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外傳:失蹤之事(三)

外傳 失蹤之事(三)

王安石一愣,其實這個沈全期只是他參與改革科舉之時入進士科的一個小士子,那時王安石忙於朝中政務哪能記得這些,不過他還是頗爲客氣地和他寒暄了幾句。

沈全期的臉色依然發白,但說話還是頗爲流利的,對王安石說明了來意和碰到士子們鬧事,語氣平坦,並無大不滿。

其實大理寺過問這件鹽案很耐人尋味,畢竟他們主要是處理訴訟的,就相當於一個法院一般,並不具備抓捕或是拘留這種權利。然而太皇太后下旨要求大理寺直接來抓人,大概也是有著不信任六部的心態,於是不經過由變法派所持的都察院和刑部,直接交由大理寺來處理,並限定了時間交案。

這大理寺卿是仁宗的外孫子蘇諸慶,也算是個外戚,由於大宋太祖有遺令:外戚不能執掌大權。所以這個蘇諸慶廢了很大氣力才做了個大理寺卿,還沒兩個月,這太皇太后就把這重案摔過來了,蘇諸慶這人雖然想往上爬,但是並不想在朝中得罪哪個,以後不好下臺。這事一頒下來,他頭皮都麻的,在院子裡走了十幾圈沒想出個什麼主意了,只好召集一些手下幕僚們參議參議。

結果大家們面面相覷,都說抓人該由刑部管,大理寺怎麼去抓人啊?可把這蘇諸慶氣壞了,寒著臉不說話,瞪視著他們。正好這時有個兼職秘閣的小官沈全期回到大理寺,聽了這件事情,便自薦去江寧抓人。

蘇諸慶目光掃了全場,那些人都有點羞慚地低下了頭,他對著沈全期著重交代了不要得罪江寧一干人等,要對那些官員客客氣氣的,最後重重地拍了沈全期一下。

這沈全期雖然二十來歲便進士及第,但是一直做些小官之類,他本性好學,不求官職,所以就到了秘閣修書,順道在大理寺兼些小官。

其實他自薦去江寧本就是覺得這件事沒什麼的,葛聚也是個進士科及第,大家都是讀的孔孟之書,又不是同匹夫打交道,所以他也沒想那麼多就跑來江寧府了。

一路行來,看山看水,倒也是美事一樁。但是到了金陵城就遭遇到士子圍阻,他立即意識到這件差事不好做了。幸好王安石派人過來接應,要不然被那些讀書人用唾沫淹死真是太恐怖了。

王安石聲音很沉,幾十年官場歷練出來的聲音:“沈大人是奉的太皇太后旨意來請葛通判回京的?”

沈全期心裡正不安著,聞言忙道:“學生正是奉太皇太后懿旨行事?!?

王安石笑了笑道:“聽聞沈大人初到金陵,便遭人圍阻,不知確有此事?”

沈全期立馬道:“學生正要說明此事,學生自汴梁路途千里來到金陵,本是奉的皇差,卻沒想到剛進驛站便被人圍住,這些人都是些讀書人,情緒激動。學生本想說上兩句,卻沒想到這些人更加氣憤,要不是臨川先生,學生真不知如何纔好?!?

臨川先生指的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人,所以學林界便稱他爲臨川先生。

王安石問道:“那沈大人可知那些士子爲何要圍住大人呢?”見沈全期搖頭,他朗聲道:“沈大人,自古以來鹽吏多貪,然自本朝仁宗時以商人販鹽以來爲烈,爲何?實乃是官商勾結耳。這鹽是百姓之必需品,鹽利自然是極大了。爾後有富商販鹽,欲從中取利,必然要與官員打交道,鹽吏自然就貪婪枉法了。

然而鹽商以錢賄官,官吏又以權謀私,則鹽商必定是個狡詐之輩,官吏必定是個奸猾之賊。葛通判乃是熙寧二年進士科及第,此人品性敦厚,未嘗爭官,一直到今日也未在京任官。若說大宋良臣頗多,這葛聚也算一個。

我去過葛聚的府上,發現其爲家十分寒磣,居室未修,素衣樸食,院內雜草橫生,確是因爲沒有下人清理。似想,這樣一位良官怎可能是犯下鉅額貪污之罪的人呢?”

