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6章 轉戰大和(上)

]]]八月底,北畠家木造具政率領五千人前往大和國,留下五千人守衛國境。其親族神戶家、神戶家配下的朝明郡春日部一族也召集了軍勢,隱隱牽制長野家及本家。

這件事本來和我關係不大,春日部一族的勢力比赤崛一族還有所不如,根本無法擋住我。但是,隨後卻從小牧山來了三個人,一個是石谷賴辰,一個是蒲生賢秀的弟弟、青地家家主青地茂綱,一個是塙直政。他們傳來信長的命令,讓我與千種家達成和睦,然後參與將軍方的聯合軍勢,前往大和國支援。

這道命令一下,連我這個自認熟知歷史的人,也免不了感到腦筋糾結一團。近江蒲生家和本家怎麼扯上關係了?大和國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要扯上伊勢國,扯上我吉良家?經過三人詳細的解釋,我才弄清了原委。

一切都是北畠家惹的禍。

事情要從興福寺說起。興福寺是大和國兩大勢力之一,統率國內僧衆與信徒衆,與春日大社統率的國人衆對立。南北朝時期,興福寺支持北朝,而春日大社支持持有三神器的南朝,是南朝勢力的總巢。後來南朝滅亡,興福寺就壓過了春日大社,世襲了大和守護一職。而守護職又由興福寺兩大門跡一乘院與大乘院的院主爭奪。

所謂門跡,就是日本佛教大宗中擁有總領地位的寺院家門,一般由皇族或貴族擔任;門跡的輔職稱爲院家,由武家或國人家擔任。

一乘院和大乘院就是日本法相宗的兩大門跡,一乘院門跡由近衛家流的近衛、鷹司兩家繼承,目前的繼承者是覺慶,他的母親慶壽院原名近衛維子,是現任關白近衛前久的姐姐,生下了他和現任將軍足利義輝,所以他出家後,作爲近衛家的猶子繼承著一乘院門跡;擔任一乘院院主的,則是院家筒井家的十五歲家主筒井藤政順慶。他出家受戒時,和覺慶一樣,都是以大僧都宗慶作爲戒師,同樣拜領一字,取法號爲順慶。

大乘院門跡由九條家流的九條、一條和二條三家繼承,現任門主是前任關白九條植通的弟弟尋圓,是大乘院門跡第22代,兼任日本法相宗門主,併兼任興福寺第182代別當;擔任院主的則是院家古市家家主古市胤榮。

大乘院一系在第第180代別當、前關白一條兼良之子尋尊時,曾經支配過幾乎整個大和國,但是目前卻已經沒落了。作爲前一任關白的九條植通尚且窮得辭去職位,前往攝津隱居,專心研究《源氏物語》,尋圓這個支族自然好不到哪去。身爲門跡,本來就掌握不了什麼領地,一切都全部依靠院家的啊……偏偏作爲院家的古市家又不爭氣,家道中落後,地位甚至還不如曾經受筒井家支配的、作爲大和四家之一的十市家,只能搖擺於鬆永、筒井兩家之間,擇其強者而從之。

古市家當然是不甘沒落的,家主古市昭胤一直等待著機會。

四月二十九日,筒井藤政順慶的後見役、叔父筒井順政去世。古市家見筒井順慶年少,立刻就叛離筒井家,轉而投靠了多聞山城的鬆永久秀。在鬆永久秀的支持下,古市昭胤和一乘院分裂出去的另一大勢力十市家聯合,決定合力打倒筒井家,共同掌握興福寺的大權。爲此,他還聯絡了興福寺東門院院主、北畠具教的弟弟北畠具親,以北畠家屢次爭奪的大和國宇陀郡爲代價,約北畠家出兵援助。於是,北畠家出兵五千,前往大和國。

事情涉及到挾持自己的鬆永久秀,以及支持弟弟的筒井順慶,將軍足利義輝自然是特別關注。等到北畠家出兵五千,他坐不住了,迅速發出多份御內書,和鬆永久秀以興福寺爲中心展開暗戰。

