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熬出粗鹽後,司徒嫣反而更加謹慎,上午帶著三郎、四郎忙著將育好的秧苗移種到後院,給挖好的三畝稻田消毒、施肥、蓄水。這稻田司徒嫣打算一邊種稻子一邊養魚,水稻可以爲魚遮光蔽日,魚可以爲水稻除草、除蟲、疏鬆土壤,並改善通氣和光照條件,還可以爲水稻提供養分增加產量。
下午進山採藥,等到晚上李大郎幾個讀書時,她纔會將三郎和四郎擔回來的鹽滷水熬製成鹽。幾天下來忙的腳不沾地,晚上沾了枕頭就能睡著,連翻個身的力氣都沒有。
兄弟幾個心疼她,乾的也特別賣力,想著把官田裡的事兒早些忙完,也好幫小妹的忙。
“小五,這水窖真好用,存了一冬的雪水,這會兒剛好用來澆地,不然這些天連一滴雨都沒下,整個村子別的家連種都沒下,就俺們家的地裡苗都長出那麼高了。”李二郎今天回家時,特意去後院看了一下,驚喜的一晚上都裂著嘴笑個不停。
“二哥,那可不只是澆水澆的早,小五一早就將種子放在屋子裡又是育,又是曬,又要保溫的,要不然也不會這麼早就出苗了。俺看著至少能早收成一個多月。”三郎這些日子幫著小妹幹活,對這些知道的比二郎清楚。
“哥哥們記得,家裡的事兒千萬別出去說,俺還想著種三畝水稻,這事兒別說在這李家村,就是整個遼東郡也沒哪家種的出來,所以這事兒可大可小,要是種的出來別人學去也就罷了,要是種不出來又擔誤了別人的收成,讓人拿去告了官,雖說不是俺們讓他們跟著種的,可事情要是因俺們而起,就是渾身是嘴也說不清。”
兄弟幾個知道事情的嚴重,也瞭解小妹低調的性格,都點頭應著。
“明天早上三哥跟著俺進山找水源,等找到水源就用竹子引山泉水澆官田,蓄水窖,官田地裡的肥,施的也差不多了,要早些把種子下了,不然要影響秋收的。”
“行,俺明天和小五一起進山去找水。小四幫著把後院剩下的苗都移了。”幾人又商量了一下,這才各自歇了。
第二天一早,司徒嫣就和三郎進了山,先往上次有山泉的地方找了去,旱了一冬了,進了春也沒下雨,山泉一點水都沒有,又順著往前走了半個時辰,才聽見流水聲音,聲音不大,自然水流也不會太大,穿過樹縱,這才發現一條半米多寬的山泉,看的出是山上化的雪水,水面不寬還淺的很。
“小五,這能行嗎?”
“試試吧,要是再遠,家裡的竹子就不夠用了。三哥將這地方記下,俺們回去削竹子去。”
一直忙到天黑,才見一條小水溜兒沿著接好的竹子一點點的流到了田裡。“小五,這要澆到啥時候?這麼一大片地,那要澆多久?”
“大哥,水滴石穿,等明天早上再來看吧,俺覺得就這樣白天晚上的一直澆著,用不了幾天就能澆完。等地都澆好了,再存水也不遲。”
李大郎想想也沒啥別的好法子,也就依著小妹了。
第二天一早,李大郎連早飯都沒吃,就跑去看地了,回來時一臉的興奮,“小五,這一晚上就澆了三畝多地,俺看著這法子能成。”
司徒嫣聽著也很高興,這些事兒她也只是紙上談兵,能不能成事兒,也要看實際情況,昨晚上她還擔心,紮好的竹子要是被動物踩壞了,那這一夜就白等了,現在看來老天還是挺照顧他們的。
“小五,俺們都沒種過水稻,你說下次趕集回來就插秧,也不知行不行?”三郎倒是沒擔心官田的事兒,他想的和司徒嫣一樣,更在意後院的那片地。
“試試吧,俺以前也只是看人家幹過,就算三畝水稻種不成,還有三畝旱地呢,俺種了些粟米、蜀黍(高粱)要是種的好,這一冬的也不愁吃。”
聽司徒嫣這麼一說,四兄弟心裡也安穩的多。雖然司徒嫣沒解釋爲啥要這樣種地,可幾人從小就會種地,好賴還是看的出。
忙到二十五趕集那天,還是小羊兒來司徒嫣家借的騾車,今天村裡只有司徒嫣一人去趕集,不只男丁,連婦人,娃子們都在地裡忙著。
小羊兒家裡一早就翻好了地,只等著下雨好下種,所以沒什麼活兒忙,雖然小羊兒放了春耕假,甚至前一段時間還跑來幫著司徒嫣家趕牛翻地。“小羊兒哥,前些日子辛苦你了。明天俺哥就把牛還回去。地裡也沒啥活了。”這些日子她們家引山泉水澆地的事兒,小羊兒還不知道。
