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六〇章 攀登

經(jīng)過實驗,與艱難的思考,結(jié)論,則幾乎令所有人困惑不解。

量子力學呈現(xiàn)的世界,有悖常理,不過,從一百多年前到今天,無數(shù)白大褂們的努力匯聚在一起,還是逐漸讓人類瞥見了物質(zhì)世界的本相。

物質(zhì),不論是否被觀測,都無時無刻不處於量子疊加態(tài),對方然而言,這已經(jīng)是一個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接受的事實。

人的意識活動,作爲客觀存在之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生物電,或者意識模擬器與生物電的組合,必然也符合量子力學的規(guī)則,但是與一切客觀存在迥異,這,畢竟正是“自我”,那麼這正在感知、正在思考的自我意識,

也量子態(tài)的疊加嗎。

這一點,舊時代的著名學者,羅傑*彭羅斯曾經(jīng)有過論述,意見是“確乎如此”。

人的意識活動,本質(zhì)上,是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物質(zhì)運動,從這一點上講,彭羅斯教授的判斷,並沒有錯,意識活動的確與量子力學息息相關(guān)。

但,這並不是“薛定諤的貓”實驗中,用以解釋“既死又活”的貓仔之波函數(shù)坍縮的理由,這一點,羅傑*彭羅斯的看法,就未見於公開資料,方然只能大概的揣測一下,這些前沿研究者的真實想法。

說白了,“我”,這正在思考、感知的自己,

只是“我”的物質(zhì)基礎(chǔ),模擬器與生物電的量子態(tài)中,微不足道的一態(tài)。

這一點,在前幾天的思考過程中,方然已經(jīng)接受的差不多。

現(xiàn)在,他則在這樣的思維層次上,更進一步,明確“我”在物理範疇內(nèi)的感知極限。

很顯然,既然只是量子疊加態(tài)中的一態(tài),人類意識思維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能力,必然極其有限,有限到完全無從感知任何量子疊加態(tài),而只能憑自身的感覺器官,窺看到大千世界這量子疊加態(tài)中,與自我思維綁定的那一態(tài)。

正如兩個心機極重的人,在交往中,即便每一個都由無數(shù)性格、思維與意識組成,甚至可以形容爲“千面人”,彼此觀察時,

卻只能看到對方“面向”自己的那一面。

站在人的立場上,客觀世界原本是什麼樣子,這根本沒意義,既然人類很早就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明白這一道理,那麼現(xiàn)在的量子態(tài)疊加,道理也是一樣,即便有無窮多種量子態(tài)疊加在一起,“自我”也絕對無法察覺。

這,正如三維世界裡的生物,不論怎樣努力,

都無法進入四維空間。

人類所處的世界,目前看來,宏觀上符合三維空間的定義,而時間則不被認爲是空間本身的一種屬性。

既然身處其間,不用講,人的自我意識,顯然也位於這樣的三維空間內(nèi)。

運用數(shù)學上的工具,加以想象,在認識、分析與理解三維空間的基礎(chǔ)上,人們並不難進一步摹想到四維空間,甚至於,數(shù)學領(lǐng)域的專業(yè)人士,可以憑空想象更高維度、甚至無窮維的空間是什麼樣子。

但想象是一回事,身臨其境,又是另一回事。

不論怎樣摹想,用盡手段,被維度法則禁錮在三維空間內(nèi)的人,都絕對無法進入更高維的空間,就連確證更高維空間存在的實驗,都很難行得通。

這一點,尋常人都有體會,想象高維只是一種頭腦體操,對觸碰更高維空間,並無幫助。

量子疊加態(tài)的認知,也是這樣,哪怕建立起一整套量子力學的理論,自我意識,生而被限定在某一態(tài)的存在,也沒辦法窺見自身、或者周遭環(huán)境的無窮多種量子態(tài),至多隻能通過實驗,間接覺察其存在。

不過,這樣一來,量子力學理論,豈非就是百無一用的空中樓閣嗎。

一邊整理思路,一邊冒出這樣的念頭,方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並不正確,自從量子力學誕生後,多少年來,科技領(lǐng)域的諸多成就,從氫彈、到電子計算機,

事實上都有賴於量子理論。

他的想法,也絕非要否定量子力學的實踐指導作用,而是站在人的自我意識之立場,認識到周遭環(huán)境、乃至於自身的無窮多種量子態(tài),

事實上根本等同於一點也不存在。

無法觀測,無法覺察,用任何手段去探測,也只能得到物質(zhì)那早已綁定的一態(tài),倘若整天在經(jīng)典物質(zhì)世界裡打轉(zhuǎn),人類,又怎能跨越量子態(tài)之間的藩籬,窺見自身、或者周遭世界的另外模樣。

但是……

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回憶這些天,查詢、瀏覽過的資料,方然並不這樣認爲。

斯蒂芬*霍肯,在前一年的“芒種”封閉城中見面,當時的對話,聲線仍言猶在耳,方然的確記得,霍肯教授對自己說過,

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手段,是多樣化的,並不一定要仰賴更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事實上,自從西曆1530年代以來,淨土研究機構(gòu)裡,很多人正在進行一系列的量子力學研究,從理論、到應用,也取得了若干成果,量子計算機的逐步實用化,以及凝聚態(tài)物理、高能物理等領(lǐng)域的成果,

都是這一系列探索的回報。

教授的話,當時,在轎車裡一邊仰望星空、一邊聆聽,方然的感觸有限,彼時,他還沉浸在“星辰大海或永不可達”的忐忑不安中。

但後來,特別是幾天前,和丁仲義圍繞“薛定諤的貓”進行探討,

他才明白了教授的話中含義。

斯蒂芬*霍肯,他實際上想要告訴自己,人類的未來,乃至宇宙的未來,未必一定會像人類所想象的那樣,完全基於眼前的觀測現(xiàn)實。

按經(jīng)典理論的分析,結(jié)合現(xiàn)實,人類眼中的宇宙浩瀚無際,星系之間的距離,何其遙遠,走向星辰大海的概率幾近於零,這判斷,並不是說沒道理,而是以量子力學的視角觀察,自我,文明,乃至宇宙,

卻未必是如今第一眼看到的模樣。

甚至於,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nèi),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物理法則,

也未必會在別樣的宇宙、異度的空間內(nèi),仍然與眼前的一切完全相同,完全適用。

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五〇四章 生態(tài)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四五〇章 轉(zhuǎn)移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三四九章 害怕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一四一章 活著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十六章 概率第四二七章 規(guī)則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一三九章 留言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六〇三章 規(guī)模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四二九章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四六九章 態(tài)勢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七四九章 基礎(chǔ)第七章 生命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三八九章 池魚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一九七章 城區(qū)第二九七章 協(xié)議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八一七章 散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舞阳县| 体育| 台东市| 铜陵市| 竹溪县| 鹿泉市| 福清市| 长岛县| 慈利县| 江孜县| 乐东| 抚宁县| 西贡区| 吉林省| 无为县| 汶川县| 海丰县| 香港| 通化县| 房山区| 自治县| 佛山市| 安乡县| 和平区| 罗平县| 凤凰县| 晋中市| 永德县| 微山县| 博罗县| 讷河市| 德令哈市| 突泉县| 普定县| 张北县| 汾西县| 甘孜县| 合江县| 肃北|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