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章 碰撞

在古往今來的皇帝當中,朱棣已經是一個將帝王意志執行的非常徹底的皇帝。

不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從來沒有任何人能夠像明朝的前兩個皇帝一樣,能夠將自我意志強加於人,並得到徹底的貫徹。

秦皇手握軍權,但是內政不得不託付於人,漢武時期外戚當政,用了幾十年纔將權力收回來。

唐宗得位不正,不得不重用文臣,一個魏徵能噴他滿臉口水。

至於宋祖,說的好聽是黃袍加身,說的難聽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

唯獨從朱元璋開始,驅逐韃虜,恢復漢室,登基之後軍政,內政大權集於一身。

不到一百年的蒙元統治,徹底摧毀了幾千年漢室的傳統。朱元璋登基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階層還有底蘊能抗衡皇權。

等到朱允炆登基,朱棣造反,將剛露出頭的儒家又殺的人頭滾滾,統治力度雖然比不上朱元璋這個殺神,但也不遑多讓。

但是,朱瞻基通過兩天的朝會,已經看出來了。

現在不是哪個人不聽話,誰都聽話,也不是哪個人想違命,誰都不會違了朱棣的命令。

而是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默契,根本不給朱棣插手細節的機會。

朱瞻基出海三年,第一年就將南洲的情況大致瞭解清楚了,永樂十六年,關於南洲多座金礦的消息,就在大明傳開。

但是朱棣一直不曾有一個明確的主張,關於南洲如何管理,關於金礦如何開發,他一直都沒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這就導致了不管那個階層,都想在這件事上分一杯羹。並且在近兩年的籌劃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勳貴階層,武將階層,文官階層,內侍階層他們都有各自的訴求,也能在這種方案中形成互補成爲天然的盟友。

勳貴與軍中的底層將領能形成有力的開發勢力,他們更多的看重礦山利益,這就跟宦官階層是對立的。

文官想要掌控整個南洲的發展控制權,將整個南洲的開發與金礦的開發聯繫在一起,不願意在大明之外形成一股不受控制的勢力。

他們反倒不太看重礦山的利益,因爲最大的利益肯定是屬於皇室的,他們重視的是管理權。

他們與勳貴,武將形成了對立,但是與宦官的利益沒有衝突,所以也形成了天然的同盟。

宦官階層對權力的追求不高,他們更看重個人的利益,或者說,重視礦山在開發過程中的經營。

畢竟,整個大明的經濟現在都是他們控制,他們可不願這塊肥肉被勳貴們吞了。

朱瞻基現在回到了大明,也就讓這件事完全爆發了出來。

所有人都爲了這件事已經籌劃了近兩年,現在可不是朱棣想壓就能壓的下的。

因爲這可不是一筆利益,更涉及到了今後朝廷的勢力瓜分。

文官,宦官高舉大義之旗,將皇權推到最前面,在競爭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但是,他們有一個天然短板,那就是南洲的開發,一開始絕對離不開軍隊的出力。

