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四章 壽宴

張輔的忠誠是不用懷疑的,一個三十年後,以七十五歲高齡的年齡,英勇戰鬥赴死的老將,根本不用懷疑他的忠誠。

實際上,在明朝初期,不管是洪武朝,還是永樂朝,絕大多數的文官能做到不貪財,武將能做到不怕死。

這相比前宋,相比明朝後期,武將怕死,文官貪財的世道,差異是巨大的。

究其原因,不是人的道德素質更高。而是因爲如今的文臣,武將,宦官三方相互制約的方式合理。

只要朱瞻基保持這個框架不動搖,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的權力壓制另外兩方。

留下張輔,不是因爲怕他功高震主,而是要用他來穩定國內武將的心。

這一點朱棣顯然是早就跟張輔通氣了,但是作爲朱瞻基來說,他也一定要跟張輔達成共識。

張輔不是一般人,一般人朱瞻基還需要在他們面前保持高深莫測。但是對於位極人臣,並且跟皇室關係密切的張輔來說,需要的是讓他清楚領會到上位者的心意。

張輔是個聰明人,朱瞻基同樣也是。

哪怕他因爲年齡原因跟張輔在閱歷上有些差距,但是前世控制的產業有上百萬人,朱瞻基在權謀和閱歷方面的差距早就被彌補了過來,而且有過之無不及。

所以兩人之間不需要在這個場合進行多麼深入的交談,只是短短的三言兩語,一個眼色,一個表情,一種姿態,就能讓對方領會自己的意思。

相反,其他的勳貴藉著這個機會與朱瞻基大打感情牌,這次朱棣出征,幾乎每一家都有子弟跟著前往。

大明的武將也需要傳承,也需要鍛鍊,戰場纔是最好的學校。

大浪淘沙,能在風浪中生存下來,表現優異的勳貴,才真正值得培養。

而留在京城的勳貴,現在已經能夠確定,不管還會不會讓太子繼位,朱瞻基註定會是未來的皇上,還是大權在握的皇上。

因爲朱棣出征,大明的軍政,民政全部都交到朱瞻基的手中了。有這兩三年的時間過渡,朱瞻基就絕對不會讓大權旁落。

哪怕未來朱高熾能被朱瞻基念著父子之情,讓他在皇帝位置上過渡幾年,權力依舊會控制在朱瞻基的手中。

朱高熾,永遠只是個傀儡。

何況,按照現在朱高熾的身體狀況,他能不能活到朱棣西征回來,都還是一個問題。

朱棣不像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他只有三個成年皇子。

朱瞻基也絕對不是朱允炆,他與前兩任皇帝有著相同的認知和權謀,而且,甚至更加出色。

如今的大明勳貴幾乎都跟著朱瞻基的身後有了共同的利益,這個時候,誰能成爲他的對手?

沒有!

朱高煦已經認輸了,他在過年的時候向朱瞻基低頭的消息,早就傳遍了京城。

而且這次他還要隨皇上西征,並且想去西洲看一看,以後就準備在西洲打下一片江山。

朱高燧更不行,他在軍中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常山衛指揮使孟賢,孟賢也是如今的保定候,亞聖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孫孟瑛的庶長兄。

如今孟瑛已經緊密地站在朱瞻基的身後,孟賢對朱高燧還有多少忠誠,也非常值得懷疑。

而且如今的朱高燧精力全部放在了賺錢上,早就擺明了姿態,要做一個富貴閒人。

所以,朱瞻基有很大可能成爲第二個建文帝,直接以皇孫登基,但是絕對不會成爲第二個被皇叔奪位的建文帝。

朱瞻基當然知道這些勳貴的心思,他也需要這些勳貴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絕對不會拒絕他們的依附。

只是重用不重用,這就不是由他們的爵位和官職來決定,而是由他們的能力來決定。

“殿下,如今新募兵員之事,陛下已經託付臣,只是這次募集兵員,主要就是爲填補殿下的幼軍營,這募兵只標準,還望殿下示下。”

