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六章 中秋

自六月那場車禍之後,馬致才痛定思痛,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火車的改進上。

從雕刻地球儀,到製作出大明第一臺車牀,再到研究水車傳動的連接部分,馬致才已經是大明如今最頂尖的機械專家。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期,許多發明創造其實就是隔著一層窗戶紙,許多新技術的應用,主要就是一個思路問題。

但是馬致纔不同,他有著豐富的經驗,加上朱瞻基的“引導”,讓他個人能達到的深度,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發明家。

殿下說火車的車輪需要加大,那就加大。

殿下說火車的車輪需要聯動,那就研究聯動裝置。

他如今雖然掛名工部員外郎,但是實際上,他是下馬橋機械研究院的負責人,跟朱瞻基的私人專家一樣。

他現在對員外郎的身份並不重視,不要說一個員外郎了,就是做到工部尚書,又能怎麼樣呢?

等殿下登基,他可就是皇上面前的機械專家,這個身份,遠比其他身份更讓人羨慕。

兩個月來,他積極與各個工坊的工匠們進行探討,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哥哥問題。

從冶煉工坊的純鋼水融化,到泥模,蠟模,鋼模的試驗。

光是鋼水中的氣泡問題,就困擾了馬致才和那些技師半個月的時間。

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鐵匠,提出了透氣設計,在磨具上多設計了兩個透氣孔,讓鋼水在進入模具的時候,能夠充分地透氣,這樣才解決了車輪鑄造中的氣泡。

原本只是一個直徑二十釐米的車輪,這樣的鑄件並不需要太精密的模具,就能得到強度足夠的車輪鑄件。

但是當車輪的直徑擴大了一倍半,重量增加了六七倍,這麼大的精鋼鑄件,遠比銅鑄件需要解決的細節問題更多。

終於能夠鑄造出強度合格的車輪,加工的車牀除了動力部分,車牀,磨牀的尺寸,夾具的尺寸,都要根據車輪的大小進行改進。

除了這些,還有火車的車輪連動部分,也需要好好地研究一番。

最開始的火車車廂車輪,因爲不需要動力傳輸,所以就是一排輪子裝在車廂底部,架在鐵軌上。

這些車輪就跟後世礦車下面的小車輪一樣,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只能根據鐵軌變向。

但是現在小車輪改成了大車輪,朱瞻基又要求兩排同位置的車輪轉向的時候統一轉向,這樣可以增加車廂的穩定性。

這個技術因爲不需要主動控制,只是一種被動的調整,所以只需要在車輪軸上給車輪加一個銜接部分,讓兩邊的車輪連接起來就好了。

這個技術不難,比車輪的製造要簡單的多了,也比車輪更早就設計好。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問題排除和解決,第二次試車被放在了八月十四,這也是爲了迎接第二天的中秋節特意爲之。

而朱瞻基這一日因爲要接待從南洋蘇祿國過來的三王,從渤泥國來的黃元麗,黃元孫姐弟倆,並沒有能夠到下馬橋農莊親眼目睹火車的運行。

蘇祿國經過了三年的時間,東王巴都葛叭哈喇已經過世,在原本的歷史中,他是在到大明朝覲,返回蘇祿國的時候,死在了德州。

然後,他就被葬在德州,並且留下了後人守墓,融入了中華。

但是這一世,因爲朱棣要去西洋,他們並沒有來大明朝覲,而朱棣前往西洋的途中,經過蘇祿的時候,東王就已經死了。

朱棣直接冊封了東王王子督馬含爲新的東王,並且接納了蘇祿國的投誠。

這種接納,並不是單純的冊封了,而是接納蘇祿國成爲大明的疆域,並且會向蘇祿國委派官員進行管理。

他們之所以願意投誠,主要就是想和平下來,受到大明的保護,然後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大明接納他們以後,不僅要委派官員,而且要向他們輸出技術,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環境。