現在可沒有樹挪死,人挪活的說法。

所有老百姓,只要還有一口飯吃,絕對不願意背井離鄉。

大明想要往南洲大肆移民,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沒有人,一切都是空談。

看著所有人在朝會上爭的不可開交,朱棣也無可奈何,朱瞻基除了感覺非常熱鬧,更能感覺到如今的各個階層其實是非常值得信賴的。

勳貴被朱元璋殺了一大批,現在的這些人雖然有一些小心思,但是依舊忠誠皇室。

底層武將們依靠勳貴代言,想要獲取利益,但是也都是在河裡範圍之內。

文官們如今也沒有形成固化的階層,他們雖然一直想要爭取更大的國家管理權力,遏制兵權,但是目前緊緊依附皇權,才能壓制兵權,目前並沒有異心。

至於宦官們,他們是皇室最親信的私人勢力,不可能脫離皇權這棵大樹生存,更不用懷疑他們的忠誠。

雖然有爭執,有鬥爭,但是這些都在可控的範疇之內。看到這一幕,朱瞻基的心裡其實非常欣慰。

這是蒸蒸日上的大明,這是萬衆一心的大明,這是最好的大明。

這一日的爭吵到了最後依舊還是沒有一個定論,但是看到朱棣也拿不定主意,所有人都非常滿意這個結果。

朱棣的左右爲難,正說明了朱棣並沒有偏向任何一方。

朱瞻基在這樣的場合其實是沒有發言權的,不要說他這個太孫,就連朱高熾這個太子,不是朱棣讓他發言,他也沒有議事的權力。

他也樂的清閒,看了兩天熱鬧,主動要求退出了朝會,因爲他要清點這次出海的收穫了。

這次大明的下西洋,是最大規模的一次,從大明出發的時候,貨船就達到了近五百艘。

在南洋進行了一部分的交易,又到了印度那邊進行了貿易,最後跟著艦隊抵達歐洲的貨船,還有兩百二十一艘。

在南洋和印度的貿易,獲利就超過了五百萬兩,並且收穫的都是黃金和原材料。

朱棣爲了西征厲兵秣馬,除了人力,並沒有損耗大明的力量,靠的就是與南洋的貿易。

這次朱瞻基直接去了歐洲,雖然貿易的船隻不到一半,但是……獲利遠遠超過了跟南洋的貿易。

因爲跟南洋的貿易,獲利很難超過一半,許多貿易的商品,爲了扶持那些國家,甚至是薄利,白送。

但是,遠航幾萬裡,拋開了中間商,大明直接到歐洲貿易,這所有的利潤都是幾倍,幾十倍的翻,賺的自然是盆滿鉢滿。

朱瞻基在此前的書信匯報中,一直只是說獲利不少於南洋貿易,但實際上的收益高的多。

只是粗略計算,這次大明光是運載金銀的貨船就用了十二艘,,運載羊毛,馬匹的貨船一百多艘,折價白銀超過兩千萬兩。

當然,如此暴利只此一次,不是大明的貨物他們不需要,而是歐洲太窮,根本沒有更多的金銀。

這兩千萬兩金銀,差不多就是他們所有國家加起來的流通金銀的十分之一左右。大明就是再運貨過去,他們也買不起,以後只能是細水長流。

如此多的金銀,還是金多銀少,讓朝廷上下欣喜若狂,朱棣更是差點被嚇暈。

這麼多的收穫也讓朝廷上下都更加重視海外貿易和海外利益,這也是如今各個階層爲了南洲爭執不休的重要原因。

利益的驅動,遠遠要比喊一萬句口號更有用。

朱棣也被吵的煩了,下令南洲開發之事年後再議。小年之後,朝廷的重心全部轉移到清點收穫,利益分配上面來。

這個決議沒有任何人反對,因爲利益分配比現在爲了未來的利益爭吵更重要。

對所有人來說,現在的煩惱,都只是幸福的煩惱。

從奉天殿出來,一股寒風讓朱瞻基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朱棣年老體弱,風溼越發嚴重,受不得寒氣,大殿裡面被放了十幾個炭盆。

加上朝會人多,幾百個人在一個大殿裡,也感覺不到寒冷。但是畢竟是寒冬臘月,雖然沒下雪,但是氣溫也在零度一下了。

剛出大殿,除了李亮和孫林他們,還有張氏身邊的郭良也在等他。李亮爲朱瞻基披上了大氅,郭良上拜見道:“殿下,太子妃爲殿下燉了蔘湯,讓殿下下朝後直接回興慶宮。”

“知道了。”朱瞻基轉向孫林說道:“你讓楊章德明日到內監夾江銀庫見我,先把奏摺收下,我夜裡要看。”

孫林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午後彭城伯二少爺就到了東華門遞帖子,卻賴在諮情司不走,恐怕是有急事見殿下。”

“遞給我的還是遞給母妃的?算了,讓他來興慶宮吧,母妃昨日還提了他們兩兄弟。”

