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

朱瞻基出了後左門,守在外面一清子,玄真,還有一瘸一拐的餘先就迎了過來。

看到餘先,朱瞻基有些愧意,吩咐道:“回去休息幾日,待傷好了,我會好好賞你?!?

他躬身笑道:“替殿下擋災是奴才本分,不敢居功。奴才的傷看起來重,實則輕傷?!?

朱瞻基率先前走,似笑非笑地丟下一句。“我要去城外農莊,你能騎馬?讓李亮他們跟上吧?!?

餘先不敢再逞強了,傷的再輕,也是屁股,騎馬是不用想了。

一清子和玄真都忍不住莞爾,跟在朱瞻基身後。

每次太孫對付他們的時候,總是讓人難受至極卻又說不出冤屈。但是看到他對付其他人,這種感覺還是很舒服的。

太孫殿下雖然才十六歲,但是籠絡人心,弄權的手腕,卻高的驚人。

這個時候,朱瞻基回頭說道:“回頭讓你房裡的小丫頭離開,孤的名聲,不是你能拿來敗壞的。”

餘先嚇了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磕頭說道:“遵命……”

餘先這個人沒有別的毛病,就是喜歡狗仗人勢一點,從永樂八年金闊調到了寧波當鎮守太監,餘先也官升兩級,變成了少監,成爲了朱瞻基身邊的大太監。

這個傢伙雖然那東西不管用了,卻喜歡搞一些虛鳳假凰的勾當。

找對食嘛,宮裡面多的是,朱瞻基也懶得管。但是他喜歡玩角色扮演那一套,還喜歡強迫小宮女,這就有些太齷蹉了。

自己這輩子都還是個小處男,他倒比自己玩的還花。

從東華門出了宮城,跑在前面的李亮已經安排好了出行的人馬,等在了東華門和東安門之間的便道上。

幾個太監伺候朱瞻基戴上口罩,護膝,手套。這才紛紛上馬。

李亮安排好了儀仗,衆人就騎馬出了東安門,前往朱瞻基十二歲時被賞賜的農莊。

太孫儀仗是朱棣劃給朱瞻基的一隊羽林左衛,六十人,分成三組在朱瞻基身邊隨班。加上內侍十二人,一個長隨,兩個貼身保鏢,最低也有三十五人跟在朱瞻基身邊保護。

從六歲起玄真和一清子到了朱瞻基的身邊,他們兩個現在一身功夫也都傳給了朱瞻基。雖然火候力道上,朱瞻基還比不過正當壯年的他們,但是也差的不遠。

兩個道士也不知道朱瞻基從哪裡學了一套柔體術,全身軟起來柔弱無骨,硬起來力能劈石。

而且還會玩雜技,一開始他練習的時候,兩個道長也沒在意。但是現在他爬牆如平地,這就有些嚇人了。

皇宮的城牆,一般人哪爬的上去,但是他不用手就能直接跑上去。就是那些宮殿,他也隨隨便便就爬了上去,這可是真正的飛檐走壁??!

他們兩個道士練了幾十年,也沒有這份能力。

所以,雖然硬碰硬朱瞻基還比不過他們,但是真要打起來,兩個道長也不敢確定自己還能不能贏。

十五歲的時候,朱瞻基幾乎就是打遍宮中無敵手了,朱棣見識到了朱瞻基的本事,這才放心讓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要不是他才十六歲,還在長身體,他也不會這麼瘦。

兩個人也一心想看看,等朱瞻基身體長成了,到底有多大能耐。

現在他們把所有的功夫都傳給了朱瞻基,朱瞻基雖然依舊那他們當老師對待,但是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朱瞻基的保鏢。

十年相處下來,玄真和一清子也沒有離開的想法。

朱棣給武當重修了道觀,武當弟子還有不少在軍中授藝,玄真屬於是最核心的人員,哪能捨得離開朱瞻基身邊。

至於一清子,這個傢伙早在五年前就從朱瞻基這裡要了一個看中的宮女,在應天府成了家,現在兒女都有了。

明初的氣溫不算太低,但是現在沒有工業,沒有暖氣效應,卻是真正的冷。

以朱瞻基估計,現在的氣溫差不多在零下五度左右。

應天府的皇宮其實位於城市的東南角,出了皇城,外面幾乎就沒有住戶了。

前世周遊到過一次南京,他們現在走的位置就是中山陵南邊山下。後世這裡是繁華的市區,但是現在這裡除了孝陵衛,還有羽林左衛的少數農莊,大部分都是皇莊。

朱瞻基的皇莊就在孝陵衛駐地和皇宮之間,正對著朱元璋的明孝陵的一個村子。

因爲距離皇宮近,在朱瞻基提出想要一個農莊的時候,朱棣把這裡賞賜給了他。

朱瞻基沒有種糧食的想法,他要一個農莊,也只是爲了有個能給他訓練士兵的場所。

這個時期,明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而且從朱元璋時代就開始養馬,現在全國有馬一百七十萬匹,光是合格戰馬就有五十萬匹。

