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章 出兵北上

李存勖得知朱友貞放棄出兵北上的消息,慶幸之餘,忙派天平節度使閻寶前去剿平張文禮,可還沒等河東軍攻城,張文禮就得病死了,張文禮的兒子張處瑾拒守不降,河東軍攻城,這一仗打的頗不順利,從龍德元年(公元921年)八月一直打到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的九月,河東軍才攻破鎮州,活捉張處瑾,平定鎮州之亂。

而樑朝雖然沒有直接救援張文禮,但樑天平節度使戴思遠不想錯過個機會,趁河東軍在鎮州和幽州同時作戰,河北一帶兵力空虛之際,北上攻克河東的衛州,活捉刺史楊婆兒(性別:男;兼職:俳優),並一鼓作氣,重新奪回重鎮相州(今河南安陽),河東軍大敗,損失慘重。不久,河東再遭到一次嚴重的挫折,潞州節度使李繼韜突然向樑朝投降,並遣子爲質,朱友貞興奮異常,他似乎又看到了黑暗中僅有的那一點光明,雖然很暗,但總歸還有點希望。似乎李存勖的人頭就在自己眼前晃動,等待著自己伸手去摘。

可樑朝突然的“復興”,其實只是回光反照而已,樑朝的整體性劣勢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而且樑朝的戰略指揮系統完全失靈,整體協同作戰能力喪失殆盡。河東雖然折了一陣,但綜合實力依然遠強於樑朝,樑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避免。

公元923年是樑朝的最後一年,樑朝年號是龍德三年,可就在這一年的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大“唐”(以後就稱河東軍爲唐軍),年號同光,史稱後唐。李存勖稱帝,免不了封官加爵,祭告上天,當然無非就是“皇帝臣存勖,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云云,都是老文章,直接抄現成的就能用。之後文武百官三跪九叩,舞蹈山呼,這其中就有後來“騎牆孔子”馮道的身影。

沒過多久,有個叫盧順密的樑軍將領前來投奔李存勖,說現在的樑軍主力多在潞州、澤州一帶,山東空虛,天平節度使戴思遠也不在城裡。李存勖不想錯失機會,派李嗣源去偷襲鄆州,唐軍雨夜攻城,樑軍不防,被唐軍全殲。

朱友貞聽說鄆州丟了,得到潞州的興奮勁一下就泄沒了,失魂落魄。敬翔先是拿繩子準備在朱友貞面前上吊自死,說是以謝先帝,朱友貞知道他有話說,拽住他便問。敬翔說:“現在事以至此,也不需要多說什麼了。如果陛下不想亡於李亞子,只能派上王彥章了,也許只有他才能救陛下。”朱友貞向來都不聽敬翔的,但這次事出無奈,也只得聽從,因爲手上沒牌打了。

自從劉鄩死後,王彥章可以說是樑朝最後的一位名將,武功出色,時人號稱“王鐵槍”,衝鋒陷陣是把好手。可王彥章只是將才,而非帥才,他不懂政治,不知道軍事和政治的天生關聯。他行前曾經對人說:“等我捉了李亞子,再回來收拾趙巖、張漢傑這些小人。”王彥章在政治上比較單純,這話讓趙巖聽到了,當然銜恨,趙巖和同黨密謀讒害王彥章,他和同與王彥章出征的段凝合謀,俟機傾軋王彥章。而段凝也是個小人,他爲了當上統帥,私出重金賄賂趙巖。老臣敬翔李振等人知道段凝肚子裡沒多少貨,堅決反對,可朱友貞架不住趙巖的死磨硬泡,最終還是同意改任段凝。讓王彥章負責游擊戰,準備收復鄆州。王彥章憋了一肚子的氣進攻鄆州,卻被李嗣源打敗,退守中都。

王彥章並非不知道當下形勢,樑朝氣數將盡,自己也不過是儘儘人事而已。果然,王彥章率樑軍和唐軍展開最後的決戰,此時樑軍早就無力作戰,被唐軍盡數殲滅,王彥章被唐軍生擒,獻於李存勖。李存勖知道王彥章的大名,想勸他投降,爲新朝效力,並揶揄道:“你經常說我是個小毛孩子,今天你成了我的俘虜,你服不服啊?”可王彥章本事再不濟,忠心還是有的,寧死不降:“豈有爲臣爲將,朝事樑而暮事晉乎!得死,幸矣!(洪經略有愧否?)”李存勖見勸說不動,也就成全了王彥章,斬於任城(今河北任縣)。

