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

黃淵的推卻當然不是真的推卻,而是君臣奏對的前奏。

對於黃淵這樣一個年紀不到三十,卻已經(jīng)位高權(quán)重的“年輕人”來說。貿(mào)然被提到一個高位,位居要職,不能表現(xiàn)的太過於急切,顯得沒品。

他要先推卻,然後朱棣這個皇帝要示以重視,然後才能“勉強”地接受皇上的恩寵。

雖然朱瞻基對這一套不以爲然,但是世情如此,他也不會在這不起眼的地方跟“潮流”作對。

兩人你來我往一番,朱棣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重視,黃淵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謙遜,朱棣這才滿意地將話題交給了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楊榮。

楊榮開口道:“黃尚書在南征期間,以廣州灣爲大營,爲整個南征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如今西征,又以黃尚書爲後軍主帥,調(diào)集各方兵力,糧草。

黃指揮使家學淵源,不知君以爲,如今陛下欲親征,這大軍集結(jié),糧草運送,何爲輕?何爲重?何爲急,何爲緩?”

受過朱瞻基特訓過的黃淵,已經(jīng)有了後世軍需管理的經(jīng)驗,遠勝這個時代一切粗放管理的管理經(jīng)驗,他行禮道:“小臣以爲,這軍中後勤,分爲戰(zhàn)略後勤、戰(zhàn)役後勤、戰(zhàn)術後勤。戰(zhàn)略後勤爲重,且爲緩;戰(zhàn)役後勤爲輕,且爲急;戰(zhàn)術後勤既重且急。”

楊榮有些意外地看了看黃淵,又看了一眼朱瞻基,看到朱棣大有興趣,他不敢再掉以輕心,又問:“何爲戰(zhàn)略後勤、戰(zhàn)役後勤、戰(zhàn)術後勤?”

朱棣一聽這樣的話,就知道黃淵此人是朱瞻基培養(yǎng)出來的新式大將,也只有他,纔會整日將戰(zhàn)略,戰(zhàn)術掛在嘴上,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將一切弄的清清楚楚,有的放矢。

相比之下,楊榮處理輜重供應,更偏向於老式管理方式,包括目前擔任糧草總兵官的黃淵,也都是如此。

楊榮並非完全沒有受過新式思維的衝擊,接受了朱瞻基薰陶的朱棣,經(jīng)常與楊榮進行沙盤推演。

在這個過程中,他將戰(zhàn)術,戰(zhàn)略的不同目的與不同戰(zhàn)爭方式,一股腦地都傳給了楊榮。

“所謂戰(zhàn)略後勤,是以目前兵部爲首的官員們,在日常的,長期的,司馬、職方、駕部、庫部各項準備工作上的安排。這種戰(zhàn)略是以發(fā)展我大明的各支軍隊的長期戰(zhàn)鬥力爲目標,是一項長期,穩(wěn)定的職司。

故此,此乃重中之重,卻不能心急,應當緩行,一切以符合我大明長期利益爲目標。

戰(zhàn)役後勤,則是以一場戰(zhàn)役的籌備爲主要目標。

此乃戰(zhàn)事,刻不容緩,在財會覈算、軍需管理、軍營構(gòu)建、軍械運輸、糧草運輸?shù)雀鞣矫妫磺幸耘浜蠎?zhàn)場取得勝利爲重。

至於戰(zhàn)術後勤,這是爲一場戰(zhàn)事所做的準備,此需配合戰(zhàn)場,配合將士,讓每個人都能達到戰(zhàn)鬥力的最大發(fā)揮。

軍隊後勤有如大樹,戰(zhàn)略後勤如同樹幹,是不動的;戰(zhàn)役後勤有如樹枝,是半動的;戰(zhàn)術後勤有如樹葉,是全動的。

所有的後勤都是爲了前線服務,一切都應隨著戰(zhàn)局的變化隨機應變。”

楊榮是知道黃淵主持了太孫出海的所有後勤,十萬人的吃喝拉撒睡,還有隨著艦隊分開,聚合帶來的變化,要不時調(diào)整各項補給,十分考究一個人的能力。

聽到黃淵這樣細緻的回答,他也知道光是在理論上,是爲難不住他的。他向朱棣長揖道:“陛下,臣想與黃指揮使在沙盤上以敵我兩方,進行一番推演,只有實戰(zhàn),才能確定黃指揮使是否能取代臣,隨駕左右。”

朱棣點了點頭,哈哈笑道:“準奏。朕可爲你找了一個好對手啊!”