沈全期肅然道:“若真是如此,朝廷定會查清此事,還葛大人一個清白的。”

王安石冷笑道:“這個就未必了,沈大人還是太年輕了啊,不明白這朝中之事。若大人回去好好的想想便可明白爲什麼,老夫只希望京中大理寺能夠真正查清楚此事,不然會讓士子寒心、良臣傷心?!?

這番話他說的很硬,沈全期雖然是一書生,但在朝廷裡也待了好多年了,對這些爭權奪利之事自然明白。他心裡也很是疑惑,若真是這樣,那真的不好辦了,自己只是一個小官並無實權,況且兩黨爭鬥之事不是他所可以參與的。

沈全期整頓神情,朗聲道:“學生會把先生的話帶到?!?

王安石點了點頭,他知道沈全期人微言輕,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這件事還是要在大理寺審理下才能結案,最重要的是看朝中的幾位老臣了。

沈全期瞧著王安石,小心翼翼地問道:“那……學生奉的差事?”

王安石一愣,隨即笑道:“不急,沈大人奉皇命而來的,自然不必擔心帶不走葛大人。待今日你歇一天,明日一早我便把葛大人請過來,如此可好?”

沈全期大喜道:“甚好!真是有勞先生了?!?

王安石呵呵笑著,忽然有人慌慌張張地跑過來道:“大人,不好了!”

王安石瞧見是其管家老王不禁驚訝萬分,對著沈全期拱手道:“老夫失陪一下?!比会嵯蛲豕芗覇柕溃骸暗降自觞N了?”

王管家像是要哭的樣子道:“小公子他……不見了!”

王安石身體一顫,竟似站立不穩,沈全期眼尖,忙上前攙扶著他。王安石擺了擺手道:“沈大人遠道而來,還是早早休息吧,老夫家事纏身,有失禮道,沈大人多多體諒?!?

說完他就向對王管家道:“你帶我去後院看看?!?

這片後院是在前院夾了白牆而成的,前院有池有水,有橋有亭的,但是後院只是建了房子和花園,總體來說,佈局不如前院。

後院本是給王安石的二兒子王滂夫婦住的,自從王賢出世後,後院就一直給王賢專用了。

王安石一臉寒霜地看著王賢的乳母何氏和後院的婢女、雜役,慢慢說道:“到底是如何將王賢丟掉了?!?

何氏眼淚嘩嘩地道:“大人,本來妾身正和婢女們抱著小公子,忽然竹枝叫起我們,說她來帶著小公子,妾身於是把小公子放給她,可誰知道她把小公子抱進內屋裡面後,半天都沒有聲音。妾身初時沒當回事,但是過了大半個時辰沒見到小公子,就慌忙去裡屋裡看,找了半天也沒見到小公子人,妾身心中急的很啊,就去告訴王管家了?!?

王管家大聲訓斥道:“你怎麼就隨便把小少爺交給一個丫頭照管著呢?小少爺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你們全家人都不得好過!”

何氏猛然大哭,用袖子遮住了臉龐,抽抽搭搭的。王安石突然感到一陣心煩,朝王管家問道:“竹枝是誰?”

王管家道:“竹枝是個婢女,年前的時候被賣到我們府上的?!?

王安石一揮手道:“著人告知府衙,另外派家丁去尋找王賢的下落?!彼蝗桓械筋^暈,似要昏倒。

王管家見到自家老爺站立都不穩了,大吃一驚道:“大人,你先休息一下吧。我一定會找到小公子的?!?

王安石默然不語,對著院裡站的那些婦女、婢女、家丁、雜役諸人道:“你們都回去吧,先各做各的事情,這事情等到府衙的人過來再說吧。”

衆人都已經散去,獨留王安石一人孤立於內院之中,西風微吹,王安石喃喃地道:“天也,我王安石一輩子行正舉行,不愧於天地,奈何滅我王氏!”