楊章德是外臣,不方便進宮,張武是親戚,只要不是經常進宮,倒也沒有那麼多講究。

一行人回到了興慶宮,朱瞻基就聞到了一股濃郁的清香味。

回來了幾天,張氏每日都用火爐在朱瞻基的書房燉上一鍋烏雞人蔘湯。宮中飲食自有條例,一般是不會允許每日重複某菜,謹防下毒。

張氏從打水,放料,全部一手操辦,不讓他人接觸。蔘湯在朱瞻基的書房燉,她在旁邊看著,一直到朱瞻基喝進肚子裡。

雖然朱瞻基覺得沒必要,但這是張氏一片心意,朱瞻基也就裝作很享受這種照顧,不屈了她的心意。

不管朱瞻基在沒在家,她現在基本都拿朱瞻基的興慶宮當家了。除了有時候接待貴婦女眷,她纔會在文華殿辦公。

有她控制大局,孫嫺管著人事,薛尚宮管著雜事,朱瞻基的女人雖然多,但是興慶宮並沒有多少是非。

朱瞻基一進門,張氏就起身迎了過來,捏了捏朱瞻基身上的衣服,說道:“來了才聽藍良娣說你穿了單衣就去朝會,寒冬臘月的,哪能不加一件襖子。”

朱瞻基陪著笑說道:“孩兒自幼習武,寒暑不侵。你摸摸看我的手,熱乎著呢!”

張氏嗔怪地白了他一眼,扭身去給他盛湯。“別仗著年輕不愛惜身體,你看你皇祖父,就是年輕時候落下的病根。湯已經燉好了,快點喝了,也讓我鬆泛一會兒。”

“明日母妃不要燉了,你在書房這裡一守就是幾個時辰,孩兒心疼母妃,這湯喝的也不香了。”

她登時黯然說道:“你自小就被你皇祖母放在身邊,我想親近都不能,等你皇祖母去了,你又大了,有主見了。我這當母親的別的幫不上你,就想親手照顧你一番,卻還惹你嫌棄……”

朱瞻基連忙投降,賠禮道:“我喝,我喝。孩兒只是心疼母親,怎會嫌棄。”

薛尚宮忍不住抿嘴輕笑,被朱瞻基白了一眼。“你再去拿個碗來,等下張武會過來。”

張氏的手頓了一下,擡頭問道:“我前日還讓郭大使讓他們明日進宮過小年,他今日怎麼就過來了?”

朱瞻基笑道:“肯定是想你這個姑姑了……”

張氏卻嘆了一口氣,吩咐薛尚宮說道:“你親自去小廚房拿個碗來,不要經了別人的手。”

身爲皇家媳婦,張氏承受的壓力要比常人大的多。皇家的規矩多,進了宮,跟孃家的來往少的多。

張威,張武都比朱瞻基小,是她進了宮以後纔出生的。她這個當姑姑的,雖然給家族帶來了榮耀,但是跟小輩的感情,卻有些生疏。

不一會兒,已經變的身強力壯的張武就在內侍的帶領下來到了朱瞻基的書房。

張氏看見他,楞了一下才認出了這個侄兒。在她的印象裡,張武還是那個身材麻細的小孩子,但是三年不見,已經變成了壯漢。

難怪母親和弟妹開始忙著給他說親,他今年已經虛十九,要不是出海了三年,早該說親了。

朱瞻基對張威張武兩兄弟的印象很好,他們雖然不是那種才華出衆的人,但是都很本分,不是那種紈絝子弟。

在羽林衛學裡,他們雖然不算出色,但是也從來不會拖後腿,佈置給他們的任務,都能順利完成

現在事情太多,還顧不上犒賞百官,等過了年,這次出海的有功之臣,都會依例嘉獎。

而張武這樣的已經成才的,也都該分配到各軍去了。

三年不見,張武規規矩矩地跟張氏行了跪拜之禮,被張氏扶了起來,問了他一些家長裡短的話,這才問道:“明日就要進宮,爲何今日獨自前來?”

