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

“大宋養兵之耗,遠超漢唐。然軍兵卻從無漢唐之威,一羣朽儒只言朝廷盡丟養馬之地,步難勝騎,卻不知道太祖時候國有戰馬數十萬匹,及至太宗時,坊監及諸軍馬仍達二十餘萬匹……”

“養馬之地豈止幽燕、河套?那河東路的嵐州、石州之間,山荒甚多,汾河之側,草地亦廣,其間水草最宜牧養……”

“此言甚是。河東一路,水草甚佳,地勢高寒,必宜馬性。又京西唐、汝之間,荒地亦廣。若朝廷振興監牧,戰馬豈會短缺至此?”

“休說北地,便是江南亦有馬場。杭州近郊,昔吳越錢王牧馬於錢塘門外東西馬塍,其馬蕃息至盛,號爲馬海。大宋短缺戰馬,實是朝廷官吏貪腐,敗壞馬政是也。”

“哈哈,饒州所蓄牝牡馬五百六十二,而斃者三百十有五,駒之成者二十有七。配種的種馬562匹,養死了315匹,剩下的247匹種馬,養出了馬駒27匹,馬政上下官吏通通該殺。”更別說還有什麼市馬全綱疫死的記載屢見不鮮。可朝廷根本就無心馬政,復又奈何?“定牧不如遊牧,遊牧不如買馬。”這學子提起那些齷齪事就恨得拍腿頓足。

“朝廷守內虛外,荒廢馬政,吾等雖有一片甘心,又能如何?大宋百六十年,牧監之地多被皇親豪右侵爲莊田,今牧監之地僅有五萬餘頃,馬政蠹蝕侵敗可見一斑!”

太學裡,趙鼎的身邊圍著一羣人正義憤填膺的聲討著什麼。坐在中間的趙鼎則老神在在的看著身邊的這些太學生們或慷慨陳詞,或痛訴醜惡。這些日子裡,他已經習慣了眼下的一幕。被一羣有著相同志向的太學生們包圍著,聆聽他們心聲的同時,也爲他們提供一些理論上的見解或支持。

恍惚中他似乎都已經變成了太學裡的教授了。

而這也正是那城外的燕王殿下所期盼的吧。

因爲如此的一幕在整個太學,甚至是整個汴梁城內,都已經蔚然成風。

燕王使秦檜送回的策論和問計,因爲是開卷考試麼,學生們免不了就有相互商討,然後商討變成了爭論,很快就把太學裡的那一個個教授、博士給拖下了水,然後就是趙鼎這種避居太學的人。

他雖然姓趙,卻不是趙不試、趙子澈這種趙氏宗親,四歲時就沒了爹,但他有一個好母親,成人後博通經史百家之書。崇寧五年(1106年),趙鼎進士及第。歷官洛陽縣令,爲宰相吳敏賞識,提升其爲開封府士曹。但他剛到汴梁,吳敏就倒臺了。沒了支持的趙鼎在開封府隨波逐流,直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兵,直到趙桓南逃時候,面臨著抉擇的趙鼎選擇了留下,而且早早就收拾行李住進了太學,橫豎太學生流逝無數個,有大量房屋空著。

趙構叫秦檜傳進來的東西,現在已經波及了整個汴梁城,因爲東京城的得失對於燕王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一次次的對耗,早就叫城內的八牛弩和石砲盡數損毀,城外的北軍只是沒打算進城罷了,而不是不能進城。

在這般局勢已定的情況下,誰人能對趙構的策論和問計視若罔聞呢?

他們這些人本就是現實主義者,或是趙宋老舊政體的不滿者,當強權壓過了理想之後,那總是有大批的人從心的茍且起來的麼。

就像歷史上的女真和蒙古,他們又何嘗是文官政治?那被征服的中國之地的讀書人是怎麼做的呢?

現在他們面對趙構的時候就是一樣的選擇。

而且心態上比歷史同期的自己可棒太多了。

“官人,官人……”

趙鼎的對外態度是很強硬的,歷史上就是南宋的主戰派支柱,故而他身邊的這些太學生們,那就多是些熱血青年。

不僅是對外態度強硬,對內也有很多看不慣的。有點像後世的鍵盤俠,從吏治貪腐到任人唯親,從裙帶關係到具體的政策策略,比如那涉及到軍事的馬政。

噴,噴,噴。甭管是不是眼高手低,一個個卻都是慷慨陳詞,恨不得說盡心頭怒氣,道盡天下的黑暗與不平。

就在人還沒有散去的時候,趙鼎的家童跑了進來,報告了一個新的消息——李若水李相公下令大開汴梁內外城牆四壁的城門,叫百姓可隨意進出城門。

趙鼎愕然失色。“百姓可以隨意進出城門,那城外的北軍……”