說話的是成國公朱勇,他是靖難之役第二功臣朱能之子,僅僅比朱瞻基大七歲,今年剛好三十歲,如今是中軍都督府右都督。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隨朱棣徵漠北,驍勇善戰。

他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

永樂四年,朱能擔任徵夷將軍,征討安南,不幸病死於軍中,追封東平王,諡號武烈。

在朱瞻基前世的記憶中,此人也算忠誠,死於土木堡之變。

在這一世,他也早就將朱勇的事蹟瞭解的清清楚楚。

他十五歲就死了父親,十六歲襲爵成國公,雖然如今年近而立,但是因爲一直沒有徵戰過,所以領軍能力如何,誰也不敢保證。

他如今雖然是中軍都督府右都督,但是並沒有掌府事,也就是沒有實權。

但是中軍都督府一直掌管京營,他不能掌領軍權,但是一些輔助的活還是會交給他辦。

朱瞻基的幼軍原本是兩萬兩千人,但是出海途中,在南洲留下一部分,在休達留下一部分,在克里特島留下大半個衛,在蘇伊士更是留下了近萬人。

以至於回到大明,如今四個衛的幼軍,如今只剩下了數千人,僅有一衛人馬多一點。

所以朱棣下令,從應天府,中都附近徵召勳貴子弟,烈士子弟,不僅要補足幼軍四衛人馬兩萬兩千多人,還要再增加兩衛人馬,湊足三萬五千精兵。

這三萬五千人是朱瞻基是親軍,也是他今後手裡的主要警衛力量,如何挑選,自然由朱瞻基做主。

但是實際上,雖然要挑選三萬五千人,實際上,要招收的兵員超過五萬。

足底這次帶走了大半京營,雖然現在有朱瞻基的海軍第一艦隊,近五萬人拱衛京城,人數還是略顯不足。

第一艦隊的人馬是四大艦隊中最多的,足有十五萬人。

但是第一艦隊負責的區域也是非常大,從長江到黃河,從洞庭湖到太湖,到青海湖,都是第一艦隊的管轄範圍。

特別是淮河一帶,如今治安不靖,水上盜賊橫生,第一艦隊也有各項任務。

能抽出五萬人來京城,已經是將各地的力量壓縮到極致了。

除了第一艦隊,如今朱瞻基手裡最大的力量就是羽林衛四衛一萬兩千人。但是這一萬兩千人是負責保護朱瞻基的,絕對不會外派。

如果遇到有人造反,朱瞻基的手中幾無可用之兵。

當然,如今京衛四十八衛,朱棣不會全部帶走,帶走的只是負責對外征戰的軍衛,比如神機營,三千營等等。

留下的是府軍衛,金吾衛這樣的護衛營,他們在京城擺擺儀仗沒有問題,但是真的上了戰場,戰鬥力堪憂。

所以,不管是爲了現在,還是以後,幼軍營的擴充,必須早日提上議程。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如今幼軍被編入京衛上直衛,負責對外征戰,所挑選兵員也一定要以能英勇殺敵爲主。此事我已有章略,成國公明日入宮,孤再與卿詳談。”

朱勇也知道現在是張輔的壽宴,朱瞻基不可能現在跟他細談。抱拳說道:“殿下,臣輾轉獲得一份羽林衛學的教學大綱,細心研究下來,才發覺羽林衛學轉爲培養將才而設。只是臣仍然有大部沒有能研究透徹,還望殿下允許臣能入羽林衛學求學。”

周圍衆人皆是吸了一口冷氣,羽林衛學現在名聲雖然響,但是朱勇已經是大明頭等勳貴家族。

原本朱元璋時代的勳貴暫且不提,除了徐家,也沒有多少公府。

這靖難之役之後,只有不到十人封公,死後能追贈封王。

一是淇國公丘福,他是靖難首功,被封淇國公。但是因爲大意失荊州,造成了大明初期的最大一場慘敗一戰損失十萬人。

然後朱棣大怒,褫奪世爵,家族流放三千里。

其次就是朱家,朱能若不是病死,根本不會有張輔的崛起。或者說,張輔這個後輩崛起的沒有這麼快。

朱能有多牛,明初名將輩出,他卻能被稱爲戰神。朱棣決定南征,主帥是就朱能,副帥是如今的黔國公沐晟,英國公張輔。

因爲他病逝,張輔才能成爲東路軍的主帥,按照朱能留下的方略,獲得大勝。

因爲這場大勝,西平侯沐晟變成了黔國公、新城侯張輔變成了英國公張輔。

朱家已經是頭等世家,朱能卻要進羽林衛學學習,這讓其他勳貴如何自處?

