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6章 未雨綢繆(下)

雖然是和冬姬這樣笑著說話,似乎只是一家人的閒聊。但由於先知先覺,我知道這件事情非常嚴重,這一點,估計現在還沒人料想到吧?而事情發展到現在,德姬也有很大的責任。她對於信康的感情,應該是非常的親厚,所以纔會和築山殿和側室相爭,想獨佔信康的全部關懷。可是,她的這種情感,卻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味,總是以主家公主自居,認爲信康必須服從她的意思,而一旦不諧,就拿自己的父親來壓服丈夫。殊不知,這種行爲乃是最令丈夫反感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上次在岡崎,信康在酒後,就曾經爲此向我抱怨過。?

可是,也不能因此而責怪德姬。她出嫁那年只有八歲,完全是個孩子,肯定不懂得如何與夫家的人相處。來到完全陌生的異地之後,出於追求安全感的本能,自然是想抓牢和自己最親密的丈夫,特別是在生活條件遠不如以前、並且和築山殿嚴重對立的情況下,這種心情就更加急切了。而一旦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能夠倚仗的,就只有父親的名頭,以及自己主家公主的身份。?

信康的xìng格,大致還是很不錯的,我個人對他是非常的欣賞。然而,面對母親和妻子的衝突,以及妻子和妾侍的衝突,他肯定會非常頭疼。更糟糕的是,他向來十分開朗,大大咧咧的,估計是理解不了身邊幾個女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有時被德姬弄煩了,很可能會向德姬發下脾氣,或者去乖巧的妾侍那裡尋求安慰,於是就引起德姬更大的不滿和憤怒。?

我記得,少時的時候,曾經聽說過一種說法,叫做xìng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這裡,確實是非常的合適,也就是說,在信康和德姬聯姻之時,這十來年發生的事態,甚至之後的事態發展,就已經是註定的了,如果不出意外,信康將如同歷史上那樣被勒令切腹,而德姬將失去自己親密的丈夫,孤孤單單的過完剩下的五六十年時光一一想想還真是一件無奈的事。?

出於對信康的欣賞和對德姬的同情,我曾經試圖改變過這一事態,因而提醒過德川家康一句。奇怪的是,以處事機靈著稱、被後世人稱爲貍貓的家康,居然沒有作出什麼改變。或許,他也有些無奈吧,以築山殿的身份,他不可能輕易作出什麼處置,不然很可能會引起配下遠江衆的不滿,也對今後的駿河國攻略不利,畢竟這兩國都是今川家的1rì領,有的豪族總會對這位出自今川家的大御臺夫人保留一些尊重。?

這本來就是國與國之間聯姻的一項目的,和豪族之間互送養子一般,一方面可以加強兩者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之後若是哪一邊佔據絕對優勢,入主對方家族和領地也有了名份,可以減少很多的爭端。例如,如今如果是今川家得勢,那麼因爲家康、築山殿之間的聯姻,義元統領起三河國來也會更加的方便。?

我做如此想,並非沒有道理。當年家康離反今川家、用人質換回妻小之後,長期將築山殿幽閉在岡崎城外的恝持尼寺,連信康結婚時也沒有讓她回來,直到攻下遠江後不久,纔將築山殿接回城中,以正室之禮相待。之所以這樣做,又選擇那樣一個時間,很有可能是爲了拉攏遠江豪族。?

而如果是這樣,那家康的行爲就可以理解了:反正不能怠慢築山殿,那麼放在濱鬆妨礙自己,倒不如依然放在岡崎好些,至少築山殿不會和自己的兒子鬧彆扭吧!更何況,這對信康也是一種鍛鍊,讓他能夠學會成熟的處理人際關係一一當年在駿府城,築山殿對待家康的方式,和如今德姬對待信康很有些相像,只不過更加的嚴苛,不僅自身傲嬌得不得了,還非常的看不起作爲丈夫的家康。?

