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21章 兩場戰爭

土耳其地跨歐亞大陸,據守戰略要地土耳其海峽,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土耳其也曾經闊氣過,領土曾經覆蓋整個中東,東部一直延伸到了裡海地區,北非和巴爾幹地區也都在控制之下,整個地中海就是土耳其家的游泳池。

不過無論多麼強大的帝國都有衰落的一天,在一戰之中奧斯曼土耳其勉強參戰,在戰後這個龐大的帝國終於解體,領土面積嚴重縮水,只能退守安納托利亞高原。

在二戰開始之後,土耳其眼見得法國滅亡,英國搖搖欲墜,納粹的兵鋒進入了巴爾幹半島,土耳其爲了自保,只好宣佈中立。不過在中立的幌子之下土耳其還是大量向德國出口物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鉻礦,鉻是生產合金鋼必不可少的原料,而土耳其正好是德國進口鉻的唯一來源。

德國的生產部長施佩爾指出如果鉻礦石被切斷,德國的軍火生產要停止運轉十個月,德國用工業品向土耳其換取寶貴的鉻礦石。土耳其也沒有把寶全部壓在納粹德國上面,他們也向英美出口鉻礦石,換取武器。

土耳其軍隊是同時裝備了兩個陣營武器的一個異數,可以說這個國家一直走在鋼絲繩上面,小心翼翼的維持著平衡,避免倒向一方,而惹惱另一方。

可以說在初期土耳其的策略是很成功的,兩大陣營沒有人攻擊土耳其,還出售了大量軍火,讓土耳其的軍事力量快速提升,但是好事也就到此爲止了。中國政府打通了非洲航線之後,就將勢力越來越多的向中東調動,同時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土耳其。

蘇聯在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之後。也將軍隊向高加索方向移動。中蘇兩軍對土耳其形成了鉗形夾攻的態勢。隨即斯大林和喬宇發表了聯名通牒,要求土耳其立即放棄與納粹德國的貿易,同時加入盟國一方,提供盟軍反攻歐洲的登陸場等等條件。

這份最後通牒沉甸甸的壓在了土耳其總統伊諾努身上。他曾經是土耳其國父凱末兒的主要助手,在凱末兒死後,他成爲了土耳其的總統,走鋼絲的策略正是他力主的。

可是現在中蘇兩國聯手發難。土耳其想要繼續走鋼絲就變得困難重重了,伊諾努召集了內閣成員緊急商討眼前的局面,土耳其政府此時也是莫衷一是,他們對盟國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度有極大的不滿,而且這些人還不想過早的下注,在他們看來戰局還沒到最後時刻,德國或許還有希望獲勝,而且他們擔心土耳其一旦加入了盟國,就會遭到德國的猛烈攻擊。

另外一派則認爲盟國勢力強大,根本不是土耳其能夠對抗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剛快妥協,不然中蘇大軍一旦發動攻擊。根本不是土耳其能夠對抗的。

總統伊諾努猶疑不定,他向英國發去了消息,希望英國能夠出面幫助土耳其中蘇的行動,不過老丘在德黑蘭會議上遭到了嚴重打擊,他知道憑藉自己的分量根本不足以讓中蘇打消攻擊土耳其的念頭,因此只能奉勸伊諾努,儘快加入盟國一方。

就在土耳其猶豫之中,中蘇規定的最後期限已經到了,針對土耳其的攻擊終於打響了,中國從土耳其東南發動了攻擊,蘇聯方面則派遣了華西列夫斯基指揮外高加索方面軍從土耳其的東北發動攻擊。

土耳其軍隊的裝備並不差,完全是從英德購買的先進武器,唯一的問題就是裝備水平沒有辦法和已經拼殺了兩年多的中蘇軍隊抗衡,在開戰的第一時刻,土耳其空軍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前三天就損失戰機三百五十架,空軍瞬間就變成了空軍。

劉文輝作爲這一次軍事行動的指揮官,本以爲會出現強烈的對抗,畢竟從紙面上看,土耳其有超過八十萬的軍隊,裝備十分精良,絕對不是一個魚腩。但是一打起來,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空軍完全沒辦法和中國比擬,土耳其的飛行員似乎還不怎麼明白什麼叫做戰爭,中國飛行員能夠輕易的將他們擊落,有寶貴的資源換來的武器並沒有讓土耳其獲得應有的戰鬥力。

緊接著陸軍也被中國的鋼鐵洪流迅速擊敗,足足有超過五萬土耳其軍隊被俘,連同被擊斃和打散的軍隊,土耳其人損失了十萬以上的部隊,中國軍隊快速向著土耳其縱深推進。

蘇聯的動作同樣不慢,華西列夫斯基把黑海艦隊也調動起來,從側面展開了兩棲登陸作戰,成功突破了土耳其的後方,然後將前線的土耳其軍隊包圍起來,成了甕中之鱉。

在開戰第一週之中,土耳其就損失了超過十萬軍隊,中蘇軍隊嫺熟的攻擊方式,快速推進的能力都讓土耳其感受到了絕望,雙方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他們的慘痛經歷再一次證明了靠買是買不來軍隊現代化的。

