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9章 ,前線準備

餘額不足

營口,東三省統(tǒng)X戰(zhàn)司令部行營。

昨天剛剛從奉天趕回到這裡的袁肅,正在聽取趙山河、陳文遠二人的回報。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時間裡,中央陸軍第一兵團第一旅以及下轄兩個直屬團的兵力,與中央陸軍第十師三個團的兵力,已經(jīng)在遼東半島完成了初步佈防。第一旅旅部設在遼東半島入口處蓋州,第十師的師部則設置在深入日本租佔區(qū)的哈達碑。

自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日本與清朝簽訂的馬關條約,整個遼東半島現(xiàn)如今都已經(jīng)劃歸爲日本領土。而遼東半島的地域廣闊,與中國遼瀋的銜接面很長,對於中國軍隊的佈防來說是有相當程度的困難。並且既然從一開始就制訂了以防守主的作戰(zhàn)思路,還要忍受日本有可能集中兵力強攻一處陣地的風險。

以袁肅手上目前的兩萬不到兵力,再加上遼瀋本地的地方軍,針對遼東半島的佈防只能先以重要的交通要隘未主。所以兵力大致上都集中在營口、鞍山南部、靠近丹東的哈達碑附近。營口、哈達碑兩處的防線由中央軍承擔,鞍山則由奉天張作霖十七師坐鎮(zhèn)。

從北京開來的田文烈中央第二師,是隨同中央第一兵團後續(xù)部隊一起抵達營口,麾下三個旅按照統(tǒng)X戰(zhàn)司令部的吩咐,主要是加強蓋州到營口的這一段防線。畢竟營口是蓋州的上級行政單位,又是靠近沿海地區(qū)的地方,很容易成爲日軍重點推進的目標。

畢竟日軍一直再用強大的海軍來耀武揚威,而此次作戰(zhàn)日本海軍唯一能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就是利用火炮壓制營口東南部地區(qū)。

朱泮藻的中央第五師則在十天前由保定趕到營口,在與營口統(tǒng)X戰(zhàn)司令部協(xié)商之後,則進駐在位於蓋州與哈達碑中間的樑家屯。樑家屯坐落在蓋州到丹東唯一官道的咽喉位置,也是確保蓋州與哈達碑防線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地方,不過因爲這個位置出於深山中,易守難攻,所以是一個很好的戰(zhàn)略制約點。

到今天爲止,遼東防線上的中國軍隊一共是三個中央師、一個不完整的中央兵團和一個地方師,兵力合計爲七萬。而情報上統(tǒng)計出來的日軍兩個師團有將近六萬人,算上地區(qū)的鐵路護衛(wèi)隊、後勤輜重部隊、警察部隊以及殖民地臨時動員兵,一旦戰(zhàn)爭開打很快就能擴充到十萬人以上。

這還只是算遼東半島的日軍部隊,做爲最高司令部自然是要進行最壞的預算,一旦遼東戰(zhàn)事升級,日軍很有可能還會從朝鮮增兵。日本在朝鮮有兩個常駐師團,分別是十九師團和二十師團,與十八師團一樣屬於乙類師團,兵力合計是四萬人。

對於中方的各路指揮官來說,普遍的認爲目前中國士兵的素質,根本做不到與日本士兵一對一的戰(zhàn)鬥力,就連五對一都很懸。遼東防線上的這七萬兵力基本上連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都無力應付,更別說一旦日軍發(fā)動更多的軍隊投入戰(zhàn)鬥,這七萬守軍根本形同虛設。

不過在前幾天司令部召開的軍事會議上,袁肅卻再三強調日本是不敢也不可能將戰(zhàn)爭擴大,所以眼下遼東防線所需要戒備的目標僅僅就是第五師團和第十八師團。

而爲了加強防線戰(zhàn)鬥力,司令部不僅在積極建立前線新兵營,就地進行新兵訓練和擴充編制,同時還在與奉天的邊防軍司令部協(xié)調,確保後勤、預備役和新建邊防軍序列能夠有條不紊的投入到防線上來。

