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一四章 計劃

正月初一大朝會的最後,朱瞻基接見的是孔家一行。

因爲《國家與民族》的編撰,朱瞻基這次對孔家的人和藹了許多,不僅和聲和氣地接見了他們,還給孔彥縉恢復了衍聖公的爵位。

孔家能按照朱瞻基的意思,從儒家經典,周易裡面用古文典意衍伸出國家與民族的理論,主要原因就是爲了恢復爵位。

朱瞻基現在還用的上孔家,自然不介意給他們一點甜頭。

他們畢竟是聖人之後,從他們口中說出的話,具有權威性。這一點,就是大明第一才子解縉都比不上的。

他們編出來的《國家與民族》一書,這次一經刊印,就會成爲整個大明的理論思想指導,這份功勞,比打了一個大勝仗,征服一個國家都要大。

今後,不管是誰,如果是本民族內部的紛爭也就算了,要是再有異族入侵,恐怕沒有人敢在投靠敵人。

這個時代的人,比後世更加單純,也比後世更加純粹。

在沒有民族大義的時候,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爲了家族投靠異族,但是有了理論思想的指導,人們就會被這種道德禮儀限制住。

只要沒有漢奸,中華民族,永遠不會被一個異族征服。

而這次善待孔家,也讓朱瞻基在士林中的名聲好了許多。

今年五月,朱瞻基直接瓦解孔家,雖然沒有什麼反彈,但是這對他的名聲影響並不好。

孔夫子在這個時代的聲望,可要比後世高的多,幾乎所有讀書人,都自認是孔氏門徒。

雖然孔夫子是孔夫子,孔家是孔家,但是在許多人的眼裡,善待孔家也就是尊重讀書人。

初一的大朝會結束,這才代表一年的新春開始,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進入了走親訪友的程序。

宮中今年也開放了門禁,不僅是朱瞻基的這些后妃,就連朱棣和朱高熾的妃子們,早先也都接到了通知,可以在初一到十五之間,接見自己的親眷。

這件事對朱瞻基來說,影響不大,因爲他的妃子們年紀都小。有了孩子的,牽掛都在孩子身上,沒有孩子的,都在考慮站穩腳跟。

而像朱棣的那些妃子,許多都入宮二十年了,難得被允許接見親人,如今都對朱瞻基感激不盡。

正月初六的大朝會,代表一年的開始。

這一天,朱瞻基頒佈了兩個法令,正式立法。宣佈了大明從今之後廢除裹腳,不管是任何形式的裹腳,都是違法。

而第二個法令,則是廢除了殉葬制度。今後不管是皇族,文武百官,還是平民百姓,今後都不允許逼人殉葬。

第一條法令因爲朱瞻基之前在蹴鞠大賽開幕式上,就曾經提出過,所以大部分百姓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但是第二條法令朱瞻基此前從來沒有聲張過,這條法令一出,宮中諸妃對朱瞻基的印象更加好了。

宮中的這些妃子,大部分都一無所出。她們不得朱棣,朱高熾的寵愛,對他們也沒有多深的感情。

即便是這樣,如果朱棣,朱高熾去世,她們也要殉葬。

沒有人不想活著,大部分女人都不想殉葬,如今朱瞻基廢除了殉葬制度,她們如何不感恩戴德!

朱瞻基這些時日除了必要的應酬,也一直在忙著接見后妃的親族。

他這個女婿當的格外輕鬆,這些個丈母孃,老丈人可沒有後世的張揚,相反把女兒嫁給了朱瞻基,還要對朱瞻基叩拜。

即便如此,他們依舊認爲這是極大的榮耀。

朱瞻基抽一點時間接見他們,對自己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是他們卻能感動之極。

他們也都竭盡所能,給自己的女兒送來了重禮,不過朱瞻基吩咐了下去,除了必要的禮物,大部分禮物都退了回去。

不僅如此,每個后妃一視同仁,由內監出面,全部都準備了一份回禮,讓他們滿載而歸。

廢除殉葬,整個皇宮的氣氛登時好了許多,朱高熾的那些妃子們也都鬆了一口氣。

朱棣的身體還好,但是朱高熾幾次病危,他的妃子們個個提心吊膽,生怕朱高熾一去,她們就要陪葬。

現在,她們不用擔心了。

這條法令讓朱高熾是有些不悅的,初六的晚上,還特意讓何純叫了朱瞻基到文華殿說話。

一見面,他就質問道:“如此大事,你不跟你皇祖商議,也不跟我說一聲,就直接頒令!”