土耳其軍隊看起來裝備很不錯,但是配套的後勤保障能力有限,飛機坦克壞了根本無法修理,航空燃油也要靠外國進口,美英切斷了供應,土耳其的空軍很快就成了真正的空軍。

另外彈藥儲備也嚴重不足,打起來之後,很快就消耗一空,昂貴的武器成了擺設,戰局充分的暴露了這個國家的虛弱。

慘敗嚴重挫傷了伊諾努的心氣,他曾經認爲土耳其的軍隊就算比不過一流強國,但是至少不會相差太多,但是目前的局面很清楚的告訴他,這完全是妄想土耳其距離強國差的太遠了。

中蘇聯手攻擊土耳其,而西歐此時也到了決定命運的時候,納粹德國的最新航母德意志號和納粹號已經經過了測試,正式編入海軍,另外提爾皮茨號也早早修理完畢,希特勒又利用郵船該轉了四艘護航航母。

三大四小,七艘航母構成了納粹海軍的核心。德國的水面艦艇建造並不順利,除了在開戰初期建成了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兩艘航母之外,成果並不多。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國發動的戰略轟炸。

建造大型船隻需要的船塢都比較大,十分明顯,很容易引來攻擊。而且英國也將德國航母視爲最大的威脅,爲此不惜派出大量的轟炸機頻頻光顧德國的船廠,嚴重拖延了德國的速度。

隨著戰局越來越不利,希特勒的處境也越來越困難,他不得不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了航母上面,從本就十分緊張的物資之中撥出一部分用來加快建造航母。

終於納粹的航母還是下水了,而英國的處境一下子變得危急起來,丘吉爾將英國現有的大型航母都調動了起來。另外沈鴻烈在數月之前率領著平遠號和安遠號兩艘新銳航母趕到了英國。

這段時間以來都和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了聯合訓練,互相熟悉,保證能夠在海戰之中有效配合。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中國海軍已經熟悉了英國的作戰方式,兩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英國的情報機關是最爲繁忙的,他們的只要使命就是查出德國航母的動向,功夫不負有心人,德國航母出動的消息終於被探知,英國皇家海軍也做好了準備。

北海遠沒有太平洋那麼廣闊,加上雙方都有大量的潛艇,偵察機,還有僞裝的商船來回巡視,想要保密變得十分不容易。

德國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兵力去登陸英國了,因此德國制定的作戰計劃就是讓航母編隊攻擊英吉利海峽,引誘英國艦隊出航,然後利用航母和岸基飛機互相配合,消滅英國艦隊。

所謂攻擊必救,英吉利海峽就是英國的禁臠,絕對碰不得,正是吃準了這種心理,德國艦隊繞過了日德蘭半島,就向著英吉利海峽殺了過來。

而英國人則是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態度,組成了南北兩個戰隊,北線就是沈鴻烈率領的兩艘中國航母,南線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

在這場註定載入史冊的海上大戰之中,英國人的運氣並不好,在皇家海軍剛剛離開斯卡帕灣錨地的時候,就被一艘德國潛艇偷襲,護航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遭到了攻擊。

各國的海軍發展重點都放在了航母上面,昔日的霸主戰列艦完全就是一個擺設,威爾士親王號也是英國最後設計建造的一型戰列艦,主要的使命就是彌補飛機作戰的缺陷,並且爲航母提供保護,掩護奪島登陸等等行動。

不過出師未捷,威爾士親王號成爲了這場最重要的決戰的第一艘沉沒的軍艦,英國人雖然派出了反潛艦艇和飛機將這艘兇惡的德國潛艇摧毀,但是巨大的軍艦向水下快速沉沒的殘像讓所有英國海軍的心頭就都籠上了一層陰雲。

戰爭還在繼續,也由不得英國人傷感,他們必須快速尋找到德國的航母,並且擊沉這些傢伙,德國人也同樣是這個心思,納粹科學家在這個時代之中的確是代表了最頂尖的科研力量,他們研製了新型的艦載機,航程達到了兩千七百公里。

已經超過了英國艦載機,憑藉艦載機的優勢德國人率先發現了英國人,雙方的機羣撞在了一起,北海瞬間就沸騰起來,艦載機在空中呼嘯,不斷有飛機被擊落,就好像下餃子一般。

搶佔了先機的德國人率先突破了英國的攔阻網,將一艘護航航母送進了海底。(未完待續。)

