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四章 最根本的問題

- -

見孫承宗一臉憂慮的看著自己,天啓皇帝淡然的笑了笑,隨意的道:“先生,這裡只有朕和你兩個人,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對著天啓皇帝施了一禮,孫承宗頗爲嚴肅的道:“陛下的想法臣實在贊同的,可是改革稅制,官商一體納稅,這樣會引起遼東人們的恐慌的。臣相信,只要將這個政策頒發出去,整個遼東的大戶恐怕會一夜之間走空的!那樣整個遼東肯定是一片蕭條,這樣對遼東的局勢非常的不利啊!”

微笑著點了點頭,天啓皇帝笑著道:“先生真是又大才之人,朕想了很久了。可以說在沒有登基之前,朕就在想,要怎麼樣打破這個局面。朝中文臣把持朝政,如果將這些人都貶斥了,那朝政怎麼辦?況且地方上朕怎麼能干預的了?朕的聖旨在這紫禁城或許是聖旨,出了紫禁城都不知道怎麼樣。內閣六部對著陰奉陽違的事情比比皆是,想要打破這個局,就一定要非常的手段。”

愣愣的看著天啓皇帝,孫承宗沒有想到天啓皇帝居然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也沒有想到天啓皇帝在沒有登基之前,就在想著怎麼樣中興大明。此時面前這位十幾歲的少年天子,在孫承宗的眼裡忽然高大了起來。緩緩的點了點頭,孫承宗頗爲嚴肅的道:“既然陛下有這樣的想法,那臣自然是鞠躬盡瘁,可是臣覺得這件事情還是由臣提出來的好。”

緩緩的搖了搖頭,天啓皇帝笑著道:“先生聽朕把話說完,選擇遼東,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先生將遼東的建奴打敗了,也就是說,短期之內遼東的局勢會很平穩。而遼東地廣人稀,也能夠更好的實行真朕的政策,只是現在朕有一件事情還在猶豫。”

“有什麼爲難的事情,陛下經管說,臣自當爲陛下排憂解難!”對著天啓皇帝施了一禮,孫承宗真誠的道。

輕輕的嘆了口氣,天啓皇帝沉聲道:“先生,朕準備在遼東建立新的水師,相比較西南沿海,朕覺得遼東更合適。遼東有很多的河流,也有很多的地方靠海,這就是最便利的條件。如果能夠有一支強有力的水師,無論是對戰建奴,還是做別的什麼,都方便很多。”

緩緩的點了點頭,孫承宗也承認天啓皇帝說的有道理,可是這畢竟不是小事情啊!不過想來這件事情推行起來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畢竟名義上是爲了打建奴,還沒有那個人會糊塗到站出來反對這件事情。如果真有人站出來,那麼肯定就會被人扣上通敵的帽子。

見孫承宗贊成自己的意見,天啓皇帝忽然小聲的道:“先生,其實朕還有一個想法!”

剛剛還一本正經的天啓皇帝,此時卻深深秘密的,孫承宗雖然心裡覺得好笑,可是臉上一臉嚴肅的道:“陛下,請說,臣洗耳恭聽。”

“先生,你覺得什麼問題一直困擾著大明?讓朕覺得沒有施展的餘地?”天啓皇帝看了一眼孫承宗,淡然的說道。

聽了天啓皇帝話,孫承宗也愣住,自己雖然知道大明積貧積弱,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苦笑著搖了搖頭,孫承宗無奈的道:“臣也想過,可是臣卻不明白,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不知陛下想明白了嗎?”

慢慢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神情嚴肅的道:“說到底,就只有一個字,那就是錢!朝廷沒錢,這纔是關鍵。沒有錢練兵,沒有軍隊的支持,其他的改革都是說說,根本就沒有把法達成。想要有錢,無非有兩條路,一來是開源,二來是節流。”

此時孫承宗頗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確實是錢的問題,有了錢就可以練兵,有了軍隊就可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旦有了錢,所有的事情都能盤活了。說起來簡單,可是這錢從哪裡來啊?歷朝歷代都在爲了錢發愁,可是並不那麼好解決啊!想了半天,孫承宗也沒有理出個頭緒,不由再一次看向了天啓皇帝。

緩步的走到孫承宗的身邊,天啓皇帝笑著道:“朕先說節流,這朝廷上下太多的事情,賑災的開支,官員的俸祿,每年的軍費,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說是節流,可是無論裁減了哪一部分,都會讓很多人覺得不自在。官員不可以沒有俸祿,將士不能沒有糧餉,百姓不能賑災,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節流是不可能了。”

孫承宗贊同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說的自然是有道理,這麼大一個國家,每年所需要的開銷十分的龐大,哪裡都不能缺啊!

