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章 同室之緣

九月初八,乃是上好吉日,一般大家之人都會選這個日子上寺廟求些福或是問些籤,求的心中所想所願,也算是一個極爲熱鬧的日子了。

而九月初八也是太學新錄之人開學之日,因太學生離開多少就補缺多少,故而擇優選人,兩日參加考試之人有七百餘人,只取了六十人,分兩齋,也於東方房屋安置這些新生。

此次新生年齡都是不大,最大者也不過三十五歲,而最小之人便是王賢了,幾人新見面,互相之間頗爲熱情。

王賢被分在北路齋,他在張平寒的帶領下見了齋長和齋諭二人,這兩人皆是年過半百,白髮已生,但是依舊是樂呵呵地看著新來的衆生,往後便由他們負責督促和檢查學生的行藝,所以至少要和這些士子們在一起兩年。

上午的時候,禮部有官員來見新生,說上幾句用功讀書的話,然後就和學正、學錄們走了,正好給這些新人們一個安寧的壞境互相認識一下。

一齋有五房間,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爲名,王賢被安排到水之間,等到他走進房間才發現這實在是太大了。

這樣的臥間雖是無人住著,但是寬敞無比,有六張牀三三而對地擺在一角,這邊便是書桌,都是很新,王賢剛一進去,就聽到裡面有幾個人在說話,像是在自我介紹一般,他們見到王賢皆是一驚,問道:“你是?”

王賢連忙道:“在下王賢,乃是京城人,也是住在水號房間,以後請多多指教了。”

那幾個人皆是大爲驚訝,畢竟像王賢這樣的小孩就進入太學,簡直可以說是天才,幾人不敢小看王賢,連忙自我介紹,一個看起來極爲俊朗的青年道:“在下乃是齊偍,字山論,雁門人。”

他外表俊朗,聲音很是響亮,令人一聽便有親近之感,雁門乃是宋遼交界,其人擅武,這個齊偍也不知是否尚武。

一個穿著淡色衣服的青年這時笑了笑,他頗爲肥胖,若是走在街頭,定會被人認爲是一個紈絝之子,但是他一說話,便讓人改觀,認爲這只是一個無害的胖子而已,而且極喜歡帶笑,他呵呵一笑道:“在下是合肥人,姓趙名萬寶,字一寶,諸位同窗多多指教。”

他的名和字倒是把人引得笑了起來,王賢心中奇怪,這時候就有合肥一地了嗎?他小聲問道:“不知合肥是何地?”

趙萬寶笑道:“王兄不知合肥也是無怪,只是我們那裡的土語說慣了,這合肥便是廬州,昔年嫡仙李太白便在我那邊住過好長時日,那裡有山有水,諸位同窗若不嫌棄,改日一同玩耍可否?”

這時一個年紀大概有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出聲道:“哦?趙兄原來家居廬州,可算巧合,在下也是家住金陵,算的上半個同鄉,以後尚請多多提攜。”

趙萬寶驚喜地道:“原來是金陵鄉人,不知兄臺大名?”

那青年拱手道:“在下姓張,名曰地雲,地上雲彩之意,字子云。”

衆人皆是笑了,卻見到最後一個人說話了,他個子較矮,穿著稍微土了一點,但看起來還是頗爲機靈,只是皮膚過於白皙了點,真是應了那句柔弱書生的話,他見到衆人皆看向自己,頗爲緊張,結結巴巴地道:“我叫周兵,還沒有字,是,嗯,是刑州人。”

衆人皆是驚訝,王賢年紀幼小,未有字號可以理解,這個周兵竟然也是沒有表字,不過此乃別人之私,幾人也不好相問,倒是齊偍很是歡喜,幾人之中,除了王賢算是京城,那兩人都是南方人,在士大夫之中,地域之別很是嚴重,當年元佑時分三黨,也大多是同鄉互聯,所以聽到這個周兵是刑州人,他馬上笑道:“周兄居刑州,上聯真定,下接大名,定是人傑了。”

幾人新認識,話未能說多,不過想著以後都是住在一起,故而就熱絡一下,那個胖子趙萬寶說話有點帶著南方調,不過很是有趣,引得幾人哈哈大笑起來,倒是那周兵有些不合羣,只是在一旁乾笑,顯得極爲拘謹。

王賢見到這幾個室友還算不錯,不由有些開懷,正說笑間,突然想起了什麼道:“奇怪,怎麼像是少了一人?”

