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95章 黃柏陂

在薛家,除了少數幾位長輩外,其餘人等在這位薛中丞的面前,皆是噤若寒蟬,連呼吸都恨不能憋住纔好。

薛家家主薛弘文對這個長子寄予了厚望,而薛允衍也果然出色,從小到大皆十分出衆。薛允衡自生下來起,便總被拿來與薛允衍比較,而在這個端正有爲的大哥面前,他這個弟弟總是被比得一無是處。

比來比去十幾年過去,薛弘文驀然回首,這才驚覺,自己的這個次子竟已長成了一個特立獨行、專愛與三玄名士作對、愛財如命的怪胎,再也扭不回正道了。

薛郡公心中的苦悶,多少年來不得排遣,如今薛二郎終於做下了一件大事,何鷹以爲,他家郎君應該是歡喜的。

然而,薛允衡此刻卻並未顯得歡喜,而是用一種似笑非笑的表情,定定地看著手裡的信。

“我並無瞞人的打算。”良久後,薛允衡驀地開了口,語聲十分平靜,語畢擡眸看向何鷹:“你立刻去尋青蚨、孔方過來,這兩個鬼頭定是躲在什麼地方睡大覺。你給我把他們挖過來,我要核賬。”

這幾句話說出口,薛允衡像是終於鬆了口氣,神情也變得怡然起來。

他向著何鷹笑了笑,一雙眼睛在黑暗中閃動著奪目的光華:“親兄弟,明算賬。賑災美名歸了薛家,錢自也應由公中出,明日/我便將賬交予父親,讓他還錢。”

擲地有聲地扔出了這句話,薛二郎便站起身來,拂了拂衣袖。

這個動作他不知對鏡練習了多少次,此際行來直若水掠雲飛、風過修竹,說不出的灑脫,道不盡的風流。

何鷹噎了噎,悶悶地應了聲“是”,便沉默地退了下去。

薛允衡亦離了案邊,去一旁端起了茶壺,倒了半盞冷茶,淺淺啜了一口。

冰冷的茶汁濾過喉頭,在胸腹間澆下一片冷意。

他微闔雙目,感受著那一團寒涼慢慢化爲絲絲縷縷,心中陡生淒涼。

從古至今,只聽說英雄借酒一澆胸中塊壘,而他卻只能以冷茶熄滅滿心抱負。何其可悲?何其可笑?

薛允衡的臉上,漸漸地有了一絲苦澀。

縱使這天下人千千萬萬,卻無一人能知曉他此際的情緒。

方纔展現在何鷹與鄧通面前的他,只是表象。而在內心深處,他的焦灼與憂慮卻無人得知。

陳國如今一片盛世之景,士子整日清談,以不論國事爲沖淡、爲高士、爲曠達悠遠,中元帝更是以明君自居,睥睨趙國之小、唐國之狹,卻不知,三國之中最弱、亦是情況最危急的,便是陳國。

先帝頒佈的戶調試之政,弊端已然隱現,可笑中元帝一直以爲事小,根本沒放在心上,滿朝文武更無一人察覺到國之根本正在動搖,陳國的官田與稅賦,正在大量地流入某些士族與貴人的私囊。

也許,朝中文武官吏並非不知,而是視若不見,甚至是推波助瀾吧。而那些私吞陳國土地與錢財的蛀蟲們,還有那些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私下募集田客、詐冒復除,令得國之徭役無人可服,而私兵數量卻與日俱增的老饕,說不得便是這些在朝堂上端方雅量,於朝堂下飄逸超然的所謂名士。

