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三章 目的

正統(tǒng)四十三年六月,解雲沿著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在六月初九抵達西洲東海岸中部的漢州城。

這個城市差不多位於後世的坦桑尼亞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的位置,是東非著名的天然海港。

這些年來,漢王府就是以此爲基地,徵略了大半個南部非洲,劫掠了上百萬土著,然後將他們閹割之後賣到東洲和南洲。

在發(fā)展初期,漢州府相比晉州府,是具有天然優(yōu)勢的。

首先,中部非洲的土著更多,土著多,人口就多,能賣的銀自更多,貿易更發(fā)達。

其次,這裡距離南亞和南洲更近,運輸更加便捷。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漢王府的發(fā)展比晉王府要快速的多。

如今,漢州府佔據了幾乎整個東非,並且將自己的勢力範圍一直擴張到了後世的安哥拉,剛果。

北部也一直擴張到了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之所以不再向北擴張,主要是因爲那裡是沙漠多,土地貧瘠。

而且,漢州府的人口基數還有些太低,地盤太大管不過來。

因爲佔據了四百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漢州府的實力在整個大明境內,都是數得上的大州。

這片土地,幾乎相當於後世的華夏,從河北一直到廣東的這麼大面積,而且大半是可耕地和草原。

也因爲如此,漢王府近些年來纔有了一些膨脹的想法。

在朱高煦時代他已經被朱瞻基的手段玩怕了,他在正統(tǒng)十年去世之前,一直非常低調。

但是,他肯服輸,不代表他的兒子們就肯服輸。

朱高熙一共生了十一個兒子,除了長子夭折,其他十個兒子都長大成人。

這就等於是漢王府境內,有一個漢王世子,還有九位郡王。

他的十個兒子,又爲漢王系生了一百多位孫子,這些孫子如今全部都開枝散葉。

按大明律,親王三千護衛(wèi),五百親衛(wèi),郡王四百親衛(wèi),再到一百多鎮(zhèn)國將軍,朝廷授權他們成立的親衛(wèi)軍就有萬餘。

兒子生的越多,勢力也就越大,這是明朝宗室最有利的一點。

朱高熙去世之後,朱瞻圻繼任漢王位,他對朱瞻基這個堂兄嫉恨在心。因爲他,漢王府對朝廷雖然一直表面順從,卻也並無親近之意。

不過,朱瞻圻也是個短命的,他當了五年漢王,就因病去世。到了他的長子朱祁鑲繼位漢王,此人膽小如鼠,與朝廷關係日漸親近。

不過,他在正統(tǒng)三十一年去世,朱見注繼位之後,他受祖父朱瞻圻影響頗深,加上漢王府勢力漸大,對朝廷就有些陽奉陰違。

不過,他也很清楚,漢王府雖然勢大,但是人口不到三百萬,跟大明全球超過三億人相比,是不能提的。

不僅人口相差太遠,漢州府的科技,經濟,工業(yè),都跟大明無法相比。所以最少在表面上,他們對朝廷依舊忠心耿耿。

解雲卻很清楚,這種服從是建立在力量對比懸殊的基礎上。再往後幾十年,漢州府的人口超過千萬,越發(fā)強盛的時候,他們對大明的服從就會更加大打折扣。

爲了大明的穩(wěn)定,防微杜漸,現在皇上春秋正盛,正是解決這個隱患的最佳時期。

雖然現在漢州府勢力強勁,但是漢州府的經濟還是需要大明支撐的。

而且這裡的老百姓心向大明,雖然現在聽從漢王府的話,但是要讓他們跟著漢王造反,恐怕大部分人都不會依附漢王府了。

漢王府能夠依靠的,主要還是自己的親衛(wèi),因爲這些人的命運,纔是真正跟漢王府綁在一起的。

但是他們的人數少的可憐,哪怕漢王府依靠自己有錢,養(yǎng)的私軍人數已經將近三萬,但是相比大明,他們依舊弱的可憐。

解雲的想法是切斷漢王府,漢王府私軍,以及隸朝廷軍隊之間的關係。

