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

江寧府的後院有一個極大的涼亭,位於樹蔭之下,又易招風,所以在夏日之時是最佳乘涼的地方。

王賢正端坐在一邊,他自那日和語嫣說起明教之事,便覺得憂心忡忡,所以一直都是睡得不好,每晚都是迷迷糊糊的躺在牀上,直到天明便起牀,在大清早的便趕到衙門裡,不停地翻看著以前的卷宗,看一看江寧府關於明教的記載。

不過這些卷宗太過散亂,而且都是零星地提到一些關於明教的事情,只是大多都是道聽途說,或是虛妄之極,讓王賢邊看邊撓頭,直到中午的時候,他實在有些頭大,才放下卷宗,想回去休息一番,卻又聽朱強說刑部和吏部官員已經到了驛站。

雖然他身爲知府,不能親自過去迎接,但王賢還是讓通判明鴻過去接風,然後便換上便服,待他們過來之時,就在後院涼亭之中布上些許涼瓜和清茶,算是爲洗去他們一路風塵。

這下來的幾個官員,並不是什麼重要的大官,但有一個人王賢卻沒有想到,竟然是以前的刑部侍郎,曾經因端王案而與自己見過幾次的張慶,他以前被貶下去,一直閒置著,而後新帝上位,但他卻並未得到什麼提升,直到後來才做了一個小官,掌管訴訟案卷的筆錄整理。

如今不知何故,竟然被刑部派下來了,這幾年的清閒,倒讓他有些發福起來,和王賢見面也並未多說,直到互相介紹後,分主賓而坐,才聽得王賢笑道:“張大人昔年於我有恩,在下一直掛念在心,但因身在江南,相隔萬里,無法得見,如今張大人竟然親來,實在讓在下喜不自禁!”

張慶一笑道:“王大人客氣了。”

“幾位大人從汴京趕來,一路舟車之旅,頗爲勞累了吧,我便命人爲幾位準備好房舍,也好休息一番。”王賢笑呵呵地說了一句,便喊起了朱強。

“王大人,此事不急,只是我等來此的目的,大人你也應該知曉了吧。”這坐在右邊的一箇中年看著王賢,他是刑部的員外郎步初,便是這一羣人的領頭之人。

王賢微微一笑道:“我早先便接到公文,諸位過來是爲了查那糧倉失糧一案的吧。”

“正是如此。”那中年步初點了點頭道:“此次失糧一案,流傳極廣,傳至朝廷,都是大爲驚慌,雖然陛下認爲此非王大人你的過錯,但這失糧必須追回來,否則難以向天下人交代,我們幾人深知此事重要,便馬不停蹄地趕到江南,還請王大人你多多配合,以明此事。”

王賢有些疑惑地看了看這個步初,然後便笑著點頭道:“這是自然,幾位大人可在這江寧府任意查詢,若有需要之處,可直接找我,若我事忙,便可找李瑞,由他幫忙。”

步初拱手言道:“王大人如此明事理,叫在下好生敬佩,步某便先謝過大人了。”

王賢面帶微笑,看了看這幾個人,卻見到那個張慶此時正望著院子,他不由叫了一聲:“張大人。”

張慶一愕然,然後便笑道:“十幾年前,我也曾來過金陵,那時東邊的一列都只是小樹苗,纔是新栽,卻沒有想到如今已是參天大樹,故而多看了兩眼。”

王賢呵呵一笑道:“卻原來張大人是起了懷舊之心了,只是不知十餘年前的金陵是何等風貌?”

“與現在並無不同。”張慶微微一笑,然後又收起笑容,慢慢說道:“只不過有些奇怪,未曾聽到秦淮河的歌聲。”

王賢失笑道:“今日乃是秦淮誕日,所以已經休聲,若張大人想聽曲兒,便待上幾日就可。”

張慶笑了笑道:“實該如此。”

王賢招了招手,旁邊的朱強就走了過來,卻聽到王賢說道:“你帶著衆位大人去客房休息,再通知一下福賢樓,今晚備宴給諸位大人接風。”

步初連忙道:“不必勞煩王大人了。”

王賢卻只是淡淡一笑道:“諸位遠道而來,到這金陵也是千辛萬苦,我這個做知府的也自然要盡一下地主之誼。”