清查田畝佃客的數量,追討稅賦、重整士族課田數量,規劃朝廷與地方之間的政務配比,覈算復除者戶數並增加徭役田戶,整頓各地軍務,提調強軍駐守邊境,此乃當務之急。

可嘆的是,他薛允衡人微言輕,又多年出離於政事,不會有人聽取他的建議。

中元帝密旨派他南下,他滿心歡喜,亦查出了不少端倪。可待他回到大都,卻是連中元帝的面也未見著。後來他方知曉,聖上新得了一位西域美人,如今日夜恩寵,無暇多問旁事。

薛允衡閉緊了雙眸,面色微微泛青。

此時此刻,他真希望能借來一雙慧眼,替他看清這天下之亂勢,讓他想清楚往後該如何做。

不由自主地,他想起了醉仙樓中的那個青衣小僮,那皁紗下隱去的臉,曾無數次現於他的夢中。

他再一次地覺得懊悔。

若是當初不去講什麼所謂的風度,不去理會衆人目光,而是直接掀開那小僮的皁紗,看清其面目,那麼今日找起人來,定然會容易許多。

薛允衡緩緩張開了眼睛,望著案上的那一豆燭火。

細細的火苗****著黑暗,像是用盡了一切力量冀圖撐出光明,卻終是攪不動這籠蓋四周的濃黑。

他怔怔地靜立半晌,移步來到一旁的書架邊,向著架上的某處一按。

“譁啷”一聲脆響,書架的左上角翻出了一扇暗格。

薛允衡放下茶盞,探手在暗格中略略翻揀了一會,便將一封信拿了出來。

這是那位紫微師尊留下的最後一封信,信上標註的開啓日期,便在前日。

他取出信紙,再一次展信細讀,一雙眼睛死死凝在上面,似是要從那字句裡讀出別的什麼來。

這封信異常地簡短,既非五言詩,亦非長句,而是僅有三字,寫的是:黃柏陂。

這三個大字支骨嶙峋,每一個字皆力透紙背,仿若用盡全力寫下的一般。

薛允衡久久地凝視著那三個字,像是看得呆住了,深邃的眸光中,難得地流露出了一絲茫然。

如果說,整個漢嘉郡尚有一方淨土,那便是黃柏陂了。

此處土地貧瘠、人煙稀少。據他所知,除了一、兩家無名士族外,便再無任何有價值之處。他想不明白,師尊留下這三字有何意圖?

