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七章 激動

鋼鐵廠事故,哪怕在後世都是一件常事。

大型設備,高溫環境,一千多度的鐵水,任何一方面有些疏忽,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所以,這件事朱瞻基並沒有放在心上,如果不是這家鋼鐵廠是內監的樣板工廠,專門爲了煉製純鋼,給軍工廠供貨,這件事甚至根本不會彙報到他面前。

第二天上午,早朝之後,朱瞻基吃過早飯,第一時間就接見了內監的主管太監黃盛,鋼鐵廠的主事劉尚。

這場爆炸事故的原因至今還沒有查明,卻已經導致了近二十人死亡,十餘人受傷,一個冶煉車間被炸燬了大半。

不過當朱瞻基知道車間裡面存放了大量的硅鐵粉之後,想到了粉塵爆炸。

硅鐵是以焦炭、鋼屑、石英(或硅石)爲原料,冶煉製成的鐵硅合金。由於硅和氧很容易化合成二氧化硅,所以硅鐵常用於鍊鋼時作脫氧劑,同時由於生成時放出大量的熱,在脫氧的同時,對提高鋼水溫度也是有利的。

同時,硅鐵還可作爲合金元素加入劑,廣泛應用於低合金結構鋼、彈簧鋼、軸承鋼、耐熱鋼及電工硅鋼等。

大明雖然在這個時代不能詳細瞭解硅鐵粉的化學作用,但是絕不缺少應用技能,硅鐵粉加入鋼水鍊鋼,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應用了。

瞭解了情況,朱瞻基讓人叫來了藍煙,給他們上些人普及了一下硅鐵粉的爆炸原因,然後讓他們今後不要把硅鐵粉直接存放在高爐旁邊。

同時,他要求內監和工部嚴查各處工坊的安全防範,杜絕今後有這類事件發生。

關於撫卹金,鋼廠利潤豐厚,是不會在乎一點賠償銀子的。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也不會漫天要價,更多地把生死看做是自己的命。

不過朱瞻基還是做出了指示,今後朝廷管制的夾江工業區,所有的工坊,撫卹金都不能少於一百二十兩銀子。

一百二十兩銀子不是一筆小數目,大多數百姓一年也攢不下來十兩銀子。

打發走了他們,藍煙依舊在那裡思索,最後嘆氣說道:“我的專業不是這個方面,要不然,可以好好地寫一本各種化學普及書,加強工廠的安全防範。”

旁邊的劉萬聽到藍煙的話,心裡有些疑惑不解,卻也不敢表現出來。

他只是離開了皇宮半年,現在藍煙在朱瞻基心目中的地位就突然變得格外重要。

有金闊和孫林在,他很清楚這些時日發生了什麼事,也知道了藍菸斗姆娘娘的轉世身份。

可是現在,這個專業指的什麼呢?

朱瞻基卻不在乎這些,因爲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知道。

藍煙的最大作用是她能普及大明的醫學和化學研究基礎,並且引領發展的方向。

真要讓她去做研究,她一個人,又能做得了多少事呢?

就像朱瞻基一樣,他的作用是調整大明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而不是去領軍打仗,或者是去做技術研究。

“化學基礎叢書,你寫了多少了?”

“已經快整理完了,胡良侍這些時日日以繼夜地在整理。”

胡良侍是藍煙身邊的女官,也是被藍煙帶出來的徒弟。朱瞻基見過她幾次,在一些化學知識理論方面,遠遠超過了他。

她雖然是個女人,但是朱瞻基也預備要重用的。別的不說,到化學研究院當個主事,或者去羽林衛學當個教授,肯定是合格的。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幾日我要專注秋闈大事,待過了這幾日,我去看看你們的成績。”

今日已經是八月十七,是九天鄉試的最後一日。不管是諮情司,錦衣衛,還是都察院,六科,現在都不敢馬虎,盯著全國的二十個考場,防範舞弊。

大明有兩京十四府,一共十六個省級單位,這就是十六個考場。

另外,大明有十六個都司,一些都司與布政司交叉不算,另有西南四都司設立一個考場,西北七軍衛設立一個考場。

再加上交趾承宣佈政司,舊港宣慰布政司,一共組成了二十個考場。

只不過,交趾和舊港都在南洋,他們那裡的讀書人不多,能達到大明要求水準的更少。

今年在那裡設立考場,不是爲了當地的百姓,而是爲了那些進行文化援助的讀書人。

朱瞻基出海之前,大明就派了數千秀才,甚至是舉人去南洋各國進行文化傳播,教當地人說大明話,學寫大明字。

他們直接都被授予了學官一職,有些人已經絕了科考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想走正統出身。

