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章 新生

朱瞻基的監國生涯開始的波瀾不驚,甚至是有些平淡。

如今的社會架構,政府是統治機構,管理機構,而不是服務機構。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按照人頭繳稅,但是享受不到政府帶來的福利。

不僅沒有福利,反而要忍受上層人士對他們的欺負。

每個官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要穩固整個社會架構,從來沒有主動爲人民服務的心思。

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下,皇帝其實當的非常輕鬆。

每日六點左右起來早朝,早朝每次大半個時辰,基本保持在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之間。

參加早朝的人除了大學士們,都是四品以上官員。

到了早上八點左右,早朝結束,大臣們回到自己的衙門辦公,而朱瞻基開始吃早餐。

在吃早餐的時間裡,司禮監和鴻臚寺會根據每個部門彙報上來的問題,進行整合。

然後由朱瞻基選擇出今天要接見的人,處理的事務。

實際上,不是每天都有事彙報上來的,等於要拿到他面前來處理的事務少之又少。

相反,每天接見的人卻絡繹不絕,朱瞻基要是不盡興甄選,每一天的時間都用來接見人都不夠。

但是,有兩類人是必須要見的。

一類是被外派到各地進行巡按的官員,負責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和案件的官員。

另一類就是官員升遷或者貶諦,這種人事大權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輕易放手的。

吏部爲什麼一直排在六部之首,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如果皇帝連官員的任命,手底下是什麼人都不知道,那這個皇帝也快當到頭了。

吃過了早飯,也就到了上午處理朝政的時間,也就是午朝。

午朝基本都是在武英殿或者是謹身殿舉行,這要看接見的外臣多不多。

多的時候就在武英殿,那裡位於皇宮的西南角,地勢開闊不管進出都方便。

接見人少的時候,就在謹身殿。謹身殿是三大殿最北的一處,鄰近後宮,基本上只有內閣成員和三品以上的官員,還有伯爵以上勳貴才能進出謹身殿。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舉行經筵的時候。

經筵是漢唐以來帝王爲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也是皇帝和未來皇帝接受統治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經筵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堂官充任或兼任,從宋代開始,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爲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在朱瞻基的印象裡,明朝是最重視經筵的朝代,不過那是歷史上的朱瞻基死了之後的事情。

當時文官掌權,皇帝幼小,自然任由文官擺佈。

但是在這個時期之前,不管是朱元璋也好,朱棣也罷,一個月最多舉行三場經筵。在朱棣時期,就是每月逢三開講。

初三,十三,二十三,這三天的上午是不處理朝政的,而是皇帝和太子,太孫一起聽課。

講官們往往是從四書五經中截取一段段的話進行講古,除了講故事,最主要的就是根據歷史上的事件進行總結。

這種總結就是所謂的經驗,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就知道應該怎麼做。

有用嗎?

不能說無用,但是絕不是文官們吹捧的那麼有用。

因爲歷史在發展,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複雜的形成條件或者是偶然性。

根據歷史總結經驗可以,但是要根據歷史上的問題來進行問題處理,那就是刻舟求劍。

朱瞻基之所以不被文臣們喜歡,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喜歡經筵,而且在參加經筵的時候,經常把文臣們抵的無話可說。

講經釋義朱瞻基不行,但是講歪道理,他的嘴巴還是很厲害的。

文臣們僵化的思維,不能對古人進行懷疑的限制。都能讓朱瞻基挑出許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讓他們下不了臺。

而朱高熾是最喜歡經筵的,朱棣一個月組織三次,他恨不得一個月組織三十次。

當然,他只是在他的詹士府舉行,這也是他最受文臣推崇的地方。

但是現在朱瞻基監國,當然不可能天天舉行經筵,聽一幫文臣拿著過時的東西來限制現在人的思想。

要不是取消經筵弊大於利,他都恨不得取消經筵。

可取的地方在哪裡?當然還是道理!

