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1章 茍且偷生

郭威在位時已經是五代後期,和前期有所不同的,後周之前的幾個朝代內部的軍事鬥爭非常激烈,大鎮叛亂已經是家常便飯。不高興了就造反,高興了也造反,反正都是想混水摸魚的。而後周存在的十年中,除了郭威剛即位時發生的兗州慕容彥超叛亂之外,基本就沒在發生過重大叛亂事件。

前面幾個朝代的統治者對老百姓視若牛馬,對老百姓的疾苦不管不問,這就給了心懷二心的地方軍閥以可乘之機。老百姓對統治者也非常的失望,這也是地方軍閥造反的社會基礎。郭威一反前幾任的橫徵暴斂,接連對社會民生進行改革,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存條件。郭威做爲明君已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認可,地方實力派師出無名,即使不顧民間意願造反,結果也只能玩火自f。

如同m主席所講的:“政治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郭威這點做的比較好,自己不可能事事過問,只能通過地方官來實施統治,所以用人是和正確的政治路線有同等重要的意思。

當然,郭威用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比如前慶州(今甘肅慶陽)刺史郭彥欽。這小子是個貪婪鬼,自當慶州的父母官後,對治下各族人民羣衆搶掠搜刮,貪墨了不少財物。由於慶州地處民族混居地區,民族關係複雜,所以在民族地區做官,穩定和發展都應該並重。可這位郭爺倒好,管你穩定還是發展,先搶過來再說,弄的當地漢人和少數民族都怨聲載道。當地的黨項部野雞族也被郭彥欽弄的雞飛狗跳,乾脆造起反來。

郭威知道後,先臭罵郭彥欽,派出邠州(今陝西彬縣)節度使折從阮(大名鼎鼎的楊六郎之母佘太君的爺爺,折姓在演義中多做";佘";),寧州(今甘肅寧縣)刺史張建武率領官軍去找野雞族問問情況。

郭彥欽不是東西,張建武也不是好鳥。他將野雞族殺敗後,和野雞族有仇的折思族和殺牛族都派人帶著酒肉犒賞官軍。不知道軍爺是不是三月不識肉滋味了,不僅搶下這些酒肉,吃飽喝足後一鼓作氣去搶掠折思、殺牛等族。殺牛族一看官軍怎麼都這德性?一氣之下,幾個部族聯合起來進行反攻倒算,官軍慘敗,折從阮等人急向郭威求救。

郭威氣的在殿中直轉圈,下旨罷免這些蠢貨的職務,選派其他人去慶州安撫這些少數民族,這場鬧劇才收場。少數民族和漢族一樣,都應該享有平等的生存權利,不能因爲是少數民族就對他們有歧視。誠然,有些少數民族的統治者兇殘暴虐,但有些漢族皇帝的殘暴並不遜色於這些人。各人情況千差萬別,不能因爲某一個人如何就動輒說這個民族如何如何,這是不客觀的。

處理完了邊疆事務,郭威可以騰出手來整治內部了,對某些不象話的人士進行整頓。頭一個開刀的就是大周開國重臣、郭威的異姓大哥王峻。王峻地位顯要,位居中樞,本應是郭威的左右手。可王峻卻居功自傲,越來越不拿郭威當回事了。甚至連皇子柴榮入見郭威,都被王峻在中現代史絆子,不讓見。

有一次強行要求郭威罷免宰相範質和李穀,改任端明殿學士顏衎和樞密直學士陳觀。人事決定權是皇帝的私物,豈能容他人染指?郭威礙於大哥的面子:“事關重大,讓朕考慮一下吧。”可王峻不依不饒,口出不遜,罵了郭威幾句。甚至郭威準備吃午飯,王峻還在一邊嘰嘰歪歪,郭威餓的不行了,才勉強答應了,王峻這纔回去。

王峻明顯要在朝中樹立自己的黨羽,任用王峻的私黨,這些人當上宰相,是聽郭威的還是聽他王峻的?郭威有可能被王峻架空,當上“精神領袖”,傻子也不會答應。郭威忍無可忍,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二月間,郭威將王峻軟禁起來,召集重臣,郭威老淚縱橫:“王峻眼中無朕,屢次弄權,彼若成事,朕將何往?而且朕子嗣皆死在前朝,現在只有一個養子郭榮,也因王峻陰加阻撓而不能盡人倫孝道,你們說,王峻該怎麼處理?”