這就好比一個國家的副國防部長,副總參謀長,現在提出要去學校進修,是完全不在乎臉面了。

不過朱瞻基對朱勇的印象卻更好了,笑道:“愛卿何至於如此?羽林衛學雖然稱不上有教無類,但是也絕不禁止勳貴入學。不過愛卿身爲朝廷大臣,若以求學名義就太過擡舉羽林衛學了。愛卿若有何不解,皆可入羽林衛學查閱資料,讓教授講解。”

朱瞻基給了朱勇面子,他也以更恭順的態度抱拳道:“如此,臣多謝殿下!”

這個時候,其他人見朱瞻基如此好說話,立刻也紛紛拜託。

不過這些人更像是投機分子了,朱瞻基並沒有直接允諾,只是說道:“羽林衛學教員有限,當初只是數十兵士,被孤傳授了各種知識,方能教導六百學員。直到第二批學員成才,又多了近百教員,才能在十三年開始擴充。

不過,孤一走三年,這三年出來的學員都被各軍衛搶走,如今的教員依舊只有一百四十餘人,但是學員人數已經達到兩千以上。

孤欲編了教材,又恐他國內間學了去,轉過頭來對付我大明,所以纔沒有擴大規模。

你們若是真有所惑,皆可將自己所學祥呈成冊,然後由教員按照各人不同的偏長,有目的性輔導。

但是若不是自願從軍,就不要去打擾我的教員們,他們身上的任務多著呢!”

這樣一說,其他人登時有些尷尬了。

但是朱瞻基說的是實話,要不是他嚴格保密,應天府現在各國使節衆多,恐怕早就學了去,回去培養自己的士兵了。

大明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像儒家學說這樣的知識,具有大一統的影響力,傳播的越廣越好。

但是工業,技術,醫療,軍事這方面的優勢,絕對的保密的越嚴越好。

他們大多數人並不是想要去羽林衛學學東西,只是想在朱瞻基的面前刷個好印象。

所以,朱瞻基才提出來,想學可以,你要先把自己會什麼,都寫的清清楚楚,然後我才決定怎麼教你。

朱勇見場面有些尷尬,自己也後悔不已。他是有心想在太孫面前討好,可不是爲了造成矛盾的。

所以他又連忙轉圜,說道:“今日是英國公壽辰,此事改日再談。殿下,臣與魏國公府組建了一直蹴鞠隊,在京城雖然不敢自居第一,但也在十四年奪得了第一屆皇家大賽的頭名。

如今京城能與我家蹴鞠隊相比的也就只有兩三家,所以今日想與殿下謀取一個競技場的席位。

這競技場耗資巨大,自然不能讓內庫出錢,工部出力,我等白白享用,所以殿下但有所命,勇無所不從。”

這個時候,主人張輔帶著沐昕走了進來,哈哈笑道:“惟真,此事當不可讓你專美,這競技場一席之地,我也爭定了。”

張輔原本的心思一直在交趾,在京城根本沒有組建蹴鞠隊,但是在南疆軍中,蹴鞠照樣流傳開來。

京城第一次組織蹴鞠大賽,是在三年前。然後內監通過坐莊,獲利萬兩,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每年都要舉辦。

