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五章 楊鶴的疑慮

- -

聽到楊鶴的話,徐弘基微微一愣,不過沒有過多的猶豫,撩起衣服便跪倒在地,大聲的道:“臣魏國公徐弘基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將手中的聖旨展開,楊鶴清了清嗓子,面容嚴肅的念道:“朕自登基以來,親民勤政,夙夜不敢忘!南京魏國公一脈,爲中山靖王之後,世朕南京,有大功於朝。南京太祖定都之地,乃重中之重,吏治尤爲重焉。今有都察院左都御史楊鶴,爲官清廉,可堪重任,命其爲奉旨欽差,代天巡狩,所到之處如朕躬親!”

跪在地上的徐弘基面容很是嚴肅,可是心裡卻忍不住嘆了口氣,真不知道這是要說什麼,恐怕接下來就要到正事了!

“南京中軍都督府大都督魏國公徐弘基深知南京情勢,對朝廷忠心耿耿,特旨加封其爲欽差副使,陪同奉旨欽差楊鶴查察吏治,平定冤獄,欽此!”楊鶴讀完之後便把聖旨合上了,面容嚴肅的將聖旨向前拖了起來。

“臣魏國公徐弘基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徐弘基連忙三拜九叩,伸手將聖旨接了過來,在楊鶴的攙扶下站了起來。

笑呵呵的看著魏國公徐弘基,楊鶴拱了拱手,道:“國公爺,世鎮荊湖,國之重臣,能夠得到國公爺相助,這次南京之行,下官可不負皇上重託了!”

楊鶴的態度十分的客氣,徐弘基自然也不會拿大,伸手不打笑臉人,徐弘基也不是不懂世事的紈絝子弟!像楊鶴還了一禮,笑著說道:“楊大人客氣,無論有沒有聖旨,有什麼事情楊大人儘管說!”

臉上絲毫不露聲sè,楊鶴心裡可不這麼想,要是沒有皇上的聖旨,你魏國公肯定一推六二五!這話楊鶴也不會說出來,笑著對徐弘基道:“有什麼事情還多多仰仗國公爺,這裡畢竟是南京,國公爺要熟悉一些!”

“楊大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走到哪裡,楊大人都是奉旨欽差,自然沒有人敢反對!”眼睛微瞇著看著楊鶴,徐弘基笑呵呵的說道。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忽然大笑了起來,顯然通過剛剛的對話,兩個人達成了默契。

“楊大人,現在可以說嗎?皇上這次派楊大人到這裡來,究竟所爲何事?皇上既然下了聖旨,自然不會只讓我在一邊看著,既然有用到我的地方,楊大人不妨告知我!”徐弘基端起一邊的茶水喝了一碗,面容嚴肅的說道。

魏國公徐弘基心裡非常的清楚,天啓皇帝這是要用兵啊!否則絕對不會像自己下這樣的聖旨。在南京要動兵,這案子肯定小不了,心裡雖然有些猜想,可是卻並不肯定。

緩緩的點了點頭,楊鶴眼中閃過一抹凝重,將在茶碗中沾了沾,用手指在桌子上面寫下了一個字!

瞳孔微微一縮,徐弘基的臉上抽搐了幾下,顯然他沒想到天啓皇帝真的敢動這裡。不過他的心裡也明白,這是皇上被逼急了,否則絕對不會到這步。

“國公爺,多餘的話下官就不多說了,請國公爺發兵助陣!”楊鶴站起身子,面容嚴肅的對著徐弘基施了一禮,沉聲道。

不敢置信的站了起來,徐弘基臉上抽搐了幾下,吃驚道:“楊大人,您不是在說笑吧?現在就要做?”

沒有回答魏國公徐弘基的話,楊鶴慢慢的轉過頭,對著外面的人道:“去,把揚州知府楊夏禹和揚州轉運使丁千里帶來!”然後才轉過頭,對著徐弘基說道:“國公爺,少待!”

點了點頭,徐弘基眉頭微蹙,坐在一邊看著楊鶴,臉上帶著幾分遲疑。揚州知府自然不用說了,揚州轉運使地位卻非常的特殊,牽連著揚州漕運衙門。現在楊鶴將這兩個人找來,這裡面究竟是什麼?