馮道的哲學就是誰佔上風誰就是正確的,當然支持郭威,衆人也勸郭威殺掉王峻,絕除後患。不過郭威沒忍心下重手,只把王峻貶爲商州(今天陝西商縣)司馬。王峻到了商州,越想越後悔,氣病交加,不久死去。

王峻的出身比較“下賤”,他曾經做過樑朝大奸臣趙巖的“孌童”,後來樑朝滅亡,王峻流落江湖,最後跟了劉知遠。和郭威的交情極好,汴梁事變時王峻三族也被誅滅,刻骨銘心的仇恨讓王峻死心塌地的爲郭威謀智,史稱王峻“綢繆帷幄,贊成大事,峻居首功。”郭威是個重感情的人,雖然王峻對他不敬,但郭威也只是將他貶居,如果王峻能向郭威認錯,郭威還是可能重新起用的。郭威在乎的是皇權,只要不威脅皇權,萬事好商量。權力這東西,是最不近人情的,父子兄弟都可以爲了權力喋血蕭牆,郭威能對王峻手下留情,已經很給面子了。

郭威爲了讓柴榮日後能順利繼位,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三月,調柴榮入京任開封尹,封晉王,算是正式確定了柴榮皇太子的身份。

不過郭威的麻煩還沒有完,剛整倒一個王峻,又跳來一個王殷來和郭威搗亂。王殷也是開國重臣,級別和王峻不相上下,以宰相身份坐鎮鄴都,是名副其實的“河北王”。王峻雖然對郭威不服,但也只是弄權而已,王殷在河北經常打著各種旗號撈錢,這郭威都能容忍。王殷膽子越來越大,甚至想要對郭威下手,每次朝見郭威的時候,都帶著幾百個侍衛,郭威經常擔驚受怕,萬一王殷在朝上翻臉,自己可能就要玩完。

郭威這時身體不太好,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爲了給繼承人柴榮留下一個好局面。一狠心,趁王殷再次上朝的時候,伏兵殿中,一舉將王殷拿下,流放登州(今山東蓬萊)。但王殷剛出汴梁城,就被郭威派人在城外找個好地方給砍了。

三番兩次的折騰,郭威病倒了,不過柴榮在身邊,大事一體茲問柴榮,郭威倒可以安心養病。柴榮明白這是父親給自己壓擔子,歷練自己,在府中認真辦事,汴梁城中四民安然。柴榮熬到這一步太不容易,養父對他恩重如山,豈敢懈怠誤事?但柴榮原先在鄴都的部下曹翰卻私下跑到汴梁來見柴榮,柴榮大驚:“你怎麼跑來了?”曹翰是柴榮的心腹,請屏去閒人,對柴榮說:“殿下主持京務,是爲百姓之福,但現在還不是殿下施展大志的時候。百善孝爲先,聖主有恙,大王做爲皇嗣,爲什麼不入大內侍奉聖主,以慰天下人心?”柴榮悟起:“非汝言,吾幾大誤!”急入宮親自伺候養父,郭威看到養子來爲他調藥,泣不成聲。

到了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情不斷惡化,甚至在拜祭太廟時,都要別人扶著,最後只得讓皇子晉王柴榮代替自己行禮。

郭威死前把柴榮叫到榻前,囑咐了最後一件事,就是等他用死後“衣紙衣、斂瓦棺,不要金銀玉器附葬。”並對柴榮說:“當年我西征李守貞時,看到唐朝皇帝諸陵因爲內藏寶物,而遭盜竊,我用不著那些東西。我死後也不要用刻什麼石羊石虎之類的,只在我陵前刻上一塊碑,上寫";周天子平生好儉約、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就行了。”郭威重咳了幾聲,又說道:“你必須按我說的去做,如果你不聽,我在地下也不會保佑你!”

