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

2.人生觀

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

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目的、人生價值和人生道路的根本觀點和態度。人生觀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是指導人的追求和行爲的一種思想意識。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不論自覺與不自覺,總是受某種人生觀的指導。人生觀體現在人生的各個方面。人生的目的,也就是說人爲什麼活著,是人生觀中始終起著核心和主導作用的東西。人生觀制約著人的思維方式、行爲方式和工作方式,是爲人之本。正因爲它是爲人之本,所以只有解決好了這個首要的根本性問題,才能夠解決好其他具體問題。鄧小平1956年11月17日在接見國際青年代表團時指出:“中國共產黨員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爲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他的目的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兩句話,言簡意賅,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員人生觀的核心。

(一)科學人生觀的基本內涵

一般來說,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評價構成人生觀的基本內容,事業觀、工作觀、幸福觀、生死觀、苦樂觀、榮辱觀、婚姻觀,等等,是人生觀的具體表現。人生觀都是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是人們的社會存在的反映。由於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生活環境以及文化素養的不同,人們對於人生的價值,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等問題,就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是黨的根本宗旨在每個黨員人生中的集中體現。爲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最崇高的人生觀,它指明瞭一個人應當如何正確看待自己,應當如何處理生死、榮辱、得失、苦樂和貧富等關係,從而使我們能夠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學會如何處理順境和逆境,從而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在拚搏和奉獻中展現人生最美的風采。爲人民服務的人生觀,能夠使我們更好地關心他人、愛護他人,更好地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懂得人爲什麼活著,人怎樣活著才最有價值、最有意義。共產黨員來自人民羣衆,但又不是普通老百姓,應該比人民羣衆的價值實現要求要高,就是要自覺地做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換句話說,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科學人生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人類歷史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的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都把等級門第、土地財富作爲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爲了反對宗教神權的控制和不合理的封建等級制度,宣稱人的價值就是人自身。然而資本主義實際信奉的是金錢至上,以金錢確定人的價值。這些剝削階級的人生觀儘管標準不一,形式不同,但人生目的都是“爲自己”,都是個人主義或利己主義,它們都是在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都是以個人主義爲軸心,以唯心主義爲世界觀基礎,以維護剝削階級統治爲目的的。奴隸階級和農民階級的人生觀雖然有健康積極的一面,但由於歷史條件和認識能力的侷限,也還是不科學的。惟有無產階級跳出了狹小落後的生產方式的限制,才能夠對社會和人生作出比較全面的認識。

馬克思借鑑了前人的優秀思想成果,在批判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上形成了關於人、人的本質、人生目的等問題的新認識,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提出了“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思想。列寧在領導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進一步提出要“鍛鍊嚴整的革命的人生觀”,指出要爲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服務。十月革命後,有關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關係問題日益突出,列寧對資產階級利己主義人生觀進行了深刻的揭露,指出它的實質是“人人爲自己,上帝爲大家”。他強調,要努力把“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原則,灌輸到羣衆思想中去,變成他們的習慣,變成他們的生活常規。

毛澤東同志在《爲人民服務》這一著名演講中,用簡明而深刻的語言,科學地揭示了革命階級內部同志、共產黨員與人民羣衆之間關係的實質,凝練概括了共產黨員爲人民解放、國家獨立,忘我奮鬥、自覺奉獻的人生觀。他提出:在共產黨員看來,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就是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爲人民服務就是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準則。鄧小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強調指出,我們共產黨員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必須把“人民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作爲出發點和檢驗依據。

中國共產黨員在長期實踐中培育了獨具特色的人生理想,這就是:既高瞻遠矚,面向未來,始終堅持黨的最高理想,又立足現實,從實際出發,在遠大理想指引下爲解決當前階段的實際任務而努力奮鬥,把人民羣衆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統一起來,切實履行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幾十年來,在這一崇高人生理想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譜寫了一曲曲爲國爲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正氣歌,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氣節,成爲時代的驕傲、社會的楷模。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變革。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使得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更加突出起來。在全民族精神狀態發生深刻而積極變化的同時,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不斷衝擊著正確的人生觀。面對這種衝擊,有些人依然堅定,有些人困惑,有些人則陷入了種種誤區,分不清社會主義思想與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是非界限,以至於丟掉了、背離了共產主義的人生理想,成爲腐朽的、庸俗的、卑微的人生追求的俘虜。胡錦濤同志針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他以鮮明簡煉的語言、深刻豐富的思想、立意高遠的內涵,既完整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美德精華,更充

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集中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人生價值觀,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爲準則。

