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章 戰術

再來重點說一說當時的兵器狀況,也許會有助於瞭解爲什麼秦代以前陣那麼流行.前面說了,青銅器時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長,一般到50~80cm之間,這樣短的兵刃,韌性又不好,易斷,用來作主戰兵器好像不適合。

主戰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穩定性,攻擊性倒是其次,而以長戟,長矛和戰車爲主要兵器,近身的時候。特別是面對的是吳,越這類以短兵爲主的步兵時會很吃虧(吳越的鑄造工藝比當時的中原要發達,這點從越王劍可以看出來),畢竟長達兩丈四尺(5.5~6米)的長戟運轉起來是遠不如只有60~80釐米的劍的(雖然也有長一丈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擲爲主要作戰方式的,雖然也可以近戰)。

結果是隻要對手能搶進身來,則長兵器的一方幾乎必敗,爲了有效地進行對抗,只有使對手不得近身,這就需要配合,也從客觀上推動了陣的發展。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對手不得近身這點道理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還有一點,秦以前由於長期處於戰爭之中,各國的常備軍數量龐大且有效(既便是臨時徵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戰鬥技能和很強的紀律意識,因爲他們時常要被徵召),也從客觀上保證了陣對他們能進行有效的約束.也保證了將領們能有效地排出他們想要排出的,最適合戰場形勢和雙方兵力對比的陣勢,這一點很重要,也是這時的軍隊和以後的中國戰爭時大量的烏合之衆的區別。

(自漢以後,只有岳家軍的步兵陣才能算是真正的陣,噢,還有戚家軍)秦滅六國,天下一統,秦二世時,陳勝吳廣起義,天下重又大亂,涌現出兩股有影響力的義軍。一是西楚霸王項羽(名籍),二是漢王劉邦(字季)。

應該說這時的步兵陣在中國幾乎已發展到一個**,隨著三十幾萬秦軍主力被項羽在鉅鹿擊敗,早期的楚漢爭霸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兵團,有組織的將陣用於戰爭。這樣比劉邦更強悍的項羽佔盡了優勢,一度將劉邦打得狼奔琢突,潰不成軍。只是在韓信出現之後,漢軍才憑藉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戰陣(二者缺一不可,再強的計策,再突然的奇襲,士兵不守紀律也是徒勞,試想漢,趙井陘之戰,一萬老弱漢軍能擊敗二十萬趙軍,背水一戰是不假。

但若沒有有效的陣,能堅持到漢騎偷襲成功嗎?),終於擊敗不可一世,只憑勇力的西楚霸王。楚,漢爭霸從總體來說,只是烏合之衆的較量,有效使用陣的情況很少。漢帝國建立後,隨著北方匈奴的屢屢入侵,漢軍的步兵又幾乎沒有用處(戰不能勝,勝不能追,敗不能逃),只好憑藉強大的國力組建龐大的騎兵集羣,而騎兵又不大可能象步兵一樣進退有序地列陣,(儀仗兵也許能做到,但大規模的騎兵再拘泥於陣而不能放膽突擊,就將騎兵的優勢徹底放棄了)同時也將步兵的陣近乎完全放棄。(只有弩兵的戰術雁行陣還保留著)

騎兵的戰術大部份時間裡就是正面突擊,長途奔襲,戰略合圍,斷敵後路等等,即使是騎兵戰術的祖師爺匈奴人也只有這些。但這時的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種新戰術,車懸。(玩過三國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另看過日本電影的朋友也能從影片中找到一些漢家騎兵的影子,哪裡面出現過車懸之陣)車懸其實也就是突擊戰術的威力加強版,但比突擊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擊哪樣一窩蜂似的一擁而上,更注重各騎之間的間隔,

(前後,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時甚至還有意將橫列的間隔拉得大一點,以使敵軍有空隙可以躲,不至於堵住前軍的路,留給後邊的騎兵收拾)配合,等於一個騎兵版的錐行陣,不同之處在於寬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

