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

望江樓中,除了一羣內侍和藝伎,還有不少朱棣的妃子,朱瞻基當然不會在這裡就彙報發生了什麼事。

他微微一笑說道:“皇爺爺先看戲,看完了我們再聊。見過貴妃……”

昭懿貴妃張氏笑吟吟地說道:“太孫不必客氣,田壽,爲殿下看座。”

看臺上,以朱棣的位置在正中。張貴妃偏左,略微靠後一尺,其他后妃的座位就在第二排了。

金絲楠木圈椅被幾個內侍搬了過來,放在了朱棣的右手邊,與張貴妃的座位平行。又一個內侍抱著棉墊,靠枕,墊在了椅子上。

朱瞻基毫不客氣地坐下,看著前方位置略低的戲臺上,衆女又演了起來,他卻沒有半點興趣,忍不住有些走神。

要說孔家造反,朱瞻基是不信的。這個家族在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牆頭草,屁本事沒有,阿諛奉承,鑽營結黨。

呂布僅僅因爲認了三個乾爹,就被稱爲三姓家奴,成爲一生抹不去的污點,但是他們被稱爲十姓家奴也不爲過。

歷朝歷代的改朝換代就不說了,屈服於蒙元,後面屈服於滿清,還自稱奴才,爲異族統治漢人進行美化,這是真正的漢奸,民族罪人。

這一家子的膽子是沒有的,臉皮是沒有的,只會欺壓百姓,躺在祖宗的牌位下作威作福。

那麼,他們爲什麼就敢如此做呢?

朱棣回過頭來,看到朱瞻基靠在椅背上,支著手肘,託著下巴,注意力並沒有在戲臺上。他輕聲笑道:“你這個樣子倒是少見。”

每次看到朱瞻基,他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像這樣苦苦思索的模樣,朱棣的確很少見。

朱瞻基嗯了一聲,說道:“一些事還沒有想通。”

張貴妃低聲笑道:“陛下,殿下這個時候來找你,怕不是有要事,不如就散了……”

“還有最後一折戲,天大的事也不急在一時。”

朱瞻基暗地裡搖了搖頭,張貴妃會意,也就不再插話。

朱瞻基很清楚朱棣這樣的性格,因爲他自己都是這樣的。再大的事,只要沒有脫離規則的限制,都不算大事。

不管你造反也好,貪污也罷,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在一個王朝已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沒有可以顛覆的力量的時候,沒有什麼大事。

曲終人散,朱棣與朱瞻基走出瞭望江樓,爺孫兩人漫步在大善殿幽靜的樹蔭下,腳下是堅硬的水泥路面。

“說說看,什麼事。”

“山東糧食貪腐案,孫兒發現了一點蹊蹺。如今總算是把這個案子給圓了起來。但是,仍然還有沒有想通的地方。”

朱棣笑著說道:“大明如今蒸蒸日上,這是基礎,縱然山東這幾年遭災,卻也不損大明國體。如果只是把眼光放在這個上面,只能說明你的眼界還不夠寬。”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孫兒並不這麼認爲。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許多時候,越是不起眼的事件,越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朱棣嗯了一聲,揹著手繼續向前走,在他們的身後,數十個內侍遠遠跟著,卻不會影響爺孫倆的談話。

“這個案子不是已經查清楚了嗎?主要還是馬琪一人所爲,,將這個奸人斬殺就好了。”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從表面上看,的確是這樣。但是孫兒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如今的山東,危機四伏。”

朱棣笑著搖了搖頭說道:“知道我爲什麼這些年一直從山東抽調百姓服役嗎?這山東,終究是我的山東。”

一下子,朱瞻基豁然開朗,他一些想不通的環節,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自古以來,山東就是九州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雖然屢受黃河的荼毒,但是這片土地終究是中華大地最肥沃的土地之一。

