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80

此戰前面也講過了,這裡不再重複啦。

桓溫在與袁真父子撕架時,苻堅遣將楊安攻仇池,城破之後,將氐族人遷徙到關中一帶,前仇池國滅亡。

之後苻堅又來收拾張天錫。

先是王猛俘獲張天錫的將領陰據,以及甲士五千,全部送還給涼州,張天錫驚懼,遣使向前秦謝罪、稱藩。

過了四年,苻堅派遣秦州刺史茍池、河州刺史李辯、涼州刺史王統,率領三州人馬,相繼攻打張天錫。

張天錫作戰不利,只得投降。

苻堅人樑熙爲涼州刺史,領“護西羌校尉”,鎮守姑臧,遷徙豪門七千餘戶到了關中。

楊難敵趁著劉曜之與石勒交戰之機,從漢中攻打仇池,並將其攻克。

楊難敵卒後,他的兒子楊毅立,自稱左賢王、下辨公,以楊堅頭的兒子楊槃爲右賢王河池公,之後又遣使對晉室稱藩。

後來,楊毅的族兄楊初殺了楊毅,收並他的人馬,自立爲仇池公,向石虎稱臣,後,又派遣使者向晉室稱藩,晉室封他爲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他的兒子楊國,爲武都太守。

楊毅的小弟楊宋奴,指使樑式玉殺了楊初,楊國率領左右,誅殺了楊宋奴和樑式玉,楊國被晉室封爲秦州刺史、平羌校尉,他的兒子楊安爲武都太守。

呃,有種“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感覺……

楊國的叔父楊俊,殺楊國自立,楊安投奔苻堅,楊俊遣使向晉室表歸順,晉室又封他爲平羌校尉、仇池公。

晉室負責寫和製作類似聘書的人,都要哭了:

“你們仇池敢不敢安生一會?殺來殺去的,你們不覺得累,我們還覺得累,多浪費紙張、筆墨啊!”

楊俊卒後兒子楊世立,晉室繼續授予他爵位。之後,遷任爲秦州刺史,他的弟弟楊統爲武都太守。

楊世卒後,楊統廢黜楊世的兒子楊纂自立,楊纂聚集自己的支持者,殺了楊統,晉室又做了一堆東西,重新將一連串的職位、爵位再授予楊纂。

當初楊世時,向苻堅投降,既而又歸順晉室,兩邊都不得罪,到了楊纂,便與苻堅斷絕。覺得楊世還是比較聰明,兩邊龐然大物都不得罪,雖然會比較辛苦,但總比被滅的好。

苻堅派遣將領苻雅、楊安與益州刺史王統,率領步騎共七萬,攻打仇池。

楊纂率領五萬人,晉梁州刺史楊亮,派遣督護郭寶,率領千餘騎前去救援。三方人馬在鷲陝(仇池北)大戰,被苻雅等人擊敗。

楊纂收攏衆人後逃回仇池,苻雅聯軍攻打仇池,楊纂投降。

前秦以王統爲南秦州刺史,加封楊安都督,鎮守仇池。之後,前秦清空百頃之地,遷徙百頃民衆到了關中。

楊纂後被楊安所殺。

前仇池國滅。

狗熊這種只願做閒雲野鶴的主,向來想不明白,那個座位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還是覺得老百姓好可憐,被遷徙來遷徙去的,唉唉……

自前趙、前燕之亡,幽州、幷州的匈奴族、鮮卑族,能有異軍突起的人,太少,其中較爲強大的,只有河西的鐵弗部,以及代北的拓跋氏。

前秦鼎盛時期,兩部也被前秦所威懾,老老實實的龜縮著,不敢動彈。

呂思勉言,鐵弗部和拓跋氏有世仇,曰“《魏書.序紀》”中敘述較詳細,不過呂先生並沒有轉載。

狗熊就不去找了,古文翻譯好累,啊,好想去寫後面的,不不,好想去玩會,就讓本熊變成一隻爬蟲,悄悄的爬走吧……

《魏書.序紀》言:穆帝拓跋猗盧死後,之後是文平帝拓跋普根,再之後是哀帝拓跋始生。

關於這點頻繁死皇帝的事情,在前面講拓跋氏時,有說過,當時穆帝死後,拓跋氏面臨爭權奪利,所以,這幾個皇帝接二連三的薨,或許是正常薨,或許是被人爲的給薨了。

然後便是平文帝拓跋鬱律立。

此時,鐵弗部的劉虎佔據朔方,帶著人馬來侵西部,被拓跋鬱律一通給踹了回去。劉虎的從弟劉路孤,率領部落,歸附拓跋鬱律,拓跋鬱律將女兒嫁給了他做妻子。

而劉虎,歸附了前趙皇帝劉聰,劉聰以劉虎爲宗室,任他爲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等等,實際上,劉聰是讓劉虎統轄鮮卑族。

《序紀》言:拓跋鬱律聽到晉愍帝司馬鄴被劉曜給殺了,對大臣們說:

“今日中原無主,上天大概要資助我吧?”