諸人頓時笑了起來,只是王賢不經意之間,發現張慶坐在一邊,雖然面上帶笑,可依舊皺著眉頭。

…………

…………

刑部來的幾個人在金陵開始查起案來,不過王賢卻只是任由他們做事,他讓江寧府的衙役和捕快們都要聽命於此,而且又讓步初便宜行事,可以任意查探。

他現在也不管什麼了,馬上就要臨近秋收,按例要派官吏到下面監收,王賢整日都開始規劃起這些事情,那明教和刑部的人都被他拋到腦後去了。

然而,七月二十那天,有颱風從廣州、福建、明州、秀洲、蘇州登陸,一時風勢極大,沿海諸地,頓時亂成一片,房屋倒塌,山洪暴泄,百姓死傷者極多,而風勢卻沒有停息,又朝著內地撲捲過來,比起幾年前的江南洪災,要恐怖的多。

王賢乍聞這個消息,心中想到的不是百姓傷亡,而是明教。

這個突如其來的大暴風,讓福建和江南靠海一帶的百姓們徹底絕望了,如此一來,豈不正是明教造反的好時機。

他連忙修書給蔡京,極爲誇張地述說了此事,並且要朝廷快快撫卹,安定百姓,還要加緊調兵,防止明教叛亂。

爲了讓蔡京注意,他一連寫了三封書簡,件件都說的十分急迫。

江寧府受到大暴風影響並不大,只是因爲暴風之事,秀洲、明州還有杭州諸地都有大匹難民,向西而行,所以江寧府這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人涌過來,讓王賢頗爲警惕,除了佈置兵士安定局勢以外,他還組織糧草,每日施粥一次,又按照慣例,抽調其中的精壯男子,便入行伍,以恐有變。

刑部的步初、張慶幾人本還在查案,可是並沒有什麼進展,加入每日目睹大批無家可歸的人,也沒有什麼心思查下去了,便也幫助王賢,穩定這邊的局勢。

八月份的時候,諸家諸戶都開始收割稻穀,王賢怕出什麼意外,便命官吏們下鄉,要百姓們抓緊收割,以免暴風襲來,一年心血便毀了。

雖然金陵城並不在海邊,但是那臺風襲來的時候,這邊也感受頗爲強烈,有幾次強風過境,竟然讓金陵一座古剎轟然倒地,附近之人皆是恐慌不安,有的人都開始向北方逃去,王賢只好趕緊派人安撫,整日之間忙的焦頭爛額,幾乎把明教的事情給忘了。

朝廷這次反應倒也是挺快的,蔡京首先回書給王賢,讓他安穩江南,不要讓百姓們起了亂子,然後又勸誡他不要掛念明教,語氣頗多不滿,讓王賢頓時有些絕望起來。

他沒有絕望多久,八月十四,中秋節的前一晚上,便有信使通過驛站送來急書:浙東暴亂,有屠夫胡九者,聚衆殺官吏,搶糧倉,附近百姓聞之皆亂,一時由數十人積聚爲數千人,並在附近造起反來,浙東巡檢史和縣尉皆是調兵鎮壓,卻被亂民擊散,而且附近幾個小縣皆聞風而動,官吏都是自身難保,都開始潛逃北上,亂民聲勢越來越大。

王賢並沒有任何驚訝,但他心中還有些指望朝廷能夠意識到明教之禍,又是親書兩封送於蔡京,並且還呈上一本奏章送於三省,言辭更加急迫,並直言朝廷應免江南、福建二年稅收,停花石綱,罷朱勔,調兵南下,調糧安撫百姓,並言此等數事,缺一不可。

只是他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上書了,而且這一次上書也是石投大海,微有小波,卻未能讓蔡京和皇帝重視起來。

中秋節過後的沒幾天,江南諸府開始調兵平定亂民,但遊民太多,數日以來,皆是飢餓不堪,明教中人終於開始大規模行動起來,呂師囊先從仙居領千人造反,然後福州王寶兒,湖州陸行兒,永康陳十一,越州吳和尚等等諸人皆是先後揭竿而起,竟然在十日之內,福建、江南二地全部動亂起來。

當信使還在路途,當明教中人正在轟轟烈烈的起義,王賢卻突然被堵在家中,而他對面的是一大羣兵士。

“明大人,步大人,你們這是什麼意思?”王賢這時倒是極爲冷靜,看著面前的諸人,他沉聲說道:“這是江寧左守備的兵士,你們爲何跑到我的府上?”

