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

但是朱瞻基也知道,政治與商業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包容和精確。

作爲一個商業領袖,需要的是明確精準的定位,爲自己的商業帝國樹立明確的目標,這樣才能萬衆一心,將企業發展的更好。

但是,一個國家,涉及到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種選擇,就等於放棄了另外一條路,而這種選擇,是非錯對都不是短期就能發現的。

一個國家的發展,更需要的是包容,兼容並濟。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婉轉,更講究方法的策略,將所有不同的策略兼容在一起。

政治就是平衡和妥協,這一點,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樣的。

他自認自己的性格比較急躁,做不到劉邦和李世民那樣容忍。但是,他自認可以做到跟朱元璋和朱棣一樣,利用自己的強權來達到目的。

聽到朱棣這樣說,他想了一下說道:“孫兒以爲,目前室町幕府的局勢叵測,後小松天皇雖然禪位於稱光天皇,但是稱光天皇並未掌權。而室町幕府足利義持與足利義滿一系的老臣,包括弟弟足利義嗣關係不睦,足利義持選擇了將將軍府從北山所轉移到了三條房門邸。在這複雜的相對關係中,我大明可以在他們之間進行多方運作,讓局勢向利於大明的方向發展。”

“當控制住了東瀛的上層關係後,纔能有條不紊地在東瀛推行利於我大明的政策,足利義持與足利義滿的勢力鬥爭,我們必須要控制住,不能任由足利義持現在推行的不利於大明政策繼續發揮作用。”

這個時代的大明是世界名副其實的頭號強國和世界中心,所有的境外國家都被認爲是窮山惡水,蠻夷之地。

哪怕是大明的高級官員,他們對大明之外的國家瞭解也不多,更不屑瞭解。

方賓就聞言笑道:“太孫殿下,此番費力不討好之舉,真的有用嗎?以臣看來,倭寇不過疥廯之癢,我大明艦隊所向披靡,連僞周張士誠的海軍都被我大明所滅,他們這些人更是不足爲懼。”

朱瞻基笑問:“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使我大明四海靖平。”

“那如果我們可以不用戰爭就解決這件事,爲何非要出動大軍呢?戰爭永遠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方賓雖然身爲兵部尚書,大權在握,但是哪怕他不認可朱瞻基的意見,也不會跟朱瞻基爭辯。

所以,他聽到朱瞻基這樣說,知道朱瞻基已經有了計較,立即就轉變了立場說道:“殿下此乃仁政,吾不及也。”

狗屁的仁政,打仗雖然更兇惡,但是傷及不到倭寇的根本。可是朱瞻基這樣說,是直接挖東瀛的根基,比派出大軍圍剿的用心還要險惡的多了。

所以,誰也沒有把方賓的話當真。

朱棣聽了朱瞻基的話,沉吟了一會兒問道:“基兒此舉乃是老成謀國之舉,但是對如今南來的倭寇卻沒有提及……”

朱瞻基應道:“此乃時政,非未親政的孫兒可置喙的。”

朱棣笑道:“我既已允你組建海軍,爲我大明開疆拓土,自然也是允你參議軍中事務。清剿海盜,需要沿海各衛所協同作戰,基兒也可熟悉軍情,爲我大明海疆安靖出謀劃策。”

就連紀綱也是第一次聽朱棣說讓朱瞻基參贊軍務,大吃一驚。

如今的太子朱高熾已經當了十一年的太子,但是也不過是個擺設,不要說軍務了,就連內政事務,也只有參議權而不是參贊權。

參議權是允許太子參加討論,增加他的政治經驗,但是沒有決策權,也就意味著他的話根本不管用。很多時候,朱高熾爲了避嫌,更是什麼話都不會說。

但是朱瞻基如今才十七歲,朱棣竟然已經允諾他可以參贊軍務,那就是不僅有參加會議的權力,還有決策的權力了。

紀綱的眼睛看向了朱瞻基,心裡越發慶幸不已。

方賓也是大吃一驚,這纔有些明白,爲何今日朱棣來興慶宮,會把他帶上了。

大明軍政分離,文不管武,武不參文,只有兵部,通政司等少數幾個機構,是文官參與軍政。

以五軍都督府爲首的軍政系統只有有領兵權,但是沒有調兵權。而兵部沒有領兵權,卻控制著調兵權。

所以,知道帶他過來,目的就是爲了給朱瞻基領軍來奠定基礎的了。

只是他還沒有搞明白,組建海軍是個什麼意思。

大明水師從鄱陽湖水戰開始組建,目前大明水師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的輝煌人所共知,世界無不臣服在大明水師的雄威之下。

他第一次下西洋就擊敗了南亞最大的海盜王陳祖義,第三次發動的錫蘭之戰,更是活捉其國王,顛覆其國家。

如今的大明水師配備有各式樣戰船百種,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

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大型戰艦上,其主戰炮艦載炮四十多門,遠超過同時代各國艦隊總和,堪稱世界第一艦隊!

自此,大明水師可謂是天下再無對手。

那麼,現在還要組建什麼海軍呢?海軍和水師的區別是什麼呢?

