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

……,……

這年的三月初,權大納言山科言繼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和山科言繼關係極爲密切的信長,聞訊親自前來京都,參加山科言繼的葬儀。在此期間,山陰和北陸先後傳來捷報,山陰的羽良秀吉攻下了因幡國鳥取城,城守吉川經家切腹;而北陸的柴田勝家、瀧川一益則攻落七尾城,平定了能登一國。信長聞訊,自然是極爲欣喜,同時也對攝津石山本願寺的攻略進度失去了耐心。經過一番斟酌,他接受了山科言繼之子、權中納言山科言經的建議,委託武家傳奏日野輝資上奏天皇,請天皇下旨,令本願寺和織田家達成和睦,並且退出攝津國。

本願寺乃是準門跡寺院,法主一脈源出日野家庶族的大谷家,可以算是公家的身份,而且和公家衆數代聯姻,關係極爲密切。例如顯如本人,即娶了公卿三條公賴之女爲裡方(法主正室的稱號……),並且接受的朝廷的大僧正敕命。

對於本願寺而言,天皇的敕旨還是不可忽視的。

最近幾年以來,在織田家的圍剿之下,本願寺的日子過得極爲艱難,引爲奧援的武田家、毛利家每況愈下,別所家、荒木家已經被滅掉,而且連加賀國的金澤御坊也落入了織田家的手中。如今石山本願寺雖然還可以堅守,但是顯如肯定能夠明白,以如今的情勢,打倒織田家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堅持下去毫無意義,只會給本願寺帶來滅頂之災。而天皇的這道敕旨,無疑是一道下臺的臺階。所以他立刻就接受了和睦條件,遷出了石山御坊。至此,歷時十一年的石山合戰終於宣告結束。

趁著這個機會,朝廷派出敕使,請信長接受從一位左大臣的官位。或許是從石山事件中,看到了朝廷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信長接受了旨意,並且前往清涼殿覲見了天皇。

然而,才從御所回來不久,信長很快就有了動作。他派人拜見天皇的皇太子誠仁親王,將這兩年在京都所居的二條城獻上,自己則遷到了以前下榻的本能寺中。誠仁親王身爲皇嗣,地位本來就十分尊崇,如今得到信長的這番禮遇,權勢就更加的高漲起來,以至於公卿們直接將二條城稱爲“下御所”,與天皇所居的高御所並列。對於這種情況,正親町天皇只能採取默認態度,並且將原本不多的政務慢慢移交給下御所,而京中則漸漸的傳出了流言,說信長接受官位,完全是因爲誠仁親王的關係,在覲見天皇時,就曾經表態“若皇嗣繼位,餘將盡力輔佐”,所以天皇纔有這番舉動。另外還有流言說,誠仁親王繼位後,將立自己的第五皇子、信長的猶子邦慶親王爲皇嗣云云。

另一方面,從石山前線返回的佐久間信盛,則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信長給他送去的折檻狀中,羅列了十九條罪名,從以前在三河丟下同僚平手泛秀私自撤軍、征討朝倉時逡巡不前,到支援上月城時行動遲緩;從南海、山陽、北陸等方面勢如破竹,到他的畿內軍團數年未下一城;

從他軍略方面的毫無建樹,到他治政水平上的低下……另外還有短視傲慢、蓄財自肥、不恤家臣與力等。而在折檻狀的最後,對佐久間家作出的處置,是沒收信盛、信榮父子的所有領地和職權,流放到紀伊熊野地方。

佐久間信盛是織田家的有力譜代,也是排名前列的重臣。可是,奉公近三十年,到頭來卻是如此下場,這不得不令人寒心。儘管佐久間信盛本人確實不爭氣,但是這番處置卻實在太嚴厲了,而兔死狐悲,自然是免不了的事情。只不過,因爲信長向來的強勢和如今的剛愎,家中沒有人敢表現出來吧