但是自西漢以來,這裡彷彿就受了詛咒,歷朝歷代,這裡都是民生最爲艱難的地區。

戰爭,叛亂,土匪,山賊,天災,縱觀中華歷史,這裡一直是中華大地,最爲混亂的地區。

除了富饒和地理因素,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山東自身的問題。

這裡是儒家的發源地,這裡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但是,這裡卻因爲對傳統的堅持,一直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儒家是這裡的榮耀,但是儒家也是這裡的束縛,因爲儒家的束縛,這裡千百年來都崇尚那種階級分明的統治思維。

這裡的人永遠都自視高人一等,但是這裡往往卻成爲最落後的地區,因爲什麼?因爲他們的思想,還在一千多年以前。

儒家思想在這裡生根發芽,在這裡茁壯成長,卻從來沒有能脫離前人堆砌起來的窠巢。

落後的思維方式,統治方式,讓這裡的人生活在殘酷的剝削之中。

上位者們已經習慣了對底層人民爲所欲爲,而底層人民一直生活在希望與現實之間。

生活不下去的時候,自然只能造反。

用一句話來說明,那就是山東的百姓都是公主命,丫鬟身。

想要改變這種處境,只有一條路可行,那就是學儒。

當你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命運的時候,上層人物是不會管你的死活的。但是如果你具有了這樣的能力,這個時候,上層人物就會把你變成“自己人”。

當任何一個人費盡千辛萬苦,變成了上層人物。可以享受特權,享受金錢,享受地位帶來的改變,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維護這種統治。

歷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循環,從來沒有真正突破過,改變過。

朱元璋在防範儒家的時候,其實他的內心裡對於文化還是有一種尊崇感的。

因爲蒙元對孔家的重視,他爲了彰顯漢人對孔子的尊崇,將衍聖公從三品提升到一品,文官之首。

但是同時爲了防止孔家這個招牌對朝廷的影響,他又不允許孔家真正參政。

到了朱棣,他已經算是富貴人家出身了,那個時候的朱元璋雖然還沒有奪得天下,但是也是一方梟雄。

等朱棣八歲,剛知曉世事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當了皇帝,成爲了真正的人上人。

出身的不同,讓他對孔家的態度與朱元璋有著天壤之別,在他內心裡,缺少對孔家的真正尊重,所以在抓住他們小辮子的時候,能毫不猶豫地削去他們的爵位。

同時,他在山東大量徵集民夫,不僅僅是因爲勞力的問題,也是想要改變山東一直以來僵硬的社會結構。

短短的一瞬間,朱瞻基想通了這裡面的環節。他也不再隱瞞,將自己瞭解到的事情,與自己的猜測告訴了朱棣。

說到趙王參與了此事,朱棣也只是嗯了一聲,稍微皺了一下眉頭。

說到對孔家的懷疑,朱棣更是平靜如常,似乎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切。

朱瞻基見朱棣似乎沒有一點擔心,忍不住說道:“皇爺爺,如今這山東彷彿是化外之國,我大明的政策到了山東就已經變樣,連朝廷的救濟糧沒有運到,都無人上報,這種事情聚堆不能輕輕放過。”

“那你想怎麼做?”

朱瞻基肯定地說道:“穩定要保持,但是這些官員一個個都不能放過!”

朱棣淡定地笑了笑,揹著手繼續前行。朱瞻基跟在他的後面,第一次覺得自己有些把握不住他的心態了。

一直以來,朱棣在他面前表現出的就是一個溫和的爺爺,一個寵溺他的爺爺。

他在用各種新的知識,新的發現來衝擊他的時候,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輕視感。

擁有後世幾百年的歷史經驗,他對這個時代的人,都有一種優越感。

但是這個時候,他真正感覺到朱棣的不凡與深沉,在權謀方面,他還是有些嫩啊!

