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章 閒談齊事(4)

“鮑牽有可憫之處,也有太過自大的不該。”韓起分析道:“鮑氏是齊國有名的世家大族,依他們在朝中的耳目,慶克跟靈公的母親的私情,他應(yīng)該早有耳聞。既然已有耳聞,將此事戳破便要預(yù)料到對方會報(bào)復(fù),怎能坐以待斃?”

“鮑牽太過自信,以爲(wèi)有國佐相助必定邪不勝正。誰知靈公昏聵無道,其母幾句挑撥就大開殺戒。可惜了,鮑牽一腔熱忱付之東流。”趙武替鮑牽惋惜。畢竟鮑氏家族在齊國功勳卓著,有令名聞於世。

“無論如何,代價雖慘重了些,幸好鮑國抓住機(jī)會把大仇給報(bào)了。”雖不曾謀面,魏舒仍替鮑氏開心。當(dāng)年鮑叔牙替齊國延攬到管仲,此事一直爲(wèi)諸侯各國津津樂道。魏舒也聽祖輩說起,仰慕不已。

“可嘆慶封比崔杼更剛愎傲慢,一手鑄就慶氏慘禍。”韓起繼續(xù)深挖齊國這件纏繞糾結(jié)數(shù)個大族的慘案,“不理朝政也還罷了,盧氏兄弟是莊公的寵臣,難道他不知道?王何是什麼人他不去打聽?竟把仇人安排在側(cè)不離左右,真是千古奇談。”

“更可笑的是,慶舍還把盧蒲癸招爲(wèi)女婿。這是千方百計(jì)的把狼引誘回家,全力以赴生怕對方不來。”趙武語氣諷刺。

“聽說盧氏兄弟密謀時,慶舍女兒聽到了風(fēng)聲。”魏舒也是事後聽說的,“她提醒父親,說是怕有人藉機(jī)生事,要他不要去主持祭祀。誰知慶舍不以爲(wèi)然,視爲(wèi)無稽之談。我猜,慶舍一定在想,憑藉慶氏在齊國的權(quán)勢,根本無人敢不敬,所以完全不防範(fàn)。”

“真是一個模型雕刻的父子,一樣的無知任性。”韓起不屑一顧的說道:“慶封要去打獵之前,慶氏的族人提醒他最好放棄打獵,他也聽不進(jìn)去。”

“得意忘形,狂妄致禍說的就是這對父子吧。”趙武總結(jié)道:“不,不只是父子,應(yīng)該是爺、父、子三代人共同作孽,自食惡果。”

“作孽的何止慶氏三代?”韓起補(bǔ)充道:“齊靈公在立太子問題上何等任性?廢嫡立庶本是大忌,他卻輕輕一句話就廢了太子。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崔杼已經(jīng)快馬加鞭迎回太子。幼子被弒,輔佐他的太傅左右大臣均被誅殺。是誰造成手足相殘的慘劇?”

“齊莊公的任性與其父相比,也是不相上下。”趙武接著道:“崔杼已把東郭姜娶進(jìn)門,莊公仍要染指。殺身之禍?zhǔn)遣皇亲约赫襾淼模康溂耙晃痪鳎瑑蓚€大族,哪一個是清白冤枉的?”

“沒有一個無辜者。”魏舒頻頻點(diǎn)頭,“要說真的無辜,盧氏兄弟被流放倒是有些無辜。畢竟他們一手促成崔、慶兩個家族的敗亡,只爲(wèi)替先君出惡氣,沒有爲(wèi)自己謀利弄權(quán)的意思。”

“穿針引線挑撥離間者竟成爲(wèi)英雄,真是諷刺,卻是真相。”韓起不得不贊同魏舒的看法,“他們的目的很簡單,讓劊子手付出代價。跟崔杼、慶封不同。崔慶二人弒君是爲(wèi)了把持權(quán)力貪贓枉法,肆意妄爲(wèi)爲(wèi)的是聚斂財(cái)富,一逞欲望。”

“說起來,盧氏兄弟的所作所爲(wèi)仿若江湖俠士的任性使氣。血?dú)庵怨饷㈤W耀,令人無法忽視。”趙武也點(diǎn)頭。

“齊國的這場內(nèi)亂歷時四年,真是禍國殃民,不知多少無辜之人被牽扯其中。”韓起想得更遠(yuǎn),“慶封逃到魯國,如果齊國質(zhì)問,料想魯國也不敢收留他。否則殃及池魚,魯國也要受累。”