朱棣允諾,自有內(nèi)侍帶著楊榮和黃淵去了偏殿。

在謹身殿的偏殿中,朱棣設置了許多大型沙盤。在大明的測繪技術,直接跨越了時代的侷限之後,各種沙盤都建造的非常精巧,嚴格按照比例尺建設起來的沙盤,與後世幾乎沒有多大區(qū)別,只是缺少衛(wèi)星遙感,缺少對完整氣候特徵的點綴。

他們?nèi)?zhàn),朱棣和朱瞻基卻沒有一同前往。朱棣今日肯接見黃淵,自然是相信了朱瞻基的推薦。

他很明白朱瞻基的心意,在大軍出征上,黃淵能取代楊榮的作用,但是在朝廷大事上,黃淵卻缺少楊榮的經(jīng)驗和資歷。

所以,用黃淵取代楊榮,不會有損大明西征軍的戰(zhàn)力,而楊榮留在應天府,能幫助朱瞻基更多。

即便是黃淵的能力略有不足,只要他能表現(xiàn)的不失水準,朱棣都會選擇用他,把楊榮留下來幫助朱瞻基監(jiān)國。

而早朝既散,等待奏事的大臣們都在謹身殿外守候,他不可能因爲去觀看一場不太重要的沙盤對抗,荒廢了國事。

而朱瞻基被他留下來,自然也是隨他一起處理政務,通過各種事務的處理,也能鍛鍊朱瞻基的能力。

楊榮離開,內(nèi)閣學士這裡就以黃淮爲首。

黃淮是洪武三十年登春榜二甲第五名進士,授官中書舍人,步入官場。

朱棣登基之後,對此前的大臣都進行了考覈,在奉天門左室召見黃淮,詢以政事。

黃淮據(jù)“靖難之役”後的形勢和政局,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對答如流,很合成祖旨意。其後,黃淮與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六人入直文淵閣預機務,黃淮專掌制敕。

後來,黃淮自永樂五年任詹士府右春坊大學士,成爲了朱高熾的次席屬臣。

當時的詹士府還有詹士金忠,金忠乃是兵部尚書,並不具體分管詹士府事宜,黃淮得以受到朱高熾的重視。

在原本的歷史中,朱高熾因爲朱棣永樂十二年的北征回來迎駕遲到,所有屬官除了楊士奇,全部關進大牢,一直到朱高熾登基才被放出來。

但是這一世,因爲朱瞻基的作用,這件事並沒有發(fā)生。

後來楊士奇因爲學問高,但是處理政事的能力不足,不爲朱棣所喜。

不過楊士奇頗受朱高熾的喜歡,經(jīng)常找他釋經(jīng)講義,朱棣乾脆將能力稍強的黃淮重新召回內(nèi)閣,把楊士奇打發(fā)給了朱高熾。

如今解縉追隨朱瞻基,胡廣已經(jīng)去世,內(nèi)閣以楊榮爲首,黃淮任次輔。

朱棣第一個接見的大臣是刑部侍郎姚寬,此人以四川巡撫之名,前往四川督撫地方行政。

如今即將離京,特此來向朱棣辭行。

巡撫和總督,包括總兵官,都是大明的特遣官職。這些職位一般不會常設,但是級別很高,能督撫一省,甚至跨省的民政大權(quán)。

四川去冬遭遇地震,但是由於蜀道難行,朝廷救濟很難進川,所以基本只是靠本地救助。

但是糧草送不進去,金銀和特遣官員還是要派出去,安撫民衆(zhòng)。

這樣的接見只是常例,朱瞻基在旁邊觀看了一番君臣奏對,姚寬就領命出京。

姚寬去後,朱棣問道:“瞻基對如今朝廷巡撫之制,可有見解?”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民政巡撫,監(jiān)察巡按,軍政按察,此乃督政之制,甚妥。不過入川艱難,皇爺爺也沒有想過打通蜀道?”

朱棣搖了搖頭笑道:“歷朝歷代無不想,卻艱難無比。”

朱瞻基笑道:“孫兒查閱過長江水文,得知湖北入川之段,礁石衆(zhòng)多,阻礙船行。如今朝廷火藥衆(zhòng)多,孫兒在想,是不是能以火藥炸開礁石,開拓航道。”

朱棣眼睛一亮,大喜道:“此乃好主意,待我離京,你可安排工部查探水情,若能打通入川航道,利國利民。”

朱瞻基應了下來,第二個被接見的是寧羌衛(wèi)指揮使杜遂。

自從在江油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硝石礦,原本偏安一隅的寧羌衛(wèi)成了一個重要的中轉(zhuǎn)點。

