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3.價值觀

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價值觀,就是人們對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標準,是處理價值問題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因爲人有理想和追求。那麼,人爲什麼會有理想和追求?就是因爲心中有值得追求的東西,這種“值得追求的東西”成爲一個人不怕困難和風險、堅持不懈奮鬥的動力。可以說,價值觀是指導人們思想行爲的精神支柱。人們的信念、信仰、追求和理想等都屬於價值觀的範疇。共產黨員的價值觀是共產黨員對於人生價值或共產黨員自身價值的根本觀點。當前,面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共產黨員的價值觀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認真思考和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社會發展轉型與人的觀念更新多元

當前,我國正處在構建和諧社會、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階段,也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期。經濟上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開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轉軌。但在實現社會結構轉型的同時,還要實現由計劃經濟體制完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這是經濟體制的轉軌,要進行一系列的體制性的改革和轉變。社會結構轉型和經濟體制轉軌同時並進,一方面雙方可以相互推動、交替發展;另一方面也會相互制約,使得轉變的過程中出現結構衝突、體制的摩擦、多重利益矛盾、多角色轉換、價值取向的衝突交織在一起,增加了轉型期的難度。加之改革開放正向縱深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如貧富差距拉大、國有企業改革艱難、工人下崗、大學生就業困難、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迫切要求人們樹立並堅持正確的價值觀,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看到困難,又要看到前景,決不能喪失信心。

我們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的轉型,人們的觀念日新月異,社會思想呈現出多樣、多元、多變的特點。從社會思想的內容上說,呈現出多樣的形態:各種社會思潮應時而生,正確的與錯誤的彼此交織,積極的和消極的相互激盪。既有進步向上的思想,又有反動落後的思想;既有正確科學的思想,又有偏頗謬誤的思想;既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又有消極腐朽的思想;既有高尚文明的思想,又有低級庸俗的思想。特別是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一些形形色色的有害思潮乘虛而入,對社會生活產生了消極影響。從社會思想的性質上說,呈現出多元的格局:既有占主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也有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意識,還有一些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既有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也有資本主義的錯誤思想和腐朽觀念,還有封建主義思想的殘餘。從社會思想的發展過程說,呈現出多變的特徵:一方面,經濟在發展,體制在轉軌,現代社會變化的節奏和知識更新的週期加快,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也越來越快;另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的普及,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就更大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某種意義上說,社會思想多樣化是一種正常狀態。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日趨多樣化,決定了社會思想的多樣化。應該看到,社會思想的多種多樣,不同觀點的爭鳴切磋,有利於增強人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平等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激發創造活力。但也不可否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錯誤的思想觀點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也在滋長。比如,有的人國家觀念淡薄,集體意識淡化,個人慾望膨脹,追捧極端個人主義;有人對社會主義前途喪失信心,信念動搖,悲觀失望,出現了某種程度的信仰危機;有人甚至宣揚指導思想多元化,鼓吹多黨制,主張照搬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等等。這些錯誤思想雖然不是主流,但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否則會擾亂人們的思想,造成社會思想的混亂,從而影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裡,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居於主導地位,反映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作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旗幟和靈魂的馬克思主義,引領著整個社會思想。在社會發展轉型時期,要用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想,首先要堅持和發展好馬克思主義。要把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作爲一條最根本的政治原則,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的動搖。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同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立足新的實踐,總結新的經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爲此,黨中央強調,要大力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儘快形成全面反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科體

系,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髮展和前進。

用“一元化”引領“多樣化”,必須對社會思想狀況有全面準確的把握。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的關鍵時期,現實生活的矛盾很多,人們的思想困惑也很多。特別是各種社會思潮也風起雲涌,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產生著影響。社會思潮是一定時期內反映一定階級、階層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廣泛傳播並對社會生活產生一定影響和作用的思想傾向、思想潮流。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想,關鍵是引領好各種社會思潮。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認真分析當前我國社會矛盾各方面的變化,揭示社會思潮形成和流傳的社會基礎,加強對社會思潮的超前預測,研究社會思潮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和演變規律。

面對社會思潮的紛繁多變,要根據其不同的性質,採取不同的措施,引導其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向著積極的方面發展。要緊緊圍繞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針對羣衆的特點和需求,作出深入分析和回答,把疑惑說明白,把道理講透徹,切實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和戰鬥力。在對社會思潮進行疏導的過程中,要堅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清是非,明確界限,努力消除各種錯誤思潮對人們思想的消極影響。

(二)以爲人民服務爲最大追求

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站在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高度,對共產黨員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行爲的選擇做了正確的回答。