張武喜歡索菲亞,但是這事卻不敢跟張氏說,一時之間期期艾艾,只是用求救的眼神看向了朱瞻基。

朱瞻基自己都要在張氏面前綵衣娛親,這個時候怎會替他說話。“男子漢大丈夫,事無不可對人言,有什麼是不好意思說的?”

張武心一橫,面向朱瞻基長揖說道:“武今日來,是想請表兄爲我提親……”

張氏奇道:“你奶奶和母親一直在爲你操心,何況這事就是求我,也比求瞻基強吧?”

已經開口了,張武也就沒有了顧慮,說道:“實乃侄兒已經有了意中人,卻怕姑姑你們不同意,所以纔想來求表兄代爲做主。”

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張武看起來木訥,卻也是玲瓏心啊。如今不談身份,只拉親戚關係,一口一個表兄,這是想以親戚關係來打動他。

不過朱瞻基怎麼也想不到,竟然還會有人來找他提親,這倒是個新鮮事。

張氏還待再問,朱瞻基開口問道:“女方是何人?可是身份不能入了長輩的眼?”

這一下,張氏也有些明白了過來,不悅地哼了一聲。“剛纔還說你長大了,卻沒想養了一個白眼狼,翅膀硬了,就不在乎我們的苦心了?”

“侄兒怎敢……只是……”張武大汗,只能用求救的目光看向朱瞻基。

既然張武把自己當救星,朱瞻基這個時候自然也順手幫他一把。“母妃,還是讓張武先把事情說清楚,你這事還沒說,就給他定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方面張武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正常的。畢竟是他自己娶媳婦……”

張氏依舊有些生氣,回身坐到了旁邊的軟榻上,擺起了太子妃的架子。“蔘湯就不要給他喝了,連個屋內人都沒有,太補了反而發燥。”

薛尚宮剛盛了一碗雞湯,不知道該端給誰了。張氏伸手道:“給我端過來。”

朱瞻基只覺得好笑,說道:“你既然求上門來了,就老老實實招供。娶妻乃是人生大事,我就是想幫你,也要看具體情況。坐吧……”

張武倒沒在乎一碗蔘湯,等朱瞻基繞過了他的巨大書桌,坐在了桌子後面,纔在書桌前面的太師椅上坐了一邊屁股。

“小弟在蘇伊士的時候,相中了博洛尼亞卡爾索利子爵的千金,想娶她爲妻。”

“西夷女子……”張氏手裡的蔘湯碗一下子沒端住,掉在了木地板上,碗雖然沒破,湯卻四處濺的都是。

薛尚宮連忙上前扶著張氏換了一個位置,讓兩個小宮女拿抹布來將地板擦乾淨。

不僅張氏,就連朱瞻基也一下子愣住了。他可沒有想到自己這個表弟還是個情種,不僅自由戀愛,還喜歡一個意大利女子。

“這卡爾索利子爵是何人?”

張武老老實實回答:“他原本是博洛尼亞大學建築學教授,被表哥招來大明,現在住在下馬橋農莊。”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說道:“父親是子爵,又是教授,身份上倒是差不了多遠。不過人我還沒見過,不能現在就答應了你。改日我見過之後,再做決定。”

張武急了,說道:“別改日啊,表哥若是不給我做主,怕是明日我奶奶與母親進宮,就會跟姑姑把我的婚事定下來,刻不容緩啊!”

張氏在兒子面前從來不會插手公事,更不會在有外人的場合隨便插話,不過眼前這個人是自己的親侄兒,她也就顧不得了。“這如何使得,娶個西夷女子當正妻,怎麼會管家?這人情往來的,她一個西夷女子懂什麼?”

朱瞻基笑道:“母妃,既然是張武自己喜歡,就給他一個機會。待我查清楚對方身份,見過了本人是否爲良配,再做決定可好?”