從四川挖出來的硝石,通過馬幫一直運到陝西境內(nèi)。然後通過小船沿著漢水而下,一直到丹江換成大船,運抵京城。

寧羌衛(wèi)原本只是朝廷爲了震懾山夷,如今卻擔任起了硝石的陸路運輸重任。

那裡少數(shù)民族衆(zhòng)多,道路險阻,民生艱難。如今依靠運輸硝石的馬幫衆(zhòng)多,雖然讓寧羌衛(wèi)賺了不少油水,但是出現(xiàn)的民族矛盾也多了起來。

杜遂去年因屠殺不順大明的山夷屢受彈劾,認爲他在西南殺戮過甚,不利團結(jié)。

朱棣卻不是那種喜歡事事忍讓,息事寧人的皇上,他在去冬召了杜遂進京,不僅沒有懲罰杜遂,反而嘉賞了一番,大賞寧羌衛(wèi)。

如今年已經(jīng)過完,杜遂要回漢中駐地,也是跟朱棣辭行。

朱棣接見了杜遂之後,又問朱瞻基。“瞻基以爲,這山民到底是該剿還是該撫?”

朱瞻基心中早有定論,從容應道:“孫兒以爲,順民當撫,逆賊當剿。一手拿刀,一手拿糖。”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孫兒,深知我意!要是你來做,該當如何?”

朱瞻基笑道:“除了像皇爺爺如今這樣屠殺逆賊,還當誘之以利,讓那些深山的山民主動投誠,歸附我大明。”

“如何誘之以利?”

“發(fā)放土地,嘉賞墾荒,擴大交易。”

朱棣點了點頭,回頭問黃淮。“黃愛卿以爲如何?”

黃淮看著朱棣滿意的笑容,怎會這個時候給他潑冷水。皇上對這個孫子滿意無比,雖然此舉略傷天和,殺戮過甚,但是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起。

他笑著說道:“殿下此舉謀略周全,實乃良策。”

朱瞻基點了點頭,吩咐王彥。“下一個是戶部侍郎報預算吧?讓他進來。”

剛過完年,這段時間的大明非常平靜,朱棣又大肆放權(quán)給了下面的堂部,這段時間並沒有多少事務。

二月初一的大朝會,將會正式讓各部上報預算,也就戶部這段時間稍微忙一點。

大明之前並不是沒有預算制度,只不過,以前的數(shù)據(jù)都是作爲一個參考,從來沒有把預算制度放在前面。

這裡面主要的問題不是實行不了,而是大臣們怕戶部直接決定他們的錢包,所以堅持要自己參與進戶部的銀兩調(diào)配。

但是現(xiàn)在,朱棣讓實行預算制度,所有部門都必須要按照以往的開銷進行統(tǒng)計。

今年大明國庫充沛,所有部門的預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沒有意見。

而這些資金還都是計劃內(nèi)的公費,爲了應對突發(fā)狀況,天災人禍,戶部還有一筆計劃外的資金可以靈活運用。

每個部門的資金都得到了滿足,計劃內(nèi)資金又不受戶部約束,按照預算每個月直接到賬。

所以現(xiàn)在雖然比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戶部的人依舊幹勁十足,忙了這段時間,今年他們就會輕鬆多了。

只要沒有突發(fā)狀況,他們每個月只需要監(jiān)督一下各部的資金使用情況就好了。

這比他們以往每年要從頭忙到尾,輕鬆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時,也就是後世的大約十一點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務也就處理完了。

每接見一人,隨後朱棣總是要問朱瞻基一點意見,並且針對爲何該如此處理,也對他進行了教導。

相比後世的政府部門要事事管,處處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風格還是比較懶散,有點無爲而治的風格。

小事情都交給了鄉(xiāng)老會,底層宗族自己解決。

而大事情,其實除了造反,在朱棣心中,幾乎沒有什麼稱得上大事。

如今給各部大肆放權(quán),又重新建立了新的議事法則,大部分事情,那些大臣們都處理好了。

所以現(xiàn)在的皇上,其實很好當。

當然,想當個好皇帝就不容易了。

因爲通訊和交通的落後,許多事情發(fā)生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傳到京城,真要是想跟崇禎一樣妄想控制全局,一天四十八個小時也不夠用。

朱瞻基當然不會有那種忘我精神,他始終認爲,最主要的就是一手捏著錢袋子,一手控制著軍隊,這就有了當皇帝的基礎。

至於朝廷的局勢平衡,信息流通,包括社會發(fā)展,那都是在基礎之上的發(fā)展。

現(xiàn)在他控制了大明三分之一的軍隊,朱棣一走,他就等於控制了全局。

兩家大明的銀行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這又等於捏住了錢袋子。所以,他根本不怕朱棣走了之後,局勢會惡化,會失控。

而這個時候,一臉滿足的楊榮帶著黃淵走了出來,一出來就向朱棣長揖道:“恭喜陛下,如今又得一大才之將。”

朱棣笑問:“難道子榮也自愧不如?”