“去魯國恐怕只是權(quán)宜之計(jì),呆不了多久的。”魏舒肯定的說道:“君主一派獲勝,待到內(nèi)部事宜理順,定會秋後算賬。”

“看來齊國國君要對忠臣一番論功行賞,才能穩(wěn)住得來不易的安定啊。”趙武說道:“君臣和諧,上下一心,纔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二惠’是公室,而今挾大功得用,齊國政壇又添兩大家族。他們與鮑氏、田氏一道主宰齊國大局。”韓起感慨,“崔、慶兩族曾有過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轉(zhuǎn)眼已成昨日黃花,令人唏噓。”

崔杼,齊國第二代國君齊丁公的後人。齊惠公時任正卿。惠公死後爲(wèi)高氏、國氏驅(qū)逐,逃亡衛(wèi)國,後又返齊。齊靈公欲重振霸權(quán),崔杼多次帶兵出征鄭、魯、秦、莒等國。靈公病危,崔杼一手扶立太子光即後來的齊莊公,齊莊公能登上國君之位,崔杼立下汗馬功勞。沒有崔杼的殺伐果斷,齊莊公焉能得位?

不幸的是,成也崔杼,敗也崔杼。齊莊公死在一手扶立自己上位的恩人手上。之後,崔杼扶立齊景公。齊國兩任君主均由他所立,可見崔杼在齊國之權(quán)勢熏天,無人與之抗衡。

慶封,齊桓公之曾孫。他與崔杼聯(lián)手弒莊公,扶立景公。對盟友動手,實(shí)屬傾情演繹“沒有永遠(yuǎn)的朋友,只有永遠(yuǎn)的利益”的劇情所需。成功來得太易,轉(zhuǎn)眼就迷失方向。萬事皆備,頓覺人生無味,只能沉迷酒色。他剛愎自用,漸漸失去一名政客必備的警覺,落得衆(zhòng)叛親滅的下場。

舊的勢力落幕,新的勢力冉冉升起。殺死莊公的主謀——崔杼,景公下令,命人尋到屍身之後戮屍,以示警告。圍繞權(quán)力的爭鬥,並未因此止歇。截取的這一段,不過是歷史的浮光掠影。

這一段涉及的主角,除了鮑氏、田氏,落敗的兩家和主謀的“二惠”均是齊國公族,這一幕跟晉國何其相似?

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是怎麼覆滅的?除了狐氏被趙盾驅(qū)逐之外,其餘四家都是亡於公族/公室內(nèi)鬥。

魯國的“三桓”,宋國的“六卿”,鄭國的“七穆”,楚王與叔伯子侄之間的紛爭,無一不是公族的自殺殘殺。哪一件,哪一樁不慘烈?無數(shù)屍骨的鋪陳,寫就鮮血淋漓的歷史。在春秋的天空,他們分屬不同國度。由星宿劃歸不同分野,對應(yīng)的姓氏家族各異。然而他們譜寫的樂章卻如出一轍的悽絕哀婉,盤桓在歷史的天空久久不肯離去。

在起步階段,他們都小心翼翼,克勤克儉,力爭上游,建功立業(yè)。慢慢的,他們脫穎而出,成爲(wèi)國之棟樑,公室股肱。接著,他們便得隴望蜀,一山望著一山高。糾結(jié)同黨,清除異己。或肆無忌憚的對擋道者殺無赦,或曲折徘徊,捏造事實(shí),構(gòu)陷忠良。

待到共同的敵人消除,他們便躺在功勞簿上坐享現(xiàn)成,饕餮無厭。最後,大都死在昔日殺人越禍,志同道合的“好兄弟”手中。踩踏鮮血進(jìn)階者,後續(xù)還有來者踐踏他的屍骨,拾級而上,一棒接一棒。在權(quán)力的臺階上,循環(huán)往復(fù),接力不停。

郤氏、欒氏聯(lián)手滅趙氏,接著是欒氏滅郤氏,欒氏與新盟友中行氏殺厲公。欒氏得罪士氏、中行氏,二者又聯(lián)手滅欒氏。在這場螳螂捕蟬的遊戲中,黃雀之後還有老鷹,老鷹之後還有獵手。獵手之後還有明槍暗箭,使槍弄箭者還懷有無數(shù)險(xiǎn)惡的算計(jì)陰謀。

