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七章 送行

正月二十二日,宗室諸王離京,朱瞻基纔得到朱棣的允許,與朱高熾一起,代表皇室送行諸王。

朱高煦在京城又賴了一個月,現(xiàn)在也被朱棣強逼離京,並且派出了以王彥爲(wèi)首的內(nèi)監(jiān),親自護送朱高煦離京。

其中一隊太監(jiān)還要護送漢王一直抵達青州,才能回返。那些內(nèi)監(jiān)無不視這趟出差爲(wèi)苦差,連續(xù)幾天,宮裡面的氣氛都很低落。

正月二十六日,是漢王離京的日子。朱高熾腳疾復(fù)發(fā),不能成行,只有朱瞻基代替爺爺和父親送他離京。

朱瞻基也不確定,自己的老爹到底是不願意送這個弟弟,還是真的腳疾復(fù)發(fā)。

二十六日巳時,也就是上午九點,朱瞻基準時出現(xiàn)在了漢王府。

來的太早,恐怕會被漢王諷刺迫不及待希望他離京,來的太晚,又會讓朱棣認爲(wèi)他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漢王行李早幾日就已經(jīng)陸續(xù)裝船,所以倒也沒有人荒馬亂的情景出現(xiàn)。

朱瞻基到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趙王儀仗也停在漢王府前。

他們一個在山東,一個在河北,同時離京,會有很長一段路同行,所以趙王也早就約了漢王一起離京。

被內(nèi)侍引入了承運殿側(cè)殿,只見漢王和趙王在堂前就座,其餘人等環(huán)侍四周,今日大堂並未燒炭,所以有些清冷。

看到朱瞻基進來,趙王朱高燧笑著站了起來,有些巴結(jié)地說道:“看時間也知道你該來了。王叔此行千里,在寧波的生意,還望瞻基多多照應(yīng)。”

“此事侄兒當(dāng)會用心,待皇祖父重新確定宗室法規(guī),王叔也就不必像如今這樣掩人耳目了。”

朱元璋當(dāng)政時期法律嚴明,宗室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yè)(即士農(nóng)工商)。

除此之外,就連諸大臣和勳貴,也都不能經(jīng)商做工,將所有人的階層分的清清楚楚。

但是當(dāng)官的收入太低,一個縣令的俸祿,還沒有蘇州一個熟練的絲工薪水高。所以朱元璋時期,哪怕法律再嚴苛,也有無數(shù)的官員前赴後繼地腐敗。

特別是京官,他們不腐敗不行啊,因爲(wèi)人情往來,不腐敗,連生活都過不下去。

到了建文時期,官員的收入就提高了一些,特別是放寬了許多政策,許多寄戶由此誕生。

朱棣登基以後,將這項政策又改了回來,嚴謹官員經(jīng)商。他甚至爲(wèi)此大幅提高了官員俸祿,但是仍然遭到了許多反對和指責(zé)。

當(dāng)?shù)谝淮梧嵑拖挛餮蠡貋碇幔扉σ苍诔玫膲毫ο拢屯赓Q(mào)的高額利益下,放開了對商戶的管制,從此允許沿海商戶隨船隊經(jīng)商。

不過,內(nèi)監(jiān)也因此開始收取高昂的“保護費”。

當(dāng)然,保護費只是一種說法,真正的名稱是關(guān)稅,凡是追隨鄭和船隊經(jīng)商的商戶,以船運物資的價值來評估,一艘船收取的關(guān)稅相當(dāng)於總價值的一半。

這個關(guān)稅看似很高,但是對商人們來說,卻仍然非常劃算。因爲(wèi)大明的商品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緊俏商品,幾倍的溢價是正常收益。

而他們的貨船在返回大明的時候,又會帶回許多大明沒有的商品,比如南洋的紅木,香料,還有金銀。

以前的商人們,總喜歡帶貨回來。但是自從永樂九年,內(nèi)監(jiān)開始針對外來商品收取關(guān)稅後,免稅的金銀和銅,成爲(wèi)了所有商人最喜歡帶回的商品。