只能說,他也沒有想到,信康的那位側室,表面上是城下部屋的女兒,實際上卻是武田義信1rì臣淺原昌時之女;他也沒有想到,信康會因爲這位側室而冷落甚至打罵德姬:他更沒有想到,德姬會查出這位側室的身份,向自己的父親信長告狀,想借父親之力懲罰這位側室和迎入側室的築山殿:然後他和德姬同樣沒有想到,信長的處置會這樣的殘酷和乾脆,不僅勒令處死築山殿,連信康也被迫切腹……當晚前往菩提寺祭拜,前往正殿小坐的時候,我心裡還想著這件事情。所以當住持隨風看見我時,就是一副眉頭緊皺的模樣。這自然是引起了他的驚訝:“殿下這般心事重重,倒還真是少見!”?

我點了點頭:“確實在考慮一件事情。”?

“是關於織田內府殿下辭去所有朝廷官職的事情嗎?”隨風問道。這件事,我已經得到正式消息,他身爲津屋的情報主管,自然也是知道的。?

“早有預料的消息,有什麼值得考慮暱?”我搖了搖頭。?

“哦?那就更奇怪了,最近也就這件事情鬧得很大吧?”隨風感到更加的驚訝,”以殿下的謀略和今rì的地位,還有其餘的事情能讓殿下如此介懷嗎?”?

他這是探詢的口氣,估計是想替我參詳參詳。?

如果是一般的事情,我肯定會向他請教,畢竟他見事極明,而且立場超然,有些時候比身在廬山的我看得更清楚。不過,信康被勒令切腹,在我來說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事實,在其餘人那裡卻是沒影子的事情,可謂不足爲外人道也,所以我只是搖了搖頭:“倒也沒什麼,只是一些猜測而已……也許,是我多慮了。”?

“呵呵,不如讓貧僧也猜測一下如何?”?

隨風笑了笑,“雖然具體事情不知道,但一定是和織田內府殿下有關吧!……或者,應該直接稱呼信長公纔是。”?

“大師如何猜測出來的?”我帶著些驚訝請教道。?

“很簡單啊……要說當下,還有誰是殿下無法把握、並且感到無奈和爲難的,應該就只有信長公一人而已。即使是西國的毛利典廄,或者是謀反的荒木村重,殿下想戰而勝之,也不過是多花一點時間的事情。”隨風呵呵笑著。?

“.,大師明鑑!”我點了點頭,佩服的說。?

這個隨風,實在是太敏銳了。我目前想的事情,的確和信長有關。那就是一旦他讓信康切腹,我到底該不該冒著觸怒信長的危險,竭力將信康保全下來。這不僅是爲了對信康的欣賞,以及拉攏德川家康的考慮,也是爲了我們自身。畢竟,讓信長養威這種殘暴的習慣和肆意的態度,對所有家臣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我的嫡子信景,他同樣是信長的女婿身份。雖然我比德川家康更受信重,菜菜也不是築山殿,信景和冬姬更不會鬧那樣的彆扭,可是誰知道將來會不會發生什麼突發事件呢?歷史上信長突然放逐佐久間信盛,突然將明智光秀轉封到毛利家所控制的區域,甚至突然在本能寺遇難,哪一件不是突然發生的?如今歷史改變,我也不能把握所有的事情,例如這次伊賀的變故,不就是讓我吃了一驚嗎??

“那麼說,殿下還沒有下定決心噦?”隨風並沒有追問什麼事情。”不錯,”我點了點頭,“出於義理,以及個人情感,我覺得我應該站出來……可是,這件事情,還是很有些風險的。”?

隨風聽了,從供桌上取下幾柱香,點燃後遞到我的面前。?

“如果殿下不能抉擇,就試著向神佛尋求一下答案吧!”他說。?

“向神佛尋求?”我看了看手中的香柱,臉上微微露出一些嘲諷,“尋求神佛的護佑嗎?”?

“那是庸人的做法,”隨風搖了搖頭,“所謂神佛,既不是泥望木雕的坐像,也不是可以祈求的神靈,而是一種明悟之境,代表神佛曾經擁有的境界,以及他們達到的高度。我等出家之人,事佛唸佛,就是爲了以佛影佛心爲鑑,達到這樣一種境界,以明悟世間的真理,並且在自渡之後,以此渡化世人,幫助他們找回自己的本心……殿下見識明晰,距離明悟本心的境界已經不遠,只須凝神靜氣,在佛前以誠懇的態度審視自己,自然可以免除疑惑,堅定信念。”?