邊防軍司令部是徐樹錚到達奉天之後,爲成立東三省邊防軍而專門設立的軍事機構。

不過組建邊防軍的工作要遠遠比袁肅就地擴充兵力困難得多,不僅要應付各式各樣的程序、文件,還要考慮到邊防軍成立之後對地方軍、地方政府的影響。

段祺瑞大力推舉徐樹錚出任東三省軍務總督,不懂行情的人只會以爲他是在扶植個人勢力,但是他此舉的真正用意已經(jīng)在當初的總統(tǒng)府軍事參議顧問會議上做出了闡述,那就是利用青島問題一舉將中央政府的勢力滲入遼東地方。

不可否認,段祺瑞同樣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堅定執(zhí)行者,如今東三省的軍閥勢力割據(jù)還不算太嚴重,一方面是因爲這裡有錯綜複雜的日本、沙俄勢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爲地區(qū)上距離北京很近,北京方面對東三省的掌控力還算拿捏有度。

但是有鑑於中國西南諸省的情況,所以還是要先下手爲強,避免東三省越走越遠。

正是因爲這種中央集權的思想,導致邊防軍的組建工作遭到地方勢力的一些阻礙,如若不是青島問題和目前國內(nèi)高漲的對日呼聲,只怕徐樹錚連組建這個邊防軍司令部都得下不少功夫並花上好一陣子的時間。

根據(jù)徐樹錚發(fā)到營口統(tǒng)X戰(zhàn)司令部這邊的電文描述,邊防軍的番號在十月十八日這天剛剛確定下來,一共是三個兵團,下轄三個師、六個旅、二十七個團。邊防軍的建制完全仿照中央軍的建制,一個兵團滿編爲兩萬五千人,常設編制不低於一萬八千人。

爲此,中央政府撥出了一百五十萬的預算做爲建立邊防軍的經(jīng)費,然而根據(jù)徐樹錚和邊防軍司令部最新的計算和統(tǒng)計,完成三個兵團的編制最快需要十五個月的時間,完成第一個兵團的編制則也需要五個月的時間。

簡單來說,正如同段祺瑞所說那樣,邊防軍是從長遠國防事業(yè)來考慮的部隊,眼下除了提供一些聲勢上的援助之外,對遼東防線來說是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

“蔣百里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我要確保前線各路部隊的後勤物資供應一切都暢通。”在聽完防線上奉天邊防軍的回報之後,袁肅轉而問道。

“回司令,蔣司令今早已經(jīng)發(fā)來電文,後勤統(tǒng)籌司令部的所有前期準備工作皆已完成,通向哈達碑、樑家屯、蓋州的交通道路也都重新整頓了驛站和運輸站,蔣司令在電文上說萬無一失。”副官杜預回答的說道。

“城西的新兵營和第十師師部教導隊現(xiàn)在進站的怎麼樣了?就怕我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能加強的地方還是要儘可能的努力一些。”袁肅沉著氣說道,他雖然在心裡很清楚前線上的臨時抱佛腳似的訓練,對整個大局意義並不是很大,但是能提高哪怕一丁點的效果也總比沒有這一丁點的效果要好。

“城西的新兵營昨天正式開始招募新兵,第十師的教導隊三天前便已經(jīng)在組織訓練工作。新兵營的陳總隊長說,營口本地相應徵召的青壯人數(shù)不少,民衆(zhòng)們對此次國家收復青島主權一事頗受感動,情緒很是熱烈。”杜預欣然的說道。

“青壯踴躍參軍的確是好事。但是此地十分接近日戰(zhàn)地區(qū),早年日本人就善用細作混入敵軍來刺探軍情,如今在這邊的招募一定要做好審查工作,哪怕消耗再多的人力物力也不能留下禍患。”袁肅告誡的說道。