現(xiàn)在,沿海的不少商戶已經(jīng)逐漸做成了海貿(mào)世家,並且家產(chǎn)急劇膨脹。

他們不知道,目前的朱棣和朱瞻基還在養(yǎng)豬,等到他們肥了,自然會進行新一輪的殺豬行爲(wèi)。

雖然朱瞻基現(xiàn)在提出了保護合法財產(chǎn),但是,他早就想好了應(yīng)該如何名正言順地殺豬。

等江邊水力工業(yè)區(qū)建成,第一代水力衝壓機製造成功,大明將會直接從如今的混亂金銀兌換政策,變成規(guī)範(fàn)的金銀幣固定匯率時代。

那個時候,所有的金銀都必須上交,嚴禁所有人鑄幣,也嚴禁零散金銀交易,不管商戶賺再多的錢,最後還是要老老實實地交到朝廷的銀莊之中。

朱高燧現(xiàn)在對朱瞻基還很客氣,不過等到他以後賺的錢都要老老實實交上來的時候,不知道對朱瞻基會是什麼態(tài)度了。

看到朱高燧對朱瞻基的巴結(jié),朱高煦不悅地哼了一聲,有些陰陽怪氣地說道:“怎麼?還生怕我不走,特地派你來監(jiān)督我!”

朱瞻基笑道:“漢王叔此言差矣,藩王就藩乃是朝廷法例,作爲(wèi)侄兒,卻寧願一家人和和氣氣,永遠待在一起。”

他冷笑道:“只怕言不由衷啊!”

朱瞻基笑道:“若漢王叔願意上表辭去漢王之位,侄兒定當(dāng)留漢王叔在京城悠遊度日。”

朱高煦騰地站起身來,向著朱瞻基走了幾步,兩叔侄面面相對。“隱藏的真夠深啊,原以爲(wèi)不過是未斷奶的小狗,卻不防是一頭兇狠惡狼。”

以朱高煦的勢力,想要查清楚這件事並不困難。這件事甚至不需要證據(jù),只需要看誰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知道是誰的手筆了。

這件事發(fā)生兩個月來,太子消沉度日,偏偏朱瞻基春風(fēng)得意。朱高煦要是還不知道是朱瞻基的手筆,那也太愚蠢了。

朱瞻基並未直接回答,而是望向了站在一邊的王彥問道:“王太監(jiān),漢王行裝已準備妥當(dāng)否?”

王彥恭恭敬敬地回答說道:“只等漢王殿下下令了。”

朱瞻基這纔回過頭來說道:“山高水長,侄兒在此祝兩位王叔一路順風(fēng),萬事吉祥。”

朱高煦突然伸手抓住了朱瞻基的衣襟,狠狠說道:“三十年河?xùn)|,四十年河西,小子,別太得意了。”

朱瞻基一把抓住了他的手,手上使勁卻依舊笑著說道:“漢王叔,失態(tài)了。”

論力量,兩個人差不多,但是朱瞻基屬於主動發(fā)力,捏住了他的手關(guān)節(jié),然後讓他痛苦地鬆開了手。

見朱高煦鬆開了手,朱瞻基也放開了他的手笑道:“時辰不早了,讓侄兒送兩位王叔去登船吧。”

朱高煦望著手背上被捏出的手印,怒火衝心。加上身爲(wèi)叔叔,身爲(wèi)以勇猛著稱的漢王,這個時候竟然吃了大虧。

他的理智完全消失,舉拳就向朱瞻基的臉打了過來。“這就是你太孫的禮節(jié)……去你……”

他畢竟不是完全傻了,只罵了兩個字,就把剩下的話給嚥了下去。

朱瞻基向後退了一步,身子一矮,就躲過了他這一拳。今天他是來送行的,不管有再多的恩怨,今天他也不能向漢王動手。

否則,以侄兒打叔叔,再有理也會變成沒理了。何況,作爲(wèi)一個勝利者,也不需在這裡咄咄逼人了。

朱高煦眼前一拳擊空,竟然又衝了兩步,繼續(xù)揮拳。今日就要離開京城,他似乎想要借這個機會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了。

朱瞻基的眼睛瞟到王彥已經(jīng)撲了過來,所以沒有還手,繼續(xù)退讓,躲到了門口,他的腳一蹬半米噶的門檻,一個翻身,就飛身騰起,落在了朱高煦的身後。

朱高煦一個撲空,站在了門口,身子扭轉(zhuǎn)著看向了身後的朱瞻基。

這個時候,王彥已經(jīng)跑了過來,攔在了兩個人的中間。“漢王殿下,夠了,你想讓皇上大發(fā)雷霆嗎?”