“找回本心麼?”我將香燭插到香爐之中,望著嫋嫋而上的輕煙,認真思考了一會後,堅定的點了點頭:”那麼,我已經決定了,按照自己的心意和平時的習慣去做便是,該站出來時,就一定不能退縮。即使受到懲罰,那也是我吉良宣景應有的際遇。”?

“阿彌陀佛!”隨風宣了一句佛號,“既然殿下已經明悟本心,到達自渡的境界,那麼就以自己的力量,去普渡世間的生靈吧!……而貧僧達成這一功德,也可以捨棄隨風這一別號,改法號爲天海了。”?

“大師?這話這麼說?”我有些奇怪的看著他,不過是下決心挽救信康一命,也作爲第一重臣勸諫信長收斂一番,看能否挽回一點什麼,那樣即使受到懲罰,也不會辜負自己的良知和仁厚的名聲,卻怎麼和普渡衆生扯上了關係?”殿下還記得,當rì第一次見面時,貧僧曾經說過什麼嗎?”改名天海的隨風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提起了以前的事,“貧僧說過,城主殿下正是能夠結束亂世、整頓佛門,並且造福天下的人物。至於信長公,即使能夠結束亂世,卻很難說對天下庶民有所助益……這次的事情,以信長公之前對斯波家和足利家的行動來看,辭去朝廷官職,很可能是對付朝廷、甚至廢黜天皇的先兆。可是,更替關白、更替幕府容易,不過是換一個政權罷了:廢黜天皇和朝廷,卻是會動搖國基、引起整個rì本動盪的大事啊!到時紛爭會比目前更加劇烈和殘酷,信長公也沒時間重新締造一整套秩序。而無論如何,生靈塗炭可知也……所以,爲了天下衆生,殿下確實應該站出來纔是。”?

我知道,天海是完全想偏差了。我不過是決心替信康請命,他卻以爲我想取代信長,結束這個時代的紛爭。然而想想我之前的話,”只是一些猜測”、“和信長有關”、“出於義理以及個人情感”、“事情很有些風險”、“該站出來就一定不能退縮”……這些話的意思確實是模棱兩可。在我來說,以爲討論的是冒險爲信康請命之事,他卻先人爲主,聯繫起之前收到的信長辭官之情報,再加上對信長辭官的動機及後續行動的預判,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誤會。?

這一刻,無論我怎麼掩飾,臉sè肯定免不了有些奇怪,至少天海是能看出來一些不對的。他認真的望著我,話語中少見的顯出一些急迫:“關於這件事,難道殿下還看不明白??

可能貧僧有所誤會,但是無論如何,形勢到了這一步,殿下已經不能猶豫了,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殿下要麼跟隨信長公一起毀滅,要麼就是作爲信長公的後繼。否則的話,到時誰繼承了信長公的家業,第一件事就是對付實力超羣的殿下,即使是織田左中將順利繼位,恐怕也會如此做法……無論是爲了天下蒼生也好,爲了家中諸臣也好,爲了殿下的家業和生涯也好,都必須堅定自己的決心!””大師,你這番話,還真是驚心動魄啊!”我微微露出一個苦笑,“之前實在沒有這麼詳細透徹的想過!”?

“但是,總是想過這件事的吧?”天海躬身一禮,“如果殿下說沒有,貧僧這法號就白改了,而眼睛和頭腦也已經非常不靈光了……那樣的話,恐怕是無法再追隨殿下身邊,只好就此別過。”?

“事到如今,”我嘆了口氣,“請繼續留下來吧……天海大師。”?