雖然即使中了舉人,考上進士,進了官場也不會又更高的地位,但是進士的上線能做到二品大臣。

他們如果不走這條路,上限最多也就只能做到知縣,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也是因爲他們,朝廷已經決定,明年的春闈,也就是會試,將會延遲到三月舉行,給他們這些考上的學子,留下充足的進京時間。

朱瞻基實際上對這些之乎者也的春秋大義沒有任何興趣,但是這些是如今朝廷的選材標準,朱瞻基在沒有普及其他學科,沒有代替性的考試之前,也必須按照這個規矩來。

所以這天下午,他在解縉,胡儼的陪伴下,來到了應天府國子監,給考試結束的學子們鼓勁。

應天府國子監是大明的最高教育機構,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詔令建成的明代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

應天府國子監的正式名稱應該是大明國子監,設於應天府雞籠山以南,佔地數千畝。

這個大明的最高教育機構在永樂十二年的時候,學生人數達到九千人,永樂十五年,人數突破了一萬人。

只要進了學校的大門,就意味著這個學子的身份已經完全改變,即便以後科舉不中,想要補個吏員的差事,也是易如反掌。

雖然這裡的學生人數已經突破了一萬人,但是並不意味著這裡好進。

應天府當地的學子想要進,最低也要是個秀才身份,而外地的學子,只有舉人才能進。

而且他還必須要有當地官員的舉薦,一個州府,一年舉薦的人數也不超過五個,而且還要經過考覈。

這裡可要比後世的北大,清華難進的多。

除了大明學子,這裡還有不少東瀛和朝鮮,交趾那邊的學子,人數也有好幾百。

他們大多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國家的優秀精英,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來到大明之後,就不願意再回去,一心想要變成真正的大明人。

作爲帝國的未來,帝國的希望,原本經歷了九天折磨的那些秀才學子們,見到朱瞻基到來,立刻原地滿血復活。

他們的瘋狂可要比後世的學子們狂熱的多了,即便是羽林衛的嚴陣以待,依舊被他們衝擊的一片混亂。

面對這些未來的官員,羽林衛的將士們根本不敢粗暴對待,只能手臂環著手臂,艱難應對著他們的衝擊。

後世的學子們都經歷了思想開化,人人平等的思想。

但是現在是儒家當道,天地君親師的倫常思想已經融入了每個人的血液裡。

見到朱瞻基的出現,無數學子激動地痛哭流涕,泣不成聲。

朱瞻基像後世的領導人一樣,一邊跟衆學子揮手,一邊龍行虎步地走向校場的檢閱臺。

胡儼看到這一幕,忍不住低聲跟朱瞻基說道:“殿下,這大明學子,對你可是尊崇備至啊!”

事實的確是這樣,雖然一直有朱瞻基不喜歡儒學的傳言,但是對整個大明來說,朱瞻基依舊是絕大多數人最信賴的繼承人。

因爲朱瞻基的能力,已經經過了多年的歷練和呈現。

永樂十二年,十六歲的朱瞻基就親自上陣,殺敵四十三人。

也是這一年,北明山銅礦被發現,這裡出產的金銅不僅緩解了大明的錢荒,更因此帶動了整個大明北方的一個經濟循環圈。

讓大明在北方的駐軍變的不再是負累,然後徹底改變了北方的局勢。

長城不用再修了,因爲大明疆域已經遠至漠北,長城一帶變成了腹地。

特別是永樂十三年,新式火槍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局勢,草原的騎兵不再佔據任何優勢。

一個經過簡單訓練的士兵,手拿火槍,就能對付好幾個經過多年訓練的騎兵。

草原上的人數本來就少,以前他們靠騎兵機動性成爲大明的心腹大患,但是現在,根本形成不了威脅。

然後,朱瞻基在下馬橋建立了各種研究院,雖然這些在一些人看來是奇技淫巧,但是沒有人能否認,這些奇技淫巧已經改變了大明,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便利。

而且,朱瞻基在幼年時期就大力發展貿易,永樂十三年以後,更是將原本的勘合貿易改成了自由貿易。

這不僅讓朝廷大肆獲利,更帶動了民間經濟的發展,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而他其後剿滅海盜,並且直接攻下蒙元兩次都沒有徵服的東瀛,將東瀛皇室一股腦地擒獲到了大明。

出海三年,朱瞻基似乎沒有做出什麼大事,可是他回來的時候,直接帶回了價值兩千多萬白銀的財貨,這堪比大明一年的稅賦。

還有從南洋地區運回大米,雖然讓老百姓種地無利可圖,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大明的百姓不管遇到天災還是人禍,都不用擔心再餓肚子。

