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八二章 備戰(zhàn)

明皇宮,謹身殿。

被分爲兩層的宮殿內(nèi),上面坐著怒不可遏的朱棣,下面左右兩邊各有兩排單座,依次排開。

這不是正式的朝會大殿,屬於是朱棣處理公務的地方。來此彙報工作的也大部分都是各部門的主官,最次也是個副官。所以,不僅每個大臣都能有個座位,每個人的面前還有一個案幾,可以擺放公文。

遇到節(jié)日,朱棣有時候?qū)m中小規(guī)模賜宴,也都是安排在這裡。

朱瞻基在門口就遇到了等待的有些焦急的王彥,看到朱瞻基,他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說道:“殿下總算是回來了,陛下聞知金尚書竟然遭受羞辱,怒不可遏,還要御駕親征,親自討伐東瀛呢!”

朱瞻基笑道:“放心好了,我會盡量說服他的。”

朱棣年歲漸大,除了偶爾的風溼關節(jié)炎折磨他的身體,其他方面倒還挺好。

只要不犯病的時候,一頓還要吃兩大碗飯,能拉三石弓。

跟他相比,太子朱高熾的身體更讓人不放心,特別是這次元宵節(jié)吃壞了身體,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恢復過來。

見到朱瞻基進入大殿,坐在右手首位的兵部尚書方賓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陛下要親征,沒有人敢阻攔,也就只有太孫能說服他了。

朱瞻基進殿之後目不斜視,在臺階前單膝跪了下來,朗聲說道:“孫兒瞻基拜見皇祖父。”

雖然在多位朝中重臣的面前,但是朱瞻基也不提官職,只論爺孫。

這也是朱瞻基的特權(quán),不管是什麼人,包括太子朱高熾,也只敢自稱兒臣。

衆(zhòng)人雖然都知道朱瞻基這樣與禮不符,但是朱棣既然不糾正,自然也沒有人來自討沒趣。

作爲皇帝,就是孤家寡人,普通人一家,父子相見,兒孫繞膝是常事。

可是在這個皇宮裡面,除了朱瞻基,其他的孫輩,也就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纔有可能見到朱棣。

就連皇太子朱高熾,除了朝會的時候,平日裡想要見朱棣,也要請見。

他雖然威震天下,權(quán)傾四海,但是除了皇帝這個職業(yè),他也是個人。

朱棣揚了一下手,說道:“看座,將金尚書的奏摺與太孫過目。”

兩個太監(jiān)擡了一把椅子放在了朱棣龍榻的右前方,朱瞻基起身,上了九層臺階,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接過了王彥遞過來的奏摺看了起來。

這次出使東瀛,是以禮部右尚書金純爲首,代表了大明帝國首先是個禮儀之國。

當然,在東瀛看來,你既然已經(jīng)抓了我數(shù)萬臣民,又派人放火燒了我長崎港和大阪府,再來談禮,似乎有些晚了。

哪怕是先禮後兵,也不是這樣做的啊!既然要打,那就來吧!

所以,這次金純他們在正月二十出發(fā),六日後抵達長崎,遭遇的就是幕府的抵制。

雖然東瀛只有幾門小的可憐的小炮,也都拿出來擺開了陣勢。

金純此行不過是個過場,也是爲討伐做準備的,既然受阻,當然不會繼續(xù)自討沒趣,而是直接退往了南部的琉球。

在琉球,大明的大軍協(xié)助了中山國尚巴志討伐北山國,將琉球的隱患去除,然後也派了使者回京覆命。

不過他們與楊章德一南一北,所以並不是一路回京。

看完了奏摺,朱瞻基抱拳笑道:“恭喜皇祖父,賀喜皇祖父。”

朱棣的眼底閃過一絲笑意,臉上卻還裝作氣憤地說道:“此乃大不敬,爲何道喜?”