沿著大善殿內的水泥路一直走到了大善殿主殿的西側青石臺階下,朱棣才站定了腳步,開口說道:“北風三月就要停,也就是說,朕最遲三月底就要出發。北路的行軍艱難,但是這次的戰役本來就是要先從南路進攻,一路向北,所以北路軍晚幾個月也沒有關係。”

朱瞻基一時之間有些不明白了,不知道他現在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但是朱棣並沒有想要解釋的想法,繼續說道:“原本朕怕那些文臣囉嗦,還準備晚些再將你父王派出去,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計劃要提前了。這幾日你也好好準備一下,二月初一大朝會,朕要把你父王派到嘉峪關,你也要做好監國的準備。”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孫兒已經準備好了。”

自元宵節以後,這幾日朱瞻基依次接見了京衛,京營,海軍,幼軍的各大將領,又巡視了自己的下馬橋農莊的各大研究院。

雖然現在沒有掌握文臣的心,但是控制了軍隊,他就不怕有誰能鬧出什麼是非來。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所謂監國,無非是爲你以後登基做準備。我要帶走大部能給你造成影響的大臣,這也有利於你控制大局。但是,我帶走了大部軍馬,朝中精銳又要隨我一同出征,所以你要密切關注各地的造反。只要國中無內亂,那些文臣只靠一張嘴,是不會有大作爲的。”

對這事朱瞻基心裡早有準備,朱棣既然把朱高熾也趕到嘉峪關去,朱瞻基就不會怕有人給他掣肘。

但是,朱瞻基想不通的是,爲何朱棣沒有半點擔憂,難道根本不在乎山東的局勢?

他忍不住問道:“皇爺爺,這山東的事……”

朱棣忍不住笑了起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又摸了一下他的臉說道:“你是當局者迷啊……難道你到你現在還沒有想明白,這一切都是你那個被儒家荼毒的父王幹出來的?朕還沒有死呢,就忍不住了!”

朱瞻基一直以來的沉穩和淡定,在朱棣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一下子就直接崩潰了,驚訝地說道:“什麼!”

王彥,李謙,他們聽到朱瞻基的聲音,忍不住望了過來。

朱棣大聲喝道:“所有人退後十步……”

數十個內侍原本距離爺孫倆就有十幾步,聽到朱棣的話,井然有序地安靜又向後退了一段距離。

朱瞻基雖然驚訝,但是一下子卻真的想明白了。

是的,孔家就是聲望太高,也不可能直接控制山東的官場,他們要是又這本事,早就自己當皇帝了。

至於造反,一羣窩囊廢書生,給他們一個膽子他們也不敢。

但是他們爲何能在這件事上這麼積極,這麼大膽,是因爲朝中有人撐腰啊!

皇上不喜文人,太孫不喜文人,只有太子殿下對文人禮遇有加。

而皇上已經六十歲,現在又要出征,說不定出徵期間,就要歸天了。

這個時候,如果朱高熾這個太子不積極一點,那纔是真的不應該了。

太子出面,他本來就是“衆望所歸”。現在他的行動又絕對符合以文臣爲代表的階層的利益,那麼,得到各級官衙的支持,絲毫不足爲奇。

至於糧食的貪腐,糧商大地主爲了利益,抵制南洋運來的糧食。只不過是這個大陰謀中一個環節,是那些人的附帶行爲,以此來收攏他們的心。

朱高熾的手裡沒有太多資源,但是他的許諾就是資源。只要他能控制朝局,登上皇位,以後一切都是他的。

在這樣的局勢下,那些文臣又怎麼會不肯下注呢?不肯跟著他走呢?