王彥章一死,朱友貞徹底崩潰了,知道大事已去,再也沒機會翻盤了。聚宗族哭作一團,並找來敬翔,問他還有什麼辦法?敬翔哪還有什麼辦法,只好跟著哭:“陛下若早聽臣言,事必不以至此。現在這個局面,即使張良陳平再世,也無能爲力了。現在臣只有先死,不忍心看到我們大梁就這樣滅亡。”此時樑朝人心大亂,文武百官已經做鳥獸散,各奔前程去了,而朱友貞的姐夫趙巖也丟下朱友貞,逃到許州,找他的老朋友忠武軍節度使溫韜避難去了。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唐軍李嗣源部攻下曹州,距離汴梁不足百里,這時樑朝存在的時間只能用天來計算了。朱友貞長嘆數聲,父親太祖皇帝三十年纔打下的大梁江山就這樣毀在了自己手裡,有痛心、有慚愧,也有不服,但卻無路可逃,又不願做李存勖的俘虜,把心一橫,讓部將皇甫麟“弒君”,時年三十六歲。

三百年後,同樣一幕又在這裡上演,無路可逃的金哀宗完顏守緒在蒙古兵即將破城之際,說了一番很讓人感慨的話:“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爲亡國,獨此爲介介耳。”用這句話來形容朱友貞死前的心情再合適不過了。

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中,樑末帝朱友貞、金哀宗完顏守緒、明崇禎皇帝朱由檢都是國亡在即,自殺殉國。後人很同情他們,認爲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亡國之君。他們都有“復興之志”無“復興之才”,耳朵根比較軟,做事優柔寡斷,最終亡國。(明朝應該是亡於永曆,但此時已經屬南明時期。)

歷史就是這樣殘酷,歷史與其說是用筆記載的,不如說是用血寫就的。當我們打開舊紙堆時,發現裡面除了鮮血,還有淚水,無論是光榮還是屈辱,都不可能改變這個規律。

公元923年十月,樑朝滅亡,歷經二主,共十六年。

ωωω?тTkan?C〇

不久,唐軍兵臨汴梁城下,樑朝開封尹王瓚開城投降,同一天,後唐皇帝李存勖率軍進入開封。而樑朝的百官們卻不知羞恥的跪在李存勖馬前,腆著厚臉向李存勖請罪,說什麼“臣等身事僞樑,罪該萬死,今日重見大唐中興,雖百死而無一恨”云云。當然也不能怪這些人,如果反過來是樑朝滅了河東,河東百官也照樣會這樣做,人嘛,哪個不知道“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

被朱溫倚爲謀士雙璧的李振和敬翔見朱友貞殉國,欲哭無淚,不過李振比敬翔識時務,聽說李存勖已經下詔免死樑臣,便動了心,勸敬翔改效新朝。敬翔不同意:“變節倒是容易,但如果李存勖問我們爲什麼不效死樑室,我等何以言對?”李振纔不管你敬翔如何,顛顛兒的跑去拜了李存勖的碼頭。

敬翔得知消息,仰天長嘆:“本國淪喪,皇帝自殉,吾等受先皇帝大恩,豈可朝臣樑復暮臣晉乎?李振向稱大丈夫,今日所爲,不知羞恥爲何物!”即日自殺,算是報答了朱家兩代皇帝的厚恩,舉族受誅。

李振本以爲只要投降仍會得到厚封,可惜後唐君臣非常討厭李某人,郭崇韜見到李振,一臉的鄙夷,指其身謂人:“都說李振天下大才,今日一觀,遜敬翔遠矣,常人耳!”當天就被李存勖給滅了族。先前逃跑的趙巖也沒好下場,溫韜本就是個四面透風的滑頭,沒理由給朱友貞陪葬,見趙巖來送死,大喜,立斬巖頭,送於李存勖。

李存勖詔割朱友貞的人頭,漆封入庫。爲此他發了一通感慨:“敵惠敵怨,不在後嗣。朕與樑主十年對壘,恨不生見其面。”還算比較有人情味,但李存勖對朱樑皇族絲毫沒有手軟,盡數誅滅,但唯獨留下朱溫長兄朱全昱一家不殺,想必也知道當年朱全昱臭罵朱溫的故事,所以手下留情了。

“僞樑”即滅,原樑境內的各路節度使以及其他大小藩鎮無不見風使舵,向唐稱臣。這時吳國的權相徐溫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向唐稱臣,謀士嚴可求笑道:“聽說李存勖向來驕傲自大,管理無方,照他這樣,沒幾年就會自取大禍,我們不必害怕他,只要不惹他就行了。”李存勖向吳國發送“詔書”,以示自己的正統地位,可吳國根本不吃他這套,回書用“大吳皇帝上大唐皇帝”。李存勖初定中原,並不想在江南動兵,也就沒當回事。