…………

府衙聽說王老相公丟了愛孫,立馬派人過來查探,而此時王安石已經去休息了,接待他們的便是王管家。

這個捕頭叫李武石,原來的名字是叫五實的,本就是金陵城的人,小的時候爹孃生下兩個兄弟,只供哥哥讀書,自己只好在家裡幫幫手,很是羨慕那些讀書人。後來當了胥吏,作了捕役,奮發圖強地看書認字,竟然也懂得了不少,還給自己改了名字。由於他努力做事,並且又有些學問,就升做了捕頭一直至今。

在這個時代,捕役的身份是很低賤的,他們屬於和家丁、奴婢之類一樣的身份,不能參加科舉,既受達官貴人的歧視,又受升斗小民的鄙視。

李武石對金陵王安石可說是耳熟能詳,他所知道的那些讀書人中沒有一個不對王安石推崇備至的。這位士林中的領袖雖然就住在金陵,但自己的身份卑微,從未想過和這位先生能打上交道。

王管家詳細地介紹了這件事,並且很誠懇地道:“希望諸位可以儘快找到小公子,我家大人就這麼一個孫子,最近大人身體一直不怎麼好,諸位要廢一番心了。”

李武石點頭道:“李某雖然不敢打包票,但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找到小公子?!?

由於這是王老相公的私宅,李武石領著幾個捕役也不能亂闖,只好先去找半山園的門子問問情況。

李武石和那門子聊的倒是挺開,說了一會然後道:“那個婢女竹枝是直接從這個門出來的嗎?”

門子道:“確實是從這出來的,當時她還提著一個籃子,說是要從外面拿菜。我就覺得不對勁,她又不是廚娘,買菜這種事情怎會輪到她呢?果然這女娃心術不正,竟然把小公子拐跑了。”

李武石道:“那你是或知道竹枝家住在哪裡?她平常有什麼不一樣的舉動嗎?”

那門子嚷道:“我怎麼知道這女娃是從哪冒出來的。好像就是去年快要過年的時候,她在半山園外面賣身葬父,我們家二夫人可憐她,把她買了回來,誰知道這個女娃不安好心,竟然忘恩負義,狼心狗肺,該被賣到千香院裡!”

李武石笑了笑,果然是高門的門子,連罵人都帶有文氣。他對著門子道:“你好好想想,此人最近有過什麼不尋常的舉動嗎?”

門子搖了搖頭道:“這我哪裡知道,她平常又不常出去。啊對了,前日她急急忙忙地從府中跑出去,連我叫的話也不理。一直到了天將黑才返回,也是急衝衝地跑了進來?!?

李武石點了點頭道:“看來這個女娃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彼麑χT子又熱情了幾句便告辭回衙門參詳了。

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5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42章 雨夜被劫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6章小孩生病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1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5章 夜宿草原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3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3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96章 雪天觀景第11章 一夜未宿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12章 爭吵不斷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5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23章 沙暴過境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74章 前方不遠(第1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4節)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96章 雪天觀景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23章 行動前後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1節)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83章 擺宴飲酒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2節)第94章 密室相談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37章 運糧歸來第64章 驚天大案第72章 如此結案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26章 責任誰擔第91章 爐邊商議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4節)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5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17章 不見答圖(上)
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5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第13章 自薦西行(上)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152章 戰事又起第42章 雨夜被劫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6章小孩生病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1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3章 塔塔爾人第15章 夜宿草原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3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3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3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1節)第96章 雪天觀景第11章 一夜未宿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12章 爭吵不斷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5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112章 皇帝大禮(下)第23章 沙暴過境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外傳:失蹤之事(四)第174章 前方不遠(第1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4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4節)第103章 觀人比武(上)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96章 雪天觀景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56章 明月之下第123章 行動前後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1節)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節)第106章 太學年試第83章 擺宴飲酒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2節)第94章 密室相談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2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2節)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37章 運糧歸來第64章 驚天大案第72章 如此結案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26章 責任誰擔第91章 爐邊商議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4節)第102章 元夜賞燈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5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3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5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17章 不見答圖(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卢龙县| 和林格尔县| 布尔津县| 鄢陵县| 凤山市| 日喀则市| 常熟市| 凤庆县| 横山县| 惠水县| 岳池县| 沁源县| 西充县| 定安县| 嘉黎县| 明水县| 图木舒克市| 微博| 班戈县| 临夏市| 连州市| 邻水| 嘉善县| 安福县| 民县| 巩义市| 莱西市| 旅游| 鄂尔多斯市| 纳雍县| 西吉县| 长春市| 同德县| 光山县| 将乐县| 东乡族自治县| 油尖旺区| 海伦市|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