“王大人,你應該早就明白纔對。”步初這時摸了摸鬍子,呵呵一笑道:“自我們來金陵之時,你就應該要明白會有今日。”

王賢凝目道:“步大人,你到底在說什麼?若不解釋清楚,我定然上奏朝廷,說你帶人謀亂!”

“謀亂者並不是我步初,而是你王賢。”步初冷笑一聲道:“如今我就是要抓住你這個謀逆者,然後押你去汴京,交予刑部重懲!”

王賢微微吃驚道:“你胡說什麼!”

步初搖了搖頭,然後便道:“其實我們來這金陵,不單是查失糧之案,而是順帶著查一查王大人你和賊人勾結之事,如今在金陵數日,還真讓我等查了出來,當前江南亂民皆起,這些都是你早就籌劃好的吧,哼哼,身爲知府,竟然謀逆,罪當凌遲!來人,拿下!”

“慢著,步初,你胡言亂語什麼,我何時有過謀逆之意!”王賢大聲說道:“你到底想幹什麼?今日一定要給我說個明白!”

步初看了看身旁的明鴻,然後便道:“明大人,便由你說吧。”

明鴻一愣,看了一下王賢,然後連忙說道:“還是請步大人說吧。”

步初一笑,隨即便道:“也罷,王賢你聽著,其實我們這次來之前,便被左丞趙大人叫去,他給我們看了一封書信,而這上面的內容便是說你勾結明教,蓄謀造反之事,趙大人當時也不知此事是否屬實,便託我等幾人到金陵查探,我們這些日子明爲查失糧之事,暗中卻在找你勾結明教的證據,果然不出我們所料,你竟然數次與明教之人聯絡,而且你還和明教的首領有著交往,上次金陵失糧之事也定然有你的參與吧,如今江南暴亂,若不早點把你拿下,則金陵危矣,把他拿下!”

後面的兵士看了看明鴻,然後皆是跑了過來,隨後就聽到嘩啦啦的聲音,卻見到王賢背後跑過來一羣人,便立刻停下腳步,不敢再前行一步了。

“步大人,你所說的都是自己胡亂猜測的吧。”王賢這時朝著身旁的兵士們揮了揮,然後又道:“若是真的能證明是我參與了失糧一案,那在下二話不說,自縛手腳,隨你處置。”

步初本見到王賢身後一些兵士,忙退了一步,此時聞言,不由哈哈一笑,便對旁邊的明鴻耳語幾句,隨後就見到明鴻走到一旁。

王賢的後面是他的家中衛兵,還有黃寬和他的東廠兄弟,本來這次步初直接帶兵闖過來的時候,衆人都是有些吃驚,不過陸忠很快反應過來,集合衛兵們護在了王賢的旁邊,而後黃寬也趕了過來,皆是在王賢的身後,盯著這些不速之客。

“大人,他們是想幹什麼?”黃寬這時皺著眉頭,有些小聲地問道。

王賢盯著那邊的幾個人,然後小聲道:“這些人是刑部的人,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這次我可能會陷入一個圈套之中,黃寬,等會你要注意一下,千萬不要和對面打起來,看我的眼色行事。”

黃寬重重地點了點頭,卻見到那邊走過來一人,他微微一訝地說道:“是陸大人。”

王賢一愣,轉過頭來,卻見到一個小鬍子正看向自己,他失神了半天,方纔說道:“陸收?”

站在明鴻旁邊的那人,卻正是王賢的親信,從昌化縣帶過來的陸收。

“你不是重病在牀嗎?”王賢凝眉說道:“難道你是估計騙我?李瑞對我說你病的很重,還讓我好擔心了一陣,我還給你送了一些人蔘,沒想到你卻什麼事都沒有。”

陸收嘿嘿一笑地說道:“大人,我陸收重病一場,讓你擔心了,實在是我的不是,還望你大人不計小人過,不要放在心上。”

王賢點頭道:“我從未放在心上,不過你實在沒有想到,你會背棄我,步初,他難道就是你所說的證據?”