楊榮絲毫沒有嫉妒賢才的表現(xiàn),誇獎道:“若只論行軍打仗,糧草調(diào)度,臣自愧不如。”

朱棣大喜,笑道:“能得子榮如此讚譽,實在難得。黃……你可有字?”

正式場合,皇帝稱呼大臣的名字都是稱呼字,偶爾會以愛卿相稱。

像楊榮原名道應,字子榮。朱棣稱呼他子榮也可,愛卿也好,就是不能直接喊名字。

這個時代,名字只能作爲書面語。當面喊名字,相當於罵人,那只有仇人纔會這麼做。

黃淵躬身道:“微臣字潛九。”

朱棣笑了笑,自信的他並沒有在乎龍潛九淵這個意思,說道:“好字,可見黃如錫對你期望頗深。”

“不敢當陛下誇獎。”

朱棣笑道:“在朕這裡,不在乎出身,不在乎年紀,不在乎過去是否是朕的敵人。只要是誠心投靠朕,朕都不吝信任。能得瞻基信賴,又得子榮如此稱讚,潛九可當大用……黃潛九接旨……”

黃淵雙膝跪地,叩首道:“臣黃淵恭祝陛下千秋萬載……”

朱棣正容道:“擬詔,特命黃潛九爲我大明西征南路軍行軍司馬,凡一應輜重,糧草,人員,統(tǒng)一歸其調(diào)配。”

黃淵再拜:“臣定當全力以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瞻基看了看楊榮,他也正好看過來,笑著微微點了點頭。

楊榮之所以如此大度,當然也是提拔黃淵對他沒有損失,只有好處。

讓黃淵取代他的地位,不是將他邊緣化,而是將他留在京中大用。

他現(xiàn)在不用舟馬勞頓,遠行幾萬裡去西征,留在京中輔佐朱瞻基。

能跟以後的新皇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遠比他出徵的好處更大。

楊榮感受到了朱瞻基的心意,這個時候是在迴應他的青睞了。

朱瞻基也笑了笑,輕輕點了點頭,這楊榮的確是目前輔佐他的最佳人選。

不過這樣一來,北路軍的後勤總兵官是黃福,南路軍的後勤總兵官是黃淵,這父子倆一南一北,都是備受重用,這份恩寵,在朝中也是獨一份了。

黃淵並沒有被這巨大的榮耀迷住,在朱棣讓他起身之後,躬身問道:“陛下,既然任命微臣爲行軍司馬,還請早日定下出徵日期,臣也好早作準備。海路行軍雖然不比陸路艱難,但是臣要從頭到尾梳理一遍,省得百密一疏,誤了西征大業(yè)。”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朕欲三月下旬動身,留給你的時間還有不到兩月。此事你與五軍都督府,海軍總部,還有兵部,並***一應交接相應事務。”

“遵旨……”

除了楊榮已經(jīng)猜到了朱棣準備讓朱瞻基監(jiān)國,其他人都還不知道朱棣這樣安排的意義何在。

但是,任命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擔任行軍司馬,相當於是大軍的糧草總兵,這件事實在有些讓人震驚。

特別是胡儼,他除了是內(nèi)閣大學士,也國子監(jiān)祭酒,相當於後世的大明大學校長兼教育部長。

他平日除了關於教育方面,很少在朝政上發(fā)言,見朱棣任命黃淵已經(jīng)成了定局,才遺憾說道:“潛九,原本我等了你三年,還期待你明春能一舉得魁,如今卻抱憾啊!”

黃淵面對他不敢大意,躬身道:“學生自七年前投筆從戎,就辜負了老師期望,實乃淵之罪過。”

胡儼哈哈笑道:“一個狀元可比不過如今的一路總兵,黃如錫這個老傢伙要是知道這個消息,怕不是又要嘚瑟了!”

這話黃淵就不好接了,只好訕笑著岔開話題。“以文采論,學生面對解禎期自愧不如,如今不敢應試,也是不想出醜。”

朱棣奇道:“這解禎期是誰人子弟?”

胡儼笑道:“解禎期其父國子監(jiān)五經(jīng)博士解綸,其母歐陽修後人歐陽婉,叔父是解縉,姑父是黃金華。

此子臣也算從小見他長大,文采風流不遜其叔父。而且他與解縉不同,以善書,善策論在年輕一代無人初期左右,堪稱年青一代天下第一。其書疏雋自喜,不失門風。”

“文采堪比解縉那個書呆子,還能一手好策論?”他扭頭看了看朱瞻基問道:“你可聽聞此人?”