攜裹不了百姓,漢王府就只能乖乖聽話。

當然,這一步並不容易,因爲現在的漢州府已經被分成了十片大區(qū),除了親王府統(tǒng)管最大的區(qū)域,另外九大郡王,也都分別在各地建城。

他們的勢力分散,也就不容易一網打盡。

但是,朝廷現在有了一件利器,不是連發(fā)槍,而是廣播電臺。

這趟出使之前,解雲除了自己的護衛(wèi),不要一兵一卒,只要求朝廷儘快開通大明與西洲之間的信號網絡,讓西洲那邊能直接聽到大明的廣播。

有了廣播,再有了無線電報,西洲的情況不僅瞞不了朝廷,更主要的是,漢州府的百姓不會傻傻地被漢王府利用。

當然,完全依靠一張嘴,就想要讓漢王府接受朝廷的條件,這也不太現實,所以,他還想依靠的就是黃金城的六萬精兵。

從前年開始,大明軍隊逐漸從燧發(fā)槍換裝成連發(fā)槍。

黃金城的大明士兵是第二批就開始換裝的,但是一直到現在,漢王府和晉王府的軍隊,仍然在使用老舊的燧發(fā)槍。

武器上有差距,再控制住輿論宣傳,只要他的手段不太過分,兩家王府恐怕只能乖乖聽話。

漢州城港口,朱見注坐在港口處漢王府興建的酒樓三樓,看著緩緩進港的特使船隻,臉色一片陰沉。

他不開心不是因爲這進港的船隻,而是因爲港口一直響個不停的高音喇叭。

自從半年多以前,朝廷開始在漢州城以及漢州境內的十大城市開始安裝風力發(fā)電機,高音喇叭,他就感到了不對。

不管是建設信號塔,還是風力發(fā)電機,高音喇叭,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

朝廷什麼時候做過虧本生意,哪有可能一兩銀子的成本都不要,免費給漢州境內的城市安裝。

但是這種免費的東西,他又不能說不要,只能由著工部的官員在每個城市都安裝了這樣一套東西。

隨後,無線電報的出現,已經讓他感覺到威脅了。原本的西洲與大明之間不能直接通話。

大明有什麼消息要傳到西洲,必須通過電報傳到英州府,然後從那裡派出快船來傳信。

雖然已經節(jié)省了大半的路途,但是從英州府傳信到漢州府,也需要七八天的時間。

但是現在,朝廷的指令就能夠直接傳到漢州府,漢州府的布政使,按察使他們,就沒有以前那麼乖巧了。

特別是這半年來,通政司和諮情司的電報一直傳個不停。哪怕他讓人在電報房盯著,也安排了自己人進電報房,但是依舊不知道有多少不利的消息傳回了大明。

身爲一個封建海外的王爺,一舉一動都被朝廷盯著,這讓以往自由慣了的他如鯁在喉。

更讓他覺得不妙的是後來開始傳出聲音的大喇叭,這種新奇的玩意從一開始就吸引了無數的百姓。

當喇叭裡面每天兩個時辰開始播放各種節(jié)目的時候,更是吸引的大人小孩每天到了時間就圍坐在喇叭下面。

他不明白爲什麼大明的靡靡之音能跨越幾萬裡,傳到西洲來。

而且,喇叭裡面?zhèn)鞒鰜淼模粌H僅是靡靡之音,還有許多朝廷的政策,法令,各地趣聞。

哪怕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應天府出現了電話,能夠相隔千里通話。知道今天夏天淮河水勢兇猛,江淮百姓在準備抗洪。

甚至有時候,皇上也會在喇叭裡親口說話,在喇叭裡面,皇上就是一個心懷萬民,惦記著每一個百姓過的好不好的聖人。

但是朱見注很清楚,這位伯爺爺實際上是一個心狠手辣之輩,根本沒有家族親情。

可是,只有朝廷能在喇叭裡面說話,只有朝廷播什麼,他們聽什麼。他就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意願,也做不到。

眼看著漢王府維護了幾十年的民心就這麼一點點被朝廷拉攏了過去,朱見注什麼也做不了。

他原本還在等朝廷換裝,他知道,現在的連發(fā)槍的威力遠遠超過了漢王府境內士兵的燧發(fā)槍。

可是現在,連發(fā)槍一直沒有換裝,廣播每日卻響個不停。

在這樣下去,漢王府的統(tǒng)治,會被一點點瓦解。百姓只會唸叨朝廷的好,皇上的好,至於漢王府做了什麼,付出了多少,有誰記得?