劉曜遣使來請和,拓跋鬱律不納。石勒自稱爲趙王后,也遣使來乞和,請爲兄弟,拓跋鬱律不但不納,還把使者給斬了,斷絕與石勒的往來。

拓跋鬱律練兵習武,有平定南方的心意。

拓跋鬱律的伯母,桓帝拓跋猗迤的皇后祁氏,因拓跋鬱律得人心,且勢力強盛,怕對自己所生的兒子不利,遂殺害了拓跋鬱律,大臣們也死了數十人。

拓跋鬱律的皇后王氏,生了拓跋什翼鍵,當時政變時,拓跋什翼鍵還在襁褓中,祁氏及黨衆,誅殺諸王子。

王氏將什翼犍藏在袴中,害怕人知道,便祈禱道:

“如果上天的賜福不終結,那就讓你不要出聲。”

果然良久都沒有啼哭,於是逃過一難。

果然真正的天子,都是受到上天眷戀的。

惠帝拓跋賀傉立,但未親政,由太后臨朝,遣使與石勒通和,當時的人稱之爲女國使。三年後的324年,拓跋賀傉纔開始臨朝。

後因不少部落還未臣服,因此在東木根山此地築城,並遷居該地(今綏遠涼城縣北,河西有座叫木根的山)。

拓跋賀傉崩後,煬帝拓跋紇那立。

石勒派遣石虎,率領騎兵五千,來寇邊界,拓跋紇那抵禦,但兵敗,於是又遷都到大寧(今河北張家口)。

賀蘭部及其他各部大人,共立拓跋紇那的堂侄,烈帝拓跋翳槐爲代王,拓跋紇那隻好投奔宇文部。

石勒遣使求和,拓跋翳槐遣弟弟拓跋什翼鍵去襄國,跟隨者有五千餘家。

這是做質子去了?不是石勒遣使求和嗎,怎麼代國送質子?或者實際情況剛好相反,是拓跋翳槐遣拓跋什翼鍵去後趙做質子,與石勒求和,嗯——,看不懂了。

拓跋翳槐欲殺其舅父賀蘭部大人賀蘭藹頭,各部因此叛變,拓跋紇那自宇文部返回,再被擁立爲代王,拓跋翳槐逃奔後趙,居於鄴城。

拓跋翳槐在後趙將領李穆保護下至大寧,拓跋翳槐的舊部紛紛歸附,拓跋紇那因此再出奔前燕,不久被殺(一說:其後不知所終)。

看《魏書》所講述的,可知此時的拓跋氏,內部紛爭非常激烈,諸多部落也都未被馴服,而要依靠中原的政權才能平定,其力量不足與內地的政權相爭。

昭成帝拓跋什翼鍵即位時十九歲,開始設置百官,分別掌管各職。後,拓跋什翼犍在參合陂,朝會各部酋長,商議定都灅源川(今桑乾河支流),修築城郭,起宮室。

多日沒有商量出個結果,後,他的母親,平文帝皇后王氏,聽到後,對拓跋什翼鍵說:

“國家自從前代,以遊牧爲生。現在處於國事變亂之後,基業不穩固。如果築城池居住,一旦敵寇前來,難以倉猝轉移。”

於是停止這個計劃。

三年後,移都到了雲中的盛樂宮,又在故城南八里的地方,修築了盛樂城。

石虎死後,中原大亂,什翼犍又想圖謀中原,但被衆人諫止。

北魏從穆帝拓跋猗盧開始,便屢屢圖謀中原。拓跋什翼鍵聽從衆人的進諫,其實也是由於鐵弗部逼的,不得不爲之啊。

劉虎又來進犯代國西部邊境。拓跋什翼犍派軍迎擊,大敗劉虎軍,劉虎僅以身免。

同年,劉虎卒,他的兒子劉務桓立,開始歸順代國,拓跋什翼鍵將女兒嫁給他做妻子。

但,劉務桓表面上是歸順代國,但實際上卻暗通石虎,石虎拜他爲平北將軍、左賢王。此時,鐵弗部與拓跋氏的勢力差不多,不相上下。

劉務桓卒,弟弟劉閼頭立,暗中謀劃著反叛。

拓跋什翼犍西巡,抵達黃河岸邊,派人招撫、勸喻劉閼頭,劉閼頭於是投降代國。

後來,因劉閼頭領導無方,部落多叛,遂率殘部向東逃走,乘黃河結冰之際渡河。半渡而冰已融解,未渡之部衆盡歸其侄劉悉勿祈,劉閼頭則逃亡代郡,後不知所終。

自從劉務桓死後,鐵弗部內部相互猜疑,並懷有二心,因此,才能與什翼犍相結。

劉悉勿祈死後,他的兒子劉果被劉衛辰所殺,然後劉衛辰立。

劉衛辰是梟桀,因此能成爲拓跋氏的隱患。

“梟桀”的說法,狗熊不認同,狗熊認爲劉衛辰是一奸雄,就是因爲他在代國、後趙、前秦間來回晃悠,才成了拓跋氏的肘腋之患。

但,這是後話,在劉衛辰初立時,接受首領位置的同時,也接受了內亂,鐵弗部的勢力,尚不能與代國較量,而且還得依靠代國。

《魏書、序紀》言:劉衛辰派遣兒子來代國朝貢,什翼犍的皇后慕容氏崩後,劉衛辰來參加葬禮,向什翼犍求婚娶,什翼犍同意,第二年春,劉衛辰遣使來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兴仁县| 高雄市| 嘉善县| 象州县| 河池市| 平武县| 元阳县| 河池市| 宜昌市| 青州市| 库车县| 名山县| 郴州市| 漯河市| 杭锦后旗| 尚志市| 手游| 旬阳县| 百色市| 永嘉县| 萨嘎县| 五河县| 沙雅县| 淮南市| 肥城市| 含山县| 金昌市| 平邑县| 高台县| 洮南市| 湘潭县| 屏边| 柘城县| 喀什市| 柳林县| 孙吴县| 宁远县| 西宁市| 青河县|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