如今的蹴鞠隊自然沒有職業聯賽,每年只有兩次循環賽。

春耕之後,夏收之前有一次,爲期一個月,稱之爲初賽。

初賽選出十六支隊伍,到了十月中旬,秋收之後,進行決賽,同樣爲期一個月。

獲勝的隊伍不僅有金錢獎勵,還能獲得更重要的名望,因爲朱棣是個球迷,每年都會抽時間觀看比賽,還會親自爲冠軍頒獎。

十七年春,張輔和黔國公沐晟聯合起來,組建了一支南疆隊。

他們雖然是第一次參賽,但是實力不俗,不僅初賽順利突圍,在決賽中也獲得桂冠。

他們蹴鞠隊的頭號球星王大錘如今在京城可是最火的蹴鞠偶像,據說去逛青樓都有花魁願意不要銀子相陪。

朱瞻基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忍不住有些好笑,在這幾百年前的大明,就已經有第一代足球偶像了。

如今各支蹴鞠隊其實已經有了盈利的勢頭,一些普通百姓組建的蹴鞠隊,就經常租用一些場地,舉行一些比賽。觀看的人收五枚銅錢,十枚銅錢,也能生存下去。

貴族們組建的球隊當然不好意思,也不屑去賺這點小錢,因爲一般的場地都是平地,能容納幾千人觀看,就是多的了。

但是現在有了競技場就不同了,一個十萬人的競技場,哪怕只是坐一半人,一人收五十個銅錢,一場比賽就能賺兩千多兩銀子。

在銀子還非常值錢的現在,這筆錢對任何人都不是一筆小數目。

一個朝鮮,一年拿一百五十兩黃金,七百兩銀子還叫苦不已。不是因爲這筆錢太多,而是如今的金銀數量極其有限啊!

那所謂的腰纏十萬下揚州,且不論能不能纏的下,在南樑時期,十萬指的是十萬銅錢,可不是十萬兩銀子。

宋代爲什麼要用交子,也是因爲沒有現金,沒有現銀。

明朝給官員發放俸祿,爲什麼要用糧食,布匹,也是因爲沒有金銀。

至於那許多小說裡面寫的唐宋,甚至更早時期動不動就幾十萬兩白銀,那都是笑話。

在原本的歷史上,一直到明朝中期,東瀛的金銀出產就佔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到了明朝後期,西班牙從美洲發現了無數金銀礦,用金銀交易才成爲主流。

因爲開始已經見過了禮,張輔說完這次只是向衆人平揖,算是打了招呼。

而跟他進來的沐昕卻是一個長揖,向衆人行禮。“昕見過殿下,見過同袍。”

他是姑父,朱瞻基也還了半禮,其他人也都是按照身份回禮。

見禮完畢,沐昕就迫不及待地說道:“惟真,你們的球隊奪魁那是三年前了,去年可是我們兩家的球隊獲勝,這競技場,我們必須要有一位。”

朱勇的爵位高,但是沐昕的年齡大,身份尊貴,朱勇耍不了威風,只能撇嘴道:“我們與寶鈔司已經談妥,今後將會與寶鈔司合作,每旬舉辦一場比賽。除去費用,門票我們可以獲利五成,賭注我們可以獲利兩成……”

沐昕哈哈笑道:“你以爲我們就沒有跟寶鈔司談妥?鍾瑞那個老狐貍怎會只跟你們一家談?”