衆人這纔是醒悟,這屋子裡只有五人,按照齋間規矩,一間房該是六人而居,趙萬寶笑了笑道:“可能是那位仁兄尚未過來罷了,幾位兄臺,不知你們知否這北路齋的齋長是誰?”

張地雲忙道:“正要請教趙兄。”

趙萬寶笑了笑道:“適才大家都見過那齋長了,別看他年過半百,可是此人極爲嚴厲,以後我等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了。”

齊偍道:“嚴師纔有高徒,若真是嚴師,也是我等福氣。”

趙萬寶“哦”了一聲,呵呵一笑道:“且聽我說一下這個齋長之事你們便知其有多嚴了。”

他朗了朗嗓子,開始說起這個老齋長的故事,幾個人也不管他是從那裡知道的,盡是聽得入迷起來。

原來這個老齋長叫馬階,他早年聰慧,學識淵博,自神宗朝便在秘閣修書,也算是一個博學之士了,後來被調到太學授課,權任禮部官職,既是爲官也是爲師。

可惜這個馬階有些偏執,以爲天下之人都當是像他馬階一樣纔可,故而對學生極爲嚴厲,那些學生們本在家中都是驕子,怎能受得了他的訓斥、責罵甚至是鞭打,紛紛歸家哭訴,驚動了禮部,連文彥博也聽聞此事,訓斥了馬階幾下,也使得馬階有些心灰意冷起來。

本來這樣相安無事也就罷了,可這馬階終究不安分,直到有一次授課,有學生在打盹,他立刻有些惱火,忍著怒叫著這學生站起來背上詩經全本,這本來就是荒唐之舉,更何況那學生自以爲家世高貴,就直接不理會馬階,這可終於激怒了他,數年來積累的怒火一下子噴發出來,直接拿著一個椅子砸了過去,那個學生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砸倒在地。

馬階這時發起火來,豈是一時可以消除的?跑過去猛踹上幾腳,又踢又打的,那個學生本就是大家公子,體質很弱,經他這樣一打,當場昏倒,擡回去沒一天就死了。

那個學生是京中名門大家之後,親子死後,家人立刻上告衙門,狀告起了這個馬階。

這家人頗有勢力財力,結交也甚爲廣大,一時之間,連朝中官員都給官府施壓,要求重辦馬階,而禮部更是要撤掉馬階功名,貶其爲庶民。

也算馬階幸運,其時呂惠卿當政,他也是聽聞了此事,竟然頗爲欣賞這個馬階起來,於是向開封府衙稍微提起了一下,開封府立刻知曉宰相之意,竟然無罪放掉馬階,並重打那家人幾十大板,責令其回家。

可憐這家人,散盡了家財,竟然親子尚未安葬,自然是心有不服,竟然又一次上告府衙,結果官府自然不受理,但是卻有一次讓呂惠卿知曉了。

呂惠卿一向是唯己主義,這時聽聞那家人又一次上告,而上一次自己爲那個馬階無緣無故地開脫,若是讓朝中御史臺知曉,便對自己不利,他連忙著官府受理,撫卹那家人,並且把馬階抓捕起來,著其賠償那家人五百貫錢,並重打其五十板。

這個馬階本來還是莫名其妙地被放出來,正覺得有些慶幸,忽然又遭到這樣的劫難,不由恐懼起來,所幸大宋重師很甚,而且呂惠卿也只是做個樣子,所以馬階被剝去講授一職務,仍然還留在太學之中,做了小小的齋長。

衆人聽到趙萬寶說出這段事來,皆是倒抽一口涼氣,若這馬階真是如此嚴厲,那自己等人豈不是要戰戰兢兢地過日子了?