但是明軍基本上打仗都是依靠財大氣粗,硬碰硬橫掃。

不管是張輔在安南打,還是朱棣三年前第一次北征,基本上是靠自己絕對的實力來打。

面對安南這樣的農耕地區好打,兩次就把對方搞定了。

但是草原的韃靼、瓦剌放牧民族,他們打不贏就跑。

以至於每次明軍勞師動衆,雖然打贏了,卻不能讓對方傷筋動骨。

三年前,韃靼部被打服了,三年後的今天,瓦剌又不安分了。

朱瞻基對這些歷史不算了解,他只知道鄭和七次下西洋,明成祖五次北伐。

這一次北伐纔是第二次,那就說明,後面還會有三次。

不管跟誰打,朱瞻基都想一勞永逸,不願意跟那些草原人一直拖下去。

第一次北伐籌備期間,他就在農莊裡收納了一批比他稍大一點的孤兒們,第一批的人數也不多,只有兩百人。

朱瞻基按照現代軍事練軍,首先培訓他們的紀律性,用了半年的時間打磨的像點樣子後,又教了他們一招制敵術,軍中三刺,八段錦。

因爲人數太少,這批人他是按照特種兵來訓練的。他不需要他們成爲將領,只需要能在北征的時候起到作用。

十幾分鍾後,衆人就來到了朱瞻基的農莊,卻發覺一大羣人,正在村口鬧作一團。

朱瞻基快馬加鞭,衆人也都不顧寒風,加快了速度跟了上來。

村口的一幫青壯也很早就看到了朱瞻基一行人的行蹤,原本沸騰的情緒平靜了下來,望向一個三十左右的軍漢。

“張營副,如何是好?”

軍漢看向了一個被五花大綁的十七八歲少年,嘆道:“元方,原本我還想給你隱瞞一二,現在,就看你的命了……”

待得朱瞻基一行來到近前,衆人紛紛單膝跪拜?!罢執珜O安……”

那個被綁的青年猶豫了一下,也跟著跪了下來。

朱瞻基騎在馬上,摘下了口罩,眼睛在人羣裡掃視了一圈問道:“發生何事?”

軍漢跪在地上稟道:“回稟殿下,下午訓練甲連乙排甲班軍士元方以腹疼爲由請假,臣本欲帶醫生爲他診治,才發現他欲潛逃,故率人緝拿。”

朱瞻基騎在馬上,俯視著跪在地上的元方,他不敢擡頭,只能看到腦後的髮髻。

“諸位平身,元方,擡起頭來?!?

除了元方,其他人也都紛紛起身,讓出了元方和朱瞻基之間的空間。

一清子和玄真跳下馬來,站在了朱瞻基的馬前。

元方擡起頭了,還有些稚嫩的臉上滿是驚恐和愧疚,跟朱瞻基的視線對了一下,又連忙低下頭。

朱瞻基問道:“爲何潛逃?”

元方不敢擡頭,回道:“小民獲知甲字連這次要去跟蒙元人打仗,可小民家中三代單傳,……請殿下恕罪?!?

這就是想當逃兵了??!

朱瞻基目光在其他人臉上都看了一圈,他們雖然比自己大一兩歲,但是最大也不超過二十歲。

雖然這個時代,他們這個年齡已經成年,並且經過三年的訓練,但是大部分人臉上還帶著一絲稚氣。

平日訓練再多,他們這些人也沒有見過血,對於戰爭也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像元方這樣的人,他們之中肯定還有,只是沒有像元方一樣付諸行動。

“將他帶回校場?!敝煺盎鶌A了一下馬腹,輕拉繮繩,率先進了村子。

這件事可大可小,關鍵還是看朱瞻基的態度。

以前年紀小,雖然組建幼軍,但是朱棣也只是當他鬧著玩。第一批招了兩百孤兒,後面陸續又招了三百多,加上朱棣派來的十幾個教官,總共也不過六百人。

除了甲字連是三年前開始訓練,能上戰場了,乙字連和丙子連的士兵年齡都跟朱瞻基差不多大,還不當大用。

朱瞻基明白,自己需要改變的是制度,是大勢,是風氣,而不只是一支精銳的隊伍。所以除了一些技能,他並沒有把後世的一些東西全部拿出來。

但是,他對這支幼軍同樣也充滿了期待。最起碼,自己教了他們這麼多東西,就是想讓他們具備改變戰局的能力。

現在大軍還沒有出動,就有了逃兵,看來這支幼軍的能力雖然比其他軍隊有所提升,但是骨子裡仍然還跟大明朝的軍隊沒有區別。

這也是自己忌諱年齡的原因,改變太少的原因。

但是,距離出發還有兩個月,距離上戰場還有半年,還有機會來統一思想。

(新的一週,弱弱求一下推薦票,免費的評價票……)

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三章 震撼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三十章 心態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十八章 驚喜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九十章 工部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二章 勳爵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四章 悲與喜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
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三章 震撼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三十章 心態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十八章 驚喜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九十章 工部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二章 勳爵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四章 悲與喜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奉节县| 广汉市| 陵川县| 班戈县| 正镶白旗| 普宁市| 彰化县| 武山县| 荥阳市| 吉木乃县| 济宁市| 广元市| 哈巴河县| 阿克| 奉节县| 金昌市| 岳普湖县| 辉县市| 金湖县| 彭阳县| 岑巩县| 炎陵县| 青龙| 招远市| 虹口区| 兰西县| 休宁县| 新宁县| 万源市| 通辽市| 辽阳市| 永登县| 砚山县| 延边| 长宁区| 延川县| 九寨沟县| 诏安县| 五家渠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