朱高煦轉(zhuǎn)過身來,喘著粗氣說道:“你可也聽到了,是他在陷害我,我要向父皇伸冤!”

王彥本來是不想摻和這種場合的,見朱高煦如此愚魯,忍不住說道:“漢王殿下真以爲(wèi)陛下什麼都不知道嗎?什麼事能瞞過陛下的耳目?”

朱高煦楞了一下,大聲問道:“那爲(wèi)何……”

朱瞻基這個時候仍然是和聲和氣地笑道:“陷害,有誰能陷害一個王爺?有誰能陷害朱家的子孫?汪漣的妻子不是被你虐殺?九江府的商人不是被你搶去家產(chǎn),剁成碎屍丟入江中?”

“那也輪不到你來說三道四……”

他還想衝過來,被王彥一把攔住。“王爺,你就安分些吧!”

朱高煦看著一直嬉皮笑臉的朱瞻基,再看看一臉嚴肅的王彥,心頭的怒火逾盛。但是他卻壓抑住了自己的憤怒,望著朱瞻基陰沉笑了起來。“起駕……離京!”

王彥也揚了揚手,幾個太監(jiān)同時喊了起來。“漢王,趙王,太孫殿下起駕,儀仗預(yù)備……”

號令一起,漢王府前後院都沸騰了起來,早就準備好的女眷們一個個登上了馬車,而男人們大部分都是騎馬隨行。

一路上,朱高煦一直隔著王彥等人,陰沉地看著朱瞻基,若是有可能,他恐怕恨不得直接要朱瞻基死。

但是朱瞻基依舊活的好好的,還心情愉悅。

他就是故意的,想要故意刺激朱高煦,如果他去到封地,真的變的老老實實,那纔沒有意思了。

如果因爲(wèi)想要奪權(quán),在封地積極養(yǎng)兵蓄銳,甚至派人來京城對他下手,才符合朱瞻基趕盡殺絕的風(fēng)格。

不把對方逼到絕境,不能顯示他這個侄兒一直是被動還手,對他的名聲都會有大影響。

如果他不敢派人來暗殺自己,自己是不是要自導(dǎo)自演一出刺殺好戲呢?

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十七章 開戰(zhàn)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七十章 欽差第五十章 乾淨(jìng)利落的勝利第三章 克太子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三十六章 質(zhì)問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章 東洲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四章 西北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四十八章 備戰(zhàn)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三章 君權(quán)神權(quán)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章 天才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四章 蒲家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九章 旅途第十章 囚禁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jié))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tài)度(求訂閱)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九章 拜師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十三章 震撼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境第二章 勳爵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章 迎接第十章 囚禁第二三三章 家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章 家天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jié)束第一四四章 重擔(dān)第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六八章 燧發(fā)槍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四章 西北第六十二章 規(guī)則與分化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六九章 態(tài)度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一八章 戰(zhàn)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章 四權(quán)分立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五十八章 經(jīng)濟控制第十二章 藉機第三十五章 理想
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十七章 開戰(zhàn)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七十章 欽差第五十章 乾淨(jìng)利落的勝利第三章 克太子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三十六章 質(zhì)問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章 東洲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四章 西北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四十八章 備戰(zhàn)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三章 君權(quán)神權(quán)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章 天才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四章 蒲家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九章 旅途第十章 囚禁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jié))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tài)度(求訂閱)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九章 拜師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十三章 震撼第三十六章 環(huán)境第二章 勳爵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章 迎接第十章 囚禁第二三三章 家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章 家天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jié)束第一四四章 重擔(dān)第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六八章 燧發(fā)槍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四章 西北第六十二章 規(guī)則與分化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六九章 態(tài)度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一八章 戰(zhàn)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章 四權(quán)分立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五十八章 經(jīng)濟控制第十二章 藉機第三十五章 理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冕宁县| 扎囊县| 昭觉县| 泸西县| 嘉善县| 肇东市| 神木县| 南通市| 老河口市| 绥德县| 延庆县| 红河县| 利川市| 鄂伦春自治旗| 城固县| 都江堰市| 湘阴县| 淮北市| 恭城| 象州县| 古交市| 微山县| 秦安县| 寻乌县| 深州市| 弥渡县| 大方县| 苗栗县| 平遥县| 新安县| 凤台县| 华亭县| 安吉县| 尚志市| 西乌| 历史| 汾西县| 黄骅市| 香港|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