“城中八牛弩、石砲具毀,守軍根本無力阻擋燕王大軍入城。李相公劉相公已經回府閉門謝客了。”

也就是說,城內的兵馬已經完全放棄抵抗了。

趙鼎長大了嘴巴,沒有想到李若水能這般豁的出去,而劉韐竟也默認了。這跟他所認知的李劉個大不相同啊。

此刻的李若水府中。

其二哥李若虛正一臉看傻子模樣看著自己兄弟。“俺就不解了,燕王也好,官家也罷,皆趙氏子孫之爭鋒,甘你何事?”

“陛下乃太上皇之嫡長子,位居東宮十數載,未有失德。燕王以敵凌兄,竊取大位,其風不正也。”

雖然他已經下令城門大開,等於是放棄了抵抗,但李若水卻拿定主意不跟趙構尿一個壺裡。

“那太宗代太祖,得位便就端正了?”唐太宗的例子就不提了,就只說趙老二和趙老大的事兒,這得位正是不正就沒有掰扯的必要。

李若虛不是讀書人,或者說他沒有讀書的天分,然而因爲自己的兄弟,他卻被燕王賜予了官職。別人都以爲這是趙構在拉攏李若水,卻根本不會有人想到,趙構這只是順水推舟。

歷史上的李若虛在兄弟殉國之後,被趙九妹撫卹而入仕,從一任小吏做起,十幾年裡走到了司農卿,這是三品官了。

當然,趙構能記著李若虛這人,絕不是因爲他當了多大的官,而是因爲他在岳飛遇害之後受到連累,被秦檜黨羽羅汝楫彈劾,罷官奪職,隨後又因“竊議時政,不自循省,唱爲浮言”,被送徽州“羈管”,死於貶所。

李若虛在岳飛帳下數年,與岳飛交情深重,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因並統淮西等軍大舉北伐的計劃被宋廷取消,憤而辭職。是王貴與李若虛一起前往廬山東林寺,敦請岳飛出山復職的。

現在李若虛成了戶部下屬的河北清吏司清丈處的司員。管制很小,但職權卻不小。因爲所謂的河北清吏司和清丈處都是北軍新設的機構。

在趙構治下,戶部的權柄可謂是大大增強,左右侍郎治下設立各路清吏司,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這就是清吏司。主官爲郎中,副手是員外郎。除此之外還設立了現審處、捐納處、監印處、內倉等機構,還有管鑄錢的鑄幣局,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等。

那清吏司之下的機構便是處,而清丈處顧名思義就是執掌丈量田畝的機構。

李若虛在這個檔口進了清丈處做事,那簡直太敏感了。

李若水曾經語氣堅決的叫自己兄長辭了這差事,李若虛纔不願意呢。“燕王還沒有坐上龍椅,先就減免調整了稅賦數十處,那糧米耗、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盡數廢除。廢支移、廢折變……”

“你在汴梁城裡坐著是什麼都不知道,且去鄉下百姓處看一看,他們心中是愛那正統的趙官家,還是更愛燕王殿下?”

“莫以爲天下就是讀書人的,那從軍的漢子,可都是市民百姓!”

第四百八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 趙構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七十九章 豬隊友(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四章 待皇帝山窮水盡時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十四章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第二百九十八章 氣昏崇禎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襲繼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四十八章 突圍(求收藏)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韃靼人(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一百零九章 說客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三十五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
第四百八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 趙構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七十九章 豬隊友(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四章 待皇帝山窮水盡時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十四章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第二百九十八章 氣昏崇禎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襲繼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四十八章 突圍(求收藏)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韃靼人(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一百零九章 說客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三十五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弥勒县| 榆林市| 临高县| 宜黄县| 榆中县| 陈巴尔虎旗| 岳普湖县| 邵东县| 江北区| 桐梓县| 加查县| 琼海市| 易门县| 黄平县| 广丰县| 巴马| 固原市| 靖远县| 确山县| 孟津县| 奉化市| 环江| 北川| 五台县| 米易县| 临夏县| 方城县| 营口市| 石狮市| 奇台县| 广昌县| 岳阳县| 阿拉尔市| 芮城县| 桂林市| 威宁| 双城市| 津南区| 汝阳县|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