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朱瞻基這個繼承人都是合格的,所有這些學子,沒有一個不認爲他不是明主。

這樣的時候,他的一些小缺點自然都被掩蓋住了。

一個能給大明帶來長治久安,讓大明蒸蒸日上的繼承人,再也不能苛求更多了。

他不喜儒學,那麼今後大不了在儒學之外再多學一點數學,格物就好了。

爲了這個太孫,他們願意改變自己。

朱瞻基帶來的轟動在一盞茶之後才逐漸平息了下來,所有的學子在教授的安排下,按照學級分成了不同的方陣,坐在了大校場上面。

這個檢閱臺是按照戲臺擴音的方式,在檢閱臺下面埋下了八口大缸,利用聲音共振的原理,將聲音傳播出去。

雖然有些失真,但是擴音的效果還是挺好的。

一直等到臺下的學子們全部都擠的緊緊的,半環繞著檢閱臺坐定,朱瞻基才走到了臺前的一根空心銅管前面。

他說話的聲音會經過銅管,傳到銅管下方的薄羊皮縫製的振動膜上。銅管的下方是喇叭狀,聲音經過振動膜,與八口大缸形成共振的空間,然後傳遞出去。

這項技術是唐代就已經出現,幾百年來,已經發展的非常完善,擴音效果還是很好的。

民間的戲臺即使不用銅管,只用在戲臺上面建一個迴音牆,就能把聲音傳出去很遠。

朱瞻基的身材高大,又站在高臺之上,俯瞰著臺下過萬的教授與學子。

臺下衆人立刻又沸騰了起來,不少人翻身就又跪拜了起來。

朱瞻基雙手下壓,這才讓臺下逐漸平靜,然後開口說道:“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製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爲緣。

…………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後顧茫茫,中國而爲牛、爲馬、爲奴、爲隸,則烹臠鞭棰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

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於彼氣息奄奄、與鬼爲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臺下衆人本來剛平靜下來,聽到朱瞻基的這篇演講,立即又沸騰了起來。

不過所有人都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只是一個個激動的臉色發紅,許多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特別是朱瞻基說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的時候,有好幾個學生都忍受不了這種刺激,暈厥了過去。

朱瞻基也暫停了演講,讓其他人把他們掐著人中救醒。

這篇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是非常契合今天的環境。面對這些大明的最優秀人才,朱瞻基當然要大大誇獎一番,激發他們的鬥志和拼搏精神。

當然,這篇文章當然不是他這個學渣能記住的,而是他在藍煙的書房裡發現了,立即不要臉地據爲己有。

國子監他是早就想來,但是來了之後說什麼,他心裡卻沒譜。

他一直在壓制儒家,總不能來了之後誇這些學生學儒學的好吧,貿然太高其他知識的地位,也會遭遇一些非議。

這篇《少年中國說》不涉及學術,卻又振奮人心,自然就成爲了朱瞻基的首選。這裡面他只刪去了關於歐洲那一句。

畢竟這個時候的歐洲,還處於愚昧階段,不要說跟大明相比,就連中亞那些國家,都比歐洲強大的多。

胡儼也有些傻眼了,他原本還給朱瞻基準備了一篇演講稿,但是朱瞻基卻沒有要。

他的文章寫的再花團錦簇,也沒有脫離時代的侷限。

聽到朱瞻基演講完畢,他忍不住低聲詢問身邊的解縉。“大紳賢弟,殿下這文章可是你所寫?”

解縉也被震的五體投地,他傻眼著說道:“非也,即便是我,也寫不出如此振奮人心的文章。”

他們兩個御用的文人都沒有寫,那就更不可能是其他人寫的了。因爲假如是別人寫的,也必須要先經過他們的審覈。

兩人都相視一望,有些驚駭地看著臺上的朱瞻基,越發覺得看不透這個殿下了。

胡儼忍不住說道:“原本殿下愛用白話,我還以爲殿下學識淺薄,現在看來,殿下不是寫不出好文章,而是故意要用大白話來說話啊!”

這篇文章雖然不是解縉所寫,但是天下人皆知朱瞻基是他的學生,這個時候,他也忍不住說道:“殿下本就是大才,他用白話,也是爲了讓老百姓能聽懂他的話。”

而臺下的上萬學子,聽到這篇文章唸完,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紛紛跪了下來磕頭。

“我郭凱願爲大明拋頭顱,灑熱血……”

“殿下英明啊!”

