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袞州節度使

正如王峻所言,兗州節度使慕容彥超果然心懷不軌,他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同母胞弟,和郭威根本就是兩路人。後漢一亡,慕容彥超的特殊地位自然也就沒了,慕容彥超越想越氣,想來想去,跟郭威打馬虎眼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乾脆大旗一扯,反了他孃的!

廣順二年(公元952年)正月,慕容彥超公然造反,得到軍報,郭威冷笑一聲:“狗奴才!知道你有這一天!”詔令昭武軍節度使曹英去討慕容彥超。曹英雖然打退了慕容彥超的幾次挑戰,但就是無法攻克兗州,慕容彥超在城牆上得意的笑:“姓曹的,有本事你上來啊!”曹英氣的叫著慕容彥超的小名罵道:“閻崑崙,你丫別得意,別看你今天鬧的歡,早晚讓你拉清丹。”

一直耗到了四月份,曹英還沒破城,郭威有些不耐煩了,留下三司使李穀守汴梁,親率官軍來和慕容彥超算賬。郭威先禮後兵,在城下勸慕容彥超投降,還能免去死罪。慕容彥超連嘲帶罵,把郭威的祖宗十八代都沒放過。郭威不再多說廢話,下令攻城。

有皇帝在後邊督陣,誰也不敢退後,戰死能當個“烈士”,家眷都有優厚撫卹,退後就要以軍法問斬,什麼都撈不到。周軍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慕容彥超頂不住了,周軍破城而入。慕容彥超平時好造假錢詐取軍人錢財,當慕容彥超大呼手下說:“快給我頂住,我把我所有的銀子都給你們!快頂住!”當兵的都呸道:“去死吧你,你的銀子都是假的,不玩了!”一鬨而散。慕容彥超被周軍圍在府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好投井自盡。郭威入城,對慕容家族毫不客氣,下令夷族。

封建社會講究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和“一人有罪、誅滅九族”,成者入天、敗者下地。只要是犯事了,無論家眷年幼長大,即使剛出孃胎的嬰兒,照殺不誤,這叫斬草除根不留後患。究其原因,還是私有制度的性質決定了權力的排他性,權力場就是賭場,大家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注,賭贏了一本萬利,賭輸了人頭落地。史書中簡單的一個字“族(動詞)!”不知飽含了多少無辜者的血淚。歷史是用血來寫就的,除了血,還有無盡的千古浩嘆。

郭威留下自稱是“兗國公”顏回後人的端明殿學士顏衎做“兗州市代理市長”,處理一些遺留問題。郭威離開兗州回京,路過曲阜時,郭威去拜奠了孔聖人。手下人勸:“陛下位尊九五,不宜去給臣子下拜。”郭威卻說:“孔子是百世帝王師,我們做學生的哪敢對老師不敬?”

孔老夫子生前窮困潦倒,死後卻享盡“榮華富貴”,自漢武尊儒後,歷代帝王莫不對孔子趨之若鶩,膜拜有加。甚至孔子的後人都跟著沾光,嫡系子孫世襲“衍聖公”,到了元成宗鐵木耳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尊孔子爲“大成至聖文宣王”,實際上與皇帝同一級別。在封建時代,孔子是萬萬罵不得的,因爲他是“聖人”。當然到了近代,孔子被請下了神壇,砸倒了孔家店,孔子也成了“臭名昭著”的“孔老二”。

爲了給自己裝點門面,郭威又從民間找到了孔聖人第四十三代孫孔仁玉和顏回的後人顏涉(顏衎會不會吃醋?),授孔仁玉曲阜令,顏陟爲主簿。在曲阜玩了一圈後,郭威啓駕還京。

慕容彥超是後周境內的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拔了這根刺,郭威感覺渾身輕鬆。人也是如此,心中有事,面露愁容,一旦事情完善解決,自然就心情暢快。

郭威回到京師不久,就下令修改鹽法,後漢對販私鹽的行爲打擊極爲嚴酷,私販鹽曲一斤以上者就要砍頭,而郭威爲了緩解民間的情緒,多給老百姓一條活路,便改爲“鹽曲犯五斤以上處死”。古代的鹽事關國計民生,政府壟斷經營,民間販私鹽多是一本萬利的買賣。著名的程咬金(程知節)和王仙芝黃巢都是私鹽販子出身。

