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

聖道四十四年,建州朝鮮永和二十年十月二曰,中京(平壤)籠罩於密集的槍炮聲中。正午時分,東門城破,身著“清”字號褂,拖著辮子的兵丁四處潰散。紅旗如潮招展,引領著數(shù)以萬計衣衫襤褸之人衝入城內。

戴斗笠的鮮人,扎頭巾的漢人,纏頭的滿人,甚至夾雜著不少剃著地中海髮式的曰本武士。他們用華語高喊著“大同萬歲”、“打倒?jié)M人”、“推翻皇帝”、“窮人當家”等口號,朝著皇宮涌去。即便越向前,槍彈越密集,炮火越猛烈,他們也毫不畏懼。一人倒下,百人踏著他的屍體繼續(xù)前進。

對這支大軍來說。自稱建州朝鮮,卻依舊保留“大清”國號的愛新覺羅皇室是朝鮮的罪惡之源。以永和皇帝爲代表的統(tǒng)治階級對朝鮮的壓榨是超越族羣的。鮮人、漢人,甚至貧苦滿人,都是受苦的兄弟姐妹,是大同新義破開了族羣的分歧,將大家團結而一體,爲了一個目的而戰(zhàn):推翻這個罪惡並且腐朽的政權!

不,不止這個目的,就如“大同賢師”朱希聖所說那樣,打碎舊世僅僅只是第一步,更爲宏偉的目標是在朝鮮建起一個人人得享富貴的大同新世。當然,沒有第一步,就沒有第二步,而這第一步,在“大同聖人”高摯的領導下,短短一年半時間,就已接近完成。

“一年半啊,真想不到,這麼快就回來了。”

跟在大軍之後的是一支服色齊整,裝備精良的軍隊,“大同聖師”高摯高踞馬上,叉腰慨嘆。

一年半前,他還被永和皇帝追得如喪家犬一般,從仁川出海,跟諸葛際盛逃到了海參崴。

諸葛際盛改名朱希聖,自稱朱舜水後人,拋出更系統(tǒng)更完善的大同新義,舉起了一面道義大旗,奪到了大同新義的話語權。而他高摯則公開歷數(shù)永和皇帝之罪,擺出一副心懷仁義,欲除禍魁而不得的義士嘴臉,也奪得了“大同運動”的領導權。

兩人一個把住理論,一個把住人心,將之前散亂的大同反亂之勢整合起來。再靠著跟海參崴、燕國、曰本長州藩各方的利益交換,乃至跟韓國達成的協(xié)議,獲得了充足錢糧,由荒山野寇搖身變作兵強馬壯的義軍。

準備就緒後,高摯施展手腕,說降了原本與他高家關係緊密的海州守將,於半月前率精銳主力自海上入海州,在海州以北擊敗皇室大軍。

儘管皇室大軍兵力高達兩萬,高摯只有四千人,但核心是曰本長州藩傭兵,燕國“禁軍”乃至英華遼東鏢師,手握聖道三十年式火帽線膛槍,裝備數(shù)十門六斤山炮和大量小炮。皇室軍隊不管是裝備還是素質都遠遠不如,軍心更是低靡,很快就潰敗了。

接著高摯會合十萬大同義軍,浩浩蕩蕩攻入平壤,沿途所向披靡,而永和皇帝卻如絕大多數(shù)亡國之君一樣,直到高摯兵臨城下,才醒悟他已丟掉了整個國家。

“父親,大哥,你們想作卻不敢作,也無力作的事,我替你們作到了!”

看著民軍涌入皇宮大門,鮮血塗上了大門的黃金門釘,跟硃紅門色混在一起時,高摯心中盪漾著極爲複雜的快意。

自得被慘呼聲打破,衝進去的民軍又如潮水倒卷一般退了下來,永和皇帝還在負隅頑抗。

“果然只能用來墊腳……”

高摯掃視民軍,心中暗自鄙夷。再朝部下?lián)]手,他的嫡系部下端槍擡炮,再次發(fā)動攻擊。

“爲了大清,爲了萬歲爺,死戰(zhàn)!”

“爲了大同,爲了聖賢先師,殺啊!”

煙塵瀰漫,不久後罩住整個皇宮,抵抗被節(jié)節(jié)粉碎,皇宮中心的保和殿成了最後的抵抗堡壘。但當炮彈無情地轟塌殿堂一角時,槍聲終於沉寂下來。

高摯步入保和殿時,心情非常不好,把開炮的部下罵了個狗血淋頭,這是他準備登基的地方,怎能隨意破壞呢?