第224章 對峙第428章 猶太人動手了第8章 人才第593章 突進第556章 拿人錢財第284章 戰爭宣言第124章 老狐貍本色第295章 關稅權力第141章 剿匪的學問第324章 北洋危局第44章 整編第439章 日本困局第352章 騎兵對戰鋼鐵(二)第578章 印度洋上的珍珠鏈第146章 川邊危機第342章 張作霖第159章 各自命門第283章 你有什麼好圖謀的第526章 擴張的開始第253章 緊急斡旋第45章 西川來客第134章 王瓚緒第489章 鎮遠第266章 合作第498章 英國人的花招第230章 共和?帝制?第481章 中華見聞第61章 端方入川第518章 亡國工程馬奇諾第191章 孫文的價碼第86章 鴻門宴第346章 高爾察克黃金第189章 貴州不穩第499章 小鬍子的春天第444章 島國之癌第381章 和平發展(五)第124章 老狐貍本色第224章 對峙第486章 南海軍演第418章 驅逐法國第一戰第252章 三省聯席會議第446章 鋼鐵碰撞第287章 戰昭通(一)第217章 數錢吧第542章 王對王第37章 均富貴 殺韃子第364章 美國調停第185章 以毒攻毒第632章 羅斯福的盤算第568章 海峽爭鋒第433章 第一槍第342章 張作霖第293章 中國參戰軍第386章 這裡永遠屬於中國第267章 鎳礦的價值第363章 中日碰撞(四)第269章 貨幣改革第500章 原子城第354章 號令天下第96章 四川代表第266章 合作第191章 孫文的價碼第482章 克拉運河第278章 文人風骨第76章 票號危機第526章 擴張的開始第178章 英軍軍官第302章 衛生防疫第385章 治黃第554章 國王的決斷第93章 整頓軍務第356章 進京趕考第643章 接收婆羅洲第142章 忽悠老袁第120章 黔亂第530章 中國介入第339章 別了,朱爾典(三)第596章 收拾殘局第147章 大動作第523章 邊境線上的戰爭第360章 中日碰撞(一)第70章 進軍川南第399章 新世界第233章 通風報信第483章 一個籌碼第69章 三條法案第510章 中日關係新說第504章 窘迫的日本第227章 軍火貿易第615章 羅斯福的野心第623章 調兵遣將第103章 大炮歸國第524章 軍火商機第358章 國情局第395章 威懾宵小第405章 鋁合金第116章 心灰意冷的喻培倫第340章 急流勇退第124章 老狐貍本色第150章 魯登道夫
第224章 對峙第428章 猶太人動手了第8章 人才第593章 突進第556章 拿人錢財第284章 戰爭宣言第124章 老狐貍本色第295章 關稅權力第141章 剿匪的學問第324章 北洋危局第44章 整編第439章 日本困局第352章 騎兵對戰鋼鐵(二)第578章 印度洋上的珍珠鏈第146章 川邊危機第342章 張作霖第159章 各自命門第283章 你有什麼好圖謀的第526章 擴張的開始第253章 緊急斡旋第45章 西川來客第134章 王瓚緒第489章 鎮遠第266章 合作第498章 英國人的花招第230章 共和?帝制?第481章 中華見聞第61章 端方入川第518章 亡國工程馬奇諾第191章 孫文的價碼第86章 鴻門宴第346章 高爾察克黃金第189章 貴州不穩第499章 小鬍子的春天第444章 島國之癌第381章 和平發展(五)第124章 老狐貍本色第224章 對峙第486章 南海軍演第418章 驅逐法國第一戰第252章 三省聯席會議第446章 鋼鐵碰撞第287章 戰昭通(一)第217章 數錢吧第542章 王對王第37章 均富貴 殺韃子第364章 美國調停第185章 以毒攻毒第632章 羅斯福的盤算第568章 海峽爭鋒第433章 第一槍第342章 張作霖第293章 中國參戰軍第386章 這裡永遠屬於中國第267章 鎳礦的價值第363章 中日碰撞(四)第269章 貨幣改革第500章 原子城第354章 號令天下第96章 四川代表第266章 合作第191章 孫文的價碼第482章 克拉運河第278章 文人風骨第76章 票號危機第526章 擴張的開始第178章 英軍軍官第302章 衛生防疫第385章 治黃第554章 國王的決斷第93章 整頓軍務第356章 進京趕考第643章 接收婆羅洲第142章 忽悠老袁第120章 黔亂第530章 中國介入第339章 別了,朱爾典(三)第596章 收拾殘局第147章 大動作第523章 邊境線上的戰爭第360章 中日碰撞(一)第70章 進軍川南第399章 新世界第233章 通風報信第483章 一個籌碼第69章 三條法案第510章 中日關係新說第504章 窘迫的日本第227章 軍火貿易第615章 羅斯福的野心第623章 調兵遣將第103章 大炮歸國第524章 軍火商機第358章 國情局第395章 威懾宵小第405章 鋁合金第116章 心灰意冷的喻培倫第340章 急流勇退第124章 老狐貍本色第150章 魯登道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绥棱县| 嘉鱼县| 三台县| 北碚区| 潞城市| 兰溪市| 广昌县| 洛隆县| 康乐县| 南雄市| 西林县| 阿坝县| 鸡东县| 台江县| 南丹县| 宁南县| 梅州市| 南投县| 巴中市| 中宁县| 太谷县| 额敏县| 西畴县| 长泰县| 铜梁县| 河津市| 常山县| 广安市| 高密市| 保德县| 浦江县| 安义县| 台北县| 洛扎县| 辉南县| 左贡县| 东城区| 普格县| 金塔县|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