他還沒有開口詢問,朱瞻基自己已經講了出來。他很清楚朱棣今日只帶了兵部尚書方賓,卻沒有帶五軍都督府的人過來,目的就是爲了給自己提供方便,向方賓獲得支持。

只要有了方賓的支持,即使五軍都督府以後反對,也沒有多大的效果了。

朱瞻基向方賓作了一個平揖說道:“自古以來,水師都是屬於軍隊的一部分,隸屬陸軍管轄。”

方賓問道:“何爲陸軍?”

朱瞻基笑道:“凡是在陸地上作戰,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炮兵,都屬於陸軍。”

方賓點了點頭,示意朱瞻基繼續。

朱瞻基又說:“但是,這個世界比我們知道的要大的多,在大明之外,有無數的國家和土地等著我大明去佔領。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支具備獨立指揮系統的軍隊,爲我大明效力,並且不再受到五軍都督府的制約。所以,我向皇祖父提議,在五軍都督府之外,成立一個新的海軍司令部,其職能與五軍都督府同級,除了受兵部的統一協調安排,不再受任何部門管轄。”

方賓追問道:“因其獨立指揮,所以才從水師晉升爲海軍,以此與陸軍區分?雖然其具有獨立指揮權,但是依舊受兵部調配?”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目前來說是這樣的。”

方賓立即向朱棣拱手說道:“陛下,此乃善舉,臣附議。”

他很清楚,兵部對五軍都督府的兵老爺和勳貴們其實是沒有制約權的,就連兵糧,兵部也絲毫不敢耽誤一刻。

那幫勳貴一個個倚老賣老,根本不搭理兵部,更不會賣他的帳。

現在,成立一個海軍,並且這個海軍還是與五軍都督府平級,就等於是從五軍都督府的手裡搶權,兵部當然願意有人跟他們打擂臺了。

有了這樣一個機構,兵部的手裡就等於多了一個跟五軍都督府打擂臺的支持者。而且海軍越強大,這對兵部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就表示了支持。

不過,朱棣的下一句話立即讓他的臉色苦了起來。“方愛卿一心爲公,實乃俺的肱股之臣。以後就望愛卿用心輔佐太孫,不要讓人欺負了他。基兒,朕的大明水師就交給你了,乾的不好,朕可是要打你板子的。”

朱瞻基大喜,立即單膝跪拜抱拳說道:“孫兒定不負皇爺爺囑託,揚我大明國威!”

朱棣這話說的雖然粗俗,可是很有水平的。前面對方賓說話用俺來自稱,那就是耍無賴,別跟我講道理。

後面對著朱瞻基卻用朕來自稱,表面上是淡化爺孫關係,好像公事公辦,實際上還是把爺孫關係和國家大事混爲一談,爲朱瞻基撐腰。

兵部多了一個管理機構是好事,可是多了一個太孫領頭的機構,那就不是好事了,而是多了一個大爺啊!

太孫管海軍,那兵部就別想用海軍來跟五軍都督府那幫大爺來打擂臺了,反而要給這個太孫創造最好的條件。

有一點伺候的不到位,那就是他這個兵部尚書失職了。

朱棣這才又扭頭跟內閣的胡廣說道:“擬旨,著兵部,五軍都督府聯合清查大明水師和衛所軍,以半年爲限,將水師機構家底查清。另擬旨,授太孫瞻基海軍司令一職,總領水師軍政大權。”

胡廣俯身應是,跟朱瞻基笑了笑,又退回朱棣身後。

他在解縉之後也曾擔任朱瞻基的儒學老師,相比解縉,他的文采稍遜,但是也是狀元出身,實際執政才華一點也不低,情商也要比解縉高的多了。

跟朱瞻基這個太孫,關係一直不錯,從來不會說朱瞻基文采不好。特別是朱瞻基爲了解縉,要挾朱棣放了他,也讓胡廣很感動,更注意跟朱瞻基維繫相互關係了。

朱棣又跟朱瞻基說道:“汝務使邊疆小民知我大國威武,臣服於我。卿所到之處,如朕親臨。望汝勉勵,不負朕託。”

朱瞻基單膝跪拜興奮說道:“臣必不符陛下所託。”

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十二章 藉機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章 天才第四章 西北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四十章 天道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三章 皇宮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十一章 逆反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章 穿越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五章 碰撞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十七章 師弟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00章 分功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
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十二章 藉機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章 天才第四章 西北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四十章 天道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三章 皇宮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十一章 逆反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章 穿越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五章 碰撞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十七章 師弟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00章 分功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大渡口区| 岱山县| 大英县| 龙里县| 江川县| 全南县| 孝义市| 保山市| 闻喜县| 施秉县| 酒泉市| 封开县| 宁安市| 会昌县| 孟州市| 前郭尔| 瓦房店市| 合川市| 特克斯县| 吴忠市| 林周县| 马关县| 塔城市| 阜平县| 息烽县| 巢湖市| 南澳县| 白沙| 兴和县| 楚雄市| 新巴尔虎右旗| 搜索| 东莞市| 天气| 宜兴市| 清新县| 西安市| 临西县| 连城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