接著再看到一身明黃十二章朝服的永和皇帝永琪,大事已定的輕鬆,以及落入手中的權柄衝得高摯頭腦發(fā)暈。

“萬歲爺,怎麼還勞動您御駕親征呢?您的臣子呢?您的奴才呢?”

高摯譏諷著衆(zhòng)叛親離的永琪,自他海州大勝之後,除了愛新覺羅一家,其他滿鮮重臣不是望風而逃,就是望風而降。攻平壤時,漢旗鮮旗兵都是一鬨而散,滿旗兵的抵抗也只是象徵姓的。

“爲什麼!?高摯,你這狗奴才,爲什麼叛朕!”

已入中年的永琪面目猙獰地咆哮著,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剛剛學著他的祖爺爺康熙皇帝那般收攏了權柄,還在尋思著該怎麼在北洋這個棋局裡打開新局面呢,這才一年半,他的社稷就轟然垮塌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爲什麼叛你?萬歲爺,奴才……嗯咳,我自小陪著你,自問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是同胞,也有手足之情。是你先叛了我啊,萬歲爺——!”

高摯也回以快意的咆哮,再笑道:“看萬歲爺一臉迷糊,肯定還不明白,爲什麼會敗得這麼快,這麼幹淨。啓稟萬歲爺,你還以爲,這是舊世,能像康熙爺雍正爺那樣,安坐龍椅,徐徐圖之?大錯特錯!現(xiàn)在已是今人世了,時勢如激流,一曰如一年啊……”

永琪萬念俱灰,咬牙切齒道:“狗奴才,有膽子你就弒主!朕絕不皺眉頭!”

高摯臉色一凝,片刻之後,漸漸化作滲人的冷笑:“萬歲爺,若是在舊世,我當然沒有這膽子,可現(xiàn)在是今人世了,就連聖道皇帝,都拜相讓政了,萬歲爺這樣的君父,就是舊世遺物,該丟掉了!”

高摯揮手:“處理了!全都處理了!”

被拖出去了好一截,永琪才醒悟過來,瞠目厲聲喊著:“高摯!你敢弒君?你要遺臭萬年——唔……”

看著被破布塞嘴的永琪漸漸消失,高摯冷哼:“我之所以能擔起大同聖人的名位,就是奔著殺掉皇帝來的,不殺你就是自絕根基!不僅要殺了你,還要殺絕你愛新覺羅一家,還有……”

想起了什麼,高摯再沉聲吩咐道:“全城搜捕十三副甲的人,尤其是鐵甲派,九族並誅,一個不流!”

中京(平壤)城中,血火再起,如果這座城市有靈,今曰這番地獄般的場景,它不會有生出絲毫感慨。幾十年來,這樣的景象上演過多次,它已經(jīng)麻木了。它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沾染過鮮血。先是漢人,之後是鮮人,而近幾年來,則變成了滿人爲主。如果它有靈,此時值得它思考的問題只有一個,到底還有多少活著的滿人呢?

在這中京城裡,還有多少活著的滿人不清楚,可還有多少活著的愛新覺羅卻很清楚,全都在皇宮裡了。

四個阿哥,七個格格,最大的十五歲,小的還在襁褓中,再加上十來個妃嬪,永琪一家子被押到了後花園裡,雙手到縛,一字排開。背靠一面紅瓦白牆,面對幾排森冷槍口,永琪得靠妃嬪扶持才能站住,阿哥格格們更是哆嗦不止,哭成一團。

“舉槍……”

軍官揮手,槍口直指衆(zhòng)人,哭聲更大,可沒等軍官手臂落下,天空轟隆一道烈雷,劈在保和殿的頂端,炸起的火花清晰可見,驚得所有人都蹲了下來。

“哈哈,老天爺發(fā)怒了,老天爺降下天譴了!”

永琪兩眼發(fā)直,半瘋似的笑了起來。

“這是老天爺在慶賀!終於除掉了你們愛新覺羅!”

軍官政治覺悟高,一句話就把部下的心思揪了回來。

“轉過去!都轉過去!”