這個這張網雖然沒有完全呈現在朱瞻基的面前,但是朱瞻基已經能猜到朱高熾的想法了。

在朱棣西征期間,他要用盡一切辦法來籠絡大臣,成爲真正的監國,而不是傀儡。

而這個計劃還不是現在才實施,從去年……不應該是從朱棣有了西征之念之後,就已經開始實施了。

山東的糧食運不進去,是爲了保護山東大地主,國內糧商的利益。

他無法制止朱棣的決定,所以就只能誘惑馬琪來貪腐,將糧食倒賣。

沒有了南洋的糧食,國內的糧價自然會漲起來。而南洋的糧食也不會白白耗費,大明因爲缺糧,一直在禁酒,這些糧食屬於計劃外的,自然可以隨便釀酒。

雖然他沒有掌握到大明如今的酒業發展數據,但是光憑現在朝中禁酒的法令已經名存實亡,就能知道這些了。

而大明的文臣階級是真正的大地主階級,通過這種利益輸送,就能將這些人團結在自己的四周。

還有那些做生意的勳貴和武將們,同樣也能得到一些好處。

朱瞻基一開始想不通的環節,在朱棣提醒以後,一下子全部明白了。

是的,這件事不是孔家,不是趙王主謀,只有朱高熾出面做主,纔能有這樣的效果。

沒有人想要造反,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在朱棣年邁以後,爲權力過渡做的準備。

至於老百姓的死活,他們並不關心。

但是朱棣更加老辣,他什麼都不用幹。只需要把朱高熾調到嘉峪關去,讓朱瞻基監國,所有的陰謀詭計就一下子全部失去了作用。

因爲一切的核心在朱高熾的身上,朱高熾都不在應天府了,這些陰謀就沒有了根基。

朱瞻基這個時候真的是口服心服了,他一直對古人有一種優越感,自認爲聰明,但是在權謀方面,他還是有些稚嫩啊。

他誠心誠意地向朱棣長揖鞠躬道:“孫兒受教了。”

看到朱瞻基是真的想明白了,朱棣笑著說道:“你父親有些自己的想法倒也是可以理解,他一直以來受儒教學說影響太深。

這歷朝歷代,都是通過儒家思想治國,但是儒家治國,這每個朝代都不過短短幾百年就煙消雲散。

由此可見這儒家是有侷限的。但是你父王看不到這一點,只認爲離了儒家,國將不國。

朕也不認爲大明能離了儒家思想,這儒家還是可用的。但一個皇上,如果沒有自己的立場,完全依靠儒家,這國到底是我朱家的,還是儒家的呢?”

朱瞻基點頭說道:“所以孫兒以後將會把孔子和孔家分開,孔子要大力弘揚,但是孔家絕不能跟著後面沾光,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作威作福。”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掌握了這個分寸,這個案子朕也能放心地交給你來辦。既然一切都是因糧食而起,就從這方面著手。凡是牽涉其中之人,決不輕饒。但是不要擴大,給山東留一份元氣。”

“孫兒明白!”

朱棣今日讓這個心高氣傲的孫子服服帖帖,心裡格外開心。他擺了擺手說道:“今日已晚,回去歇息了吧。你以太孫令下傳旨意,名不正言不順,明日朕會讓內閣傳達聖旨!”

“是!”

從後宮出來,看到沉重的大門重新被關上,朱瞻基的心中滿是豪情。

這大明,從此以後將會變成我的大明。

來到了常奉儀的別殿,衆人自然是小心伺候著,朱瞻基毫無睡意,讓常奉儀拿來了紙筆,將朝中的大臣名字一個個寫了下來。

他印象裡朱棣是當了二十二年皇帝,今年已經是第十八年。也就是說,朱棣也就還有三年多好活。

他這次西征,最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也就是說,等到朱棣回來,也當不了太久的皇帝了。

從現在開始,他可以隨意在大明這個畫卷上,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塗抹了。

不過想到朱棣要是宣佈讓朱高熾去嘉峪關,肯定會引起巨大的波瀾,他也要做好準備。

還有輔佐的文臣……

朱瞻基突然想到,朱棣這次西征,隨員還沒有完全確定。除了六部堂官,他會留下誰來輔佐自己呢?