權(quán)力的角逐是現(xiàn)場直播的淘汰賽,被清除者立馬出局,贏家繼續(xù)下一輪遊戲。俄羅斯輪盤賭是拿起一把左*輪*手*槍,扣動扳機(jī),憑運(yùn)氣決定生死。相比而言,權(quán)力遊戲玩法更多樣化。

除了運(yùn)氣之外,還有不同套餐可選:陰謀構(gòu)陷或是公平競爭?樹敵衆(zhòng)多一逞權(quán)威,或是籠絡(luò)討好和平演變?正直克己還是一味邪僻鑽營?不同的策略,決定不同的命運(yùn)走向。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時針已經(jīng)指向春秋後期,舊式的比賽馬上接近尾聲,必須在終場哨聲吹響之前決出勝負(fù)。新式的角逐,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拿到入場券。唯有在分區(qū)賽中拔得頭籌,才能進(jìn)入全國角逐的賽道。各國都不動聲色的按照這個規(guī)律前行。時間緊迫,任務(wù)艱鉅,千軍萬馬過獨(dú)木橋,笑到最後的纔可入圍總決賽。

晉國剩下六家選手,齊國剩下四家,鄭、宋、楚也在按部就班的優(yōu)勝劣汰。所幸,趙武執(zhí)政期內(nèi),晉國相安無事。處於休整觀望期,安心做個安靜的看客,評斷他國得失而已。