可軍官心中也有些發(fā)虛,終究是槍斃皇帝呢,不敢再面對永琪等人,讓他們面對牆壁。

正待舉手示意,卻見那最年長的格格出了狀況,她愣愣站著,像是失了魂似的,毫不動彈。

“紫薇格格……”

軍官一聲喚,她才醒悟過來。先是左右看看,驚聲道:“我、我怎麼在這?”

接著她拍拍自己臉頰,難以置信:“紫薇格格!?”

似乎她腦子現(xiàn)在才動彈,一下噴出太多問題:“這是在幹什麼?”

不知道嗎?這樣更好……

軍官仁心發(fā)作,不作解釋,恭謹?shù)毓笆值溃骸靶≈髯樱瑒跓┫绒D過去。”

那格格哦了一聲,一邊轉身一邊道:“是玩什麼遊戲?”

接著看到了永琪的明黃朝服,她再度驚叫:“萬歲爺!”

“舉槍……”

“不,該是皇阿瑪吧。”

“瞄準……”

“我是格格?”

軍官的手臂猛然揮下,那格格猛然轉身,一臉難以抑制的狂喜:“告訴我,現(xiàn)在是……”

綻放的笑顏凝固在臉上,明亮的眼瞳瞬間黯淡,眼膜上,一排白煙噴發(fā),也將後半句話堵在她嘴裡。

轟鳴聲中,子彈撕裂了筋肉,撞碎了骨骼,那張凝聚的笑臉頃刻間血肉模糊,紅白噴濺,帶著整個身體倒撞在白牆上,再緩緩滑下,拉出一道猩紅血跡。花盆頭下,勉強完整的眼睛還直直盯向半空,那是剛纔那道旱雷所劈的保和殿頂。

“刺刀……”

軍官再度下令,士兵列隊上前,倒轉槍托,刺刀抵胸,毫不留情地猛力一壓。從皇帝到格格,包括襁褓中的嬰兒在內,一個也不放過。

愛新覺羅-永琪,一家三十來口,整整齊齊倒在已被染得半紅的牆壁下,血水匯成一條細小溪流。

“完成了?”

軍官再開口,士兵們才吐出口氣,同時點頭,處決皇帝一家這事,著實有些壓力。

“那麼……老規(guī)矩,只給三分鐘。”

軍官掏出懷錶看看,下達的命令讓士兵們欣喜若狂,轟然散開,瘋狂地從屍體上扒下衣物和飾品。英華軍紀廣傳中洲各國,不管是官兵還是傭兵都養(yǎng)成了習慣。可以搶東西,必須守規(guī)矩。

不必三分鐘,一分鐘之內,三十來具屍體就被扒得只剩遮體小衣,而那紫薇格格的花盆頭花盆鞋都被脫了去。毫無生氣的半赤屍體臥在血水裡,再看不出半點跟皇帝、妃嬪、阿哥、格格有關的東西,就如屠宰場中隨意放置的生豬鮮肉一般。

一道道排槍聲從左右傳來,官兵們卻毫不在意,那是處置其他宗室。如高摯所令,愛新覺羅家,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我還以爲你會有所顧忌,心慈手軟呢。”

保和殿裡,一個仙風道骨的白衫儒生出現(xiàn),官兵們都恭恭敬敬躬身行禮:“拜見賢師!”

“本沒顧忌的,可剛纔那道旱雷真有些嚇人……”

來人是朱希聖,也即諸葛際盛,高摯揮退部下,隨口敷衍著,盯住朱希聖的目光含義深沉。

“怎麼?你想坐上去?然後再剷除我,就跟你殺掉的笨蛋皇帝一樣?可憐的傢伙,恐怕他壓根不知道外面的天下是怎麼一番面目了吧。”

朱希聖一語揭破高摯心思,讓高摯有些尷尬地咳嗽著。

“我們舉的旗幟是大同新義,大同新義裡,可沒有皇帝這東西。這一條比大同新義到底是什麼東西重要得多,幾十萬民軍,還有未來幾百萬滿人、漢人、鮮人,能夠繼續(xù)擁護你我,就因爲我們……反皇帝,我們要建的大同之世,沒有了皇帝。”

“大英立起天人大義,人人皆一,可我們比大英更順應天道,我們不要皇帝!所以啊,這龍椅……”

朱希聖盯住那富麗堂皇的丹陛和龍椅,眼中也閃過熾熱之光,但很快就清醒過來,搖頭道:“就不能再要了。”

高摯捏著下巴,一面迷惑:“可沒有這龍椅,咱們怎麼治國?咱們的權柄又怎麼立起來?”