六角家和織田家同樣接到了御內書。但是這時候,六角父子尚且躲在蒲生家領地,自然無法組織豪族支援筒井家。爲了緩和南近江的形勢,前年仲介六角家返回觀音寺城的細川藤孝再次出馬,對敵對六角家的諸豪族展開遊說。後藤家給了將軍面子,但卻要求蒲生家協助解決親族伊勢千種家的危機。

於是就有了三人的此次前來,以及信長讓我出兵的命令。

將軍的名份非常強大,信長的命令不容違背,我只能和千種家達成和睦,即將到手的三重郡立刻少了兩萬石。

但最慘的還是千種忠治父子,至少他們覺得是。千辛萬苦的聯絡了朝明郡的阿下喜、白瀬、高鬆三家,望眼欲穿的等到了即將洗牌的時刻,眼看就能依靠吉良家取回領地,卻被蒲生家出手把牌收走,再沒得玩了。

隨後,他們前往近江,暗地投靠了和後藤家面和心不合的六角家。

而我在家臣們的提議下,親自帶著常備出陣,和蒲生、青地、後藤及千種家共同出兵前往大和國。

這樣可以報答將軍上次的恩典,同時在畿內各勢力面前光揚本家的武名。大家是這麼認爲的。老實說,我有點不明白,這些豪族時而聯盟時而敵對倒沒問題,但是轉變得那麼迅速和自然卻很讓我瞪眼。還有,爲了各人心中所謂的武家名譽和天下大義,就能這麼跨越國境參與完全不相干的戰爭,這也很讓我感到驚訝。

轉念想想,也許真是這樣吧,應仁之亂不久是這麼起來的麼。而且,朝廷和將軍的名頭在畿內豪族中的確很管用,當初南北朝對立和應仁之亂時期,打得最兇的就是大和、伊勢兩國。

而更讓我驚訝的,則是興福寺筒井家的副將,居然是後世鼎鼎大名的明智光秀!

見到他是在第一次聯合軍議上,出席的只有十個人,筒井家的大將、十五歲的筒井順慶,足利家家臣、聯軍副將明智光秀,宇陀郡宇陀三將澤房滿、秋山教家、芳野民部,前來支援的蒲生賢秀、青地茂綱、後藤高治、千種高基以及我,由明智光秀代替筒井順慶主持。

聽到他的自我通名,我就開始處於驚訝狀態,然後一直打量著這個人。他目前三十七歲,面頰頗豐,氣度榮雅,整個軍議上,他的話語不疾不徐,眼神大致是溫和的,賣相是非常的不錯。真不愧是著名的文化人。

齋藤道三死後,他就投靠了若狹武田家。武田家的現任家主武田義統,論關係是他的親表兄。後來,因著武田義統正室、義輝妹妹的關係,他在足利家出仕,擔任侍大將之職。

明智光秀和筒井家的關係極爲密切。他的弟弟明智信教,目前是筒井順慶已故後見役叔父筒井順政的養子;他正室妻木熙子的妹妹貞子,日後會成爲筒井順慶的正室。在這場戰事中,他作爲義輝將軍的代表,得以擔任聯軍副將,代替筒井家主持戰事。

“此次合戰,我方軍勢共一萬,主力是筒井家的三千軍勢,以及宇陀郡三位殿下的三千軍勢;古市家和十市家合兵約有四千,另外有箸尾爲綱的兩千國人衆,伊勢守護北畠家五千援軍,一起是一萬一千人。雙方大致是勢均力敵的局面。但是,我方有將軍家討伐逆黨的御令,有筒井家大和守護的名分,望諸位殿下同心協力,以彰天下大義……”明智光秀將雙方態勢娓娓道來。