“大人所言極是,這件事卑職記下來了,稍後便立刻傳達下去。”杜預恍然的點頭應道。

隨後,袁肅又審查了灤州一零一兵工廠送來的軍備清單,從四月份開始到今天,一零一兵工廠已經(jīng)趕工生產(chǎn)出兩萬支新式步槍。

原本按照一零一兵工廠的生產(chǎn)力,一天最多隻能生產(chǎn)五十支步槍的數(shù)量,正因爲有了額外資金的投入,工廠不僅擴大了生產(chǎn)線,還招募了更多的技術人員。在日夜三班倒的不間隙工作下,工廠生產(chǎn)力大幅提高,這才能夠及時的將新式步槍裝備到了前線部隊。

新式步槍這幾天已經(jīng)陸續(xù)從灤州運抵奉天,再由奉天配發(fā)到營口這邊。

在前線的第一兵團和第十師正在以營爲單位更換武器,考慮畢竟是新式步槍,士兵們多少是需要一段時間來熟悉,所以袁肅已經(jīng)批準了所有已經(jīng)更換新式步槍的部隊,每個士兵每天必須進行三十發(fā)子彈的實彈射擊訓練。反正新式步槍的口徑與漢陽造口徑一致,各團各營根本不缺子彈。

至於換下來的步槍統(tǒng)一集中收回,之前的李恩費爾德步槍低價轉讓給徐樹錚的邊防軍司令部,而漢式步槍一部分留在奉天的後勤統(tǒng)籌司令部,用作前線招募新兵的裝配之用,另外一部分則運回灤州,做爲儲備軍火等待今後擴充兵力時再用來裝備。