儒家最優秀的地方就在於學習,變通,吸納。

他們能把其他百家的東西研究透徹,然後揉碎了,融入到儒家裡面。

從漢代儒家興盛開始,不管是雜家,道家,法家的東西,全部就被儒家給吸納了。

他們一直限制人的思想,但是自己一直在變。

如今的儒家,其實已經不再是儒家,而是三教合一的儒家。他們把佛教,道教的東西也全部融入了進來。

所以,明朝以後,儒教的興盛也就自然而然了,因爲他們現在已經有更強大的基礎,形成了更穩定的基礎。

姚廣孝活著的時候,一直在跟儒家作對,主要原因就是儒家將佛經裡面的東西都變成了儒家的,然後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對付佛教。

雖然姚廣孝位高權重,但是因爲儒家的這一套符合朝廷的利益,所以他還是失敗了。

儒家學說作爲教育基礎是絕對合格的,但是,這是讓人成熟的方法,而不是治政要術。

這就好比一個人在上學期間,必須要學習各種基礎知識,但是等他工作了以後,會發現,大多數東西根本用不上。

你如果用書本上的知識來套用到工作上,社交上,你會發現自己會被碰的頭破血流。

但是你能說書上教的錯了嗎?

不能!

課本上的知識是教會人學會思維和認知,增加經驗和開闊眼界,全方位地增強人的基礎,提升人的潛力。

而在社會中,工作中,需要適應的是現實,是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是要能給自己找到一個準確的社會定位。

這些書裡面都不會教你,因爲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不同的人。

但是在這個時代,儒家就是要把所有人變成一樣,誰不服就削誰。

而且他們還不允許在工作中脫離書本上的知識和限制,這就顯得太僵硬和不可取了。

把普通人限制在框架內,可以有效地減輕普通人的反抗之心,但是如果把皇帝也限制起來……

這也是大明持續了兩百年的皇權與文官之爭的根源。

朱高熾不知道大明最後會滅亡的那麼慘,認識不到這種危害,所以他就必須遠離政治。

朱瞻基限制他的自由,不是怕他給自己添麻煩,而是怕他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死不回頭。

他其實根本沒有把朱高熾放在眼裡,皇帝需要一手捏著錢袋子,一手握著刀把子,他一樣都沒有,憑什麼能成威脅?

午朝一般從早餐後到中午結束,偶爾會拖到午後,這個時候,皇帝一般會請大學士,內閣成員一同吃飯。

到了下午,除非有大型的天災人禍或者是要案,基本上就不會處理朝政了。

像朱棣就喜歡在下午射箭,習武,跟妃子們一起娛樂一下,也經常出宮去到勳貴家裡做客,跟老夥計吹吹牛。

晚上的時候,他喜歡從吃晚飯的時候就開始看戲,每天不看一齣戲,他就渾身不得勁。

朱瞻基沒有看戲的愛好,但是他也要又自己的私人時間,陪陪老婆,孩子們。

他也要有自己的社交時間,在工作之外跟一些官員建立更密切的聯繫。

所以,他不會將下午的時間都用來處理公務。

像崇禎那樣,什麼事都要管,什麼事都要操心,分不清輕重緩急。將所有人當做NPC,最終的結果只有衆叛親離。

每個官員都不是機器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想要他們發揮更主動的作用,光靠命令是不夠的。

所有人都以爲朱瞻基年輕氣盛,獨攬大權以後會立即燒幾把火。

但是朱瞻基讓他們所有人都失望了,除了每天處理政務,他身在表現的比朱棣在的時候還要低調。

當然,這是因爲朱棣還沒有出發,也因爲以前的時候有朱棣幫他擦屁股,但是現在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了。

他的內心當然想要改革,將一切不合理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但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他很清楚,每一天,他所處理的所有事務,見過的每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做出的每一個承諾。都會被錦衣衛和諮情司記載下來,經過整理後,第二天送到蘇州去。

這種監控不是控制,而是朱棣對朱瞻基的關心,他需要知道朱瞻基犯的錯誤,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有沒有被人欺騙,趁著自己還沒有離開,能給他提醒。