沒過多久,外面的錦衣衛就回來了,身後跟著兩個人正是揚州知府楊夏禹和揚州轉運使丁千里。

來到大廳裡,兩個人恭敬的跪下磕頭,先是給楊鶴,然後便是給魏國公。兩個人在揚州做官,對於魏國公徐弘基自然不會陌生,只是心裡不明白爲什麼魏國公徐弘基會在這裡。

“兩位,多餘的話本官就不多說了,現在把你們的侍寢和魏國公說一說吧!”楊鶴面陳似水,目光炯炯的看著兩個人,聲音嚴肅的說道。

楊夏禹和丁千里互相看了一眼,臉上帶著幾分疑惑,不過時至今ri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兩個人一點頭,丁千里便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交代了一遍。

端起桌子上的茶碗,楊鶴臉上的帶著笑容,不過目光去看著魏國公徐弘基。認真的注視著魏國公臉上的表情,楊鶴不住的在心裡思忖。

魏國公府在南京根深蒂固,兩淮的鹽案要說這裡面沒有魏國公府的影子,打死楊鶴都不信。現在皇上把事情交給魏國公參與,楊鶴的心裡自然明白。想必魏國公心裡也清楚,現在需要的就是達成一個默契。

兩淮鹽案的牽扯遠非遼東軍餉案可比,如果真的全都抓起來殺頭,恐怕整個大明官場要十去五六。那樣一時間朝廷就亂了,單單是人事紛爭,恐怕就會讓朝廷焦頭爛額。

現在能夠做的,無非是嚴懲鹽案官員,查抄被染污的銀兩。將鹽場重新勘察,將鹽稅全都收到朝廷的手裡。至於真的追查責任,恐怕也是無從說起。 ωωω¤ тTk án¤ ℃ O

將手裡的茶杯放下,楊鶴將這些事情在心裡翻一遍,輕輕的嘆了口氣。天啓皇帝也是不容易,明知道這些人是國之蛀蟲,可是偏偏卻沒有辦法,只能徒呼奈何。哪怕真的能夠查出魏國公販私鹽,那又能怎麼樣?無非下旨申斥一番,徒增煩惱啊!

聽完揚州知府和揚州轉運使的敘述,魏國公徐弘基緩緩的點了點頭,看了一眼一邊笑呵呵的楊鶴,心裡頓時瞭然。對著楊鶴一抱拳,徐弘基笑著說道:“楊大人,事情的情況已經明白了。現在怎麼做請楊大人說出來吧!既然有聖旨,我自然不會推脫!”

揮手示意揚州知府和揚州轉運使出去,又吩咐外面的錦衣衛緊守崗位,才謹慎的對魏國公說道:“國公爺,現在的事情已經很明白了,這件案子一旦動起來那就是大案。如果真的全抓起來,恐怕江南官場就空了。先抓一部分吧!然後上報內閣,等到內閣派官吏到這裡主持大局,我們在將這些人一網打盡!”

皺著眉頭想了想,魏國公徐弘基頗爲嚴肅的說道:“楊大人,如果真的這樣做,恐怕會打草驚蛇。到時候想要把人找出來,恐怕事情就麻煩了!這樣做等於給了人轉移證據的時間,恐怕得不償失啊!”

緩緩的點了點頭,這一點楊鶴也想到了,不過上次天啓皇帝就是這麼交代的,難道是皇上疏忽了?

反覆的在心裡思量,楊鶴也是左右爲難,自己該怎麼辦?

“國公爺,如果真的能行的話,南京官場恐怕就亂了!”看著魏國公,楊鶴遲疑的說道,這也是他擔心的。

“楊大人此言差矣,如果真的有人銷燬證據,給了這些人時間,那纔會大亂。楊大人乃是奉旨欽差,南京城六部和其他官員全都有,到時候將他們派往各地控制局面,想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魏國公眼中帶著一抹狠厲,正所謂斬草除根,一擊即中,絕不可以讓人有翻身的機會。

再一次點了點頭,楊鶴心裡明白,魏國公說的非常有道理。可是自己並不知道天啓皇帝怎麼想,自己要不要請示天啓皇帝?自己還真的不能擅作主張。

徐弘基此時也看出不對了,這位楊大人似乎認同自己的想法,可是心裡也是頗有憂慮,他在憂慮什麼?因該是難言之隱,徐弘基便沒有開口問,只是靜靜的等著楊鶴自己思考。

不知道過了多久,楊鶴對著徐弘基一抱拳,沉聲說道:“國公爺,天sè也不早了,讓下官思慮一下,明ri一早,我們在做區處!”

“楊大人,夜長夢多,希望你早作決斷!”魏國公徐弘基似乎早就料到了,點了點頭,起身告辭了!

等到徐弘基離開,楊鶴便找人拿來了便服,化妝之後便離開了欽差行轅。帶著幾個同樣身著便服的錦衣衛,向著天啓皇帝的住處來了。

此時天啓皇帝正在下棋,對手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下的也是頗爲高深的五子棋。兩個人是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時不時會響起爭吵聲。

在不遠處,袁可立幾個人都看著這一幕,想笑還不敢笑,憋得很難受啊!