呂宋的改變他們都看在眼裡,原本呂宋一年之中半年有大風,相比位於赤道旁邊寧靜的蘇祿國,是遠遠不如的。

可是如今的呂宋在許柴佬的帶領下,發展的越來越好,已經把蘇祿國遠遠拋在身後,所以他們現在有些急了。

在安排好國內的事務之後,三王連同他們的家人,乘坐內監的香料船,一起來到應天府請求支援。

而渤泥國又不同,他們在永樂七年就已經請求內附大明,當時的朱棣也同意了。

不過當時的老國王黃森屏死在了應天府,後面兩王相爭,打了幾年,後來才由心向大明的黃元孫,沙里夫阿里掌權。

黃元孫是一心想要歸附大明的,但是他的姐夫,也就是沙里夫阿里心有顧慮,拖到了現在。

朱棣經過渤泥國的時候,因爲時間的原因,沒有逗留,這讓沙里夫阿里和黃元孫都有些恐慌。

他們隨後跟著艦隊一起到了星城請罪,但是朱棣的眼裡並沒有他們,把他們推回給了朱瞻基。

渤泥國朱瞻基是一定要拿下的,光是爲了那裡的優質石油,朱瞻基也不會放過這個地方。

在整個東方,能夠出產優質輕質油的地方,並且易於開採和運輸,就只有渤泥國了。

在蘇門答臘島,有亞洲最大的油田之一,在西伯利亞,也有巨大的油田。但是不要說那些地方,即便是大慶,那裡的石油抽出來了,能如何運輸?

只有渤泥國的石油質量最好,又是在海邊,不管是生產還是運輸都是最便利的。

對這兩個國家想要歸附大明,朱瞻基卻有些顧慮,主要原因不是別的,而是他們已經綠化。

阿拉伯人在八世紀發展起來以後,就開始綠化,特別是他們的國家被突厥人佔領以後,隨著他們逃向東南亞,開始給東南亞染綠。

特別是最近一百年來,因爲蒙元勢力的萎縮,他們的發展非常迅猛,朱瞻基三年前到東南亞,就已經發覺了這個嚴重的情況。

所以對待他們,絕對不能像對呂宋和星城一樣,直接給予優待,而是要有條件的幫助。

八月十四,朱瞻基在謹身殿內與他們磋商了一整天,表面上對他們很和氣,但是背後卻讓內閣制定嚴厲的宗教信仰政策,以此來應對他們的歸附。

你想要變成大明人,可以,但是必須要遵循我大明的習俗,那些綠教的條條框框全部都給我拋棄了。

否則的話,我大明即使要拉攏你,也只會有限的幫助。

不管是鐵器,造船,貿易,都要大打折扣。

在這個政策沒有制定出來之前,朱瞻基要晾一下他們。

但是他們並沒有發覺朱瞻基親熱背後的冷漠,因爲他們已經被應天府的繁榮迷花了眼睛。

應天府這些年已經成爲了大明的對外窗口,這個飛速發展的城市,讓每一個初次抵達的人都驚歎不已。

就連那些其他地方的商人,士子來了應天府,都會迷失在這個花花世界,更別說這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夷人了。

街市上那琳瑯滿目的商品,各種各樣不知道用途的新奇玩意,還有那猶如奇蹟一樣的工業區,無一不讓這些人彷彿來到了外星球,見識到大明的繁榮。

“眼下馬上就要過中秋,然後又是秋闈,諸位愛卿暫且在鴻臚寺的客舍裡多住幾日,待到月末,孤在抽出時間來接見諸位。馬愛卿,你們鴻臚寺要款待好幾位國主,不可怠慢。”

“遵旨……”

幾位國主也都知道,朱瞻基想要拿出一套針對他們的政策,需要一段時間,半個月的時間能拿出來,已經是快的了。

他們紛紛喜氣洋洋地告辭,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街市上大買特買了。

待他們被送出謹身殿,朱瞻基纔回頭跟解縉和蹇義說道:“南洋的問題在於宗教問題,我大明雖然不禁宗教,卻不能讓任何宗教有過大的影響力。所以,在這方面,必須要有嚴苛的制度。