朱瞻基笑道:“他隨孫兒一同遠赴西洋,還幫孫兒一直在推行西洋算學,幾何,字母和標點。除了大才,行事沉穩(wěn)有度,可堪大用。”

見朱瞻基知道他,朱棣點了點頭說道:“今秋有秋闈,明春有春闈,瞻基要多關注一番,爲朝廷挑選人才。”

其他人依舊不知朱棣的想法,總覺得朱棣待太孫太寬,待太子太苛。這爲國選材乃是太子監(jiān)國期間的大事,交待太孫算什麼道理啊!

時至正午,這一天的公事也就算處理完畢。內(nèi)閣大學士有職司的,下午就去工作,沒有職司的,也有在宮中,翰林院編撰書籍的職責。

朱棣今日要出宮去英國公家做客,這個時候也該啓程了、

跟衆(zhòng)人告別,朱瞻基帶著黃淵一同來到了東華門處的諮情司。

在房間裡面坐下,朱瞻基打發(fā)了其他人離去,纔跟黃淵坦誠說道:“再過兩日,皇祖父就會昭告天下,讓我父王前往嘉峪關督軍。”

黃淵身子一震,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朱瞻基,想要說點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讓太子離京,太孫監(jiān)國,這怕是要引起巨大的波瀾。雖然黃淵已經(jīng)是朱瞻基的人,但也怕朱瞻基應付不了朝廷中的壓力。

朱瞻基笑道:“我將此事告知於你,是想提醒你,這次海軍將會爲西征軍提供最大支持力度,一應戰(zhàn)艦,運輸艦,後勤將領,你都可以隨意抽調(diào)。”

黃淵讓自己平靜了下來,問道:“殿下,海軍將會以何人爲帥?”

“劉江將會親自率軍,爲海軍總兵官。”

一聽是劉江這個最開始就賞識自己的海軍都督親自率軍,黃淵就有了底氣。他長揖道:“臣一定不負所托,爲陛下御駕親征解決所有後勤之憂。”

朱瞻基笑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幹,未來是屬於我們的!”

第七十章 欽差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五章 天才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四章 蒲家第十一章 逆反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mào)易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九十九章 構(gòu)架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三十章 心態(tài)第十九章 變化第四十四章 聯(lián)絡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九章 旅途第三十六章 質(zhì)問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十章 林家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jīng)濟(求訂閱)第十八章 驚喜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四零章 數(shù)字和符號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八章 傳統(tǒng)與打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十四章 戰(zhàn)爭準備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章 總攻第十章 學與道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jīng)濟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零二章 首戰(zhàn)第八章 傳統(tǒng)與打破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八章 鄭家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zhàn)爭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quán)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五章 碰撞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guī)劃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xù)求票票)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jié))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十七章 結(jié)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一章 逆反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境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六九章 態(tài)度第五十三章 君權(quán)神權(quán)第四十八章 備戰(zhàn)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六十六章 安排
第七十章 欽差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五章 天才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四章 蒲家第十一章 逆反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mào)易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九十九章 構(gòu)架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三十章 心態(tài)第十九章 變化第四十四章 聯(lián)絡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九章 旅途第三十六章 質(zhì)問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十章 林家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jīng)濟(求訂閱)第十八章 驚喜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四零章 數(shù)字和符號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八章 傳統(tǒng)與打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十四章 戰(zhàn)爭準備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章 總攻第十章 學與道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jīng)濟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零二章 首戰(zhàn)第八章 傳統(tǒng)與打破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八章 鄭家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zhàn)爭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quán)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五章 碰撞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guī)劃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xù)求票票)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jié))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十七章 結(jié)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一章 逆反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境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六九章 態(tài)度第五十三章 君權(quán)神權(quán)第四十八章 備戰(zhàn)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六十六章 安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襄城县| 大姚县| 木兰县| 常德市| 内丘县| 鹤庆县| 潮州市| 徐闻县| 高密市| 乌拉特前旗| 马山县| 沅陵县| 含山县| 米脂县| 剑河县| 公安县| 镇坪县| 富锦市| 克山县| 岳阳县| 平利县| 什邡市| 海门市| 巩义市| 秦安县| 吉林省| 偃师市| 深圳市| 和平区| 兖州市| 敦化市| 阳朔县| 张家界市| 武乡县| 韶山市| 南川市| 寻乌县| 东兰县| 应城市|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