“袁大人,咱家也不懂,不該問的咱家也不問,袁大人知不知道皇上什麼時候能回京?”陳洪笑呵呵的看著袁可立,輕聲問道。

“快了!南京這邊的事情很快便會有結果,只要楊大人那邊一動,皇上應該就會回京城了!”袁可立撫摸著自己的鬍子,笑呵呵的說道。

正在此時,外面走進來一個禁衛,在陳林的耳邊說了幾句身邊,陳林的眉毛便皺了起來。

第一百八十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事了第九十五章 廠衛第一百四十五章 努爾哈赤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六十七章 孫承宗第三百七十九章 貴陽第二百零四章 方家第十六章 兩個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許顯純第三百一十八章 十四的月亮第三百七十八章 入貴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瀋陽中衛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會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鹽政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圍張家口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準備出征第十三章 無聊的朝會第六十八章 覲見第四百五十五章 太康伯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雲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收回廣寧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九十七章 綁架第七十章 火器廠第二百四十八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一章 兵進遵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科爾沁第三百一十四章 古人談戀愛第八十六章 策論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十九章 紅丸第四百四十六章 鹽政第三百九十二章 血戰赤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雨夜追蹤第三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七十三章 將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人好多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八十七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四百二十六章 交易第三百五十章 一份奏摺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三百九十五章 還是錢的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改制第三百一十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五百零二章 血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七十章 草長鷹飛第四百七十一章 萬人神機營第三百七十六章 大喜第二百八十一章 投降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流駱思恭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見成效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七十八章 博弈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一百一十八章 要當爹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第四百零一章 登岸第二百八十二章 山東和遼東第三百五十三章 改制第二百零四章 方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軍隊來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災和平叛第九十八章 暗樁第一百一十四章 劫殺第六十二章 早朝之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局勢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夜的靜謐第三百五十二章 朝議遼東第二百七十一章 攻敵所必救第十章 起風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抉擇第八十九章 隆中對一第二百零七章 登聞鼓第四百六十四章 雨夜追蹤第一百九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五十九章 轉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一章 御製大誥第三十四章 登基第一章 第一件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二百七十章 草原春秋第一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八十章 審問第八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五百一十一章 拜師第二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四百九十章 出兵禦敵
第一百八十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事了第九十五章 廠衛第一百四十五章 努爾哈赤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六十七章 孫承宗第三百七十九章 貴陽第二百零四章 方家第十六章 兩個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許顯純第三百一十八章 十四的月亮第三百七十八章 入貴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瀋陽中衛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會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鹽政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圍張家口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準備出征第十三章 無聊的朝會第六十八章 覲見第四百五十五章 太康伯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雲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收回廣寧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九十七章 綁架第七十章 火器廠第二百四十八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一章 兵進遵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科爾沁第三百一十四章 古人談戀愛第八十六章 策論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十九章 紅丸第四百四十六章 鹽政第三百九十二章 血戰赤水第四百六十四章 雨夜追蹤第三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七十三章 將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人好多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八十七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四百二十六章 交易第三百五十章 一份奏摺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三百九十五章 還是錢的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改制第三百一十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五百零二章 血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七十章 草長鷹飛第四百七十一章 萬人神機營第三百七十六章 大喜第二百八十一章 投降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流駱思恭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見成效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七十八章 博弈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一百一十八章 要當爹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第四百零一章 登岸第二百八十二章 山東和遼東第三百五十三章 改制第二百零四章 方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軍隊來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災和平叛第九十八章 暗樁第一百一十四章 劫殺第六十二章 早朝之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局勢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夜的靜謐第三百五十二章 朝議遼東第二百七十一章 攻敵所必救第十章 起風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抉擇第八十九章 隆中對一第二百零七章 登聞鼓第四百六十四章 雨夜追蹤第一百九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五十九章 轉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一章 御製大誥第三十四章 登基第一章 第一件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二百七十章 草原春秋第一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八十章 審問第八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五百一十一章 拜師第二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四百九十章 出兵禦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山县| 玉龙| 华宁县| 额尔古纳市| 新乡县| 延吉市| 灵寿县| 扶绥县| 大丰市| 西藏| 山西省| 阿瓦提县| 湖南省| 九龙县| 顺义区| 新宾| 湖南省| 南江县| 凤冈县| 永寿县| 阳朔县| 岑巩县| 固镇县| 轮台县| 安康市| 修水县| 惠州市| 屏东县| 龙岩市| 罗城| 德惠市| 苏州市| 观塘区| 奉化市| 黑龙江省| 南阳市| 乐平市| 婺源县| 儋州市| 军事|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