當然,除了嚴苛的制度還不夠,更應該建立一套吸引民衆脫離宗教的機制。比如說,信仰綠教的百姓,就不能獲得大明的援助,在南洋開設的工坊,也不能招收信仰綠教的百姓。

針對這些國主,凡是信仰綠教,援助減半,並且嚴禁禮拜。”

蹇義沒有去過南洋,不瞭解那邊的情況,對朱瞻基的決定非常贊同。但是解縉很清楚南洋地區的百姓,幾乎大部分都信仰了綠教。

朱瞻基這樣的決定,肯定會遭受他們的抵制。

蘇祿國的三王之中,勢力最大的東王督馬含可以說是朱瞻基的人,另外兩王也翻不出水花。

可是渤泥國的蘇丹,也就是黃元麗的丈夫沙里夫阿里,他可是阿拉伯人,更早就是作爲傳教士來的南洋。

他本來就因爲信仰原因,一直對大明心有顧慮,這樣的政策,顯然是他不能接受的。

朱瞻基笑道:“無妨,把孤的意思透露給黃元孫,要是對方執迷不悟,孤不介意給黃元麗換個女婿,或者乾脆讓黃元孫當唯一的國主。”

渤泥國不過是一個蕞爾小國,不要說西征大軍了,只是把駐紮在星城的那一支海軍艦隊派過去,就能直接平了他們。

中秋節的大朝會上,這一天沒有處理政事,而是廣邀各國使節,一同在奉天殿進行了一場世界各國大聯歡,慶祝中秋節。

下午,宮中舉行了各種慶祝,許久沒有出來的張貴妃,也讓後宮的幾臺戲班,給宮中的內侍,宮女,還有皇室成員表演了各種節目。

朱瞻基下午沒有參加慶祝,但是到了晚上,也是好好陪伴了一番自己的一幫孩子。

第二天中午下朝,吃過午飯,他就來到了下馬橋農莊,讓火車又進行了一番試驗。

這一次,他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火車換了大車輪之後,穩定性增強了許多,坐在上面非常平穩,但是過彎的時候,因爲減震的原因,側傾還有點嚴重。

但是這不是大問題,而是等他坐在了車上,發覺這個火車設計的太窄了。

在設計鐵軌的時候,朱瞻基要求的寬度是一米五,但是明代的一里大約是五百六十米,除於五百,一米就合後世的一米一。

也就是說,現在的鐵軌寬度,擱在後世,就有一米六五,屬於絕對的寬軌列車。

爲什麼設計這麼寬,也是有原因的,因爲後世根據西方來的列車寬度,在二十世紀末期,實際上就已經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了。

火車剛發明的時候,鐵軌是以兩匹馬的寬度來確定的,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但是當鐵軌全面鋪開以後,想要改變,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說,後世的列車鐵軌寬度,是將錯就錯。

因爲鐵軌是這樣設計,火車是這樣設計,包括隧道都是這樣設計,想要增加火車的寬度,需要將整個鐵路線進行改變。

但是火車運輸又不能停止,所以根本改不了。

這樣的寬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能夠應付使用的。可是科技在發展,工業在發展,後世造出了許多巨無霸的工業設備,根本不能用火車運輸。

舉個簡單的例子,水電站的發電機組,火箭的外殼,還有風力發電扇葉,這些都不能用鐵路運輸,只能通過汽車轉運。

朱瞻基前世出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懂事的時候,剛好的九十年代大發展時期。

當時的報紙,電視上經常就在討論火車寬度太窄,導致大型工業構件無法運輸的問題。當時許多人都曾建議,建設寬度兩米的超寬鐵軌。

兩米的寬度有些太誇張了,因爲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畢竟那樣的大型構件,並不是很多。

