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章 金都之旅(五)

李思業聽他改稱自己爲賢侄,又提想把兒子送到山東,這才恍然大悟,堂堂的左相對自己如此謙讓,原來竟是有所求,難怪他剛纔對兒子如此生氣。

李思業微微一笑道:“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相國願意將公子交給我,我當然求之不得,我正想改革官學卻手中無人,公子不嫌棄,便來山東替我督學吧!”

李蹊大喜,他見金國前景慘淡,自己受人逼迫,便想尋條退路,宋國是不能去,惟有山東辦得有聲有色,儼如一獨立王國,他便動了將兒子送去的念頭,見李思業應允,他立刻命人置辦一著酒席,又命兒子進來相陪,李思業亦笑道:“讓那郝經也一併來吧!”

席間無肉山酒海,但也綠紅搭配,清爽可口,李蹊又提起剛纔之言,道:“剛纔賢侄說想改善官學,可我卻聽說,山東各地的官學全部都已新造,甚至比過衙門,如此條件,怎麼還嫌不足。”

李思業微微笑道:“我說的意思是在所學的內容上做一些改革,聖人也說學生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齊備,可到今天只尊儒學,我以爲這是違背了聖人的本意,學生所學應廣爲涉獵纔對,所以我打算將山東官學中儒學的內容削減一些,另外加上策論、律法、經濟、弓馬,甚至我還打算辦一些專門的學校,如律法專科、算術專科、軍事專科,以至於造船、採礦、火器等等凡有利於民生的技能,我都想培養專門人才......”正說著,卻瞥見李蹊的臉漸漸陰沉下來。

李蹊暗暗忖道:“此人一派胡言,若依他之言辦官學,山東遲早禮儀蕩盡,果然是草莽出身,整天就知道打打殺殺,不懂治學,虧我還這等器重於他,也不知趙閣老是看中他哪一點。”心裡又略略後悔起來,不想將兒子送到山東去了。

但另外二人卻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郝經,眼中竟慢慢放出光來,他見眼前之人頗有見地,又想起自己平日所思,便突然問道:“不知道李總管以爲我金國目前最大的弊端在哪裡?”

李思業探身取過一枚柑子,一邊慢慢地剝除金黃色的外殼,一邊緩緩道:“金世宗推行漢化,強化律法,讓金國脫胎換骨,最終能夠擺脫蠻夷之邦,實現讀書人取士以治國,興儒以振邦的理想,確實是個有爲的君主,不過他的改革卻留下一個尾巴,正是這個尾巴早晚會斷送了完顏氏一百年的社稷。”

一句話說得在坐二人都涑然動容,郝經急問道:“李總管所指的是什麼?”

李思業朝李蹊微微一笑道:“我指的是猛安謀剋制,相國不會不明白吧!”

李蹊見他越說越狂妄,心中愈加惱怒,卻又不敢得罪他,便冷聲道:“李總管,現在朝廷可是在禁言,當心禍從口出。”

李思業聽他又換稱呼,心中不禁冷笑,道:“相國擔心我以言犯禁嗎?令公子說的好,青天朗朗,惜日周厲王因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最終被國人所逐,若今上位者一味矇住耳目,甚至絕人於口,早晚也會墜入深淵。再者,我就是說了,他完顏守緒又能拿我怎樣!”

李蹊見他竟敢直呼皇上名瑋,心中氣極,礙著相國的身份,再三克制,才憤然扭頭不理。

但郝經卻被引出了興趣,他身子前傾,毫不掩飾眼中的熱烈目光,道:“李總管請直說,郝經洗耳恭聽!”李思業點點頭,繼續道:“我以爲猛安謀剋制是金國起家的根本,最早以女真各部族控制自己的軍戶、奴隸,演變到後來,大的猛安家族變成地方豪強,在自己的領地裡儼如獨立王國,不把朝廷放在眼裡,這就如同東漢末年一般,不僅不向朝廷交納一分稅賦,還拼命掠奪土地、侵佔軍田,把已經少之不能再少的自耕農佔爲私有,朝廷收入自然日漸枯竭,現在宋國的歲貢也沒了,如此朝廷還怎麼維持下去。這猛安謀剋制的另一個惡果便是幾乎每戶女真人都有自己漢人奴隸,生活驕淫奢侈,導致金兵的士氣衰弱,毫無戰力,這才屢敗於蒙古,不是我妄言,現在金國尚有時間殘喘,等蒙哥、忽必烈統一蒙古之時,也就是金國滅亡之日。”

最後一句話,彷彿是一聲驚雷,將數人都驚呆了,半晌,郝經才道:“李總管之語切中要害,但這豪強之勢自古就有,如同是一個怪圈,任何一朝的興亡,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不知李總管可有破這怪圈之法?”