臺下雜七雜八的說著,每個人都激動不已,要不是他們都是經歷了耕種禮儀的薰陶,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想要涌到臺前。

他們這些人在劉萬他們這些內侍的有意引導下,雜亂無章的口號逐漸變成了三句:

“願爲殿下效死……”

“願爲大明效死……”

“願爲中國效死……”

朱瞻基很滿意這樣的效果,他右手握拳,一上一下地高舉著,用動作帶著臺下的學子們一起高呼起來。

好一會兒,他才改爲雙手平壓,臺下就逐漸平靜了起來。

朱瞻基這才又說道:“不少人皆道孤不喜儒學,此乃偏見。儒學自春秋興盛,西漢獨尊,形成了我中國一千多年來的社會倫常。孤又怎會對儒學有偏見?但是……”

萬事皆怕但是,朱瞻基又道:“但是儒學有著自己的侷限,除了春秋大義,社會倫常,對其他學科的壓制,已經阻礙了大明的發展……

沒有工匠,如何能造出大車,造出大船?一個能救治無數百姓的醫師,真的就不比一個士子貢獻更大嗎?

儒學是基本,是我們做人的準則,但是每個人不應該被儒學限制住,繼而瞧不起其他人。

不管是士子,還是農戶,還是工匠,還是醫師,都對大明有著同樣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應該在儒學之外,掌握更多的能力,能爲這個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次朝廷選士,孤就已經通告天下,要增加海外時務。所有學子都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孤還可以告訴諸位,這只是開始,今後朝廷選士,會逐漸改變現在的格局。八股文做的好不好以後不再重要,只要諸位懂得春秋大義足矣,更多的是要有能力將所學用來教化衆生。

儒學爲體,雜學爲用。這將是朝廷以後選士的方向。

今後的朝廷官員,選官也會大變。不懂農學不足爲一地職官;不懂算學,不能到戶部爲官;不懂律法,不足到都察院,刑部爲官;不懂軍事,不足到兵部爲官;不懂格物,不足到工部爲官。

所有的官員今後都將會逐漸專業化,只懂吟詩作對,春秋大義,卻不知道如何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官員,今後將逐漸淘汰。”

聽到朱瞻基這樣說,臺下響起了一陣吸氣的聲音,顯然每個人都非常震驚。

朱瞻基卻不怕會引發“官憤”,因爲明眼人都知道,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官員的行動,即使要變,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變的。

所以他又說道:“孤知道,要做到這些,需要等到你們都成長起來,不同的時期,需要有不同的政策。

大明建國之初,識字的士子都很少,所以太祖爺爺採用八股取士,許多士子,還沒有從國子監學成,就已經被選爲官員。

許多官員的能力得不到確認,就被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以後只能又逐漸調整。

可是如今大明國力強盛,士子越來越多,邊境又安寧了下來。我大明蒸蒸日上之際,更應該將朝廷中心轉向民生。

但是從今後開始,每個士子都應該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然後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更能爲這個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所以朝廷選士,不能一成不變,不能固步自封,更應該適應需要。

孤準備用二十年的時間,徹底改變如今的選士的標準,讓每個士子都能成爲國之肱骨,讓每個士子都能成爲一個有用之人。

而這一切,就從你們開始,從你們這些大明的未來肱骨開始。

諸位,願不願意隨孤一道。讓大明百姓人人有其地,人人有其居。讓大明百姓,人人家有餘糧,讓大明百姓,頓頓能吃肉。讓大明百姓,人人都能有新衣。”

這些學生是最容易被蠱惑的階段,每個人都懷著崇高的理想,抱著經國濟民的思想。

他們聽著朱瞻基的話,一個個激動不已,用盡全身的力量嘶吼著:“願意!”

就連胡儼這個已經六十歲的大儒,這個時候也激動的有些熱淚盈眶。“我要活到八十歲,看到殿下把天下變成他說的樣子!”

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八章 鄭家第二十章 曙光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三章 皇宮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九八章 火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三章 新生活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五章 隔閡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十章 囚禁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六十章 新生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
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八章 鄭家第二十章 曙光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三章 皇宮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九八章 火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三章 新生活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五章 隔閡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十章 囚禁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六十章 新生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塔河县| 碌曲县| 略阳县| 磐石市| 栖霞市| 桂阳县| 贞丰县| 天等县| 昭觉县| 丹东市| 赤峰市| 高邮市| 尚义县| 衢州市| 买车| 绥滨县| 灵寿县| 陇南市| 株洲县| 乾安县| 吉林省| 卫辉市| 西丰县| 赫章县| 托克托县| 滨海县| 江门市| 林州市| 银川市| 东台市| 凤庆县| 新密市| 蓬安县| 山东| 德庆县| 额尔古纳市| 北辰区| 兴和县| 澳门|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