他想要振興漢王府,想要告訴世人,他們漢王府一點也不比當初的太子差。如果不是太宗出爾反爾,立了朱高熾爲太子,這如今的天下,應該是漢王府的。

但是現在看來,距離這個目標似乎越來越遠了。

他知道解雲是來幹什麼,還不是見漢王府這些年日子好過,過來打秋風。

這些奸臣們,只要有銀子,一切都好,要是不把銀子塞足了,回去了還不知道要搬弄多少是非。

這恐怕也是那位伯爺爺的意思,他用各種手段來削弱強藩,還不是怕江山不穩(wěn)。

“王爺,特使已經下船了,我們該去迎接了。”

朱見注收回了思緒,看見碼頭上已經被一批紅衣京衛(wèi)佔據了各處要道,嘴角不自覺冷笑了一下。“看來這位大學士,也是貪生怕死之輩。我漢州府這些年馳騁西洲,什麼時候出國事了!”

王府長史韓琮笑道:“這些個大臣在富貴窩裡待慣了,總以爲西洲就是蠻夷之地。”

朱見注的笑容淡了下來,嘆道:“相比之下,我西洲還真是蠻夷之地啊!”

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十五歲那年,他隨著祖父一同進京面聖。第一次回到大明,見識到大明中洲的繁華的震撼。

那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那摩肩擦踵的人羣,那奔騰的火車,那繁華的街市,無一不讓他目瞪口呆。

他從小生活在漢州城,而漢州城這個漢州府最大的城市,才三十萬人。

整個漢州府,超過四百萬平方公里,總共才三百萬漢人,還沒有一個應天府的人多。

即便是加上這裡的崑崙奴,整個西洲也不到一千萬人,還沒有一個浙江布政司的人口多。

他從小在草原上長大,哪裡見過如此繁榮的景象。他問祖父,他們爲什麼不生活在應天府,當時的祖父只是痛苦地嘆了口氣。

他不敢追問,後來,他自己尋找答案,他也找到了答案。

原本的皇上應該是他的曾祖,只是這位皇上搶奪了曾祖的皇位,他們只能被打發(fā)到野蠻的西洲,與崑崙奴爲伴。

大明的百姓享受著榮華富貴,他這個王爺卻要靠殺崑崙奴,閹割他們販賣才能換錢。

西洲有無數的礦產,但是這些礦產還要上繳給朝廷,他們王府只能得到不足五成。

這一切太不公平了!

他也想生活在繁華的應天府,住在猶如一座城市的皇宮裡,享受著那裡的幸福生活。

當然,這個夢想他誰也不敢說。不要說做這樣的夢,就是對朝廷陽奉陰違,也都要做的小心翼翼,不敢讓人抓住把柄。

碼頭上,解雲見到了今年才二十五歲的漢王朱見注。

從外表上來看,這位王爺也是一位馬上將軍,身強力壯。但是,他行事沉穩(wěn)有度,心思陰沉,讓解雲忍不住想起了多年前見過的趙王朱高燧。

這位王爺可也不是個泛泛之輩啊!

朱見注哪怕是親王,也要先拜見身爲皇上特使的解雲。

解雲不敢受全禮,然後又以臣子身份,拜見漢王。

雙方笑容滿面,言談舉止親密,彷彿是多年未見的好友。

等雙方的隨從見禮完畢,朱見注熱情邀請解雲落腳王府別院。解雲婉拒了許久,才讓朱見注打消了這個主意,住進了王府不遠的內務府衙門。

解雲這次來是要跟朱見注打擂臺的,如何能住到王府別院去。別的不說,伺候的人都是漢王的人,跟屬下說句話都要擔心有人旁聽了。

坐進了汽車,朱見注臉上的笑容淡去,嘆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解學士堅持不肯住進別院,怕是這次來意不善。”

“不用提醒本王也知道,只是不知道我的這位伯爺爺,這次到底還要不要臉面了。”