步初笑道:“陸收這些年一直跟著你,所謂深知你的底細,而事實上,最先懷疑你的便是陸收,他通過上面的渠道,把對你懷疑送給了趙大人,這纔有了今日一幕。”

王賢瞇起眼睛,看著陸收道:“你懷疑我什麼?懷疑我和明教有關係嗎?”

“的確如此,大人,雖然我一直沒問過你的私事,但是自從你把黃寬編爲私軍的時候,我就對你有所懷疑起來,而後又通過蛛絲馬跡,終於發現這等驚天大事,所以我便急書送給三省,所幸步大人他們來的快,也沒有釀成大禍。”陸收不緊不慢地說著,卻見到王賢看著自己,他不由地轉過臉來,然後又哈哈笑道:“大人,你不要看我,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大人身爲大郡知府,理當爲朝廷治理一方水土,但是卻和明教的人勾搭在一起,可謂於國於民皆是不利,我陸收雖然位卑,卻不敢忘國,所以就暗中查訪,以查明真相,從而今日爲天下除害!”

旁邊的步初笑著點頭道:“不錯,陸收你此次所立下的功勞甚多,待我回到朝中,必然會向趙大人舉薦一番。”

陸收連忙躬身而言道:“還請步大人多多提拔。”

步初點了點頭道:“嗯,你便把王賢所做的一切都說出來吧,讓他聽一聽,免得心有不服。”

王賢冷哼一聲道:“陸收你就說一說,我倒是想聽一下,到底我是如何的勾結明教,如何成爲大奸大惡之人的!”

陸收遲疑了一下,然後才慢慢開口,卻真的讓王賢大吃一驚。

這個陸收竟然從幾年前在昌化開始說起,王賢在暴雨挖河道被他說成是收買民心,而後幾次削弱衙役的事情被他說成是藉機增加自己的力量,後來把黃寬更是編爲私軍,而後又在昌化縣廣收民心,直到後來,不知用了何等手段,竟然到了金陵做起知府,但朝廷徵糧的時候他卻並無焦急之意,顯然不把這個當回事,不料猛然間就派兵士護船,大規模的動用金銀器物和水船若干,從遙遠的地方運回糧草,但最後竟然一夜之間不見,這也是王賢所爲。

第100章 兩幅紙畫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9章 救人要緊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2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83章 擺宴飲酒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5節)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70章 曾布相公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141章 家人團聚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127章 因禍反擊(上)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引子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2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3節)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95章 學正罰站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90章 文人之論(下)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1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05章 夏雨秋風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引子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137章 運糧歸來第127章 因禍反擊(上)第5章 賽馬射箭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38章 說服薩滿(下)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82章 同室之緣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45章 終於返家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83章 擺宴飲酒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第63章 奇怪事件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35章 慘烈之戰第4章 塔布心思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7章 不見答圖(上)
第100章 兩幅紙畫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9章 救人要緊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2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83章 擺宴飲酒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5節)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70章 曾布相公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141章 家人團聚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127章 因禍反擊(上)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3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4節)引子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2節)第92章 神秘通道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2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3節)第155章 風韻臨人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95章 學正罰站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90章 文人之論(下)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1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1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05章 夏雨秋風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116章 開始南行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5節)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引子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137章 運糧歸來第127章 因禍反擊(上)第5章 賽馬射箭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3節)第38章 說服薩滿(下)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3節)第82章 同室之緣第61章 居安仁吉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45章 終於返家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2節)第83章 擺宴飲酒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1節)第63章 奇怪事件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60章 大相國寺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5節)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35章 慘烈之戰第4章 塔布心思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節)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第17章 不見答圖(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连平县| 始兴县| 卓资县| 来安县| 杨浦区| 满洲里市| 北碚区| 仁布县| 阜南县| 当涂县| 鄂尔多斯市| 湾仔区| 瑞金市| 来宾市| 于田县| 城固县| 西畴县| 合江县| 兴海县| 庆云县| 桃园县| 天柱县| 阳西县| 乾安县| 涿鹿县| 康乐县| 土默特左旗| 桓仁| 滁州市| 龙陵县| 武邑县| 福清市| 大足县| 滨州市| 静宁县| 浦江县| 会理县| 胶南市| 丹凤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