第9章 意外出局(1)第60章 八字一撇(4)第27章 休養(yǎng)生息(3)第56章 先發(fā)制人(4)第1章 人事變遷(1)第49章 霸道總裁(1)第45章 火上澆油(1)第2章 北郊之遊(2)第72章 危機(jī)重重(4)第20章 冰火兩重(4)第6章 韓氏來訪(2)第14章 何功之有(2)第21章 諸事紛擾(1)第16章 戰(zhàn)役得失(4)第38章 伯有反撲(2)第15章 難過席捲(3)第36章 韓氏韓事(4)第4章 人事變遷(4)第50章 霸道總裁(2)第6章 韓氏來訪(2)第36章 一角退出(4)第68章 故地重遊(4)第14章 彭城之役(2)第55章 先發(fā)制人(3)第4章 人事變遷(4)第82章 父子交心(2)第42章 星辰隕落(2)第67章 又起波瀾(3)第30章 失信於友(2)第1章 慶賀議和(1)第10章 雙喜臨門(2)第54章 令尹發(fā)難(2)第29章 士燮之憂(1)第52章 風(fēng)雨欲來(4)第26章 休養(yǎng)生息(2)第23章 諸事紛擾(3)第3章 慶賀議和(3)第29章 士燮之憂(1)第45章 火上澆油(1)第34章 韓氏韓事(2)第2章 慶賀議和(2)第3章 慶賀議和(3)第29章 失信於友(1)第34章 杞城長者(2)第34章 韓氏韓事(2)第34章 杞城長者(2)第1章 慶賀議和(1)第49章 霸道總裁(1)第32章 失信於友(4)第26章 諸侯築杞(2)第8章 新人新勢(4)第15章 何功之有(3)第76章 天倫之樂(4)第13章 無辜有罪(1)第13章 戰(zhàn)役得失(1)第39章 伯有反撲(3)第80章 魏舒首創(chuàng)(4)第34章 杞城長者(2)第33章 韓氏韓事(1)第38章 伯有反撲(2)第68章 故地重遊(4)第18章 北門小聚(2)第27章 鄢陵之戰(zhàn)(3)第7章 過往面紗(3)第17章 魏絳入卿(1)第2章 當(dāng)下情勢(2)第16章 難過席捲(4)第60章 各國內(nèi)政(4)第4章 當(dāng)下情勢(4)第34章 一角退出(2)第26章 諸侯築杞(2)第43章 星辰隕落(3)第26章 潛回曲沃(2)第59章 八字一撇(3)第6章 侍衛(wèi)公主(2)第36章 有情無情(4)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28章 休養(yǎng)生息(4)第51章 霸道總裁(3)第38章 重回巔峰(1)第15章 彭城之役(3)第5章 過往面紗(1)第81章 父子交心(1)第20章 興建新居(4)第4章 慶賀議和(4)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41章 星辰隕落(1)第9章 意外出局(1)第30章 公子游列(2)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1章 慶賀議和(1)第59章 各國內(nèi)政(3)第14章 何功之有(2)第54章 令尹發(fā)難(2)第29章 蕭魚定霸(1)第11章 第一次弭兵(3)第27章 鄢陵之戰(zhàn)(3)第19章 興建新居(3)第24章 賢良遇害(4)第23章 諸事紛擾(3)
第9章 意外出局(1)第60章 八字一撇(4)第27章 休養(yǎng)生息(3)第56章 先發(fā)制人(4)第1章 人事變遷(1)第49章 霸道總裁(1)第45章 火上澆油(1)第2章 北郊之遊(2)第72章 危機(jī)重重(4)第20章 冰火兩重(4)第6章 韓氏來訪(2)第14章 何功之有(2)第21章 諸事紛擾(1)第16章 戰(zhàn)役得失(4)第38章 伯有反撲(2)第15章 難過席捲(3)第36章 韓氏韓事(4)第4章 人事變遷(4)第50章 霸道總裁(2)第6章 韓氏來訪(2)第36章 一角退出(4)第68章 故地重遊(4)第14章 彭城之役(2)第55章 先發(fā)制人(3)第4章 人事變遷(4)第82章 父子交心(2)第42章 星辰隕落(2)第67章 又起波瀾(3)第30章 失信於友(2)第1章 慶賀議和(1)第10章 雙喜臨門(2)第54章 令尹發(fā)難(2)第29章 士燮之憂(1)第52章 風(fēng)雨欲來(4)第26章 休養(yǎng)生息(2)第23章 諸事紛擾(3)第3章 慶賀議和(3)第29章 士燮之憂(1)第45章 火上澆油(1)第34章 韓氏韓事(2)第2章 慶賀議和(2)第3章 慶賀議和(3)第29章 失信於友(1)第34章 杞城長者(2)第34章 韓氏韓事(2)第34章 杞城長者(2)第1章 慶賀議和(1)第49章 霸道總裁(1)第32章 失信於友(4)第26章 諸侯築杞(2)第8章 新人新勢(4)第15章 何功之有(3)第76章 天倫之樂(4)第13章 無辜有罪(1)第13章 戰(zhàn)役得失(1)第39章 伯有反撲(3)第80章 魏舒首創(chuàng)(4)第34章 杞城長者(2)第33章 韓氏韓事(1)第38章 伯有反撲(2)第68章 故地重遊(4)第18章 北門小聚(2)第27章 鄢陵之戰(zhàn)(3)第7章 過往面紗(3)第17章 魏絳入卿(1)第2章 當(dāng)下情勢(2)第16章 難過席捲(4)第60章 各國內(nèi)政(4)第4章 當(dāng)下情勢(4)第34章 一角退出(2)第26章 諸侯築杞(2)第43章 星辰隕落(3)第26章 潛回曲沃(2)第59章 八字一撇(3)第6章 侍衛(wèi)公主(2)第36章 有情無情(4)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28章 休養(yǎng)生息(4)第51章 霸道總裁(3)第38章 重回巔峰(1)第15章 彭城之役(3)第5章 過往面紗(1)第81章 父子交心(1)第20章 興建新居(4)第4章 慶賀議和(4)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41章 星辰隕落(1)第9章 意外出局(1)第30章 公子游列(2)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1章 慶賀議和(1)第59章 各國內(nèi)政(3)第14章 何功之有(2)第54章 令尹發(fā)難(2)第29章 蕭魚定霸(1)第11章 第一次弭兵(3)第27章 鄢陵之戰(zhàn)(3)第19章 興建新居(3)第24章 賢良遇害(4)第23章 諸事紛擾(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湖北省| 敦煌市| 葫芦岛市| 祁连县| 马公市| 宣武区| 南部县| 洪湖市| 南川市| 上思县| 安康市| 石城县| 柳河县| 遵义市| 孟津县| 庆阳市| 子长县| 遂昌县| 岱山县| 庆安县| 甘谷县| 商南县| 辽阳市| 巴彦淖尔市| 淮阳县| 富源县| 海门市| 武胜县| 边坝县| 如东县| 衢州市| 平和县| 汉川市| 普宁市| 紫金县| 大埔县| 镇安县| 蓬莱市| 恭城|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