他那時候好奇,也研究過火車的軌距與運輸問題。發現不需要兩米的軌距,只需要一米六的軌距,實際上就能把火車的載重寬度,增加一米以上。

所以,朱瞻基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求馬致才按照一米五(實際一米六五)的寬度來建設鐵軌。

但是因爲當時沒有說的太清楚,馬致才他們設計車廂的時候,竟然把車廂與鐵軌設計的一樣寬……

等朱瞻基坐了一圈,火車平穩地停了下來,朱瞻基提出了兩個要求。“諸位愛卿辛苦了,不過,孤坐了一圈,發現了兩個大問題,第一,是車廂太窄,這樣載貨,載人,都會少了許多。車廂的寬度,可以比鐵軌寬一米以上,按照孤的估計,即使車廂寬度三米以上,依舊能保持平穩。

其次,剎車系統用木材摩擦太危險,這樣遇到緊急情況,就不能及時停車。蒸汽機既然能供應動力,推動火車行走,自然也能供應動力,將車輪抱死。

所以,還要諸位愛卿同心協力,研究出相應的剎車系統來。”

馬致才躬身說道:“殿下,火車設計的太寬,就會太重,動力略有不足啊!”

“那就研究新型的蒸汽機,更大的蒸汽機,技術會發展,今後可能會造出一節車頭可以帶動幾十節車廂的火車,一次可以拉幾千人到千里之外。不能因爲現在的動力,就把今後給疏忽了。任何設計,都應該具有前瞻性。”

馬致才連忙說道:“臣這就安排人手改進,……那就初步把車廂設計成三米?”

朱瞻基忍不住爲他的死腦筋感到著急,不過他也知道馬致才的苦衷。他只敢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做事,否則的話,出了事故,他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後世的一米四的軌距,車廂的寬度就有三米,現在一米六五的寬度,車廂可以設計到三米五以上。

朱瞻基說道:“暫且按照三米五來設計車廂,我要能坐更多人,能裝更多貨。另外……”

他望向了負責鐵軌研究的工部主事賈聰說道:“雖然火車還沒有完全設計好,但是應天府的鐵軌建設,現在已經可以開始了。你與工部的應天府改造部門聯繫,根據新的應天府的設計,進行鐵軌的鋪設。

在進行鋪設鐵軌的時候,要記得兩邊一共預留五米到六米的寬度。沿途還要設置好防護措施,不要讓不懂事的孩子們被車撞死。”

以現在的技術手段,當然也能建高架橋,但是耗費太大,沒有意義。

只要在鐵軌兩邊進行一些簡單的防護,比如兩邊砌一截能擋住車輪的矮牆,就能有效防護。至於那些自己找死的熊孩子,這是什麼時候都避免不了的。

朱瞻基是想利用應天府的火車運行,積累經驗,爲今後的國內鐵道建設做準備。這個有軌火車系統,以後註定會被電車取代。

在這邊的事務處理完,剛準備回去,遇到了孫嫺和藍煙聯袂而來。

藍煙這段時間一直忙著青黴素的培植,但是因爲朱瞻基不允許她深入一線,其他人第一次沒有經驗,到現在爲止,一直沒有能大量培植出青黴素菌。

產出了一點青黴素菌,沒有做幾次試驗,就已經沒有了。

看著藍煙有些憔悴的臉,朱瞻基忍不住說道:“這件事不要急,不要因爲研究,把自己也搭進去了。”

藍煙欲言又止,孫嫺忍不住捂嘴笑了起來,輕聲說道:“殿下,藍良娣精力不濟,可不是因爲試驗,而是跟妾身一樣,又有喜了。”

朱瞻基楞了一下,首先想到的是她懷孕了,那許多研究就要停下來了。

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情笑道:“這可是好事,以後你只做理論上的指導,一切讓其他人自己研究去。愛妃已經有五個月身孕了,怎麼今日來農莊?”