我倒是沒多少想法,畢竟對我而言,這是早已預料到的結果。所以我很平靜的繼續主持相國寺的建造,甚至還跟著信長向二條御所贊助了部分資金,以準備四月份舉行的葵園祭。這次祭禮,是五十年來第一次舉辦,目的是消除兵災,祈禱國泰民安。信長向來喜歡這種熱鬧的形象工程,而且這還是二條御所主持的第一件要務,所以他非常重視,親自出資五千貫提供贊助。

提供的資金,主要用來提供祭禮的行裝、服飾等方面的花費,而整個葵園祭的主體部分,是賀茂御祖神社的齋王例祭。等到四月十三的酉日(現代是公曆五月十五),由皇室內親王擔任的齋王,頭戴金絲冠,身著十二褝衣,乘坐由女童牽引的宮車,以分別身著公家裝束和武家狩裝的兩列儀仗隊爲前導,在宮中的近衛使、檢非違使、山城使、馬寮使、內藏使等宮中儀,以及賀茂御祖神社和賀茂別雷神社掌典等社頭儀陪同下,由蔵人所陪從、命婦、女嬬、童女、騎女、內侍、女別當、采女等(稱爲女人列)簇擁著,從宮中出發,沿賀茂川河堤前往賀茂御祖神社參拜。除齋王外,所有人一律步行,並且都身著平安時代的繁複唐式裝束,極盡精緻和華麗之狀,而沿途觀禮的京都町人,無不對此讚歎不已。

我和菜菜、信景、景四郎,同樣也在觀禮的人之中,並且佔據著一個視野非常清楚的位置,周圍則是裡外兩圈護衛。等到前儀行列到來,菜菜也忍不住讚歎道:“真是前所未見的盛況呢……殿下也是第一次見到吧?”

“或許是第一次,”我點了點頭,心裡最深處的某些記憶,卻忽然在腦海中浮現。同樣是京都,同樣是賀茂川河堤上,也同樣是這樣裝束的前儀,只不過,那是在電視節目之中見到的,而且那時候已經沒有了齋王,主祭的人是被稱爲“齋王代”的名門之女。雖然恍如前世,但我現在還記得,那一年擔任代齋王的,乃是三笠宮容子內親王之女、茶道世家裡千家家中的女兒千萬紀子,因爲有皇室的血統,所以也繼承了家族的倒瓜子臉和細眼睛。不過,和眼前這位倒瓜白粉臉、吊梢天目眉、硃紅點絳脣的內親王比起來,大致還是順眼一點的。

倒是牽引牛車的兩位女童之中,左邊的那位女童看上去不錯,齊眉劉海,柔軟的頭髮,眼神像小鹿一般靈動純潔,卻偏偏手執紅綢,邁著搖搖晃晃的步態拉著那麼一輛宮車,看上去非常惹人憐愛……真是個極品小蘿莉啊

我忽然萌發了一陣少年的狂態,於是含笑把景四郎拉到身前,指著那個女童對他說道:“看那個小女孩怎麼樣?我讓她當你的正室如何?”

“父親大人”不到十歲的景四郎漲紅了臉。

“人倒是不錯,”菜菜也笑著點了點頭,對我的眼光表示贊同,“可是,還不知道是誰家的女兒呢……能夠擔任牽車女童的,肯定是公卿的女兒啊,也不知道咱們能不能配得上。”

“應該沒問題,”信景插話道,“牽車的女童,最高不過是羽林家出身。而那些五攝家和大臣家的女人,都是陪侍在宮車旁邊的。”

“就算是五攝家,景四郎也配得上,”我大放豪言道,然後向信景點了點頭,“既然你似乎有些瞭解,那麼就代我負責這件事情如何?”

“由我負責?”信景驚訝的反問說。

“是啊,你是家中的嫡長子,如今也該有些擔當才行。就從爲弟弟約定婚事這一件開始吧”我點了點頭,“兩個月內,能不能辦好?到時候,我就要返回伊予國了,而你也要回安土城繼續奉公。”

“是。我一定完成任務”信景鄭重的回答。

……,……

因爲是第一次主持家務,信景的熱情極高,很快就查明瞭那個女童的身份。女童出自日野家,是日野輝資的女兒,名叫日野繁子。說起來,她和我們家還有一些關係,因爲日野輝資的同胞姐姐廣橋永子,正好是周景家正室畠山明子的母親。也就是說,日野繁子是明子的親表妹。

