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春瑛便梳洗了,穿上厚厚實實的棉襖,打點二老太太起牀、梳洗、吃早飯等一應(yīng)事務(wù),然後趁著她吃飯的空檔,跑出二門去看著人準(zhǔn)備冬天出門用的馬車,添上了棉墊、薄被,又放了烤得暖暖和和的爐子,然後回到鬆頤院來,裝好手爐,帶上大披風(fēng),往包了棉套子的茶壺裡灌熱茶水等等。一切準(zhǔn)備就緒時,二老太太那邊也能出門了。
上了馬車,春瑛搬著大包小包與二老太太坐在一個車裡,錦羽抱著茶壺也跟上來了。這車是專爲(wèi)女眷冬天出門時用的,車廂裡十分寬敞,是以三人穿得那麼厚實,往裡頭一坐,也不覺得擠。
二老太太見一應(yīng)物事都十分齊備,心情很好:“才幾步路?帶那麼多東西做什麼?沒得叫人笑話。”
春瑛已經(jīng)服侍她將近一年了,平時還算用心,因此一聽她說話的口氣,就知道她不是真的在指責(zé),便笑道:“雖然離得近,從咱們家二門出去,到侯府的二門下車,也要走上一段時間呢,況且路上積了雪,不好走。倘或老太太一時想著要杯茶水喝,也不會沒處找去。”說罷又將自己新做的一隻毛皮手筒和一對護(hù)耳罩拿了出來,給二老太太戴上。
後者笑道:“哪裡用得著這個?不是有手爐麼?”
“那手爐雖能取暖,但沒抱著它時,風(fēng)一吹手又冷了,冷冷暖暖的,對手反倒不好,戴上這個手筒,即便一時離了手爐,也不會覺得冷。況且老太太即便一路抱著手爐,也沒法暖著一雙耳朵呀?”
二老太太聞言,便任由春瑛替自己戴上手筒和耳罩,同時認(rèn)真看了她一眼,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好孩子,我知道你是個細(xì)緻人兒,從前還真沒人替我想到這些。”
春瑛笑道:“姐姐們都是極用心服侍老太太的,只不過奴婢性子古怪,總有些奇奇怪怪的念頭,老太太不嫌呱噪就好。”
二老太太笑了,舒舒服服地袖著手筒,戴著耳罩,抱著手爐,暖暖和和地靠在背墊上,便有了心思閒談:“昨兒個你出去,說是你太太找你,都說了些什麼話?怎的半夜還沒回來?”
春瑛知道她定要問的,就爲(wèi)了以防萬一,自己才使勁兒用心奉承,一聽這話便忙答道:“也沒什麼話,太太問起老太太的飲食起居罷了,只是才問到一半,老爺便叫了太太去說話,奴婢等在外面,因沒得太太發(fā)話,不敢離開,方纔耽擱了時間。”
二老太太失笑:“你也太小心了些,他們夫妻說話,你想早走,跟丫頭們說一聲就是。你是我的丫頭,自然是要趕回來侍候我的,難不成他們一晚上沒理你,你還要在那裡站一晚上不成?你老爺太太斷不會爲(wèi)了這事怪你。”接著又有些好奇,“他們夫妻兩個說了些什麼?居然把你丟下不管了?”
春瑛正擺出一臉謙卑知禮的忠婢模樣,聞言一頓,想到二老爺二太太商量完事,後者就跟自己說放自家父母出去了,可見是在商量自己的事,若在二老太太面前捅出來倒未必有好處,便捂嘴一笑:“老爺太太在裡間說話,奴婢哪裡知道?”
二老太太還以爲(wèi)是兒子媳婦感情親密,在說私房話呢,心情更好了,便也沒再問下去。
錦羽沉默地坐在車門邊上,悄悄打量著春瑛的舉動,心裡不知在想些什麼。
不多時,就到了侯府。衆(zhòng)人在二門下了車往裡走,來迎接的是黑總管的娘子,還有小陳娘子梅香。春瑛心中疑惑,論理說,既是侯府下了帖子請人上門商議正事,請的又是與老太太平輩的長輩,跟平時串門子自然不可同日而語,爲(wèi)何不見侯府的晚輩女眷前來相迎?