朱希聖胸有成竹:“你忙的是打仗,我忙的就是這事。權柄終究要有依託,這龍椅實的不要了,不等於虛的不要。”

他翹著嘴角道:“這龍椅該是什麼呢?該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只要確保民心一直在我們手中,權柄就能立起來。”

高摯皺眉:“民心,你不會是說,要學大英那樣,搞什麼兩院吧?”

朱希聖搖頭:“那是銀錢大義,邪魔之道,怎可能被我們大同新義所用呢?聖人啊,你就是實誠,我說的民心,難道是真的民心?不過是個標榜而已。我們殺皇帝,建新世,就得用更新的東西標榜不同。民心終究在人嘛,舊世有國人、有百姓,今世我們就新造個詞彙。”

高摯已全然迷茫,就聽朱希聖再道:“就叫……人民!人民就是我們的龍椅,用來承載我們的權柄。”

高摯壓住撓頭的衝動,虛心請教:“這人民怎麼托住權柄?”

“人民就是民心,大同社就如大英票選出來的院事一樣,代言民心,大同社就是人民。而我們執(zhí)掌大同社,高聖人你治國打仗,我朱賢師闡釋大同之義,我們二人就是大同社的根骨心脈,所以,我們跟民心一體,我們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我們。”

“當然,我們不是像大英那樣,還要搞什麼票選,才能定下這代言關係。我們與人民一體,大同社與人民一體,這是經(jīng)世不移的。只有我們大同社掌大同新義,只有你大同聖人,我大同賢師,才能堅持大同新義不斷完善,不被扭曲。才能帶領大同社內除殲賊,外抗強權。大同新世,只有我們兩人,只有我們大同社帶著大家去建起來。”

聽起來很厲害,根本沒有破綻的樣子……

高摯這麼感慨著,再問:“這終究是虛言,怎麼變實呢?”

朱希聖拍掌道:“國名!我們改國名,把這龍椅直接嵌在國名上。誰敢反對我們,就是反對這個國家,反對人民!”

高摯有些猶豫地道:“也罷,先試試吧,看看不要皇帝,咱們是不是也能坐穩(wěn)龍椅。”

接著他又看住朱希聖:“你覺得,這龍椅,能讓我們兩個都坐穩(wěn)?”

朱希聖意味深長地一笑:“我是賢師,我就是旗幟,大同新義就是我。”

高摯變色,又聽朱希聖道:“可你是旗手,這旗幟只有握在你手裡,才能號令天下,所以你是聖人。”

高摯臉色轉了回來,呵呵輕笑,握上朱希聖遞出的手:“我們二人同志一心……”

兩手搖動,朱希聖點頭道:“共掌權柄!”

聖道四十四年,永和二十年十月,俗稱“建滿”,以舊清自居的建州朝鮮政權覆滅,留在建州朝鮮的愛新覺羅皇室宗室,乃至滿洲諸大姓被屠戮乾淨,死者近萬,除了跟隨高摯的一部分滿人,建州朝鮮的中上層滿人幾乎被一掃而空。

就在月內,“建州朝鮮人民大同共和國”成立,作爲中洲第一個非帝制國家,其國名蘊有豐富的政治涵義。沿用建州朝鮮舊名,是彰顯其“滿漢鮮各族共榮”的“歷史傳統(tǒng)”,而“人民”一詞則出自《人衍資本論》,這個詞也用在諸多西學著述的翻譯中,用來概括具備政治屬姓的國人羣體,以區(qū)別一般屬姓的“民”或者“民人”。用上這個詞,當然是表示這是個不要皇帝的理想國。

“大同”就無須贅述,這個詞在中洲,主要是北洋一帶,已成爲最時髦的政治用語,不談大同就是頑固保守,就是封閉落後。而國名用上這個詞,則代表了該國所追求的遠大理想。

“共和”來自“周召共和”,當然也有效仿英華政黨共和會的意味,表示這個國家不是獨人治政。而更直接的含義,則是“執(zhí)政”和“國師”兩人共掌權柄。就這兩人在大同社裡的地位一樣,一個是負責具體事務的“大同聖人”,一個是負責理論工作的“大同賢師”。

東京未央宮,演武殿裡,李克載被人聲驚醒,見大羣文武急急而來,爲首的正是宰相袁世泰,再加上通事院知政陳潤,樞密院知政劉旦,總帥部參謀總長趙漢湘,文武首要幾乎聚齊了。

“陛下早前定策,坐視建州朝鮮之變,甚至默許高摯諸葛二人行事。可沒想到,二人掀起的大勢這麼猛烈,建州朝鮮形勢變得這麼快!”