王賢見趙萬寶滿臉笑容,也不知這是真是假,但若是爲真,這個馬階真的有些過分了,若是在後世,教師就算打了學生都會被人罵起來沒有師風,不配爲人師表,更何況打死人呢?

張地雲仍然有些後怕,這時出聲道:“此事當真?如此苛刻之師,實是我等學生之災啊。”

齊偍顯然有著北方豪氣,聞言豪爽道:“大丈夫有何可怕的?這個馬階就算再厲害,再兇猛,又能比那契丹人、黨項人猛上幾分嗎?畢竟都是讀書之人,又不是匹夫,何來言懼。”

趙萬寶笑道:“齊兄果然好膽識。”

王賢見到那個周兵一言不發,心中頗爲有些好奇,湊過去道:“周兄,爲何不發一語?”

周兵猛然驚醒,有些警惕地看著王賢,使得王賢頗爲莫名其妙,只好朝著周兵一笑,又重新走到趙萬寶等人的旁邊道:“趙兄,你說那另外一位應是何等之人?”

趙萬寶呵呵一笑道:“這個我便不知了,想來不會和某一樣,是一個胖子吧?”

他的話讓人一笑,齊偍有些期盼地道:“若是隴北地之士便好了,偍常聽聞‘北地士子有三千之衆’,其人便是這三千之一吧。”

張地雲笑道:“我想應該是位江南才子,據說浙西、福建諸地來了好多士子,而今不見其一,想來不過這二地了。”

王賢微微一笑,他們總習慣周圍都是家鄉人,也好有個照應,畢竟離家在外,自然是老鄉最親了,這時他正要說話,卻發現門被推開,隨即進來一個少年,他帶著方巾,一身儒服,看起來極爲文雅,這時朗聲道:“諸位兄臺請了。”

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3節)第79章 經義策論(下)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2章 爭吵不斷第7章 薩滿儀式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57章 逃亡途中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94章 密室相談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3節)第130章 天降甘霖第41章 別勒古臺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30章 內鬥不斷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13章 所尋之人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外傳:失蹤之事(五)第100章 兩幅紙畫外傳:失蹤之事(二)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27章 因禍反擊(上)第40章 布和首領第23章 沙暴過境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1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44章 夜涼如水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40章 布和首領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3節)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79章 經義策論(下)第95章 學正罰站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3節)第29章 也算託孤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2節)第45章 終於返家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05章 夏雨秋風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87章 黑夜追蹤(上)
第171章 出師東行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3節)第79章 經義策論(下)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2章 爭吵不斷第7章 薩滿儀式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57章 逃亡途中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94章 密室相談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3節)第130章 天降甘霖第41章 別勒古臺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30章 內鬥不斷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13章 所尋之人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外傳:失蹤之事(五)第100章 兩幅紙畫外傳:失蹤之事(二)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27章 因禍反擊(上)第40章 布和首領第23章 沙暴過境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1節)第125章 煙雨江南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外傳:失蹤之事(三)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2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44章 夜涼如水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40章 布和首領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3節)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79章 經義策論(下)第95章 學正罰站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3節)第29章 也算託孤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2節)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1節)外傳:失蹤之事(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2節)第45章 終於返家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05章 夏雨秋風第47章 宏偉設想(下)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87章 黑夜追蹤(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潼南县| 高邮市| 洛隆县| 伊通| 宕昌县| 阿克苏市| 彰武县| 武乡县| 阿荣旗| 大港区| 南郑县| 彝良县| 新宁县| 泰安市| 且末县| 灌阳县| 阿拉善右旗| 西城区| 随州市| 法库县| 凯里市| 玉树县| 昭苏县| 贡山| 句容市| 武宣县| 页游| 嘉善县| 桂平市| 玉树县| 柞水县| 巴里| 长治市| 莱西市| 辉县市| 平江县| 七台河市| 临江市| 东方市|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