朱勇大吃一驚,看著兩個老狐貍,說不出話來。

而另一個小狐貍,則在一邊偷笑不已。

寶鈔司的大太監鍾瑞,可是從洪武七年,剛發行寶鈔的時候,就在寶鈔司幹活的老人了。

他一輩子沉淫一件事,在寶鈔的印製,發行,以及財政統籌方面,都有著無與倫比的經驗。

朱瞻基早在發明新的蹴鞠規矩的時候,就想到了開辦賭局,並且拿出了後世幾大菠菜集團通行的投注方法。

誰來執行這個任務,當然是寶鈔司了,因爲他們本來就是印製專家,他們印製出來的投注票,也是極難防制,而且他們能輕易辨別真假。

不過這件事朱瞻基交給了他就不管了,沒有想到,幾年下來,這項事業還真的就做起來了。

菠菜雖然算不上正當的來錢渠道,但是確實現金流通非常大的產業。

在這個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賭博的年代,也能通過菠菜將民間的財富盤活。

當然,不是到必要的時候,他不會輕易破壞規則,因爲規則建立艱難,破壞起來卻易如反掌。

他現在已經建立了銀行,老百姓也逐漸相信朝廷的信用,開始將錢財存進銀行裡面。

但是越大的商戶,越是不相信朝廷,如今民間的大額金銀交易依舊旺盛。

不過這些商人已經認識到了金銀幣純度和質量都是值得可信的,內監銀作局這幾年壓鑄了數億的銀元和價值數億兩白銀的銅錢,壓鑄機都壞了幾十臺。

可是銀行的存款總額,流動資金,還不足壓鑄錢幣的數額七成。

之所以有七成,還是因爲內監限定了商戶與朝堂交易,必須把錢財存進銀行。

而且朝廷各種公費,工程用度,官員士兵俸祿也都是通過銀行。

還差了三成,除了少數流通到境外的金銀銅幣,那就只有大商戶們私藏起來的金銀幣了。

朱瞻基因爲出海,對金銀現金交易一直沒有進行治理,朱棣也沒有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認爲朝廷到處設卡,耗費人力物力,還會增加腐敗的環節,所以沒有控制。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如果大量的金銀被作爲剩餘物資私人存儲起來,只會造成市面上的錢幣短缺。

社會的發展需要錢財流通,金銀不能吃,不能喝,再不拿出來用,逐漸會因錢幣短缺造成財富飢渴。

雖然轉變人們的認識非常艱難,但是第一步必須要走。

清查銀行賬目,促進商品流通的同時,也要促進貨幣的流通,這樣經濟纔不會失衡。

在以金銀實物充當貨幣的年代,在沒有第三產業的年代,是不用擔心金融危機的,但是要謹防貨幣短缺危機,貨幣充裕危機。

一幫五毒俱全的老傢伙們將話題從蹴鞠又扯到女人身上,老傢伙們得意洋洋。晚輩們一個個裝作靦腆,實則不屑地傾聽老傢伙們互相揭短,或者是賣弄自己的風流史。

朱瞻基見話題逐漸扯遠,乾咳了一聲。衆人雖然看似一直在扯淡,但是實際上一直在關注朱瞻基的神情。

聽到他的乾咳聲,登時所有人度住嘴了,看向了朱瞻基。

朱瞻基這才說道:“提到寶鈔司,孤倒是想起了一件事。這大明發展銀行纔開了三年,現在竟然就有了三百萬枚銀幣的虧空。

孤最近準備好好清查一下賬目,你們各家若是在銀行有掛賬,沒有到期的就暫且不提,超過期限的,還是儘快將賬目抹平。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啊!”

(今天還要去打一天針,怕又更新晚了,所以昨晚睡了兩個小時就起來碼字。如果下午狀態好,就加更……但是不要抱太大指望,牙疼雖然緩解了一些,但是爲了碼字沒有休息好,今天怕是還要難受一天。希望大家體諒,謝謝!)

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五章 碰撞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三十章 選擇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十章 囚禁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八章 習武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三十章 心態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八章 習武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十五章 斬殺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十九章 思想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四十章 天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章 西北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一章 緊迫
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五章 碰撞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三十章 選擇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十章 囚禁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八章 習武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三十章 心態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八章 習武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十五章 斬殺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十九章 思想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四十章 天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章 西北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一章 緊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高淳县| 民权县| 鄯善县| 长垣县| 通城县| 阜城县| 临沂市| 杭锦旗| 绍兴县| 青州市| 于都县| 睢宁县| 哈巴河县| 涞水县| 巴青县| 恩平市| 射阳县| 彰武县| 儋州市| 扎兰屯市| 南澳县| 安国市| 额尔古纳市| 正安县| 景洪市| 浮山县| 牙克石市| 武清区| 九江市| 娄底市| 云龙县| 霍山县| 五台县| 山东省| 景泰县| 法库县| 六盘水市| 资溪县| 木里|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