朱瞻基笑道:“東瀛人乃自掘墳墓,爲我大明大軍出動掃平障礙,此爲一喜。”

雖然倭寇勢大,但是東瀛乃不徵之國,所以要對東瀛動手,朝中還是有不少反對派的。

而且,大明現(xiàn)在可不僅僅是一個屬國,東瀛,朝鮮,南洋諸國,包括後世的伊朗南部,印度大陸的大部分小國,都是大明的屬國。

應天府有上萬各國的使臣在這裡,他們看到大明攻打東瀛,難免會有脣亡齒寒之憂慮。

現(xiàn)在東瀛想要儀仗大海這道屏障,跟大明硬著來,對大明來說,也師出有名了。

朱棣故意裝作雷霆大怒,其實並不是真的生氣,因爲針對東瀛的戰(zhàn)略已經(jīng)開展了一年多,不會因爲他們現(xiàn)在服軟就改變,更不會因爲他們強硬而改變。

朱棣的發(fā)怒,只是給那些不贊同出兵大臣,給外國的使節(jié)看的。

朱棣卻還故意裝作不悅地說道:“此非喜事,刀槍無情,不知道又會有多少大明的將士魂歸他鄉(xiāng)。”

朱瞻基笑容不變,繼續(xù)說道:“琉球一地,尚巴志統(tǒng)一了大部分屬地,現(xiàn)在只餘南部山區(qū)不服管教,但是南部與我大明關係和睦,已經(jīng)不成後患。我大明又增添一臣服屬地,此乃二喜。”

朱棣這才點了點頭說道:“此言倒也合我心意,朕這一生,就希望能將這地球儀上我大明周邊區(qū)域全部染黃。”

如今的大明實際控制疆域可能還不到後世那麼大,因爲新疆那邊一大片區(qū)域都還沒有真正臣服大明。

但是名義上的屬地面積加起來,遠遠超過了後世的疆域。

不管是西藏,還是中南半島,包括菲律賓,南洋各島,一直到後世的沙特,東非的索馬里到坦桑尼亞那一帶的部落,全部向大明俯首稱臣。

除了從伊朗到土耳其那一帶屬於帖木兒國,北部的中亞地區(qū)屬於金帳汗國,整個亞洲大部分都是大明的名義屬地了。

既然是名義上的,實際控制力當然遠遠不如後世,只是有一些影響力而已。

不過,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交通能力和通信能力的限制造成的。如果能有後世的高鐵,飛機,現(xiàn)在的大明平推全世界也沒有問題。

特別是在火器廣泛應用以後,如今的北元已經(jīng)不成威脅了,大明的戰(zhàn)鬥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看了一眼臺階下的羣臣,朱棣卻又說道:“不過,東瀛幕府如此作爲,挑明與我大明爲敵,實在讓我生氣,朕欲……”

朱瞻基當然不會等他說出御駕親征的話,大聲說道:“室町幕府如此作爲,實在的辱沒皇祖父的威嚴,孫兒願意替皇祖父效勞,將足利義持抓來應天府,替皇祖父出氣,揚我大明國威。”

朱棣面色稍霽,問道:“可願立軍令狀?”

朱瞻基起身跪拜說道:“孫兒願意!”

“好!朕就命你爲徵東大元帥,主持東征事宜。朝廷上下應你所求,但是你要將足利義持的人頭,送到京城。”

朱瞻基大聲說道:“臣領命!”

朱棣這才大聲向臺階下說道:“禮部左尚書呂震聽旨……”

坐在左一位的呂震翻身下拜:“臣在!”

“擬討伐東瀛室町幕府徼文,朕要讓天下所有人知道,朕乃王者之師。”

“遵旨!”

“兵部尚書方賓聽旨。”

“臣在!”

“制東征大元帥令,發(fā)放虎符,由太孫徵集人馬,集訓備戰(zhàn)。”

“臣遵旨!”

“戶部侍郎楊溥聽旨。”

“臣在!”