到了廣順二年(公元952)的九月,契丹人又來找事了,抄掠鎮州一帶。郭威知道契丹人還在做著石敬瑭時代的黃樑美夢,想讓劉崇這個沙陀翁坐在自己現在的這個位子上,然後繼續做中原的乾爹。郭威冷笑:“劉崇老兒是石敬瑭,可朕不是李從珂!”召成德節度使何福應戰。何福派龍捷都指揮使劉誨等人出兵告訴耶律述律,現在的中原皇帝不是李從珂,請回吧。

契丹軍在貝州(今河北清河)和周軍試探性的打了幾仗,雙方其實都不想玩命,契丹軍來內地是來“採購年貨”的,周軍中多是些人精子,哪個肯送死?何況皇帝又不在身邊,樂得偷奸耍滑。契丹軍撈夠了就回去,但回軍途中又手癢難耐,將當地的成年男子砍殺無數,然後大搖大擺而去(真是野蠻!)。劉誨等人也不想多事,契丹人走了更好,誰想去提著腦袋撈一個“烈士”的美名?坐視老百姓被殺,然後回去交差。

在階級社會中,底層的老百姓的生命根本不值幾個錢,殺了也就殺了,死後連個名也留下不來,最多就是“張三、李四”之類的。古代統治者所謂“愛民如子”之類的美麗承諾,雖然張三比李四做的可能會好一些,但歸根到底都是沒把老百姓當回事的。天下百姓千千萬,死了三五十萬,處在金字塔頂層的統治者根本感覺不到。怪不得元朝文學家張養浩在《山坡羊》中感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當然,相對來說,在五代時期,郭威是個很不錯的皇帝,他和之前的劉知遠、石敬瑭等人不同,這老幾位是純粹的亂世軍閥,因勢取事。郭威取得成功的道路雖然和他們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但郭威心胸寬大,對老百姓的疾苦比較同情,不似前幾位,拿老百姓當他們家的取款機。

郭威即位後,就將劉承祐搜刮進宮的稀世珍寶取出來,命人全都砸爛,曉喻羣臣:“真正爲君者,是不需要這些亡國之物的。真正的寶是人心(當然不一定是民心)。朕出身低賤,吃盡千辛萬苦,遇上這個亂世,才僥倖成爲皇帝,我怎麼敢殘剝百姓來圖個人享受。”郭威隨後下詔,命令地方有司不準搜刮民間財物奉貢內庭,夠吃夠喝就行了,要這些東西沒什麼用處。

到了廣順二年(公元952年)的十一月,郭威下詔對做爲戰爭資源的牛皮徵收制度進行改革。牛皮是冷兵器時代非常重要的戰爭用具,可以製作甲具和盾。後漢時官府嚴禁民間私自買賣牛皮,並把民間所有備用的牛皮都徵入官,然後付給百姓比較低的價格,老百姓有苦說不出。這還算好的,唐明宗李嗣源時期,甚至用鹽哄弄老百姓,打發了事。石敬瑭更絕,連鹽都不給,強行“收購”牛皮。

郭威知道其中的利弊,規定以後民間以十頃(古代五十畝爲一頃)地交給官府一張牛皮,其他的除了不允許賣給周邊敵國,任憑百姓自己交易。同時,郭威還廢除了牛租,當年朱溫攻打淮南,搶來幾十萬頭耕牛,朱溫把這些牛分給老百姓,每年交給官府租子。但這些牛死了,牛租卻沒有廢除,甚至到了後漢時,這些牛的牛子牛孫都衍生多少代了,牛租還年年照收。老百姓這個氣啊,真是天下的烏鴉一般黑,都說朱樑是僞朝,可唐晉漢三朝對老百姓的橫徵暴斂,一點也不比朱樑這個“僞朝”輕。郭威免改革了牛皮徵收制度和牛租,民間歡騰不已,都奔走相告:老天有眼,出了個好皇帝。

五代朱樑以後,均把樑朝看成僞朝,後唐就不用多說了。之後的晉漢周其實都是出身河東軍政系統,他們一代代往上順關係,也只能順到後唐這,然後由後唐直接上承唐哀帝,郭威也不例外。後來的趙匡胤之所以承認樑朝,主要原因還在於趙匡胤不是河東派出身,沒有那麼多的派系糾葛。而且李存勖稱帝時正好是樑朝最後一年,這樣就容易上承正統,在技術處理也不是什麼難事。