但是目前看來,朱瞻基的表現還是很讓朱棣滿意的,十幾位顧命大臣的表現,也非常讓他滿意。

三月二十四,海軍後勤部將所有的物資全部裝運上船,這裡面不僅有朱棣西征的物資,還有最少十艘船上,裝滿了要運到蘇伊士的物資。

忙碌了整整兩個月的黃淵這次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等到上了船,他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忙碌。

朱棣在知道了籌備的進度以後,就已經讓欽天監選好了出發的日期,三月二十六。

三月二十五,朱棣抵達了劉家港,當天晚上,就在江邊殺豬宰羊,祭祀海神,第二天一早,大軍在整齊的鼓樂聲中,離開了劉家港。

黃淵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登上了旗艦,他激動的不是他能跟皇上住同一艘船,而是因爲蕓娘又懷上了他的孩子。

朱棣對年輕的黃淵之所以另眼相看,是因爲朱瞻基在出海的三年中,船上唯一安置的部下,就是黃淵。

只有他這個控制了艦隊所有情況的後軍總兵住在船上,他才能第一時間掌握所有的信息。

但是在其他將領心裡,嫉妒的都要發瘋了。

朱瞻基是當然也對朱棣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知道朱棣乘船離開劉家港,當天晚上,朱瞻基特意喝了一壺五糧液以示慶祝。

這個時代,後世的一些名酒差不多已經都有了,酒精度與後世相差不大。而且,不用擔心會有用工業乙醇勾兌的假酒。

在物質享受方面,只要耗費更大的成本,與後世的差別不是很大。

但是在科技方面,幾百年的差距不是那麼容易抹平的。

衣食住行,在前三個方面,都能達到與後世差不多的效果。只有外出的行程方面,不能跟後世相比。

另外就是精神享受方面,是完全不能比的。時代的侷限,即便是一個皇帝,也享受不到後世的各種信息轟炸和娛樂享受。

朱瞻基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適應這個時代,學會在閒暇時間,用現在的方式來打發時間。

“父王,不喝了,你說過要教我唱曲的。”

胡善祥輕輕拉著朱雪的小手,聞言勸道:“今日你父王開心,讓他多喝兩杯。你是一國郡主,怎可像戲子一樣學唱曲。”

朱雪裝作可憐巴巴地望著朱瞻基,這種無聲的力量卻最是打動人心。

朱瞻基哈哈笑道:“無妨,不以此謀生,僅以此作爲陶冶情操的享受,那就不爲無德。連唐明皇當初不也是癡愛音律。”

朱雪拍手笑道:“父王英明。我也想像藍妃一樣精通才藝。”

胡善祥笑著在她小屁股上打了一巴掌。“你就是個小馬屁精。”

朱瞻基將朱雪抱著,放在了自己的腿上,想了一下歌詞,開口唱到:“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今日朱瞻基興致頗佳,來到胡善祥這裡晚飯的時候,忍不住輕哼著這首《我的祖國》,讓他的大女兒朱雪聽見。

他的嗓音其實一點也不是適合唱這首歌,不過這不是大庭廣衆之下,僅僅是哼唱,倒也不算難聽。

胡善祥也是才女,聽了朱瞻基唱完,笑著問道:“殿下這是從哪裡聽到的俚曲,雖然有失古雅,卻別有一番情趣。”

朱雪抱著朱瞻基的手臂,笑著說道:“父王,好聽。”

這也幸虧是韻味十足,又大氣磅礴的《我的祖國》,要是來一曲周杰倫的雙節棍,怕不是要被人認爲他瘋了。

朱瞻基捏了捏她的小臉跟胡善祥說道:“琴棋書畫,以後每個孩子都要學。不需要她們全部都學,掌握一兩門就好了,我也不奢望他們能成爲大家,但是最少,可以陶冶情操。”

胡善祥溫柔說道:“殿下輕重不分,不讓他們學寫字,卻讓他們學這些沒用的。”

朱瞻基同樣捏了捏她的臉,搖頭笑道:“你不懂啊……他們如今不過四五歲的年齡,過早的學字,容易讓他們大腦僵化,琴棋書畫卻有開發智力之用。”

“什麼是大腦?什麼是智力?”