(

第107章 武田退兵(中)第56章 轉戰大和(上)第40章 小六來投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70章 四家博弈(上)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40章 海闊天高(上)第118章 勢態調整(中)第157章 定居京都(中)第59章 忠誠考驗(上)第30章 桶狹之崩第94章 逼和元親(上)第57章 公方之慮(上)第91章 猴子出頭(全)第15章 出仕之途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38章 清州之盟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138章 天正夫人(下)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22章 京郊之“狩”第59章 忠誠考驗(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上)第26章 家國之事第105章 浮雲變幻(中)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46章 動靜相宜(上)第22章 京郊之“狩”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136章 進退之道(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中)第125章 紛繁家務(上)第81章 信長之意(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上)第111章 土佐平定(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下)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35章 淺野一家第117章 兒女之事(上)第107章 武田退兵(上)第93章 揚威土佐(上)第157章 定居京都(下)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45章 親近之人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130章 抗命請命(下)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07章 三方決戰(中)第128章 進軍九州(下)第132章 再赴九州(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中)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33章 長島僧人第159章 畿內之冬(上)第161章 不如歸去(中)第144章 局中之人(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下)第107章 三方決戰(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中)第158章 秋意漸濃(上)第152章 態勢之爭(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30章 抗命請命(上)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77章 伊賀越出(下)第107章 三方決戰(下)第165章 歸於寧靜(上)第157章 定居京都(下)第88章 元龜之初(下)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49章 風再起時(中)第39章 兩隻寵物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上)第57章 公方之慮(下)第76章 問題兒童(下)第5章 避秦之思第130章 抗命請命(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7章 武士之序第157章 定居京都(上)第3章 後事且不計第152章 態勢之爭(上)第97章 淡路立國(上)第124章 宇喜多家(下)
第107章 武田退兵(中)第56章 轉戰大和(上)第40章 小六來投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70章 四家博弈(上)第144章 局中之人(中)第140章 海闊天高(上)第118章 勢態調整(中)第157章 定居京都(中)第59章 忠誠考驗(上)第30章 桶狹之崩第94章 逼和元親(上)第57章 公方之慮(上)第91章 猴子出頭(全)第15章 出仕之途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38章 清州之盟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138章 天正夫人(下)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22章 京郊之“狩”第59章 忠誠考驗(下)第155章 於斯爲極(上)第26章 家國之事第105章 浮雲變幻(中)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46章 動靜相宜(上)第22章 京郊之“狩”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136章 進退之道(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中)第125章 紛繁家務(上)第81章 信長之意(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上)第111章 土佐平定(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49章 風再起時(上)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下)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35章 淺野一家第117章 兒女之事(上)第107章 武田退兵(上)第93章 揚威土佐(上)第157章 定居京都(下)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45章 親近之人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130章 抗命請命(下)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120章 走勢如何(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07章 三方決戰(中)第128章 進軍九州(下)第132章 再赴九州(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中)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33章 長島僧人第159章 畿內之冬(上)第161章 不如歸去(中)第144章 局中之人(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下)第107章 三方決戰(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中)第158章 秋意漸濃(上)第152章 態勢之爭(下)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30章 抗命請命(上)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77章 伊賀越出(下)第107章 三方決戰(下)第165章 歸於寧靜(上)第157章 定居京都(下)第88章 元龜之初(下)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49章 風再起時(中)第39章 兩隻寵物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上)第57章 公方之慮(下)第76章 問題兒童(下)第5章 避秦之思第130章 抗命請命(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7章 武士之序第157章 定居京都(上)第3章 後事且不計第152章 態勢之爭(上)第97章 淡路立國(上)第124章 宇喜多家(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罗定市| 施秉县| 额济纳旗| 沂南县| 和政县| 呼伦贝尔市| 马公市| 宁晋县| 屯昌县| 林芝县| 富顺县| 翼城县| 越西县| 英吉沙县| 威信县| 万山特区| 伊吾县| 左贡县| 麻江县| 上高县| 肥西县| 林口县| 潜江市| 淮南市| 康马县| 尤溪县| 封开县| 巴南区| 仙游县| 清丰县| 武威市| 会同县| 拉萨市| 德惠市| 荆州市| 墨江| 潍坊市| 开远市| 交口县|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