這真是太巧了,乍一看也非常合適。讓景四郎娶日野繁子,可以加強宗家和公家、土佐吉良分家的關聯,也有利於家中的團結。然而,繁子父親日野輝資的身份,卻是很有些妨礙:他是現任武家傳奏。

“這件事情,暫時先不忙。”我吩咐信景道。

“可是,我已經和日野閣下提出了結緣的請求啊”信景有點著急。

我知道他的想法。無論是爲了作爲弟弟的景四郎,還是爲了自己在家中的聲望,他都很想促成這件事情。只不過,武家傳奏的女兒,可不是隨便能夠娶的,在室町時代的武家之中,這是足利將軍家的專利。

“你做得不錯。但是,現在不能和武家傳奏聯姻。”我再次吩咐他。

“父親大人……”信景還想說什麼,卻被我揮手止住:“懂得進退之道,明白什麼事情不能做,比一味的孜孜以求更可貴啊”

景只好放棄了堅持。而聯姻的事情也就暫時擱置了。

然後,我在京都也沒能待足兩個月,因爲德川家的平巖親吉來到了京都。他很急切的求見了我,而且一見我從裡間出來,就極爲恭敬的平伏在了地板上。

“平巖殿下發生了什麼事情嗎?”我一邊走向主位,一邊關切的詢問道,心中卻隱約明白了他求見我的原因——他是德川信康身邊的輔佐役。

果然,他語帶哽咽,向我提出了請求:“在下受家主的委託,懇請今治殿下出面在織田大殿面前美言幾句,爲本家的信康少主爭取一線生機……拜託了”

“爭取生機?這是怎麼回事?”我佯作不解的問道。

“是……因爲少御臺夫人向織田大殿送去了一封書信,聲稱大御臺和少主內通武田家,織田大殿一怒之下,命令本家處決大御臺和少主……事到如今,只有今治殿下能夠挽回織田大殿的心意了,所以請看在當初並肩作戰的情份、以及本家信康少主對您的敬慕上,出面勸勸織田大殿,則敝家上下都將感激不盡,牢記您的這番恩德”

德姬終究還是寫了那封信啊儘管我曾經讓冬姬去信寬慰她,但是卻沒有能夠挽回事態,該來的依然還是來了……而這件事情,我肯定是要盡力的,一年以前纔出現事態的苗頭時,我就已經作出了決定。這不僅是因爲對信康的欣賞,也因爲當初是我將德川家拉進了織田家的配下,有義務爲他們盡一份心力。而且,信長這種肆無忌憚的處事方式,總該有人勸阻才行,不然的話,就等於在縱容他的自負,讓他更加漠視我們的想法,而誰又能保證,他的下一個目標不會落在自己的家中?我現在保持沉默,到時候還有誰有膽量站出來?

“這件事,我一定盡力轉圜,”我向平巖親吉點了點頭,“那麼,先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我吧”

“是,”平巖親吉聽到我的應承,神情輕鬆了許多,態度卻更加的恭敬了,“具體是這樣的……”

他講述的事情經過,和我瞭解的大致相同,只是更加的詳細。整個事情的關鍵,是築山殿爲信康所納的側室。這個側室名叫菖蒲,說是岡崎町中部屋的女兒,實際上卻是武田家家臣淺原昌時之女。淺原昌時原本跟隨武田義信,在義信反跡敗露時帶著女兒逃往三河,結果就在岡崎城下安頓了下來,日子過得非常艱難。築山殿偶爾發現了美貌的菖蒲,於是從淺原昌時處把她要來,趁德姬懷孕的機會送到了信康的身邊,和德姬爭奪信康的寵幸。淺原昌時認爲,這是一個離間德川家和織田家的大好時機,說不定能夠憑藉此功重回武田家,於是也讓菖蒲盡力配合,並且成功的讓信康疏遠了德姬。德姬妒火中燒,令侍女查探菖蒲的來歷,卻意外的發現菖蒲乃武田家舊臣之女,於是立刻寫信給信長,報告說築山殿和武田家內通,想利用菖蒲的美色,勾引信康投靠武田家。

很顯然,以德姬的認知,是把自己和菖蒲的立場,分別等同於織田家和武田家了。在她看來,信康疏遠她而寵幸菖蒲,就是疏遠織田家,向武田家傾斜,將菖蒲送到信康身邊的築山殿,自然就是和武田家內通。而且我認爲,她其實並不想要信康的命,只是想利用父親的權勢,除去和她作對的築山殿、以及分去信康寵幸的側室菖蒲而已。V!~!