似乎看出了孫承宗的態度,天啓皇帝笑著道:“這天下這麼大,花錢的地方這麼多,可是大明的賦稅有多少?去年一年的賦稅只有三百二十萬兩,先生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這賦稅只夠軍餉的,可是其他的錢哪裡來?都盯著朕的內庫,真以爲朕的內庫掏不空?”

深深的看了一眼孫承宗,天啓皇帝頗爲嚴肅的道:“先生,你能告訴朕,這大明朝真的這麼窮嗎?”

孫承宗也不知道怎麼說了,大明沒錢嗎?對於那些富商巨賈,地方士紳,孫承宗見多了。家家都是良田千頃,金銀如山,大明沒錢嗎?恐怕沒錢的是天下貧苦的百姓,再就是自己面前的這位萬歲爺了。

看到孫承宗的表情,天啓皇帝就知道,這位先生也無話可說了。輕輕的嘆了口氣,天啓皇帝苦笑著道:“朕窮啊!想要有錢,那就只能開源。朕只要在朝堂上說出來,肯定有人提議朕加徵賦稅。朕一旨加徵,確實可以財源廣進,可是老百姓呢?哪個不是嗷嗷待哺?朕知道,最該徵稅的是土豪劣紳,是那些商人,是當官的,是那些分封在外的王爺!”

緩緩的點了點頭,這個道理孫承宗明白,天下最有錢的人就是這些人。可是那是祖制啊!雖然可以強行的改動,那還會遭受天下人的反對,滿朝的文武大臣,大明的宗親,那就麻煩了。想到這裡,孫承宗苦笑著搖了搖頭,這條路走不通。當年的張居正改革,也僅僅是丈量土地,可是就這樣一項,還激起了那麼大的反對之聲,最後也是失敗了。

“這件事情,朕一定要做,誰反對朕都要做,只是不是現在。這需要強大的軍隊,忠心於朕的軍隊,朕的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只要有了這樣的軍隊,這就會發動改革,誰站出來反對,朕就殺了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爲了大明的江山,爲了國家的社稷,哪怕將來在歷史上留下暴君的名稱,朕也不在意!”天啓皇帝的臉色陰沉的可怕,目光深沉的看著孫承宗,大聲的道:“先生,可願意跟著朕一試?”

撩起自己的衣服,孫承宗跪倒在地,大聲的道:“皇上,自古成大事者,多被人誤解,皇上不必憂慮,皇上劍鋒所指,臣必當衝鋒在前!”

將孫承宗攙扶了起來,天啓皇帝笑著道:“有了先生這句話,朕就知足了!那朕就來說說朕的想法。將遼東獨立出來,這是第一步,朕在猶豫的是現在知否將遼東獨立出來,還是在等一等?”

“陛下,臣覺得打鐵要趁熱,這個時候遼東剛剛大勝,這樣做非常的合時宜!”孫承宗略微沉了一下,便嚴肅的道。

“那好,就這樣定下來,將遼東單獨的劃分出來,作爲一個行省,從新劃分行政版圖,然後單獨的治理!然後朕準備在遼東半島的金州,建立一個造船廠,然後組建一隻水師。這支水師不但能夠幫助遼東作戰,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用途。”天啓皇帝緩緩的點了點頭,然後接著對孫承宗道。

聽了天啓皇帝的話,孫承宗也不住的點頭,然後才緩聲的道:“陛下,從新的將遼東劃分出來,供給遼東的搶糧就成了問題,臣覺得戶部和工部那邊會成問題的!”

揮了揮手,天啓皇帝打斷了孫承宗的話,頗爲嚴肅的說道:“雖然遼東劃分出去了,可是這錢糧軍費朕還是會給,不過不在經過戶部,全都由朕的內庫直接撥付。況且,朕最近正在研究整肅朝廷和京師的問題,相信很快這裡就不是問題了。”

深深的看了一眼孫承宗,天啓皇帝真誠的道:“先生,朕將賭注壓在了遼東,壓在了先生身上,先生可不要讓朕失望啊!”

“陛下儘管放心,有什麼事情請陛下交代!”孫承宗雖然不知道天啓皇帝讓自己做什麼,還是恭敬的答道。

“朕要說的是水師,大明的將來全都在這水師上面了,等到船造好之後,朕需要愛卿做一些事情。這可能會有損愛卿的名聲,也可能讓愛卿被人誤解,朕不知道。”天啓皇帝有寫感概,有有一些猶豫,神色頗爲複雜的看著孫承宗。

撩起自己的衣服,孫承宗再一次跪倒在地,大聲的道:“臣死尚且不懼,還有什麼能夠擋住臣!”