韓琮道:“要不要老臣派人去一趟晉王府……”

“不用了,朱鍾鉉其人膽小如鼠,不可同謀也。不過,給他發(fā)一封電報也是應該的,,除了他,還有其他的南洲那邊的十二家旁系親王府,都發(fā)一封電報去。就說本王惴惴不安,欲自請閉府,今後這奴隸貿易,也該停了。”

想了想,朱見注覺得不妥,又說:“先不必如此說,就說我漢王府如今人力缺乏,欲請各家王府增派一些旁系和親衛(wèi)來西洲籌謀開礦。”

他怕自己說自請閉府,要是朝廷直接順坡下驢,他就坐蠟了。

現在請各家王府派人來西洲開礦,進可攻退可守,他就不信伯爺爺一點臉面不要來對付他這個孫子輩。

內務府衙門的一個後院,早已經被整理的乾乾淨淨。

解雲與其他隨從一同住了進來,臉都沒洗,就忙著接見外交部,通政司,內務府,諮情司,布政司,按察司的各級官員。

這一忙,就到了正午,由漢州布政司孫經緯主持,各級官員匯聚一堂,爲解雲接風。

因爲是中午,晚上解雲還要應邀參加漢王府的接待晚宴,所以衆(zhòng)人都沒有喝酒,酒席上難免就有些寡淡。

從酒樓回到了小院,解雲纔算是鬆了一口氣,感到了一絲疲憊。

這次來西洲,在事情沒有點破之前,他不敢相信在西洲的任何人。

許多官員都在西洲任職多年,誰也不知道他們與漢王之間有無勾結,所以不宜打草驚蛇。

能讓他放心的,就只有他帶來的人,還有先期被他安排過來的那些人。

“解學士,午後不先見見各級官員嗎?”

“暫時不見,就說我旅途疲憊,要先休息一日。”

話雖然如此說,解雲卻沒有一絲疲憊,反而覺得精神抖擻。“讓通政司蔡康,電報局劉善才過來,讓他帶上這半年來的電報留存記錄。”

西洲的無線電報局是過年前纔開通的,無線電報一開通,雖然費用昂貴,但是不論是官員,商人,還是普通百姓,遇到有事的時候,總會發(fā)一封電報。

這半年來,留存的電報記錄已經不少。

不過,解雲也不擔心劉善才和蔡康會沒有篩選過,那些商人之間,百姓之間的普通電報記錄,只要不是特別關注的人,基本都會篩選掉。

而通過對剩下的電報的全面分析,就能將西洲的人際關係網,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立場瞭解的差不多。

不一會兒,蔡康和劉善才就帶著幾大箱電報留存條進了房子。

通政司是專業(yè)的情報機構,每個在通政司任職的官員,除了像胡遠勝那樣的專業(yè)科技人才,絕大多數都是專業(yè)情報學校畢業(yè)。

他們對情報分析,收集,僞裝,暗殺,爆炸等科目,不能說熟練,但是最起碼每個人都不陌生。

有他們這些人在,解雲根本不需要操心什麼,只需要給出明確的調查方向就好了。

外屋的情報人員緊張有序地工作著,裡屋,解雲和蔡康兩個人坐在窗口,小聲地溝通。

蔡康是朱瞻基專門安排給解雲的情報助手,他在大半年前跟解雲一起從大明出發(fā),但是沒有跟解雲一起去歐洲,而是在印度洋上分開來了西洲。

這半年來,他一邊自查通政司,一邊安排建設信號基站,在西洲建立了十幾家電報局。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電報局,他還帶來了超過一千臺高頻無線電報機,作爲各大軍隊之間聯絡,偵查用。