“殿下將拼音交給妾身,如今已經基本整理出來了,今日來聽那些夷人評價。剛到農莊,就遇到了藍良娣暈厥,這才先把藍良娣押到殿下這裡來,讓殿下好好管教,不要因爲做事傷了胎氣。”

自從朱瞻基告訴孫嫺,藍煙是鬥姆娘娘轉世,孫嫺對藍煙就格外客氣,在她面前也很少擺太孫妃的架子。

在親眼見到藍煙現在的高深莫測之後,她更是態度大變,對藍煙甚至稱得上親切了。

她很清楚,藍煙身上的神秘氣息越濃,對她就越沒有威脅,因爲太子妃不會允許一個神婆成爲後宮之主,威脅到她的地位。

藍煙也沒有宮斗的心思,注意力都放在了宮外,在後宮的存在感更低了。

所以,孫嫺現在喜歡她的很。一個僅次於自己身份的良娣,還有蜀王妃這樣的後臺,卻不會成爲自己的威脅,只會成爲臂助,讓她怎麼能不喜歡?

朱瞻基瞪了一眼藍煙,讓她有些心虛地低下了頭,這纔跟孫嫺說道:“愛妃讓那些夷人熟悉了之後,可以召見一下解師,他對這些更爲精通。”

孫嫺點頭笑道:“不用你操心了。解家兩子如今在秋闈,等他們考完,就會來幫我。”

從最開始的阿拉伯數字,到標點符號,以及外國算學,都是解縉在推廣的。解禎期和解楨亮他們更能接受新的知識。

所以聽到孫嫺說已經有了安排,他就不再操心這方面的事情。

帶著藍煙上了馬車,藍煙才扭捏地趴在了朱瞻基的懷裡撒嬌。“我是不知道自己懷孕了,纔出現今天的意外,你就不要怪罪那些內侍,宮女了。”

朱瞻基伸手在她屁股輕輕打了一巴掌,說道:“要不是懷孕了,我非要好好教訓你一頓。這個時代,只有子孫繁衍纔是最大的事,你要是因爲研究動了胎氣,母妃要是處罰你,我都說不上話。”

“知道了。”藍煙在他懷裡揚起了小臉,說道:“我想要個兒子呢,以後你也要把他訓練的跟你一樣強壯。”

“一定會的!”

馬車還沒有入城,一陣喧鬧聲傳來,朱瞻基掀開了窗簾,看見兩個羽林衛的士兵跟劉萬說了些什麼,劉萬快步跑了過來。

“殿下,夾江工業區那邊出事了,鋼鐵廠發生爆炸,死傷數十人。”

朱瞻基一時之間以爲自己聽錯了,在他的印象裡,鋼鐵廠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爆炸……那裡有爆炸的東西嗎?

“是什麼爆炸了?”

劉萬也不知道,只能向那兩個報信的士兵招了招手,一問才知,是暖氣室爆炸了。

朱瞻基看了看時間,吩咐說道:“讓內監和工部負責人給我及時搶救傷員,派醫院的人過去。明日我要聽他們彙報情況。”

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六章 分道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十九章 思想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章 迎接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五章 天才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五章 碰撞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六十章 佈局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六六章 矛盾
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六章 分道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十九章 思想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章 迎接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五章 天才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五章 碰撞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六十章 佈局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六六章 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双桥区| 怀来县| 卓资县| 望都县| 康马县| 城口县| 河南省| 濉溪县| 内丘县| 布尔津县| 简阳市| 德州市| 荥阳市| 万荣县| 隆回县| 阳西县| 库车县| 罗甸县| 新营市| 正安县| 莲花县| 康平县| 贵定县| 彭阳县| 阿巴嘎旗| 绥芬河市| 晋江市| 屏东县| 宁陕县| 阳西县| 河津市| 安泽县| 景德镇市| 石棉县| 津市市| 广灵县| 建德市| 满洲里市| 潢川县|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