因爲車懸陣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算是陣(至少相對步兵的陣來說是這樣,並沒有各兵種間有效的配合,純騎兵的衝擊戰術),所以後世兵家大都不認爲有此陣,如,(諸葛亮),(作者不詳,成書於宋代)都對此陣抱不置可否的態度,個人認爲還是真實存在過的,只是隨著中國騎兵的衰弱,後人無法親身感受其威力罷了。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陣的發展處於停滯,甚至是倒退狀態,因爲步兵只是處於守城,護衛的地位,不怎的要他們上陣廝殺。

步騎混合?兩漢之後,進入三國兩晉,中國在騎兵方面對北方民族的優勢喪失殆盡,(不管是戰馬的來源,數量,還是長於騎術的士兵,以致於當時評價一個將領武藝精熟也要用“弓馬嫺熟”來表示,而這在兩漢時是很正常的事,因爲當時有大量的邊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舊業,又把陣這個東東給提了出來。

但這時的步兵陣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陣所遇到的對手不同於戰國時期了,當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騎兵混合軍隊,總不能將騎兵放在步兵陣中吧?這樣將大幅降低騎兵的威力,而不能將騎兵的作用進行有效的發揮,這個將領幾乎也就是個常敗將軍了。

另外這時的兵員也大成問題,人口之少難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戰場的更是少之又少,(如蜀漢政權,不足百萬人口,兵員竟有十幾萬,怎麼也想像不出這都是些什麼兵?)這種結果使得這時期的兵員質量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當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訓練,(戰爭頻繁,時間不等人啊,你還沒訓練好,敵軍就打來了,只好上,而河西兵,岳家軍都是經過常年的訓練纔出來的),對各兵種,個人需要緊密配合,並且要有非常嚴明的紀律的陣對他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那又怎麼辦?最典型的是曹操的打法,他可以說是深知陣的奧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紀律是否嚴明,士兵是否有足夠的戰鬥力。

(雖然道理很淺顯易懂,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選其精銳,練成精兵,(時間非常長,也非常有效,因爲他們的統帥是孟德)而以騎兵單獨作戰,執行諸如急襲,包圍的戰略目的。(所謂以正合,以奇勝,也就是將純步兵爲正陣,將騎兵作爲決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數量上的優勢,這也是他能以兩萬兵擊敗十倍於已的袁紹軍的主要原因。

(從破黃巾得青州兵到對袁紹開戰,近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是諸葛亮所無法擁有的)又大敗於赤壁的原因跟這也有很大關係。(水戰,河流衆多,不適合步兵擺陣,騎兵又沒有突襲的空間,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荊州兵,其實這些荊州兵對其軍隊的戰鬥力是個負增長的因素,否則也不會潰敗成哪樣)相同的戰例還有淝水之戰,百萬秦軍一敗塗地,(當中有大量新招入的新兵)而此之前,前秦軍隊幾乎都是以弱敵強,卻累戰累勝,王猛還以十萬步兵列陣擊敗了前燕的數十萬鐵騎,可見陣的威力。?經過隋,唐短暫的二百多年的強盛之後,中國又一次迎來了軍事上的低潮,反過來說,對步兵的陣,又一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由於宋軍對外戰爭的累戰累敗,其步兵在戰爭中拙劣的表現引起了全國性的反思,不久,在中原又出現了一股重新起用陣對付遼,金騎兵的潮流,但由於宋的兵權大都由文官掌握(一個個高談闊論,貪生怕死,男盜女娼,當然有少數例外,如范仲淹等人),他們哪裡懂得什麼叫實戰,於是乎一種種,一套套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的奇形怪陣出現了,典型如:車輪陣,衝方陣,常山陣,八卦陣,風揚陣,龍飛陣,太乙陣,五花陣,彎陣,直陣,長虹陣,握奇陣,當頭陣,滿天星陣,重霞陣,六花七軍陣,等等,諸如此類,還有很多,而忘了一個根本性的條件,人,衆所周知,宋代實行的是內重外輕的策略,換言之,就是精銳在內,老弱在外,憑這些老弱病殘,能對付得了北胡的鐵騎?這個神話也只有朝廷和哪些個文官們才能相信,結果是遼(金)人益輕宋軍,每戰無不奮勇直擊,而宋軍是但遇北人便走,無顧其他,還管你什麼陣不陣的,命最要緊。