李思業暗道:“若論學問、思想我是比不上你,但我卻比你多了八百年的歷史經驗,這就是你比不上我了。”他笑道:“人只要有慾望,就會有佔有,就會有強弱,這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豪強也是隨之而生,不過是強弱過於分明,這並不可怕,只要把它的發展方向限制住,它也就無法興風作浪。關鍵不在豪強,豪強只是表象,卻不是問題的本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個朝代都逃不過興始衰亡,這纔是真正的怪圈。我以爲要想破這個怪圈,只有通過權力制衡,用公平法制纔有可能。”

李蹊雖然不想聽他謬論,可是耳朵卻沒有塞住,李思業的話自然一字不漏地都聽到,他聽見李思業說到法制,便實在忍不住插口駁道:“李總管認爲要公平法制,可是我世宗所定之律法,不用重刑,也不求寬仁,無論百姓王侯,都一律平等,刑部全年斷死罪者,或十七人,或二十人,這等法制清平局面,只有貞觀年間纔可以相比,爲何卻只是曇花一現,沒有能破除你說的那個怪圈。”

李思業見他又開口,便冷笑道:“這就是權力制衡不到位了,法由皇帝來制,也可由他來廢,若遇明君,則是國之幸事,若遇昏庸之君,那就是國之不幸了,如此,國之興亡都決定於一人之手,國家安能長治久安,我以爲唯有廢除君王專斷之權,讓全體民衆來共議共決,方纔是穩妥之道!”

李蹊早聽得臉色大變,血涌上頭臉,臉變得通紅,猛地站起來,手顫抖著指著李思業怒斥道:“你眼中可有君臣倫常,你這等悖逆之話也能說得出口,可知那是要、要滅九族的。”說完他一摔袍袖憤然而去。

郝經也聽得臉色微變,急問道:“李總管之言可有出典?”

李思業見他問得鄭重,忖道:“自然不能告訴你這些是後世,惟有託古人。”想到這,他心裡有了定計道:“我少時曾到過極西之地,在那裡也有一大國,喚作大秦,秦漢時就已立國,其國就是採用了一種‘君主議會制’,由君主和議會的長老共同管理國家,軍隊是國家的,不歸君主私有,同時君主的權力還受到議會的制衡,議會的長老又由社會各階層選出,代表他們掌管國家權力,所以大秦國能立國千年至今而不倒,也是這個原因。”這裡李思業故意混淆了東西羅馬,也是欺郝經不知。

郝經爛熟《後漢書》,書中有記錄西方確有大秦國,暗忖:“自秦漢以來,中原不知換了多少王朝,遭殃的還是百姓和漢文化,若真能建立一個大秦那樣的制度,讓我漢文明也能穩定延綿千年,這是何等美事。”心裡想著,眼中不禁流露出悠然嚮往之色。

李思業看在眼裡,心中暗喜,他道:“我也有心宣揚這種制度,但任何制度的建立,首先是要開啓民智,我想聘二位到我山東去做督學,不知二位可有意一行?”

郝經和李哲對視一眼,欣然道:“如此,我等願隨李總管一行。”李思業大喜,又怕他們反悔,當下取紙寫下聘書,鄭重交予二人。

突然,外間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李思業微微一驚,只見隨自己來的振威軍校尉闖了進來,他急聲稟報道:“大將軍!不好了,我們府上出事了!”

第10章 威逼利誘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2章 思業娶親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10章 議和(一)第10章 事業初成第8章 貨幣政策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饑荒之禍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17章 難唸的經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8章 挽月之心第3章 巨賈賞識第10章 蒲家撤資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6章 變天之兆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8章 蛇吞大象第5章 蕭府疑雲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17章 難唸的經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4章 內鄉空虛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33章 皇宮國宴(上)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4章 想做買賣第12章 小鎮鬧鬼第4章 內鄉空虛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4章 蒲家再來(下)第10章 事業初成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10章 事業初成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6章 德州易手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12章 思業娶親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4章 行商新主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2章 奴隸生涯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3章 手足情斷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6章 飲馬江南(三)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2章 思業娶親
第10章 威逼利誘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2章 思業娶親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10章 議和(一)第10章 事業初成第8章 貨幣政策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饑荒之禍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17章 難唸的經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8章 挽月之心第3章 巨賈賞識第10章 蒲家撤資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6章 變天之兆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8章 蛇吞大象第5章 蕭府疑雲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17章 難唸的經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4章 內鄉空虛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33章 皇宮國宴(上)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4章 想做買賣第12章 小鎮鬧鬼第4章 內鄉空虛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4章 蒲家再來(下)第10章 事業初成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10章 事業初成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6章 德州易手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12章 思業娶親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4章 行商新主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2章 奴隸生涯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3章 手足情斷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6章 飲馬江南(三)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2章 思業娶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普安县| 板桥市| 建宁县| 南昌市| 洞头县| 定南县| 芷江| 呼玛县| 广平县| 北碚区| 扎兰屯市| 大厂| 潮州市| 西昌市| 弋阳县| 永仁县| 镇康县| 容城县| 宁安市| 聂荣县| 界首市| 盐亭县| 青冈县| 台山市| 锡林郭勒盟| 峨眉山市| 八宿县| 名山县| 渝中区| 阜康市| 中江县| 双桥区| 乌兰浩特市| 县级市| 奇台县| 射阳县| 唐河县| 灯塔市| 舞阳县|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