“沒啥,俺閒著也是閒著。再說了,俺喜歡吃小五做的飯。”小羊兒有些臉紅,這麼長時間以來,是他第一次單獨和司徒嫣一起趕車進城,他心裡有些小小的興奮,而且聽司徒嫣剛說的話,還是很關心他的。
“喜歡就常來,俺做的東西也沒啥,就是多放了點油和肉。”兩人聊著天,不到午時就從縣城趕了回來,自然東西都賣了,還買了個大磨盤。
司徒嫣本來想過了六月再買磨盤的,沒想到在縣城裡遇到戶人家要急著賣院子,正好院子裡有個磨盤,本來是要白送給買院子的,後來見司徒嫣願意買,就便宜的賣給了她。
還找人幫著把磨盤裝上,連著拉磨的套都送給了司徒嫣,也纔要了一兩銀錢。喜得司徒嫣坐在磨盤上一個勁的搖晃,嚇得小羊兒時不時的要回頭瞪上一眼。
到了家,找了村正幫著把磨安好,又趕著騾子試了試,好用的很。等晚上李大郎幾個回來,見家裡又多了個大傢伙,都圍著看。
“小五,你買它幹啥?俺們家也用不上。”李大郎覺得這東西有些佔地方,家裡又用不上,白花銀錢。
“誰說用不上,俺們家的官田裡都種上小麥,到秋收時,把麥子磨成粉再賣,不但能多賣錢,而且麥麩子還能喂牲口,再用賣的銀錢買粟米、穀子交賦稅,這麼算下來,就算地瘦些,也夠交的。”
“這能行嗎?俺聽村正叔說,官田種啥官府都定好了。”
“咋不行,那縣太爺還能來地裡盯著不成,放心吧哥,就聽俺的。”李大郎心裡有些不確定,可也覺得這法子好,更何況在這家裡,只要是司徒嫣的決定,誰反對都無效,他早習慣聽命行事了。
“小五,明天你教俺插秧吧!”三郎喜歡小妹的主意,覺得是個好點子,所以也喜歡這個大磨盤。
“行啊,只是稻田的水還有些涼,不能呆久了,明天中午暖和些再下水。上午俺還要去山裡看看。”幾人商量了一下就才吃飯、讀書、熬粗鹽。
司徒嫣坐在竈房裡心裡想著今天進縣城時打聽到的事兒,她想賣鹽,可這一打聽才知,這縣城裡根本沒人敢收私鹽,就算有人有這心思,可看司徒嫣年紀小,就算有些私鹽也沒當回事兒,而且他們這些生意人,做熟不做生,根本不會和不認識的人做生意。
而她又不能找李大郎去賣官鹽,一但出事兒,她不想連累任何人。這事兒還要再想辦法。可她這個身子年紀太小,就算女扮男裝也不著人信任。越想越頭疼。眼見家裡的柿餅已經賣光了,手裡才攢了不到20兩銀錢,要是再不想個賺錢的營生,三月眼見就要來了。
將自己會的,懂的東西都過了一遍,還是賣鹽來錢快,俗話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以她的聰明,還怕想不出辦法。一連三天,除了白天忙碌的時候,晚上就算躺在牀上,司徒嫣都是心事重重的。也是這幾天插秧下種。全家人都忙著,這纔沒人注意到她的反常。
李大郎分的這百畝官田,按照司徒嫣的方法,比同村的人早下種一個多月,進了三月初,基本都已經種完了,要是運氣好再趕上一場春雨,就可以出苗了。
進了三月,四兄弟身上的冬衣就穿不住了,特別是李二郎,早就換成了夾衣,還是司徒嫣不依,強要幾人又穿了幾天,“春捂秋凍少生病”,老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忙過了春耕,李大郎幾個的《三字經》已經學完了,連字都寫的橫平豎直有了些模樣。司徒嫣就開始教他們學《笠翁對韻》,這本書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可以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比起《三字經》,四兄弟更喜歡《笠翁對韻》,沒事的時候還互相考教,勞作之餘平淡了一分書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