跟古人說話真的有點累,朱瞻基又跟她解釋了一番,她卻還有些不信。“殿下又是從哪裡學的這些歪理,妾身不信。”

朱瞻基恨不得給她按倒,在她屁股上打幾巴掌。不過懷裡抱著聰慧的朱雪,朱瞻基並沒有付諸行動。又問:“你們現在給漢字注音,做的怎麼樣了?”

“問題很多呢,以前沒有規範,舊例可循,每個字母對應不同的音,都能讓人頭昏腦漲。”

這一點朱瞻基早就考慮到了,因爲這個時代,並沒有形成大家公認的拼音音準,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光是確定音準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

朱瞻基雖然將字母的基礎音準根據後世的拼音進行了基礎注音,比如A對啊,B對波。

但是給每個字確定音準,就是主動會產生爭執和矛盾的。

除了這些,還有那些多音字,多意字的區別,加上每個人都要從頭開始學習拼音,這個進度絕對快不了。

這件事朱瞻基也不急,反正他的孩子,最大的朱雪也不到四周歲,耽擱一兩年也沒關係。

讓人撤下了席面,朱瞻基抱著朱雪,與胡善祥來到了東宮的遊樂園。今日天氣不錯,不冷不熱,一幫孩子在遊樂園裡玩的不亦樂乎。

打發了朱雪去跟弟弟妹妹們玩,朱瞻基看到藍煙帶著宮女,看著朱霜在那裡玩耍。

從入宮以後,朱瞻基明顯可以感覺到藍煙的變化,以前那個單純的有點傻的女孩子,變的沉默寡言多了。

有些時候,她甚至是在躲著自己。朱瞻基不明白這種變化由何而來,也無心探聽。

他的女人太多了,多的他根本不可能一一照應過來。

不過在這裡遇到她,她還是靜靜地走過來,跟朱瞻基行禮。“見過殿下。”

朱瞻基點了點頭,又看了看朱霜,笑著說道:“你把霜兒養的很不錯,辛苦了。”

“妾身不苦,能得殿下照拂,妾身別無所求。只希望能在霜兒還小的時候,多給她一些歡樂。”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身爲我的女兒,難道還有誰敢欺負她不成?”

藍煙嘆了口氣,幽幽說道:“這個時代,身爲女孩子,本就活的憋屈。” wωw ⊕ttκΛ n ⊕C○

朱瞻基看了一眼藍煙,她不敢與朱瞻基對視,將目光又轉向了正在溜滑梯的朱霜。

朱瞻基還欲再問,只見一個小太監提著燈籠飛快地跑了過來。“殿下,殿下,馬良媛要生了。”

馬欣是在蘇伊士的時候斷了藥,回大明的時候,懷上了孩子。

她的預產期就是三月底,所以她要生孩子,並不讓人意外。

雖然已經有了十四個孩子,但是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的時候,朱瞻基是在身邊的。

如今朱瞻基在宮內,自然要過去探視一番。

不過,等朱瞻基來到永福宮,馬欣已經發作。這個時代沒有陪生一說,生孩子被視爲污穢,男人是不能進產房的。

聽著馬欣的慘叫,呻,吟,一聲聲響起。朱瞻基在院子裡來回踱步,坐立不安。

其他孩子生的時候,他沒有在也就算了,但是現在在,他忍不住有些緊張。

前世他有七個孩子,但是那個時候科技發達,生孩子的危險並不大。

如今這個時代,生孩子不亞於在鬼門關前走一遭。

馬欣是典型的江南少女,體態嬌小婀娜,她身體那麼小,能受得了嗎?