也就是說,今後的西洲,朝廷的命令可以直接繞過總督,提督,總兵,直接發(fā)到每個指揮使的手中。

ωwш? ttκá n? ¢ ○

當然,這只是極端情況,正常情況下,朝廷不會越過高級將領與下面的指揮使直接聯絡。

但是最少,每支軍隊都可以直接接到朝廷的命令了。

除此之外,他還帶來了不少收音機。在目前這個階段,收音機的製造屬於高科技,電子管的製造非常困難,所以產量不高,價格高昂。

朱瞻基要求每個軍衛(wèi)最少要有一臺收音機,朝廷每天都會在不同的頻率頻道,播放不同的節(jié)目,讓各軍指揮使級別的官員,能清楚知道朝廷的決策。

明朝的藩王制度中,朱元璋明確規(guī)定在經濟上,藩王不能對自己封地內的稅收進行插手,更不能處理民政事務。

這些藩王雖然有兵權,但是,他們只能擁有一支三千人的護衛(wèi)軍。

並且,這些藩王也是無權指揮朝廷的軍隊的,除非皇帝下令讓這些藩王指揮朝廷的軍隊,否則就會以謀反罪處置。

到了朱瞻基這裡,因爲是封建海外,朱瞻基放了一部分經濟權力,比如稅收上面,藩王府有一部分稅權,而且藩王如果自己發(fā)展經濟,有一定的免稅額。

在軍事上,南洲的王爺們因爲沒有外敵,雖然又三千護衛(wèi),但是沒有領兵權。

只有非洲的兩家王府各有一支六千人的護衛(wèi)軍,這支軍隊由朝廷支付俸祿,而且領兵權也給了兩大藩王。

這主要是因爲,他們要對付崑崙奴,還要對付滿世界亂竄的阿拉伯人。

但是在非洲,最主要的兵力不是這兩支護衛(wèi)軍,而是親王和郡王的親衛(wèi),像漢王府,因爲有一個親王,九個郡王,還有一大堆鎮(zhèn)國將軍,他們允許組建的親衛(wèi)份額就有兩萬出頭。

但是實際上,漢王府自己組建的親衛(wèi),還要多於這個數字,差不多有三萬出頭。

除了這些兵力,黃金城有朝廷的六萬精銳,各地官府也都有一千人左右的地方軍隊。

更重要的是,朝廷在清江口布置了一個海軍總督府,並且在西洲沿岸佈置了四個戰(zhàn)區(qū),方便海軍隨時打擊崑崙奴。

這些軍隊,全部都要讓他們能直接與朝廷聯絡上,不管哪裡發(fā)生任何事,朝廷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這半年多,蔡康因爲這些事幾乎轉遍了整個南部非洲,不過,他也圓滿地完成了朱瞻基佈置給他的任務。

如今每個軍衛(wèi),都有了兩臺無線電報機,隨時都能跟朝廷聯絡上。

而解雲佈置給他的任務,則是篩選出值得信賴的對象,在原有的情報網絡之外,建立一套可靠的情報系統(tǒng)。

能夠不用打打殺殺就解決兩家王府的隱患,纔是解雲想要做。

這才能顯示出他的能力。

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二三五章 出發(fā)準備第十九章 厚賞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五十章 交戰(zhàn)第二十章 錦衣衛(wèi)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十六章 隕石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二章 勳爵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三章 皇宮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五章 碰撞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十七章 師弟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四章 蒲家第二十章 錦衣衛(wèi)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八十章 父子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境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三十一章 繼續(xù)南行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章 迎接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四章 西北第十三章 態(tài)度的轉變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
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二三五章 出發(fā)準備第十九章 厚賞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五十章 交戰(zhàn)第二十章 錦衣衛(wèi)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十六章 隕石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二章 勳爵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三章 皇宮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五章 碰撞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十七章 師弟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四章 蒲家第二十章 錦衣衛(wèi)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八十章 父子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境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三十一章 繼續(xù)南行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章 迎接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四章 西北第十三章 態(tài)度的轉變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周口市| 舟曲县| 密云县| 南安市| 中西区| 新巴尔虎右旗| 浮梁县| 惠水县| 平顶山市| 绵阳市| 毕节市| 永年县| 乌拉特中旗| 桐柏县| 东源县| 新邵县| 安福县| 桃江县| 霍林郭勒市| 永新县| 吉林市| 临桂县| 罗山县| 灵寿县| 图片| 平武县| 根河市| 呈贡县| 磐安县| 玉林市| 本溪市| 丰宁| 府谷县| 合川市| 锦州市| 靖西县| 万源市| 德安县| 巧家县|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