿山剛剛嶄露頭角的初期,張九齡已經看出了端倪,曾經對侍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裴光庭家族自古爲三晉望族,也是國曆史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餘芳猶存,”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還多次與皇室聯姻,出過皇后3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章之隆,在外歷史堪稱絕無僅有。

由於張九齡“小必諫,大必諍”,不惜犯雷霆之威,與饞黨抗行、剛正不阿。因此,李隆基很懼怕和這個老頭見面,能躲躲。所以,張九齡只能讓別人轉達自己的看法。

裴光庭深以爲然,馬進宮覲見了李隆基。

如此多的反對聲音,李隆基犯難了,只好先放一放,因此,將提拔安祿山的詔令暫時擱置。

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69節 死到臨頭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60節 死裡逃生第9節 高將軍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324章 沒有贏家的北邙山之戰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100節 拜火教第6節 太原鬥毆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24節 樑公公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97節 莫賀達幹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85節 庭州被圍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97節 莫賀達幹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261章 蔡家樓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210章 漢家奴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58節 香積寺第16節 飛來橫禍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248章 叛逃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188章 烈女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70節 遊擊將軍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185章 面聖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66節 兵變第63節 李代桃僵第25節 輪臺大捷第254章 穆斯林總督的猶豫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45節 賞金殺手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7節 再見煙花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
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69節 死到臨頭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60節 死裡逃生第9節 高將軍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324章 沒有贏家的北邙山之戰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100節 拜火教第6節 太原鬥毆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24節 樑公公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97節 莫賀達幹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85節 庭州被圍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97節 莫賀達幹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261章 蔡家樓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210章 漢家奴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58節 香積寺第16節 飛來橫禍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248章 叛逃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188章 烈女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70節 遊擊將軍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185章 面聖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66節 兵變第63節 李代桃僵第25節 輪臺大捷第254章 穆斯林總督的猶豫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45節 賞金殺手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7節 再見煙花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楚雄市| 惠水县| 桐梓县| 微山县| 和田市| 纳雍县| 长岭县| 镇平县| 太白县| 神池县| 遂平县| 保亭| 海南省| 竹北市| 襄垣县| 瑞金市| 绿春县| 崇礼县| 稷山县| 孝昌县| 崇州市| 田阳县| 绥江县| 渝北区| 清镇市| 永仁县| 海阳市| 青田县| 灵丘县| 大余县| 翁牛特旗| 阜南县| 探索| 巴中市| 萝北县| 正阳县| 宁陕县| 海林市| 大理市|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