(二)堅定爲理想信念終生奮鬥的思想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共產黨員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必須堅定共產黨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共產黨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自一百多年前《共產黨宣言》問世時就非常明確了,這就是最終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既是一種思想體系,也是一種社會制度,在現實世界中則表現爲全球範圍內既波瀾壯闊、又曲折坎坷的共產主義運動。這個運動在當代中國表現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

馬克思的《資本論》對共產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進行了詳細論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本主義不可能解決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只是個時間的遲早和方式的選擇問題。但是這個過程必然是漫長的,共產主義最終目標的到來也是遙遠的,它需要若干代人持續不斷的奮鬥才能實現。我們不能因其漫長而喪失信心,也不能因其遙遠而動搖方向。在這個問題上,“左”的急躁和右的失望都是錯誤的。因此,每一代人都應該在自己的歷史階段去完成自己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這纔是正確的選擇。

在中國共產黨的各個歷史時期,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矢志不渝、艱苦卓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追求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方誌敏烈士在就義前曾在獄中說:“敵人可以砍下我們的頭顱,卻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爲我們信仰的乃是宇宙的真理。”紅軍長征過雪山時,發現有許多凍僵了的紅軍戰士遺體被埋在雪裡,其中有一位戰士拳頭握得緊緊的,胳膊露在雪外面,路過的戰友上前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的手扳開,發現他的手中握著的是一張黨員證和一塊白洋,黨員證上寫著:“劉志海,1933年入黨”。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在臨死前也不忘自己是個共產黨員,不忘向黨組織交上最後一次黨費,如果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很難想象在生命即將終結的一瞬間會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舉動。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順境時易,在逆境時難。當年蘇共解體,東歐鉅變後共產主義運動跌入低潮時,有的人對共產主義失去信心,鄧小平同志卻以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告誡我們:“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較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經受了鍛鍊,從中吸取了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面發展。”這對我們今天正確認識共產主義事業的曲折和前途,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方向有著極大啓示。

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這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性迴歸”和道德追求,而是對人類社會客觀物質生產運動過程慎重研究後得出的自然結論。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通過不斷地改革、調整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我們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快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就充分表明了這一點。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是130多位,前一位是贊比亞,後一位也是一個非洲國家。但是,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的GDP總量現在已居世界前3位,l萬多億美元,我國這些年的發展速度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中由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階段過渡的這個歷史時期當中最快的。我國從1980年到2000年的GDP增長速度超過了日本和德國。而且,我國經濟健康快速增長的時間更長。這是我國在正確的政治體制和正確的經濟制度下進行的自我完善所帶來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而且必須有百倍的信心。現在,世界經濟學界公認的是2010年我國成爲超過英、法,成爲位居前四名的經濟強國(這個預言已經變成現實),2020年我國將會成爲世界第二或第三經濟強國(我們正在努力將這個預言變成現實)。另外,中國有13億人口這樣一個巨大的經濟市場,對克服宏觀經濟問題有極大的迴旋餘地,這也是他們所沒有的。所以,我們完全有充分的理由堅定信念、充滿信心。

堅持正確的人生觀,關鍵是要把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與現階段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統一起來。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強調:共產黨員必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腳踏實地地爲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強調,要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引導黨員、幹部矢志不渝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這裡,對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合格有兩個評判的標準:一個標準是是否具有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另一個標準是是否能夠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要求黨員帶動羣衆搞經濟建設,實現共同富裕。這就要求共產黨員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必須辯證地看待個人利益和人生價值。共產黨從來不反對黨員的個人利益,不要求黨員成爲苦行僧。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員爲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中國共產黨黨章》中也對黨員的個人利益作了這樣的表述:“除了制度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這都說明允許黨員有個人的合法利益。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也肯定了黨員通過自己的勞動可以

獲得與其勞動等價的合法收入,即合法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黨員獲得的合法利益越多越好,越多越光榮,因爲它反映了黨員對社會的貢獻,從一個側面展示了黨員的人生價值,但不代表黨員個人利益的獲得與個人價值等同。黨員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獲得個人利益,但實現人生價值並不完全爲追求個人利益。實踐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樂於奉獻,不求索取。同時必須妥善處理好各種利益關係,正確把握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整個社會呈現出經濟成份多樣化、經濟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共產黨員必須妥善處理好各種利益關係,堅持黨的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高於一切。這是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不能動搖的原則,放棄了這條原則就不是共產黨員。當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共產黨員要以國家利益爲重,從大局出發,而不能搞本位主義,坑害國家;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衝突時,黨員要積極維護集體利益,舍小家,爲大家,決不能挖集體牆角,損公肥私;當個人利益與羣衆利益相悖時,黨員要先羣衆,後個人,先他人,後自己。如果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認真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堅持黨的宗旨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這是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我們大多數黨員都能自覺地實踐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人民羣衆中贏得了崇高威望。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一切向錢看”思想的影響,少數黨員的宗旨意識不強甚至放棄了黨的根本宗旨,把人生的價值定位在撈錢上,巧取豪奪,爲人民羣衆所不齒。所有共產黨員都應當在“爲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有獻身精神,不以報酬爲條件,不以金錢爲目標,努力幹好本職工作,遇到艱難險阻,遇到矛盾和鬥爭,挺身而出,完成黨交給的各項任務。