“娶西夷女子爲正妻,這張家會被人笑話的。”

張武哀求道:“姑姑,我是次子。彭城伯的爵位是大哥的,我以後肯定會分家別居。你就讓我找個自己喜歡的當媳婦,行嗎?”

張氏依舊受不了。“就是繼承不了彭城伯的爵位,豈會少了你一個爵位?你既喜歡她,納回來當小妾也是好的,爲何一定要娶爲正妻?”

朱瞻基笑道:“母妃,這西洋各國,就連國王也都是隻娶一個。如果是小家小戶,納回來當妾當然好辦,但是對方既然是個子爵,又是個教授,怕不會讓自己的女兒當小妾。”

張武連連點頭。“是啊,我已經瞭解過了。這個卡爾索利愛女如命,就是因爲有大貴族想要娶索菲亞,索菲亞不同意,他們纔會離開博洛尼亞避難到羅馬。在羅馬,又有貴族想要娶索菲亞,他們被逼無奈,纔來的大明。”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如果真是這樣,這個卡爾索利當得上剛正不阿。好了,你不用擔心,我明日要去夾江,午後返回的時候,就去幫你相看一番。”

張氏站起身來,說道:“你一個太孫,豈能因爲這樣的事費心。你讓人調查一番就好了,我明日一早,親自去相看一番。”

說完,她還瞪了張武一眼,讓張武不敢擡頭。不過,姑姑的態度讓他很開心,因爲她似乎對一個西夷女子並無偏見。

當天晚上,卡爾索利一家的資料就被送到了朱瞻基的面前,他看了一遍之後,對卡爾索利這個人還有了一些好感。

一個爲了自己的女兒的幸福從不妥協的男人,是個正直,有擔當的男人。

他把資料遞給了李亮,讓他送到文華殿去給張氏。“你就跟母妃說,這個卡爾索利我是要重用的……”

“是……”李亮走到門口,忍不住回頭問道:“殿下,一個夷人,值得重用嗎?”

朱瞻基笑罵道:“不要瞧不起夷人,人家一千多年前就用磚頭修了一個能坐九萬人的鬥獸場,你修的起來嗎?我要在應天府修一個十萬人的競技場,這個卡爾索利有大用。”

李亮跟著朱瞻基一起去已經倒塌了一半的羅馬鬥獸場參觀過,自然知道朱瞻基所言不虛。

想到大明要是修建一個十萬人的競技場,那以後蹴鞠比賽,就能有更多人去看了。

不過,要花不少銀子,好像有點浪費啊!

張氏一聽李亮帶的話,心裡就有些明白了。雖然對侄兒娶一個西夷女子她有些不樂意,但是既然朱瞻基支持,她也不想跟兒子對著來。

最起碼,她明天去相看,不會以挑剔的目光去相看,而會盡量用一種公正的目光去相看。

能做到這一點,對朱瞻基來說就足夠了。

有張武開一個頭,對大明以後融合其他民族的人,會有很大的促進。

(先去睡覺了,睡醒了,時間早的話,就加更一章)

感謝百,燈火見人家,額吐你哦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五章 隔閡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章 新生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00章 分功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一五章 戰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六十章 新生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章 呂宋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00章 分功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五章 利益
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五章 隔閡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章 新生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00章 分功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一五章 戰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六十章 新生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章 呂宋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00章 分功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五章 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琼中| 汪清县| 龙门县| 汾阳市| 永城市| 阳城县| 兴隆县| 宜兰市| 龙游县| 尖扎县| 延寿县| 博乐市| 民和| 扎囊县| 大港区| 沾益县| 邵武市| 边坝县| 渭南市| 武功县| 凭祥市| 湖州市| 南乐县| 安平县| 永州市| 泰宁县| 天峨县| 桐柏县| 泗洪县| 黔江区| 开平市| 大田县| 瑞安市| 吉首市| 北安市| 桓台县| 新沂市| 绥阳县| 刚察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