雖然在後世被稱作仁宗,但是朱高熾還是有著這個時代人的典型思想。

朱瞻基只是答道:“誰人不是爹生娘養,又怎捨得因夫君過世,就被逼殉葬?何況孩兒只是不讓被逼殉葬,若有女眷自願殉葬,孩兒也是不管的。”

大明初期,百姓是很少殉葬的。甚至爲了提高人口,婦人年不過三十,朝廷還要另安排他嫁。

這個時代,是不流行什麼貞節牌坊的,那要到明朝後期,人口進入爆炸階段,人多地少了,纔會流行開來。

聽到朱瞻基的回答,朱高熾嘆了口氣。他很清楚,自己這個兒子已經成長了起來,甚至比他自己做的更好。

除了父親的身份,他在這個兒子面前沒有了任何優勢。但是父親的架子也不能經常擺,畢竟朱瞻基是監國太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若是傷了這個兒子的面子,誰也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來。

他已經能感覺到整個內監,京衛對他的軟禁,雖然這是朱棣安排的,但是若沒有朱瞻基的允許,也不會一直監管的這麼嚴格。

楊溥被從大牢中放出,但是至今未能進宮一見。不用想,就能知道這是誰的手筆。

朱高熾也心塞,這是自己的兒子啊,但是爲了權力,也六親不認了。

他很清楚在權力面前,父子親情都要往後排,但是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還是讓他很難過。

“楊溥年前就給我來了信,他跟隨了爲父十幾年,我想要見見他。”

朱瞻基當然知道這件事,信裡寫了什麼他都清清楚楚。

楊溥有才華,文采過人,但是也僅僅如此。朱瞻基不讓他進宮,不是怕他會鬧出什麼事來,只是爲了不給朱高熾希望。

所以他回答說道:“孩兒已經知道此事,過了十五,父王去別院休養,定會讓他相隨。”

朱高熾盯著朱瞻基的眼睛問道:“難道現在不能見嗎?我是你的父親啊!”

朱瞻基嘆了口氣,坦然看著朱高熾道:“父王,問題不在於你見不見他,而在於這件事背後的意義。孩兒從來沒有軟禁父王的意思,只是不想父王弄出一些是非,讓他人離間了我們父子感情。”

朱高熾苦笑了一下,轉身睡向牀榻的裡側。“你去吧,何至如此啊……”

“父王好生安歇,明日孩兒就讓楊溥進宮。”

聽到朱瞻基的腳步聲離去,朱高熾才轉過了身體,躺在榻上,望著屋頂發呆。

雖然看似自己贏了,但是既然朱瞻基已經把話說開了,那他就絕對不敢有任何動作。

因爲他不敢對自己怎麼樣,但是今日能把楊溥放出來,明日也能把他再關進去。

何純看著躺在牀上的朱高熾,不敢發出一點聲音。但是,朱高熾卻沒有忘記他,開口說道:“讓淑妃和麗妃來給孤按按,睡的久了,身上乏的厲害。”

何純輕應了一聲,悄然出了屋。他知道朱高熾這是心裡不痛快了,又想在女人身上尋找一些存在感。

但是他也不想想,自己的身體受得了嗎?

朱瞻基出了偏殿,張氏就讓身邊的太監郭大使叫住了他。跟著郭大使來到後殿,張氏今日也接見了不少夫人女眷,此時讓人幫她按著身體。

朱瞻基進來問安,她就打發了其他人離去,坐起身來,讓朱瞻基坐到了牀邊。“你父親又叫你過去做甚?”

“可能因爲孩兒廢除了殉葬,他心裡有些不痛快,找孩兒說了幾句。”

張氏對殉葬並沒有擔憂,身爲以後的皇太后,後宮的女人死完了,也輪不到她殉葬。

聽了朱瞻基的話,她又看了看朱瞻基的臉色,才說道:“你父親心裡不痛快,但是你也不要委屈了自個。自上古以來,上千年了,都沒有殉葬制,瞻基你廢除,這是做了好事。”

朱瞻基笑道:“孩兒倒是沒有想那麼遠,只是不願意宮中女眷人心惶惶。她們不用擔憂了,這宮裡的笑聲也會多了許多。”

張氏點了點頭,又說道:“我今日見了夏國公夫人,她如今年歲大了,日子反倒過的不順心了。”

朱瞻基皺了皺眉頭,問道:“孩兒倒是沒有聽說到什麼不諧啊,怎麼回事兒?”