二老太太神色淡淡的,二太太便問了句:“你們太太怎麼不見?”黑娘子小心地低頭回話:“太太身上不好,正在家裡養(yǎng)病呢。”二太太挑挑眉:“那你家的少奶奶們呢?”“大少奶奶今兒沒過來,二少奶奶……也病了,三少奶奶在老太太跟前呢。”
梅香見黑娘子只知道老實回話,心道不妙,忙上前笑道:“老太太一大早就 盼著二老太太與二太太過來了,都催了好幾回呢,快請進(jìn)去吧。”
春瑛跟她交好,便幫著勸了句:“老太太,太太,外頭風(fēng)大,站冷了不好。”二老太太淡淡地“唔”了一聲,方纔被衆(zhòng)人簇?fù)碇ㄦ驳脑鹤友e去。
侯府老太太的房中很熱鬧。
新進(jìn)門不久的三少奶奶範(fàn)熙如正陪著太婆婆說笑,哄得老人家心花怒放。春瑛一行人才進(jìn)院門,便聽到正房裡傳出來的笑聲了,只是進(jìn)門見了禮,才發(fā)現(xiàn)除了範(fàn)熙如,其他晚輩都不在屋中,只有兩個有頭有臉的嬤嬤,加上四個大丫頭,在老太太跟前陪著罷了。
按捺下心頭疑慮,春瑛侍候著二老太太脫去耳罩手筒與大披風(fēng),便扶著她落了座,再送上瑪瑙新倒的熱茶,給她捧在手裡取暖,然後拉了一把錦羽,往二老太太身後一站,就開始不動聲色地打量範(fàn)熙如。
範(fàn)熙如已經(jīng)換了少婦打扮,因是新媳婦,一身紅地纏枝牡丹蓮菊海棠紋織金綢襖,下系牙色遍地如意雲(yún)紋緞地馬面裙,頭上挽著髻,戴了幾朵金花,又點綴著兩朵小小的銀紅紗花,倒是喜喜慶慶的模樣,加上臉上絞了汗毛,脂粉又敷的恰到好處,襯得她容顏越發(fā)嬌美。只是春瑛看著她說話行事,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一樣了,那嬌俏乖巧的模樣未變,卻比先前未嫁人時多了份穩(wěn)重,臉上還透露出一絲叫人看不明白的神色。
二老太太也發(fā)現(xiàn)了範(fàn)熙如的些許變化,便笑著對妯娌道:“攸哥兒媳婦半個月未見,倒比先前出落得更好了,只是我瞧她比起從前未出閣時要穩(wěn)重些,到底做了人家的媳婦就是不一樣的。”
範(fàn)熙如嬌羞一笑,挨近了侯府的老太太,雖未發(fā)一問,但那行動就是在告訴別人,她在撒嬌,老太太似乎很受用,呵呵笑道:“那是自然,當(dāng)女兒和當(dāng)媳婦是不一樣的。弟妹別瞧她如今這幅愛憐的樣子,到底大家出來的女兒,比小門小戶出身的強(qiáng)了無數(shù)倍,處事爲(wèi)人都叫人忍不住疼愛。先前她姑姑那樣一個賢惠的兒媳婦,我沒福氣多留她幾年,每每想起都覺得傷心,如今又得了這麼一個孫媳婦,上天待我也算不薄了。”
這話雖在誇範(fàn)熙如,但似乎有貶低安氏之嫌。二老太太聽了便心頭一跳,轉(zhuǎn)頭看了兒媳婦一眼,二太太卓氏非常有眼色地問:“聽說嫂子病了,不知是什麼癥狀?要不要緊?”
老太太聞言眉頭大皺:“她能有什麼病?!不過是心病罷了!我見她管家辛苦,便叫她分一些事務(wù)給熙如管。她倒好,不應(yīng)話不說,居然推說病了,請安也不來,熙如去給她請安,她還要給臉子瞧。幸好熙如脾氣好,並不放在心裡,還在我面前替她說好話。誰知她還不滿意,前些日子範(fàn)家三太太過來做客,她居然當(dāng)著人家的面數(shù)落熙如的不是。真真丟盡我們李家的臉!範(fàn)家三太太真?zhèn)€好涵養(yǎng),還在我面前說熙如定是做得不好,才惹得婆婆生氣。我都快沒臉見人家了!那樣的媳婦,還不如早些讓她安安靜靜地養(yǎng)病去吧!”
老太太忽然說了這麼一大通話,還表現(xiàn)得很激動,東府衆(zhòng)人都十分詫異。範(fàn)熙如忙勸道:“祖母熄怒,這都是孫兒媳婦的不是。若不是孫兒媳婦粗心,惹得母親生氣,也不會發(fā)生這種事了……”她拿帕子擦了擦眼角,眼圈便紅了,眼看著就要掉下淚來。
老太太忙道:“你還替她說什麼好話呢?別怕,你叔祖母和嬸孃都是自家人,彼此知根知底的,哪還能不知道你婆婆的爲(wèi)人?你剛進(jìn)門時,她還對你讚不絕口的,如今說變就變,還鬧起了脾氣,真叫人不省心!”