太孫妃孫嫺也得到了消息,帶著一羣隨從進了院子。“殿下,你還是坐一會兒吧,稍安勿躁。女人哪個不要走這一遭。馬良媛吉人天相,沾了殿下的福分,會逢兇化吉的。”

朱瞻基擠出了一絲笑容,說道:“是我著相了,關心則亂。你又懷了身孕,不要勞累了,回去歇著吧。”

孫嫺笑道:“妾身在這裡,總比殿下有用吧。你身份嬌貴,不要在這裡沾了腌臢氣。”

“說的什麼話,裡面是我的妃子,要生的是我的孩子,哪裡腌臢了。”

兩人剛說了幾句,只見一個四十多歲的宮女驚慌失措地跑了出來,看見朱瞻基,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殿下……是難產……馬良媛血崩了。”

朱瞻基心裡一緊,連忙說道:“你們好生照應,以大人優先,我立即讓人召太醫。”

前宮那裡有兩個值夜的太醫,其中一個就是婦科聖手。不過這個時代,只要不是嚴重的癥狀,是不會讓男太醫近了妃子的身的。

如今馬欣危急,朱瞻基也顧不了這麼多了,立即大聲說道:“劉萬,速召太醫進宮,爲馬良媛診治。”

劉萬匆忙去了,不一會兒,就帶進來了一個揹著藥箱的太醫。見他還要行禮,朱瞻基一擺手:“先去救馬良媛……”

天色剛黑,馬欣就開始發作,開始還能聽見她的慘叫,到後來已經完全聽不到她的聲音。

朱瞻基在院中看到宮女們更換著一盆盆的血水,心裡充滿了悲觀。

馬欣今年也才十八歲,擱後世還是一個上高中的學生,加上她身體嬌小,這次怕是真的危險了。

看著朱瞻基陰鬱的臉,沒有人敢過來勸。孫嫺剛又有了身孕,朱瞻基讓她先回去休息,一直留在了院中。

直到午夜過後,朱瞻基聽到了房內傳來了嬰兒的哭聲,這才緊張問道:“馬良媛如何了?”

太醫從房內出來,雙手還沾滿了血水,微微發顫。“關係殿下,馬良媛生了一個小王爺。”

“我是問馬良媛如何了?”

“馬良媛出血過多,如今在昏迷之中。臣立刻回去準備補血之藥,爲馬良媛調理。”

朱瞻基這才放下心來,問道:“她沒事?”

“若馬良媛明日能醒來,問題就不大,只是受創過重,以後怕是難以生產。”

朱瞻基嘆了口氣。“人沒事就好。”

一幫宮女搬著染血的被褥出來,裡面已經清理乾淨了。

朱瞻基這才進了屋子,幾個宮女抱著一個臉上皺巴巴的小傢伙跪了下來。“恭喜殿下。”

朱瞻基擺了擺手,看到牀上的馬良媛小臉煞白,昏睡在那裡。

他收回了目光,看著這個小貓一樣,一點也不好看的孩子,內心卻柔軟無比。

這就是新生,這就是希望。縱使歷盡艱險,但是沒有人會因爲畏懼,就放棄傳承的責任。

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五章 天才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章 隔閡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三三章 家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八章 習武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九八章 火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二十章 曙光第九章 拜師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三十二章 墳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七章 師弟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九章 拜師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
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五章 天才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章 隔閡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三三章 家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八章 習武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九八章 火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二十章 曙光第九章 拜師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三十二章 墳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七章 師弟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九章 拜師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呼玛县| 镇巴县| 陆川县| 天津市| 三都| 泸州市| 睢宁县| 克拉玛依市| 东乡| 柳江县| 明星| 类乌齐县| 滨海县| 左云县| 新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夏邑县| 神农架林区| 禄丰县| 阿克苏市| 平原县| 拜城县| 贵港市| 阿坝| 彭泽县| 玉环县| 木里| 昆明市| 灌云县| 准格尔旗| 噶尔县| 宁德市| 彭泽县| 谢通门县| 双流县| 宽城| 宁远县| 遵义市| 华池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