夏國公夫人是已經過世的夏國公顧成的老妻,顧成因功世襲鎮遠侯,追封夏國公。

他們一家也算是滿門忠烈,一家八個兒子,被建文帝殺了四個,還有一個戰場上送命。

如今還活了三個兒子,不過繼承家族勳爵的是長孫顧興祖,如今也是第四艦隊的主帥。

張氏說道:“顧興祖不在京城,三個兒子越大越不省心,各個小心思都不少。雖然夏國公夫人沒有明說,但是也能看出來她心裡不暢快,想不顧年老,去廣州灣投靠大孫子。”

“顧興祖如今人在西洋,也不在廣州灣,何況怎能讓一個八旬婦人這個時候出遠門。這件事孩兒會關注一下……”

張氏點了點頭說道:“當初你允炆叔一下子殺了她四個兒子,我當時跟你祖母接見了她,她都沒有掉一滴淚,今日反倒是老淚連連。清官難斷家務事,你也不要大動干戈,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幫老夫人解決後顧之憂。”

朱瞻基本來就有心整頓京城勳貴,留鄭能在京,就是想讓他幫自己處理這件事。

如今吏治清明,封賞又足,武將勳貴家族大都沒有吃空餉的惡習。

但是京城勳貴們大部分已經過了三代,三代的浮華生活,養出了不少紈絝子弟。

這些人大錯不敢犯,小錯卻不斷。

原來顧佐在應天府尹任上,秉公執法,懲治了不少勳貴子弟。

如今趙羾接替了他的位置,趙羾領軍作戰還行,這治安管理不是他所長。

雖然朱瞻基沒有專門關注,但是有不少情報來源,很清楚京城的風氣不如以前。

這其中,這些勳貴子弟就是主要原因。

朱瞻基想要藉機懲治一番,然後都發配軍中訓練。等朱棣迴歸,大移民開始,就把他們都送到海外去。

這徵略海外,對有理想的年輕人是美差,但是對這些紈絝子弟可就要命了。

朱瞻基也不可能在羽翼未豐的時候自己拆自己的臺,畢竟軍隊的穩定最重要,他不能一下子把勳貴階級得罪完。

這件事就是要做,也要講究策略,循序漸進。

回了興慶宮,朱瞻基就讓孫林安排人去了解一下鎮遠侯府發生了什麼事。

這件事內監,諮情司的情報網是比不上錦衣衛的。京城各府,都有錦衣衛的暗線。

第二天,楊章德就把情報送到了朱瞻基的案頭。

當初顧家長子顧統做到了普定衛指揮使,因爲顧成投靠朱棣,他們被朱允炆所殺。

現在還剩下的三個兒子,是當初的幼子。

這些年來,他們也都蒙了父蔭,一個個都掛名在五軍都督府,領一份錢糧。

相比上面死去的五個哥哥,他們就是典型的紈絝子弟,特別是在顧成死了之後,一個個都成家立業,分府別居,有了小算計。

他們倒是沒有大惡,關鍵是看中了顧家留下的家產。顧興祖不在京城,這個爵位他們是不能指望了,想要點銀子倒也說的過去。

但是爲了銀子,三兄弟鬧的不可開交,鬧的老母親到宮中告狀,這就說不過去了。

“殿下,這顧家老七就在我錦衣衛掛了個空銜,想要對付他們,就是一句話的事。”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懲治他們的事兒,而是要借他們這件事,如何整治京城勳貴中的那些米蟲。大明不能養閒人,也不能讓他們躺在祖輩的功勞簿上無所事事。”

“那……”楊章德不是一個謀將,給不出更好的意見了。

朱瞻基跟金闊說道:“這兩天你去牛首山,讓朱勇安排一處營寨,要大一點。如今這京城勳貴家族,凡是沒有正當司職的,孤準備全部扔那裡去。”

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一百章 北上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七章 呂宋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八章 鄭家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八章 鄭家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八章 習武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九章 拜師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八章 習武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
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一百章 北上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七章 呂宋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八章 鄭家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八章 鄭家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八章 習武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九章 拜師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八章 習武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墨竹工卡县| 富民县| 英德市| 安丘市| 恩施市| 建德市| 邢台县| 鄯善县| 合川市| 日照市| 榆树市| 临澧县| 乌什县| 郯城县| 广宁县| 南京市| 宜丰县| 哈尔滨市| 武邑县| 莱芜市| 鄢陵县| 金坛市| 保山市| 绿春县| 左贡县| 松滋市| 晋中市| 当阳市| 乌鲁木齐县| 包头市| 兴化市| 冀州市| 阿尔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报价| 专栏| 伊春市| 岑溪市| 衢州市|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