範(fàn)熙如搖搖頭,含淚帶笑地向二老太太婆媳賠禮:“叫叔祖母與嬸孃見笑了,請叔祖母與嬸孃別怪母親失禮,她實在是身上不好。”
卓氏乾笑兩聲:“一家人不必多禮,嫂子身體不好,我們閤家皆知的,怎會怪她?”咳了一聲,“對了,不是說要商量祭祖的事麼?怎的不見侯爺和攸哥兒?敞哥兒兩口子呢?”
範(fàn)熙如低了頭:“父親出門訪友去了,相公在外書房讀書。”
二老太太眼神一閃,又是深得婆婆看重的卓氏開口:“這也太用功了些,都快過年了,朝廷官員都得了假呢。我們老爺前日面聖,聖上嘉獎了一番,也叫他先回家過年,等年後再安排後續(xù)之事,難道攸哥兒如今比朝廷的官員們還要忙碌了?依我說,他從小嬌養(yǎng),哪裡吃得了這樣的苦頭?還是叫他歇幾天,養(yǎng)養(yǎng)身子的好。”
“我也是這麼說的。”侯府老太太轉(zhuǎn)頭去拍孫媳婦的手,“連你嬸孃都這麼說了,你便多勸攸哥兒幾句。你們還是新婚的小夫妻,正該多親近,科考再要緊,也要等到明後年才能下場,哪裡犯得著這樣著急?”
範(fàn)熙如臉紅紅地小聲應(yīng)了,然後很不好意思地說:“今兒是爲(wèi)了商議正事,才請了叔祖母與嬸孃過來的。咱們家只有祖母與我兩人在這裡,母親又病了,不如把二哥二嫂也請過來吧?多個人商量也好。”
侯府老太太嘆了口氣:“罷了,我沒功夫看他們這對冤家拌嘴,每次罵他們,他們嘴上應(yīng)了,過後仍是那般。我索性眼不見爲(wèi)淨(jìng),免得操碎了心,還要暗地裡受他們的埋怨。如今你已經(jīng)嫁了進(jìn)來,有你和攸哥兒兩口子在,都是懂事知道上進(jìn)的好孩子,我也沒心思理他們了。”
這下連春瑛都暗暗吃驚了。以老太太對二少爺?shù)钠珢郏裉炀尤粫f出這麼一番話來,難道是真的灰了心?!這幾個月裡,侯府到底發(fā)生了什麼事?怎麼東府那邊一點風(fēng)聲也沒聽到?
二老太太似乎是覺得,再這樣閒聊下去,永遠(yuǎn)也沒法進(jìn)入正題了,便清了清嗓子,道:“祭祖的事,到底嫂子有什麼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老太太忙將自己的建議說了出來,不外乎辦得隆重些,升一升規(guī)格,一來是把二老爺?shù)墓诜A告祖先,再讓他與族人重新見一見,畢竟已是多年在外了;二來便是向族中女眷介紹新孫媳婦。慶國侯府這一支,雖然不是族長,但在族中向來有名望,李攸是未來的繼承人,他的妻子便是慶國侯府日後的女主人了,自然也鄭重地介紹給族人認(rèn)識。
要重新安排祭祖儀式以及隨後的宗族大會,所需增添的一應(yīng)物事,老太太都有了盤算。範(fàn)熙如時不時在她耳邊小聲提醒著,提幾條意見,她基本一條不落地用上了,正好補(bǔ)上了她思慮不周的地方,最後成形的計劃十分完善,卓氏暗中想了一想,倒對範(fàn)熙如高看了幾分。
商量完正事,侯府老太太還要留飯,二老太太說:“兒子在家呢,說好了要回去吃的。”前者想到他們一家分離多時,便放了人。
回到馬車上,春瑛伸手試著手爐的溫度,又囑咐錦羽給車裡的火爐添了塊炭,回頭見二老太太若有所思的模樣,也不去打攪,只吩咐車伕起行,卻聽得二老太太嘆了口氣,一旁錦羽問道:“老太太,您爲(wèi)什麼嘆氣?”
二老太太笑了笑,搖搖頭:“西府娶的這個媳婦啊……果然厲害。”
“可不是厲害麼?”錦羽笑道,“又漂亮,又賢惠,又孝順,還有管家的才幹,我在外頭聽他們家的丫頭說話,都在誇這位三少奶奶呢。若咱們家也能得這麼一位少奶奶,就好了。”春瑛瞥了她一眼。
二老太太淡淡一笑,什麼話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