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會五第四十二章 內庫和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五百零五章 迷局第三百零七章 真在這裡第一百六十一章 中計了第五百零一章 火炮焚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甘薯第二百二十八章 科爾沁第二百五十三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雪了第一章 第一件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甘薯第四百三十三章 欽差到南京第四百零八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百八十五章 聖心難測第三十六章 早朝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三百八十章 武狀元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火執杖第三百九十一章 渡赤水第三百五十五章 蔣幹盜書第三十四章 登基第三白零一章 倪元璐第二百零九章 內閣大學士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六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七十七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三十八章 找人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朝會完第三百九十一章 渡赤水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第二十四章 序幕第四百六十八章 龍昌票號第十八章 寶劍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二百二十章 涌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許顯純第八十七章 遼東行第十二章 苦逼集合體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九十三章 隆中對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文武失和第一百七十章 無賴第四百八十一章 機不可失第五十七章 開始了第十五章 呂后第六十章 改弦更張第三百九十五章 還是錢的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造反了第三百三十章 新火器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亮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軍制第二百四十六章 派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三百一十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五十章 互相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雪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綁架第一百三十八章 找人第五百一十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四百七十二章 終於到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兄妹第一百七十六章 歡喜禪第九十四章 隆中對六第一百零八章 大朝會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五十六章 新的一年第十一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一章 兩萬對十萬第五百一十一章 拜師第十四章 愚蠢的女人第五百零二章 血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校場點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臣傳第三百七十二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九十二章 隆中對四第五百零二章 血戰第五十八章 密謀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四百九十三章 兵發鐵嶺第三百七十二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誰耍了誰第三百七十七章 四人傳奇第四百六十四章 雨夜追蹤第九十九章 告密第二百六十一章 兵進遵化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一百二十四章 工部尚書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兄妹
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會五第四十二章 內庫和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五百零五章 迷局第三百零七章 真在這裡第一百六十一章 中計了第五百零一章 火炮焚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甘薯第二百二十八章 科爾沁第二百五十三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雪了第一章 第一件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甘薯第四百三十三章 欽差到南京第四百零八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百八十五章 聖心難測第三十六章 早朝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三百八十章 武狀元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火執杖第三百九十一章 渡赤水第三百五十五章 蔣幹盜書第三十四章 登基第三白零一章 倪元璐第二百零九章 內閣大學士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六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七十七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三十八章 找人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朝會完第三百九十一章 渡赤水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第二十四章 序幕第四百六十八章 龍昌票號第十八章 寶劍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二百二十章 涌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許顯純第八十七章 遼東行第十二章 苦逼集合體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九十三章 隆中對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文武失和第一百七十章 無賴第四百八十一章 機不可失第五十七章 開始了第十五章 呂后第六十章 改弦更張第三百九十五章 還是錢的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造反了第三百三十章 新火器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亮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軍制第二百四十六章 派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三百一十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五十章 互相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雪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綁架第一百三十八章 找人第五百一十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四百七十二章 終於到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兄妹第一百七十六章 歡喜禪第九十四章 隆中對六第一百零八章 大朝會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五十六章 新的一年第十一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一章 兩萬對十萬第五百一十一章 拜師第十四章 愚蠢的女人第五百零二章 血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校場點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臣傳第三百七十二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九十二章 隆中對四第五百零二章 血戰第五十八章 密謀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四百九十三章 兵發鐵嶺第三百七十二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誰耍了誰第三百七十七章 四人傳奇第四百六十四章 雨夜追蹤第九十九章 告密第二百六十一章 兵進遵化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一百二十四章 工部尚書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兄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茶陵县| 灵石县| 简阳市| 常德市| 西贡区| 当涂县| 大埔县| 盐池县| 定日县| 乡城县| 高雄市| 巩留县| 凯里市| 古蔺县| 桑植县| 涿鹿县| 东丰县| 阳城县| 宝清县| 离岛区| 聊城市| 呼伦贝尔市| 宁晋县| 江门市| 桦甸市| 松潘县| 巩义市| 台东市| 咸宁市| 灵寿县| 崇文区| 始兴县| 兴海县| 商城县| 崇明县| 武邑县| 扶余县| 屏南县| 泸定县| 高雄县|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