第59章 忠誠考驗(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63章 伊勢新番(下)第97章 淡路立國(下)第138章 天正夫人(中)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0章 明國之商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2章 誤入戰國年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81章 信長之意(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下)第106章 長島、濱鬆(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中)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69章 海灣之主(下)第146章 動靜相宜(下)第71章 險道偷襲(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中)第95章 平定阿波(上)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132章 再赴九州(上)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117章 兒女之事(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下)第120章 走勢如何(下)第122章 信長之意(上)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74章 關於本心(下)第92章 繞過一向(下)第117章 兒女之事(下)第59章 忠誠考驗(下)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26章 未雨綢繆(下)第158章 秋意漸濃(上)第60章 餘波所及(上)第106章 長島、濱鬆(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80章 刺殺事件(上)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18章 巖倉之圍第104章 佈政中樞(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中)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51章 轉折之傷(中)第42章 坐看雲起第152章 態勢之爭(中)第160章 永安之悼(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上)第20章 經營之道第136章 進退之道(下)第157章 定居京都(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下)第126章 未雨綢繆(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25章 騏驥之躍第106章 長島、濱鬆(中)第156章 幕府之制(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20章 經營之道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52章 態勢之爭(下)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49章 舊俗難移第28章 同愾之師第19章 利家之怒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下)第45章 水軍總領第158章 秋意漸濃(上)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32章 再赴九州(中)第34章 三方合作第139章 繼室之位(上)第50章 情誼幾何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80章 刺殺事件(上)
第59章 忠誠考驗(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63章 伊勢新番(下)第97章 淡路立國(下)第138章 天正夫人(中)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0章 明國之商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中)第2章 誤入戰國年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81章 信長之意(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下)第106章 長島、濱鬆(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中)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69章 海灣之主(下)第146章 動靜相宜(下)第71章 險道偷襲(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中)第95章 平定阿波(上)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132章 再赴九州(上)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117章 兒女之事(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下)第120章 走勢如何(下)第122章 信長之意(上)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74章 關於本心(下)第92章 繞過一向(下)第117章 兒女之事(下)第59章 忠誠考驗(下)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26章 未雨綢繆(下)第158章 秋意漸濃(上)第60章 餘波所及(上)第106章 長島、濱鬆(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80章 刺殺事件(上)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18章 巖倉之圍第104章 佈政中樞(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中)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51章 轉折之傷(中)第42章 坐看雲起第152章 態勢之爭(中)第160章 永安之悼(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上)第20章 經營之道第136章 進退之道(下)第157章 定居京都(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下)第126章 未雨綢繆(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25章 騏驥之躍第106章 長島、濱鬆(中)第156章 幕府之制(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20章 經營之道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52章 態勢之爭(下)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49章 舊俗難移第28章 同愾之師第19章 利家之怒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下)第45章 水軍總領第158章 秋意漸濃(上)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32章 再赴九州(中)第34章 三方合作第139章 繼室之位(上)第50章 情誼幾何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80章 刺殺事件(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密云县| 平果县| 桂平市| 密云县| 靖西县| 黔西县| 赣榆县| 饶平县| 美姑县| 宜州市| 庐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丹棱县| 盐边县| 龙川县| 荆门市| 东宁县| 池州市| 隆尧县| 苍南县| 玉门市| 佛坪县| 南江县| 丽水市| 尼木县| 民县| 高阳县| 玉山县| 明溪县| 屏南县| 永昌县| 天津市| 启东市| 三穗县| 油尖旺区| 延川县| 当阳市| 波密县| 武邑县|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