第29章 漳泉往事(下)第86章 驚豔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89章 驚魂一刻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54章 袞州第124章 中計也!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15章 暗流涌動第49章 好主意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37章 龍門軍營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35章 千鈞一髮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157章 頭破血流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54章 晉陽帝第50章 雄雄虎賁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36章 殺出重圍第162章 敗亡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29章 新式軍訓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26章 阿保機第52章 株連九族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52章 蒼狼夜襲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41章 悲悽第12章 昏君第96章 曹彬隱傷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26章 驚宋第82章 江東猛虎第114章 回師湖州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50章 噩耗傳來第111章 夜戰第153章 破城第39章 小長老第36章 風起雲涌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45章 立足之地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156章 激戰黃縣第90章 陳洪進卒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107章 章 龍脈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50章 噩耗傳來第21章 兵分兩路第36章 聽天命第80章 袞州張合第38章 帝王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24章 三大勢力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169章 朱溫古代的斥候第49章 汴軍第98章 形勢第40章 宣武軍第26章 竟然是你第53章 雞毛令信第14章 屠戮第82章 南漢新帝第25章 北地瀛州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南唐歷史上第25章 山越敗亡第52章 蒼狼夜襲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9章 大軍出征(下)第28章 書生意氣第96章 曹彬隱傷第79章 清丈田土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94章 大事休矣第155章 毒計第148章 小諸葛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32章 夜襲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23章 陳洪進
第29章 漳泉往事(下)第86章 驚豔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89章 驚魂一刻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54章 袞州第124章 中計也!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15章 暗流涌動第49章 好主意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37章 龍門軍營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35章 千鈞一髮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157章 頭破血流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54章 晉陽帝第50章 雄雄虎賁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36章 殺出重圍第162章 敗亡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29章 新式軍訓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26章 阿保機第52章 株連九族第154章 四家軍閥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52章 蒼狼夜襲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41章 悲悽第12章 昏君第96章 曹彬隱傷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26章 驚宋第82章 江東猛虎第114章 回師湖州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50章 噩耗傳來第111章 夜戰第153章 破城第39章 小長老第36章 風起雲涌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45章 立足之地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156章 激戰黃縣第90章 陳洪進卒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107章 章 龍脈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50章 噩耗傳來第21章 兵分兩路第36章 聽天命第80章 袞州張合第38章 帝王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24章 三大勢力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169章 朱溫古代的斥候第49章 汴軍第98章 形勢第40章 宣武軍第26章 竟然是你第53章 雞毛令信第14章 屠戮第82章 南漢新帝第25章 北地瀛州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南唐歷史上第25章 山越敗亡第52章 蒼狼夜襲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9章 大軍出征(下)第28章 書生意氣第96章 曹彬隱傷第79章 清丈田土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94章 大事休矣第155章 毒計第148章 小諸葛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32章 夜襲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23章 陳洪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青冈县| 江山市| 香河县| 富顺县| 连州市| 旌德县| 湖北省| 建昌县| 如皋市| 永泰县| 吉林省| 和龙市| 纳雍县| 贞丰县| 卓尼县| 思茅市| 永胜县| 和龙市| 平谷区| 新津县| 汪清县| 成武县| 兴化市| 宁远县| 汤原县| 乌兰县| 响水县| 安阳县| 中山市| 慈利县| 静宁县| 德惠市| 绥芬河市| 汉源县| 政和县| 松溪县| 南平市| 柘荣县| 黑龙江省|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