共產黨員的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一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作爲追求的價值目標。共產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共產主義是共產黨員特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因此,共產黨員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最終價值目標,並把今日的努力同實現遠大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各自的崗位上實踐著共產主義的價值追求;二是把勞動創造、無私奉獻作爲價值實現的條件。勞動創造是價值的源泉,爲社會多做貢獻是價值的真諦,不能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就毫無價值可言。共產黨員對集體、對社會貢獻越大,他的個人價值也就越高。因此,勞動創造、無私奉獻是共產黨員價值觀和共產主義實踐的結合點,共產黨員的價值觀只有通過勞動和奉獻才能實現對共產主義的實踐功能;三是以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融合作爲價值實現的標誌。共產黨員把個人利益融合在整體利益中,把個人利益的實現融合在人民利益的實現之中;四是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價值標準。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共產黨員衡量人生價值必然要以爲人民服務的態度、質量、效果爲尺度,每個黨員價值的大小、正負都繫於爲人民服務的實踐活動中。這是共產黨員價值觀不同於其他任何剝削階級價值觀的顯著特徵,它在指導共產黨員的價值行爲時像一盞不滅的指路明燈,引導共產黨員在價值取向、價值評判時不偏離正確的方向和軌道。

共產黨員從共產主義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出發,以實現共產主義和解放全人類爲自己的最高理想,把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最大多數人謀利益作爲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念。黨的性質集中反映了無產階級的階級性和革命性。它決定了黨除了無產階級和人民大衆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決定了“共產黨員的一切言論和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標準”。無數事例表明,共產黨員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自願地把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地爲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才能自覺地進行黨性修養,才能通過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鍛鍊共產黨員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做到不僅在組織上入黨,而且在思想上入黨。

共產黨員能不能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關鍵在於能不能解決好立黨爲“公”的問題。只有堅持一心爲“公”,從根本上解決爲什麼人的問題,才能具備堅強的黨性和牢固的精神支柱,做到無論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變。

強調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與尊重個人利益、實現自我價值並不矛盾。評價一個人的標準,不僅在於他的發展需要是否得到社會的尊重和滿足,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把自己的活動匯入人民羣衆創造歷史的洪流之中,看他對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的事業盡了什麼責任,作了什麼貢獻。共產黨員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具有偉大理想、堅定信念、頑強毅力和崇高品格的先進戰士,總是把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同造福全社會、全人類的偉大事業聯繫在一起。離開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共產黨員就失去了應有的光輝和意義。

毛澤東1944年在《爲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中,把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爲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獻身的精神概括爲爲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把這一道德價值觀與黨的歷史使命及每個共產黨員的人生準則聯繫在一起,從而確立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毛澤東把這個宗旨表述爲:“共產黨員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

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標準。”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鄧小平一再強調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依靠發揚革命精神和爲人民服務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在現代化建設中依然需要發揚這一精神,而且把爲人民服務置於共產黨員價值追求的中心地位,要求全黨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爲人民做好事、辦實事。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政治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胡錦濤指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最終要落實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這是衡量黨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也是衡量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標準。”這些重要論述,科學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爲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指明瞭方向,提出了要求。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以人爲本是馬克思主義一貫的社會價值取向。它強調尊重人的存在價值、需求價值和發展價值,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理論的重要特徵。唯物史觀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指明瞭人民羣衆創造歷史的規律。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把自己的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緊密聯繫在一起,始終把自己的利益與全人類的根本利益特別是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爲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價值取向。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開闢了現實途徑。科學發展觀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爲本,並強調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闡明瞭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突出表現,是以人爲本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與黨的宗旨高度結合的重要結論。

(三)在爲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過程中體現正確價值觀

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和發展時期,黨的各項工作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爲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今天,中國共產黨提出以人爲本,目的就是要堅持把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可以說,共產黨員只有在爲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現共產黨員的價值觀。

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根本要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多年的奮鬥歷史,就是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的歷史。幹革命,是以人民羣衆爲本;搞建設,也是以人民羣衆爲本。雖然黨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工作任務有所不同,但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沒有變。胡錦濤強調,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提出以人爲本,其實質就是緊緊抓住立黨爲公、執政爲民這個本質,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衡量我們的一切決策,努力使我們的方針政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羣衆的利益,做到心裡裝著羣衆、凡事想著羣衆、工作依靠羣衆、一切爲了羣衆,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多方面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黨的全部工作真正體現出“以人民羣衆爲本”。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們共產黨員不同於其它階級和階層的價值觀。

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回答了爲什麼發展、爲誰發展、靠誰發展、如何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解決好爲什麼人的問題,當然是共產黨員價值觀的體現。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但是,發展並不僅僅是經濟增長,而應包括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多方面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必然導致爲生產而生產,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羣衆的利益。因此,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爲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然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斷髮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尊重和保障羣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利,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只有這樣,發展纔有根本的動力和正確的目標。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我們必須要深入體察人民羣衆的意願,切實把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體現在發展的思路、措施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發展的各個方面。一句話,就是在實現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的過程中體現共產黨員的價值觀。

(本章完)

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
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张掖市| 逊克县| 秦皇岛市| 文昌市| 永仁县| 福贡县| 张家界市| 宜兴市| 虹口区| 清水河县| 嘉义市| 大渡口区| 湖北省| 新绛县| 德格县| 南安市| 丹寨县| 北票市| 当阳市| 天水市| 阿坝县| 静安区| 长寿区| 紫云| 全南县| 马龙县| 香河县| 大埔县| 临沧市| 凌海市| 茌平县| 广安市| 清水县| 中阳县| 葫芦岛市| 金沙县| 金溪县| 扶沟县| 井研县|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