(三)堅決抵制腐朽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和影響

大家應該看到,當前共產黨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受到一些腐朽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和影響。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於多種原因,一部分黨員、幹部的人生追求出現了變異甚至是錯誤的傾向。如,一些黨員幹部頻頻用公款吃喝玩樂,一擲千金;一些黨員幹部用公款超標準購買豪華小汽車,公車私用;一些黨員幹部借考察之名,搞公費旅遊;一些黨員幹部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讓羣衆先富起來,而是如何讓自己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先富起來;一些黨員幹部把商品等價交換的原則用到黨內,利用職權搞權錢交易,大肆撈取個人好處。所有這些現象,在人民羣衆中造成了極爲惡劣的影響,大大傷害了人民羣衆的感情,損害了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也損傷了黨的形象。這些黨員和幹部,完全忘記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丟掉了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高尚情操。如果不糾正,弄不好就會斷送黨的事業,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胡錦濤同志在2002年12月6日到西柏坡學習考察時,針對少數黨員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肅地指出:“大量事實證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不能堅持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對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是一個很現實的考驗。我們講艱苦奮鬥,當然不是要人們去過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越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即使將來我們的國家發達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也不能丟。那種認爲艱苦奮鬥是老一套、已經過時了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是很有害的。”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必須自覺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與羣衆同甘苦、共患難,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時刻把羣衆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這樣的人生纔是有價值的人生,這樣的追求才是共產黨員的應有追求。

共產黨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必須堅決抵制腐朽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和影響,始終保持和發揚黨的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艱苦奮鬥可以分爲物質和精神兩個層次。從物質上講,提倡勤儉節約,珍惜勞動創造的財富;從精神上講,它要求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要有爲達到目標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品德,要求人們在改造現狀,開創未來的過程中始終具有堅忍不拔、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從一定角度講,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閃爍著艱苦奮鬥精神的歷史,這也爲我們共產黨員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指明瞭方向和目標。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向全黨提出了“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重要論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也一再告誡全黨:“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江澤民同志也多次強調:“艱苦奮鬥,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同人民羣衆密切聯繫的一個法寶,也是一個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政治素質。中國共產黨正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起來的。過去幹革命需要艱苦奮鬥,今天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要靠艱苦奮鬥。”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六大召開後不久就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申“兩個務必”;他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爲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努力”。所有這些,都爲廣大黨員同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指明瞭努力方向,並提出了具體要求。

(本章完)

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
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10.學習觀:共產黨員提升素質的態度和方法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5.利益觀:制約黨員行爲和追求的內在動因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6.親情觀:人之常情與黨性原則對共產黨員的考驗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13.法紀觀:遵守國家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自覺意識1.世界觀:管住黨員思想觀念的“總開關”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9.政績觀:黨的幹部履行職責的基本導向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7.發展觀:抓好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首要問題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4.權力觀:影響黨員工作態度、行爲和績效的直接因素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2.民主觀: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弘揚的一種社會觀念17.道德觀:共產黨員必須樹立並堅守的底線觀念14.作風觀:黨員素質、能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15.修養觀: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的自我修煉6.人民觀:共產黨員實踐根本宗旨的永恆意識11.創新觀: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一種素養理念2.人生觀:指導黨員人生追求的一種思想意識3.價值觀:支撐黨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精神支柱8.榮辱觀:評判榮辱是非問題的標準規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肥东县| 瑞昌市| 安图县| 新宾| 佛山市| 沙洋县| 德阳市| 彝良县| 邢台县| 涿鹿县| 萝北县| 明水县| 饶河县| 怀仁县| 甘泉县| 乌鲁木齐市| 东明县| 永吉县| 泽普县| 新乡县| 喀喇沁旗| 旬阳县| 衢州市| 滨州市| 甘孜| 沂南县| 类乌齐县| 双鸭山市| 镶黄旗| 乐安县| 瑞金市| 务川| 丰镇市| 广州市| 贺州市| 忻城县| 渭南市| 商南县| 江永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