對於郭威的革除弊政,薛居正給予了高度評價:“期月而弊政皆除,逾歲而羣情大服,何遷善之如是,蓋應變以無窮者也。”,郭威也當得起這個評價,有人建議郭威把一些肥田賣給富戶,可以得到大筆的銀子充實國庫。郭威不同意,說了一句足以感動古今的一句話:“利在於民,猶在國也,朕用此錢何爲!”,老百姓的利益就是國家的利益,老百姓富了,國家自然也就富裕。雖然這最終還是封建統治者的利益,但郭威能如此順應時代發展,實在是應該大大誇讚的。現在有些地方做的還不如郭威這個封建統治者,跟綠頭蒼蠅似的盯著老百姓的那點血汗錢,與民爭利,相較之下,何其愧也。

第81章 裡通外敵第160章 漢元帝第28章 潤州第40章 叢林首戰第58章 郭威第92章 北漢李隱第65章 封賞第169章 朱溫第43章 澤州第9章 兵發福州第43章 鐵鷹銳士第65章 封賞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117章 揚一益二第12章 大破宋軍第15章 交鋒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4章 開寶九年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37章 古代的陣法(一)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44章 後院起火第35章 盡人事第55章 鄴城第19章 大戰起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5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下)第9章 大軍出征(下)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152章 收兵第147章 古往今來第36章 聽天命第108章 火藥槍的歷史(上)第85章 鐵甲連營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22章 錢王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24章 三大勢力第139章 後蜀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6章 江寧之伏第42章 騎兵陷陣第94章 大事休矣第49章 汴軍第63章 英雄墓冢第21章 兵發漳泉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36章 旮二愣第43章 鐵鷹銳士第75章 三騎錐戰第160章 漢元帝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134章 衣錦將軍第38章 南地亂起(中)第87章 劍拔弩張第96章 金沙城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169章 朱溫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35章 龍門峽谷第74章 打草驚蛇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36章 旮二愣第23章 逼降宋軍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55章 雨幕殺機第94章 大事休矣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34章 編練新軍第40章 叢林首戰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48章 舉城投降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20章 宋太祖第13章 灰飛煙滅第50章 雄雄虎賁第44章 後院起火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57章 鬥將第7章 南唐變法之賈闔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章 後主李煜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89章 驚魂一刻第49章 好主意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5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第148章 血染徵袍
第81章 裡通外敵第160章 漢元帝第28章 潤州第40章 叢林首戰第58章 郭威第92章 北漢李隱第65章 封賞第169章 朱溫第43章 澤州第9章 兵發福州第43章 鐵鷹銳士第65章 封賞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117章 揚一益二第12章 大破宋軍第15章 交鋒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4章 開寶九年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37章 古代的陣法(一)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44章 後院起火第35章 盡人事第55章 鄴城第19章 大戰起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5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下)第9章 大軍出征(下)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152章 收兵第147章 古往今來第36章 聽天命第108章 火藥槍的歷史(上)第85章 鐵甲連營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22章 錢王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24章 三大勢力第139章 後蜀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6章 江寧之伏第42章 騎兵陷陣第94章 大事休矣第49章 汴軍第63章 英雄墓冢第21章 兵發漳泉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36章 旮二愣第43章 鐵鷹銳士第75章 三騎錐戰第160章 漢元帝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134章 衣錦將軍第38章 南地亂起(中)第87章 劍拔弩張第96章 金沙城第2章 清君側,人心歸第169章 朱溫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35章 龍門峽谷第74章 打草驚蛇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36章 旮二愣第23章 逼降宋軍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55章 雨幕殺機第94章 大事休矣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34章 編練新軍第40章 叢林首戰第5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四)第48章 舉城投降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20章 宋太祖第13章 灰飛煙滅第50章 雄雄虎賁第44章 後院起火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57章 鬥將第7章 南唐變法之賈闔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章 後主李煜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89章 驚魂一刻第49章 好主意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5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第148章 血染徵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新安县| 白银市| 呼图壁县| 马鞍山市| 资源县| 榕江县| 静宁县| 合作市| 桃园市| 深水埗区| 洱源县| 扎囊县| 鱼台县| 赣州市| 寻乌县| 油尖旺区| 密山市| 敦化市| 澜沧| 平和县| 南宫市| 桃源县| 浮梁县| 保定市| 弥渡县| 绥中县| 独山县| 阿拉善左旗| 托克逊县| 台前县| 贵定县| 苍南县| 华坪县| 鸡泽县| 包头市| 龙陵县| 大荔县| 广安市| 巴楚县|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