“著戶部籌應東征軍糧,不可有一絲一毫短缺。”

今天的戶部尚書夏元吉不在,楊溥代表戶部出席,立即說道:“臣遵旨。”

朱棣連續(xù)發(fā)了數(shù)個口諭,將朱瞻基出征之準備設想的周到無比。朱瞻基一邊聽著他宣旨,一邊想著自己還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等朱棣宣旨完畢,他跪拜抱拳說道:“孫兒請求太醫(yī)院支持,另徵召民間郎中,皆要懂紅傷救治與瘴氣防治,爲大軍隨行軍醫(yī),以備後患。”

“準奏!”

“孫兒另求準予幼軍作爲斥候營列入軍伍,爲新式軍略開枝散葉。”

這一次朱棣沒有一口答應了,問道:“是所有幼軍還是隻有孤兒營?”

“凡十五歲以上幼軍皆隨軍……”

“此前你可曾下令?”

“是!”

朱棣沉吟了一番,還是點了點頭說道:“準了!還有何要求?”

雖然勳貴營裡不乏想要拉關係的子弟,不過目前的大明勳貴階級還是比較上進的,大多數(shù)人都有忠君愛國,馬上撈取功名的想法,即使有少部分人,也翻不起多大的波瀾。

朱瞻基回道:“東瀛多山,多瘴氣,孫兒欲求滇軍一千,作爲大軍嚮導。”

朱棣想了一下說道:“張輔率領的大軍在年前有一批因病撤回廣東,人數(shù)大約四千。他們都是久經(jīng)沙場的老兵,適應山林作戰(zhàn),待我下旨召回。”

朱瞻基喜道:“孫兒別無所求!”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楊內(nèi)閣,擬詔!”

朱瞻基意氣風發(fā)地回到了興慶宮,迎來的卻是張氏嗔怪的目光與擔憂。“剛回來一個多月,又要出征,你就算不替我這母親著想,也該爲幾個還沒有出生的孩子多想想。”

朱瞻基笑道:“母妃不用擔心,此乃海戰(zhàn)爲主。兒子只有等局勢平緩之後,纔會登陸,所以安全不用擔心。何況,即便是現(xiàn)在集結(jié)大軍,也要一個多月才能準備妥當,這段時日,孩兒就多陪陪母妃。”

張氏這才放過了他,說道:“有這些時日,你就多再給我添幾個孫兒,那纔是最大的孝敬。”

朱瞻基嬉皮笑臉道:“孩兒遵旨……”

感謝燈火見人家,大隋章德公,不一樣享受的打賞,今天第一更

第十四章 爵位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mào)易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五零章 臨戰(zhàn)(求訂閱)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四章 西北第四十章 天道第六章 分道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三三章 家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章 勳爵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八章 傳統(tǒng)與打破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jié))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fā)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八十八章 發(fā)現(xiàn)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六八章 燧發(fā)槍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島之行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備戰(zhàn)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八九章 出現(xiàn)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一九八章 火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mào)易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七章 蒙特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二一八章 戰(zhàn)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十八章 驚喜
第十四章 爵位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mào)易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五零章 臨戰(zhàn)(求訂閱)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四章 西北第四十章 天道第六章 分道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三三章 家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章 勳爵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八章 傳統(tǒng)與打破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jié))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fā)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八十八章 發(fā)現(xiàn)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六八章 燧發(fā)槍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島之行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備戰(zhàn)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八九章 出現(xiàn)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一九八章 火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mào)易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七章 蒙特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二一八章 戰(zhàn)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十八章 驚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樟树市| 左云县| 华宁县| 德清县| 东兴市| 缙云县| 个旧市| 天祝| 东至县| 辽中县| 宁安市| 清苑县| 湖州市| 民和| 迭部县| 礼泉县| 永州市| 应城市| 诸暨市| 西安市| 博湖县| 西畴县| 石泉县| 博乐市| 元氏县| 崇义县| 蚌埠市| 博罗县| 绵竹市| 平果县| 山丹县| 澜沧| 彰化市| 合川市| 米林县| 巴塘县| 正安县| 沙洋县| 宜兰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