第117章 ,西南預示第38章 ,戰(zhàn)後善後第40章 ,改變心思第19章 ,趁勢而起第11章 ,別有用心第27章 ,逐步展開第93章 ,鄭州事變第81章 ,兩淮擴軍第75章 ,賑災募捐第2章 ,昭然若揭第57章 ,誘敵之策第90章 ,擬兩部分第78章 ,曉之大義第1章 ,另有心計第88章 ,聲名漸顯第18章 ,大學拜訪第4章 ,別有圖謀第9章 ,停火談判第96章 ,打探消息第18章 ,馮國璋言第53章 ,豫南對策第81章 ,行營佈置第87章 ,以身涉險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10章 ,小年宴會第7章 ,起義前夕第35章 ,羣策羣力第85章 ,中央命令第45章 ,蕭牆之內(nèi)第34章 ,民軍奇部第39章 ,袁氏家宴第29章 ,灤州馳援第12章 ,故設伏擊第26章 ,驚動中央第70章 ,擴編軍隊第31章 ,突發(fā)事件第39章 ,中秋北京第19章 ,見宋教仁第72章 ,突發(fā)事件第96章 ,控制場面第54章 ,購置軍火第93章 ,飛來橫禍第60章 ,酒樓遭遇第25章 ,作戰(zhàn)計劃第93章 ,鄭州事變第24章 ,無心無意第68章 ,局勢突變第94章 ,背後陰謀第18章 ,局勢變故第33章 ,散播謠言第16章 ,知難而退第5章 ,意在古物第96章 ,保定催電第3章 ,保境軍資第89章 ,步步落實第40章 ,改變心思第90章 ,發(fā)展工商第65章 ,說趙山河第50章 ,開誠招降第58章 ,分開進貨第20章 ,總鎮(zhèn)問話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77章 ,新的內(nèi)情第74章 ,鋪路搭橋第48章 ,異人異志第24章 ,另有一手第10章 ,轉危爲安第93章 ,藉機而入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36章 ,趁勢而爲第61章 ,汽車公司第59章 ,約定與會第75章 ,先有計劃第60章 ,酒樓遭遇第80章 ,共和成立第97章 ,制式武器第22章 ,謀取出路第71章 ,江湖小魚第5章 ,進諫工業(yè)第75章 ,賑災募捐第36章 ,官辦銀行第32章 ,堅持進攻第63章 ,招募改制第69章 ,急流直下第84章 ,趁勢發(fā)展第50章 ,遇段祺瑞第47章 ,陸軍部令第39章 ,結交豪紳第57章 ,對簿一談第99章 ,中方態(tài)勢第71章 ,重新聚力第81章 ,王磷同憂第52章 ,納捐集資第54章第99章 ,到突破口第45章 ,北京覆電第88章 ,控制戰(zhàn)爭第56章 ,培植親信第99章 ,北上議事第57章 ,華中綢繆
第117章 ,西南預示第38章 ,戰(zhàn)後善後第40章 ,改變心思第19章 ,趁勢而起第11章 ,別有用心第27章 ,逐步展開第93章 ,鄭州事變第81章 ,兩淮擴軍第75章 ,賑災募捐第2章 ,昭然若揭第57章 ,誘敵之策第90章 ,擬兩部分第78章 ,曉之大義第1章 ,另有心計第88章 ,聲名漸顯第18章 ,大學拜訪第4章 ,別有圖謀第9章 ,停火談判第96章 ,打探消息第18章 ,馮國璋言第53章 ,豫南對策第81章 ,行營佈置第87章 ,以身涉險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10章 ,小年宴會第7章 ,起義前夕第35章 ,羣策羣力第85章 ,中央命令第45章 ,蕭牆之內(nèi)第34章 ,民軍奇部第39章 ,袁氏家宴第29章 ,灤州馳援第12章 ,故設伏擊第26章 ,驚動中央第70章 ,擴編軍隊第31章 ,突發(fā)事件第39章 ,中秋北京第19章 ,見宋教仁第72章 ,突發(fā)事件第96章 ,控制場面第54章 ,購置軍火第93章 ,飛來橫禍第60章 ,酒樓遭遇第25章 ,作戰(zhàn)計劃第93章 ,鄭州事變第24章 ,無心無意第68章 ,局勢突變第94章 ,背後陰謀第18章 ,局勢變故第33章 ,散播謠言第16章 ,知難而退第5章 ,意在古物第96章 ,保定催電第3章 ,保境軍資第89章 ,步步落實第40章 ,改變心思第90章 ,發(fā)展工商第65章 ,說趙山河第50章 ,開誠招降第58章 ,分開進貨第20章 ,總鎮(zhèn)問話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77章 ,新的內(nèi)情第74章 ,鋪路搭橋第48章 ,異人異志第24章 ,另有一手第10章 ,轉危爲安第93章 ,藉機而入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36章 ,趁勢而爲第61章 ,汽車公司第59章 ,約定與會第75章 ,先有計劃第60章 ,酒樓遭遇第80章 ,共和成立第97章 ,制式武器第22章 ,謀取出路第71章 ,江湖小魚第5章 ,進諫工業(yè)第75章 ,賑災募捐第36章 ,官辦銀行第32章 ,堅持進攻第63章 ,招募改制第69章 ,急流直下第84章 ,趁勢發(fā)展第50章 ,遇段祺瑞第47章 ,陸軍部令第39章 ,結交豪紳第57章 ,對簿一談第99章 ,中方態(tài)勢第71章 ,重新聚力第81章 ,王磷同憂第52章 ,納捐集資第54章第99章 ,到突破口第45章 ,北京覆電第88章 ,控制戰(zhàn)爭第56章 ,培植親信第99章 ,北上議事第57章 ,華中綢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成武县| 开鲁县| 如东县| 会昌县| 大足县| 馆陶县| 新绛县| 宣城市| 利津县| 达州市| 桂平市| 周至县| 资中县| 郓城县| 凤台县| 黄山市| 井陉县| 盐山县| 娄烦县| 马龙县| 文登市| 龙泉市| 乌拉特后旗| 鄂托克前旗| 深州市| 珠海市| 成武县| 西林县| 三门峡市| 横峰县| 南郑县| 罗源县| 星座| 建始县| 刚察县| 南汇区| 通化市| 叙永县| 葵青区|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