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五日夜,郭威病死於滋德殿,享年五十一歲。晉王柴榮在大行皇帝靈前繼位,史稱周世宗皇帝,柴榮尊郭威爲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

五代到了後周時期,已經出現了統一的苗頭,雖然在郭威時期並不明顯,但郭威的改革卻對柴榮、趙匡胤的統一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郭威和柴榮一樣,紮在五代裡頭實在有些委屈他們,五代十國的歷史環境非常惡劣,郭威能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啓動”統一進程,能力不用再多說什麼,薛居正對郭威的評價相當精彩“魯國兇徒,望風而散,並門遺孽,引日偷生。”

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2章 大破宋軍第22章 郭無爲第145章 孟知祥第65章 封賞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82章 南漢新帝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15章 暗流涌動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70章 南唐毒刺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22章 錢王第17章 決戰前奏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67章 三營分練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120章 宋太祖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34章 茹毛飲血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139章 後蜀第122章 佛家第161章 汴梁第169章 朱溫第25章 北地瀛州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2章 佛家第109章 計中計第18章 常郢領軍第13章 灰飛煙滅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51章 長安亂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42章 騎兵陷陣第38章 帝王第68章 天意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40章 叢林首戰第44章 戰術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101章 曹彬品酒唱空城第3章 常孟第79章 清丈田土第156章 上古關第5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下)第31章 血色潤州第153章 破城第149章 江東第64章 三十六州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25章 江南文會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134章 衣錦將軍第32章 門第之風第53章 夜巡南唐歷史上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43章 史上名戰第14章 屠戮第158章 過關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29章 新式軍訓第59章 南漢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84章 馬蹄鐵第156章 上古關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6章 乞丐第102章 上谷關第55章 雨幕殺機第31章 出兵北上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106章 試槍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154章 袞州第135章 千鈞一髮第144章 將軍百戰死第73章 聲東擊西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87章 一網打盡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7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
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2章 大破宋軍第22章 郭無爲第145章 孟知祥第65章 封賞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82章 南漢新帝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15章 暗流涌動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70章 南唐毒刺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22章 錢王第17章 決戰前奏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67章 三營分練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120章 宋太祖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34章 茹毛飲血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139章 後蜀第122章 佛家第161章 汴梁第169章 朱溫第25章 北地瀛州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22章 佛家第109章 計中計第18章 常郢領軍第13章 灰飛煙滅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51章 長安亂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42章 騎兵陷陣第38章 帝王第68章 天意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40章 叢林首戰第44章 戰術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101章 曹彬品酒唱空城第3章 常孟第79章 清丈田土第156章 上古關第5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下)第31章 血色潤州第153章 破城第149章 江東第64章 三十六州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25章 江南文會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134章 衣錦將軍第32章 門第之風第53章 夜巡南唐歷史上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43章 史上名戰第14章 屠戮第158章 過關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29章 新式軍訓第59章 南漢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84章 馬蹄鐵第156章 上古關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6章 乞丐第102章 上谷關第55章 雨幕殺機第31章 出兵北上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106章 試槍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154章 袞州第135章 千鈞一髮第144章 將軍百戰死第73章 聲東擊西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87章 一網打盡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7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东乡县| 瑞金市| 嘉祥县| 东光县| 仙桃市| 榆社县| 漠河县| 甘泉县| 泰兴市| 嘉祥县| 讷河市| 甘洛县| 凤翔县| 安国市| 阿坝县| 湄潭县| 论坛| 行唐县| 新平| 辛集市| 汶川县| 志丹县| 台北市| 江山市| 平江县| 汪清县| 合山市| 泸水县| 新民市| 泰兴市| 夏河县| 闽清县| 绵竹市| 荃湾区| 壤塘县| 长岭县| 闸北区| 应城市| 桐庐县|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