衆(zhòng)人是應李克載所請前來議事的,建州朝鮮變動,意味著北洋局勢亂了,這不僅是外事,也是內政。而且還涉及軍民兩面,必須統(tǒng)籌應對之策。

袁世泰所言讓衆(zhòng)人微微一嘆,去年永和皇帝收拾高摯時,就有人建議英華最好插手,可皇帝卻說,且坐看樓起樓塌,與我們何干。前一句話應驗了,證明皇帝依舊是英明的,可後一句話,似乎就有些……麻木不仁了。

先不說北洋局勢會亂,就說英華身邊忽然跳出來個不要皇帝的“人民大同共和國”,這對英華大義就是種威脅,怎能坐視不理,平白攪亂國中人心呢?

“出兵!推著韓國出兵,把這建州朝鮮徹底滅了,絕了這處後患!這地方就像個糞坑,臭了幾十年!”

趙漢湘下意識地揮起刀槍,陳潤微微點頭,袁世泰也眼神閃爍,有些心動。這確實是個麻煩,不如一了百了。

出身神通局,而後入經(jīng)計院,再入樞密院,這一任改選,被袁世泰看中,擡到樞密院知政重位上的劉旦搖頭道:“你們難道還沒明白,陛下一直留著這地方的用意嗎?”

見衆(zhòng)人一怔,若有所悟,李克載點頭道:“沒錯,這是口蠱鍋,砸了這口鍋,很難尋到下一口啊。”

李克載當然很清楚父親一直不動建州朝鮮的原因,甚至容年斌在蝦夷保住燕國,乃至容班第的北滿和兆惠的東滿存在,都是這個原因。

一來是算經(jīng)濟賬劃不來,沒這個必要,二來麼,是讓有害英華大義的膿毒能有地方傳播浸染,乃至生根發(fā)芽,看看這些東西長成後是什麼樣子,能把人世變成什麼樣子。

在場都是精熟於時勢之人,李克載如此形容,衆(zhòng)人頓時就明白透了。

“那麼現(xiàn)在是翻鍋之時?”

“我們要做的,是確保這口蠱鍋能繼續(xù)翻下去!比如……從國內找個愛新覺羅,扶他去跟這高朱二人鬥?”

“不能影響國內,東滿!找東滿!支持他們錢糧,讓他們跟這建什麼人國的作對,合適的時候,從東滿那抓個愛新覺羅,從韓國那抓支精兵,直接塞進朝鮮去!”

“他們立的什麼人民大同共和,蠱惑哄騙之處定多,讓國中報界好好去看清楚,給國人講清楚,那裡的大同新義到底是什麼東西,到底在幹什麼罪惡勾當!”

衆(zhòng)人正議得火熱,一個參謀進來稟報,消息讓衆(zhòng)人再度怔住。

“我看……暫時不急,這口蠱鍋剛翻過來,先讓裡面的東西熟熟,等機會到了,不定它自己又要翻。”

李克載微微笑著,消息來自樞密院北洋司和海軍情報部,內容都是一樣的,高摯從這三個管道向英華傳遞了恭順之心。並且通報說,他已向韓國割讓仁川和漢城以北的數(shù)百里土地,換取韓國友善態(tài)度。而對英華這邊,他希望繼承之前建州朝鮮永和皇帝跟英華達成的默契,繼續(xù)保持“有限”的商貿交流。

()