解縉、黃淮、胡儼、楊榮、金幼孜、楊士奇、楊溥、蹇義、劉觀、鄭賜、宋禮、金純、夏原吉、呂震……

這一個個大臣的名字被朱瞻基寫在了紙上,朱瞻基決定不能繼續被動等待,應該主動向朱棣要求符合自己心意的大臣來輔佐自己。

解縉不用說了,這位自己的老師肯定要進內閣,雖然他的性格不適合當官,只適合做學問,但是他是文臣的招牌。

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這個時候不適合讓他繼續編書,讓他直接入內閣,擔任首輔。

另外,楊榮是朱瞻基真正想要重用之人,可是他這次要跟朱棣一起出徵……

朱瞻基突然想到,楊榮的特長是軍事謀劃,這樣的職責其他人也能擔任,

比如黃淵,這是個真正的專業人才,只論爲軍隊總管後勤,他這方面的能力還要超過楊榮。

但是楊榮在朝中的聲望,在處理政事方面的能力,是年輕的黃淵比不上的。

如果將兩人互換一個位置,豈不是兩全其美!

他將楊榮的名字做了一個記號,記了下來。

至於楊士奇,一開始就被朱瞻基給排除了。

他是詹士府左春坊大學士,是朱高熾的頭號輔臣,這個時候,自然是要跟朱高熾一起去嘉峪關的。

朱瞻基也忍不住替他遺憾,如果朱高熾不能像歷史中那樣登基,他恐怕這輩子都很難登上內閣首輔的位置了。

在原本的歷史中,他能以五品的左春坊大學士跟蹇義,夏元吉這樣的二品大臣平等相交,依靠的就是朱高熾。

他成爲內閣首輔以後,內閣也是在他的手中,從一個秘書機構,變成了一個國家的權力中樞。

但是這輩子,這件事是不可能的了。他永遠不可能讓內閣學士們的職權,變的比六部堂官還要大,決策權和行政權,也永遠不可能控制在一個大臣的手中。

但是在這些人裡面,他找不出一個完全可以信賴的大臣,不是人品信不過,而是能力信不過。

不管是蹇義,夏元吉,他們都是一世能臣。

但是他們的思想偏老化,讓他們擔任堂官,穩定朝廷可以,想要進行大的改革不可能。

想要有自己能值得信賴的大臣,恐怕還要等黃淵,解禎期他們新一代成長起來才行。

李亮的聲音輕聲說道“殿下,該安歇了。”

朱瞻基擡起頭來,看到旁邊伺候的常奉儀已經睏倦不堪,卻還堅持著。

朱瞻基一兩個月才能到他這裡來一次,她相當珍惜今夜的機會。但是朱瞻基不去睡,她也不敢催促。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將紙條燒了,這就安歇。”

看著李亮用火盆將他寫的紙條全部燒了,他才站起身來,向常奉儀伸出了手。“這幾日事務繁忙,疏忽愛妃,還請勿怪。”

常奉儀連忙說道:“殿下忙著國家大事,妾身怎會因小事相擾,更受不起殿下的道歉。”

朱瞻基哈哈笑道:“我的道歉就是給你種下一顆種子,愛妃要不要?”

常奉儀大羞,垂下眼瞼,不敢看朱瞻基,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嗯!”

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九章 旅途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章 老人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九章 旅途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四十章 天道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章 東洲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百章 生日第三十章 總攻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七十章 欽差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
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九章 旅途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章 老人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九章 旅途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四十章 天道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章 東洲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百章 生日第三十章 總攻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七十章 欽差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安丘市| 鲁山县| 牡丹江市| 佛教| 五常市| 交城县| 莲花县| 闵行区| 淮南市| 曲松县| 丹江口市| 江城| 正安县| 明水县| 湘西| 罗田县| 麦盖提县| 德庆县| 兰坪| 剑川县| 辉南县| 龙陵县| 常宁市| 安阳市| 汝城县| 滨海县| 荔波县| 施甸县| 廉江市| 鲁甸县| 舒城县| 武义县| 光山县| 景德镇市| 双牌县| 深圳市| 台东市| 定边县| 临高县|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