“明智殿下,在下想請教一事?!蔽液鋈怀鲅詥柕?。

“吉良殿下請講?!北淮驍囿屟?,明智光秀臉上毫無不豫之色。

“據在下所知,古市家和十市家目前都在鬆永久秀配下,明智殿下有沒有考慮過鬆永家出兵的情況呢?”我故意問道。

這個問題,我心裡早有答案。鬆永久秀目前還是幕府相判衆身份,要徹底和義輝將軍決裂,是在明年的事情。此次筒井傢俱有大義名分,將軍也發佈了御令,他是不會親自操刀的。

我這樣問,只不過是對明智光秀好奇,故意試探一句罷了。

“吉良殿下的擔心,的確很有道理。不過吉良殿下遠道而來,想必不太瞭解近畿的局勢。鬆永久秀雖然狂悖,倒還不至於公然違抗公方殿下。所以請諸位放心。”他環顧著軍帳之內說道,還特別向我點了點頭。

第26章 家國之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78章 三好退治(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29章 島津攻略(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64章 功業之結(下)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87章 永祿之末(上)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36章 進退之道(中)第111章 土佐平定(中)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46章 搶親之旅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章 高知訪舊友第148章 羽良景秀(上)第152章 態勢之爭(中)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95章 平定阿波(上)第149章 風再起時(中)第163章 國策之爭(上)第96章 一盤大棋(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上)第146章 動靜相宜(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下)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中)第89章 關於“木柴”第145章 一觸即發(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中)第75章 各方利益(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中)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73章 虎子虎母(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下)第9章 兄弟之逢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164章 功業之結(上)第103章 三國演義(上)第140章 海闊天高(下)第60章 餘波所及(下)第1章 高知訪舊友第69章 海灣之主(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中)第104章 佈政中樞(中)第66章 安濃夜戰(上)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中)第112章 貿易船隊(下)第7章 武士之序第148章 羽良景秀(下)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33章 長島僧人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61章 東山御所(上)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87章 永祿之末第118章 勢態調整(上)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109章 霸業將成(上)第87章 永祿之末(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61章 東山御所(中)第63章 伊勢新番(上)第69章 海灣之主(上)第144章 局中之人(下)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1章 進軍山陽(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下)第92章 繞過一向(上)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161章 不如歸去(上)第128章 進軍九州(下)
第26章 家國之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78章 三好退治(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29章 島津攻略(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64章 功業之結(下)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87章 永祿之末(上)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36章 進退之道(中)第111章 土佐平定(中)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46章 搶親之旅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章 高知訪舊友第148章 羽良景秀(上)第152章 態勢之爭(中)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95章 平定阿波(上)第149章 風再起時(中)第163章 國策之爭(上)第96章 一盤大棋(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上)第146章 動靜相宜(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下)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中)第89章 關於“木柴”第145章 一觸即發(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中)第75章 各方利益(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中)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73章 虎子虎母(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下)第9章 兄弟之逢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164章 功業之結(上)第103章 三國演義(上)第140章 海闊天高(下)第60章 餘波所及(下)第1章 高知訪舊友第69章 海灣之主(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中)第104章 佈政中樞(中)第66章 安濃夜戰(上)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中)第112章 貿易船隊(下)第7章 武士之序第148章 羽良景秀(下)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33章 長島僧人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61章 東山御所(上)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87章 永祿之末第118章 勢態調整(上)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109章 霸業將成(上)第87章 永祿之末(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61章 東山御所(中)第63章 伊勢新番(上)第69章 海灣之主(上)第144章 局中之人(下)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1章 進軍山陽(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下)第92章 繞過一向(上)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161章 不如歸去(上)第128章 進軍九州(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仁| 罗山县| 横峰县| 丽水市| 山阳县| 颍上县| 自贡市| 乌鲁木齐县| 纳雍县| 新沂市| 临武县| 德保县| 繁昌县| 西平县| 百色市| 昌宁县| 勐海县| 勐海县| 安福县| 梅河口市| 扎兰屯市| 梁山县| 英超| 和平区| 三都| 古蔺县| 永吉县| 汉阴县| 乌海市| 昭通市| 五大连池市| 天门市| 吉水县| 红河县| 阿尔山市| 栖霞市| 大宁县| 深州市| 紫金县| 长汀县|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