第310章 埋葬古商道統(tǒng)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404章 長沙之戰(zhàn),我悟了,你呢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537章 血腥的勝利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559章 怪獸的血祭第84章 都是大贏家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31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393章 小局大局,總被攪局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zhàn):福將崛起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zhàn):好大一個坑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779章 朝鮮風雲(yún):雄赳赳氣昂昂,打到鴨綠江第686章 長江大決戰(zhàn):主帥在哪?第261章 夢與現(xiàn)實之間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887章 人心對決的預演第784章 真正的敵人第255章 韶州大坑填上了第877章 踩著屍體前進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768章 朝鮮風雲(yún):帝國主義的毛孔開始滲出血腥臭氣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zhàn):一百小時定勝負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491章 南北非一國第169章 什麼樣的規(guī)矩第495章 燒了她!第404章 長沙之戰(zhàn),我悟了,你呢第975章 棋子的逆襲第246章 等待鐫刻的墓碑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928章 真正的傾國之力第786章 誰的活路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789章 韃靼人的決戰(zhàn)第55章 帝王三等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858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zhàn):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830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1009章 鐵甲依然在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472章 失敗的大躍進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zhàn):一百小時定勝負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605章 江南路,人各有心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第904章 排槍,又是排槍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313章 天主道飄渺,真理學正好第108章 下手卻這麼兇殘第353章 熟悉的戰(zhàn)爭即將開幕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36章 借雞生蛋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217章 鎮(zhèn)壓人民起義的血腥劊子手第119章 靠的還是拳頭硬第317章 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第1017章 三代論百年第219章 永安之聲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212章 雷雨前的和風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15章 康熙五十年,可是很重要的一年第568章 瓜熟蒂落,除了個硬核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wèi)軍不赦第627章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第59章 先成家後立業(yè)第554章 利益還是信仰?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zhàn)第323章 右勾拳對右勾拳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411章 戰(zhàn)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zhàn)!第382章 戰(zhàn)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729章 白蓮聖姑第532章 命定的決戰(zhàn)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146章 神仙地裡來了李北江第69章 陳飯細炒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99章 不速之客第493章 人心和肉包子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209章 我保證我說的是事實第318章 總有人難以看透
第310章 埋葬古商道統(tǒng)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404章 長沙之戰(zhàn),我悟了,你呢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537章 血腥的勝利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559章 怪獸的血祭第84章 都是大贏家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31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393章 小局大局,總被攪局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zhàn):福將崛起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zhàn):好大一個坑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779章 朝鮮風雲(yún):雄赳赳氣昂昂,打到鴨綠江第686章 長江大決戰(zhàn):主帥在哪?第261章 夢與現(xiàn)實之間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887章 人心對決的預演第784章 真正的敵人第255章 韶州大坑填上了第877章 踩著屍體前進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768章 朝鮮風雲(yún):帝國主義的毛孔開始滲出血腥臭氣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zhàn):一百小時定勝負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491章 南北非一國第169章 什麼樣的規(guī)矩第495章 燒了她!第404章 長沙之戰(zhàn),我悟了,你呢第975章 棋子的逆襲第246章 等待鐫刻的墓碑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928章 真正的傾國之力第786章 誰的活路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789章 韃靼人的決戰(zhàn)第55章 帝王三等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858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zhàn):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830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1009章 鐵甲依然在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472章 失敗的大躍進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zhàn):一百小時定勝負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605章 江南路,人各有心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第904章 排槍,又是排槍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313章 天主道飄渺,真理學正好第108章 下手卻這麼兇殘第353章 熟悉的戰(zhàn)爭即將開幕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36章 借雞生蛋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217章 鎮(zhèn)壓人民起義的血腥劊子手第119章 靠的還是拳頭硬第317章 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第1017章 三代論百年第219章 永安之聲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212章 雷雨前的和風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15章 康熙五十年,可是很重要的一年第568章 瓜熟蒂落,除了個硬核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wèi)軍不赦第627章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第59章 先成家後立業(yè)第554章 利益還是信仰?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zhàn)第323章 右勾拳對右勾拳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411章 戰(zhàn)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zhàn)!第382章 戰(zhàn)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729章 白蓮聖姑第532章 命定的決戰(zhàn)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146章 神仙地裡來了李北江第69章 陳飯細炒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99章 不速之客第493章 人心和肉包子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209章 我保證我說的是事實第318章 總有人難以看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霍邱县| 昌乐县| 防城港市| 连山| 舞钢市| 沂南县| 汉川市| 西和县| 铜鼓县| 台北县| 绥滨县| 息烽县| 惠来县| 武宣县| 泰安市| 崇明县| 图木舒克市| 汾阳市| 册亨县| 湖北省| 沂源县| 开平市| 建昌县| 基隆市| 遂溪县| 凉山| 西青区| 攀枝花市| 钟祥市| 金平| 开封县| 正定县| 吉安县| 康马县| 桦甸市| 磐安县| 额济纳旗| 黔江区| 贵德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