“棄暗投明”的原樑朝河南尹張全義向李存勖建議遷都洛陽,以示這個唐朝的正統地位,畢竟“以前”的那個唐朝的正式國都是長安和洛陽,長安早就殘敗,不宜定都。

後唐滅掉後梁,後唐國土基本由原河東轄地和樑朝組成,後來又實際控制了鳳翔(李茂貞的地盤),在五代十國時是面積最大的一朝。前面曾經說過,黃巢在進入長安後立刻發生質變,從一個農民軍起義領袖蛻變成“準地主階級代言人”,不久便遭失敗。李存勖也沒有跳出這個“興亡週期論”,在他滅樑後,他的蛻變越發明顯,而李存勖發生質變的原因除了他自身因素外,還有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正宮皇后劉氏。

劉氏出身“低賤”,卻是國色,且極善歌舞,這點最投李存勖的脾氣。因爲李存勖也是個風流天子,懂音樂,有表演天賦。經常在睱餘時間和戲子們一起演戲,討好劉皇后,而那些戲子因爲和李存勖混熟了,竟然也不顧尊卑的和他打鬧,李存勖並不介意,他也得意的自呼爲“李天下!李天下!”。

劉氏有件事做的非常絕,她出身不好,等她富貴之後,她的老爹劉太公來找她,可劉氏爲了在嬪妃競爭中勝出,不願認這個“低賤”的父親,並說這個老頭是騙子,亂棍打出。劉氏爲人刻薄,貪財如命,劉氏與呂雉、武則天相比,有其狠毒,而無其治才,真不知道李存勖怎麼會看上這個女人。

第21章 兵發漳泉第151章 長安亂第7章 小周後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67章 三營分練第79章 清丈田土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12章 北地狼煙第58章 郭威第167章 長安亂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5章 戰後第42章 豹子軍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35章 南地財神第82章 要朕禮佛?第18章 一代名將第59章 匹夫之勇第26章 才驚四座第35章 南地財神第45章 殺機四伏第29章 漳泉往事(下)第11章 通文五年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159章 韜光養晦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5章 交鋒第4章 督政院第14章 浩蕩宋遼第59章 南漢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143章 齊王第150章 楊行密第99章 鐵騎破陣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136章 平定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32章 門第之風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4章 玉娘酒肆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53章 夜巡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7章 小周後第17章 決戰前奏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54章 晉陽帝第91章 泉州城破第50章 雄雄虎賁第44章 戰術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93章 南唐鐵騎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46章 雄雄猛士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39章 激將法第50章 袍澤弟兄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7章 小周後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157章 頭破血流第29章 新式軍訓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9章 大戰起第14章 世族宋家第87章 劍拔弩張第78章 土地隱患第39章 激將法第97章 野心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44章 戰術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31章 血色潤州第86章 箭如雨下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29章 漳泉往事(下)第74章 蠢蠢欲動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75章 宋國的震驚
第21章 兵發漳泉第151章 長安亂第7章 小周後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67章 三營分練第79章 清丈田土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12章 北地狼煙第58章 郭威第167章 長安亂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5章 戰後第42章 豹子軍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35章 南地財神第82章 要朕禮佛?第18章 一代名將第59章 匹夫之勇第26章 才驚四座第35章 南地財神第45章 殺機四伏第29章 漳泉往事(下)第11章 通文五年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159章 韜光養晦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5章 交鋒第4章 督政院第14章 浩蕩宋遼第59章 南漢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143章 齊王第150章 楊行密第99章 鐵騎破陣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136章 平定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32章 門第之風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4章 玉娘酒肆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53章 夜巡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7章 小周後第17章 決戰前奏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54章 晉陽帝第91章 泉州城破第50章 雄雄虎賁第44章 戰術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93章 南唐鐵騎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46章 雄雄猛士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39章 激將法第50章 袍澤弟兄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7章 小周後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157章 頭破血流第29章 新式軍訓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9章 大戰起第14章 世族宋家第87章 劍拔弩張第78章 土地隱患第39章 激將法第97章 野心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44章 戰術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31章 血色潤州第86章 箭如雨下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29章 漳泉往事(下)第74章 蠢蠢欲動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75章 宋國的震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博乐市| 永济市| 沁水县| 麦盖提县| 吉木萨尔县| 河北省| 和顺县| 银川市| 昌宁县| 五华县| 公安县| 常州市| 城市| 蓬安县| 闽清县| 平定县| 兴海县| 汪清县| 中方县| 留坝县| 防城港市| 大足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新县| 玉溪市| 肥城市| 本溪| 许昌县| 台江县| 贺兰县| 贡山| 洮南市| 四会市| 紫阳县| 乡宁县| 亳州市| 三原县| 林周县| 桃园市|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