薛允衡蹙著眉頭,怔然出神。

案邊的燭苗跳動了一下,復又歸於平靜。

雖不明這三字贈言之意,他卻仍是做了安排,只待過了年便會親自南下,去探一探黃柏陂的虛實。

他轉開視線,望著燭臺上那一朵淡而微黃的光暈出神。

這些微的光亮,就像他此刻心中那微弱而又執著的期盼,即便沉夜壓頂,黑暗撲面而來,這一星火光亦兀自灼烈地燃燒著,不顧一切、不計後果,將最後的光明投射在這個角落……

第230章 反間策第822章 清露軒第916章 贈香囊第772章 莫難過第238章 桃花信第558章 似故人第907章 漸秋聲第675章 守謙沖第235章 雲天下(元旦加更)第715章 意蕭索第050章 暗自驚第782章 遭罷黜(300月票加更)第161章 檀香暖第410章 何去從第207章 憶故人第893章 迷心術第731章 皆有疾第093章 曲無直第266章 九旒冕第755章 心若寒第303章 妙覺庵第051章 趙姬瑩第335章 可橫行第055章 法服說第083章 忽驚魂第520章 如累卵第960章 阿物兒第528章 身無翼第427章 吾去也第562章 鎖重門第099章 輕拂雪第293章 紫微殞第337章 青州事第928章 覽河山第274章 傳音信第659章 大儺儀第1031章 不勝衣第002章 意綢繆第077章 風骨論第268章 淡香拂(柳仲嚴和氏璧加更)第810章 不作準第906章 蓮燭幽第217章 金御衛第683章 中奇毒?第848章 陳惠姑第238章 桃花信第830章 盡知悉第103章 鎖重門第776章 《長清》絕第682章 憶青衿第857章 包袱落第859章 顧家事第698章 老劉來第819章 鬢微霜第033章 東萱閣第348章 福李果第359章 至友愛第525章 棋簟涼第408章 忽無音第578章 如潑婦第222章 銀面女第1008章 格中物第035章 薛氏郎第292章 秦阿素第884章 尋破點第202章 暮春抄(油酥餅子和氏璧加更三)第658章 桓子瑜第204章 卷薔薇第307章 龍吟急第773章 謝贈言第831章 凝碧水第914章 吾願往第226章 食糖否第376章 蒼狼歸第799章 從如流第694章 筵開處第109章 瓊玉郎第568章 慈母心第231章 天機變第224章 假亦真第443章 無盯梢第1029章 風徐來第191章 賞春茗第334章 多儲糧第990章 廣陵軍第755章 心若寒第342章 拈花語第448章 碧水閣第211章 白雲觀第873章 嗅松香第550章 銀面具第685章 問蘭草(不要胡說八道和氏璧加更)第567章 默然對第498章 喚阿素第135章 興族學第205章 好風來第130章 局中謀第900章 母與子第161章 檀香暖第183章 銀光轉
第230章 反間策第822章 清露軒第916章 贈香囊第772章 莫難過第238章 桃花信第558章 似故人第907章 漸秋聲第675章 守謙沖第235章 雲天下(元旦加更)第715章 意蕭索第050章 暗自驚第782章 遭罷黜(300月票加更)第161章 檀香暖第410章 何去從第207章 憶故人第893章 迷心術第731章 皆有疾第093章 曲無直第266章 九旒冕第755章 心若寒第303章 妙覺庵第051章 趙姬瑩第335章 可橫行第055章 法服說第083章 忽驚魂第520章 如累卵第960章 阿物兒第528章 身無翼第427章 吾去也第562章 鎖重門第099章 輕拂雪第293章 紫微殞第337章 青州事第928章 覽河山第274章 傳音信第659章 大儺儀第1031章 不勝衣第002章 意綢繆第077章 風骨論第268章 淡香拂(柳仲嚴和氏璧加更)第810章 不作準第906章 蓮燭幽第217章 金御衛第683章 中奇毒?第848章 陳惠姑第238章 桃花信第830章 盡知悉第103章 鎖重門第776章 《長清》絕第682章 憶青衿第857章 包袱落第859章 顧家事第698章 老劉來第819章 鬢微霜第033章 東萱閣第348章 福李果第359章 至友愛第525章 棋簟涼第408章 忽無音第578章 如潑婦第222章 銀面女第1008章 格中物第035章 薛氏郎第292章 秦阿素第884章 尋破點第202章 暮春抄(油酥餅子和氏璧加更三)第658章 桓子瑜第204章 卷薔薇第307章 龍吟急第773章 謝贈言第831章 凝碧水第914章 吾願往第226章 食糖否第376章 蒼狼歸第799章 從如流第694章 筵開處第109章 瓊玉郎第568章 慈母心第231章 天機變第224章 假亦真第443章 無盯梢第1029章 風徐來第191章 賞春茗第334章 多儲糧第990章 廣陵軍第755章 心若寒第342章 拈花語第448章 碧水閣第211章 白雲觀第873章 嗅松香第550章 銀面具第685章 問蘭草(不要胡說八道和氏璧加更)第567章 默然對第498章 喚阿素第135章 興族學第205章 好風來第130章 局中謀第900章 母與子第161章 檀香暖第183章 銀光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甸县| 五指山市| 无棣县| 洛宁县| 甘孜| 通城县| 阳山县| 稻城县| 疏附县| 白银市| 合江县| 和政县| 永善县| 新田县| 衡山县| 安阳市| 玉山县| 渝北区| 九龙坡区| 肥东县| 天祝| 延庆县| 石嘴山市| 名山县| 新乡县| 鄂州市| 集安市| 甘肃省| 察雅县| 获嘉县| 石泉县| 湖北省| 成武县| 临泽县| 阿鲁科尔沁旗| 历史| 大同县| 郓城县| 潢川县| 旬阳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