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2章 態勢之爭(上)

備中松山城位於備中國中部的上房郡,在景重出陣之前,郡中的其餘支城都已經被我方攻克,只剩下松山城以西的川上郡鶴城,依然被穗井田家掌握著,勉強維持住了備中松山城與備後國之間的聯繫通道。這座城背靠鶴山,乃是三村家親平定整個備中、大力增築松山城以前的居城,比其餘支城要堅固得多。因此,細川真之才專門召開軍議,對這座城的攻略方針作出部署。預定參與攻略的,是他自己配下的阿波、讃岐兩國國人衆,其餘的伊予衆負責監視松山城方面,而八千土佐衆則部署在北部阿賀郡最北端的新見城,扼守日野河谷的方向,防止吉川元春南下救援穗井田家。

從吉良城管回到備中國,藤堂高虎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命令,率土佐衆將阿賀郡、哲多郡東部、上房郡北部著實的清理了一番,幾乎將這塊區域變成了一片死地。穗井田家經過一天的斟酌,也選擇了服從我的指示,將涉事的阿賀郡新見家(藤原氏支裔)、川上郡平川家(佐佐木氏支裔)閤家誅滅,然後向細川真之交出松山城,自家遷移到作爲支城的鶴城中。

逼降穗井田家,率三國之衆入主備中松山城,這應該是細川真之此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然而,他卻再次派遣久米義豐前來吉良城館,請求我允許他辭去四國總大將和細川家家主之位。

“臣下以傀儡之身,得以掌握阿波國,興復阿波細川家家業,全賴太常公的一力支援,如今又獲贈讃岐一國,並統領四勢,本該感激涕零,爲太常公竭誠奉公,方不負此番恩德。無奈臣下年事已高,近來常覺精力不足,諸事漸漸力不從心,如果勉強的話,恐怕會耽誤太常公的大事。因此,希望太常公允許臣下卸任退隱,從此悠遊山水,以盡餘年,則臣下不甚感激之至矣。”

看完信件,我隨手放在手邊,不自覺的陷入了沉默。

從年齡上而言,細川真之只比我大兩歲,如今還不到四十五,“年事已高”云云,肯定是說不上的。以他這個年齡,固然是可以隱退了,我甚至也曾經這樣設想過,只是考慮到景之還小,才提前將讃岐國交給他細川家。可是,如今他手握四勢,又面臨空前的大戰,恐怕沒有任何武士甘心在這時候卸任退隱。而他這麼堅決,估計是因爲景重的事而感到愧疚,希望能夠承擔一部分責任。

“你回去轉告讃岐守殿下,請他再考慮一下如何?”我看著久米義豐說道,“備中方面,還需要借重讃岐守殿下的力量啊!”

“家主知道,以大殿素來重情重義的性格,肯定會出言挽留的,”久米義豐欠了欠身,“因此,在送出這封信件之前,家主已經將軍務委託給了伊予的香宗我部秀政(阿蔚長子、秀景養子)、讃岐的香川景信(原本拜領信長偏諱,名爲信景,永貞法度頒佈後改宗本家,拜領家主偏諱)、阿波的三好康俊(親織田的三好康長之子)三位……家主還說,紀伊的金吾殿下(周景)文武兼資,深孚衆望,完全可以統領四國或者整個南海,而且肯定比家主更加勝任。如今乃是主家入主天下的關鍵時刻,正要倚重家中的各位親族,故斗膽推薦金吾殿下接任他的位置,希望大殿能夠考慮一番。”

“讃岐守的意見,我會考慮的,”我稍稍思索了一會,終於點了點頭,“既然讃岐守執意如此,那麼我就應允了吧!你回去轉告他,說我會爲他想朝廷申請從四位下右京大夫的官職,向天下彰示阿波細川家和他本人對朝廷的忠謹。另外,希望他能夠擔任我的御相伴衆,好讓我繼續借重他的才德。”

“這是本家和家主的莫大榮幸啊!臣下作爲家臣,也感到與有榮焉!”久米義豐欣喜的低下頭去,“臣下一定切實的向家主轉達大殿的這番好意!”

“唔,去吧。”我微微頷道。

等到久米義豐離開,我再次看了看細川真之的來信。雖然答應要考慮他的建言,但我已經決定,暫時不會讓周景前往備中國。

我知道細川真之的意思。周景在家中受到了我的刻意打壓,這並不是秘密,甚至連秀吉那邊也知道。而他所處的紀伊國,也一向是邊緣地帶,曾經作爲朝廷流放公卿的地方,同時還是許多罪人的避難之處,把他轉封到那邊,在很多人看來已經就是一種冷落。因此,細川真之纔會建議我起用周景,當年周景在土佐的那陣,他多次和周景並肩作戰,對周景的才能和品格很是佩服。

就在昨天的時候,周景自己也派人送來了請戰書,具言國中安定,蓮池、和歌兩備久無用武之地,希望我能夠允許他率部出征,無論是去備中國還是去安蕓國都可以。很顯然,聽到同母弟景重遇襲身亡的消息,以他的謙沖性格,也忍不住心懷鬱悶和憤慨吧!

既然這樣,那麼是該讓他揮一番了。我把蓮池、和歌兩備交給他,本來就不是虛耗軍資的。至於紀伊國,同樣不是毫無用武之地,一旦忽略這一國,肯定是要受到非常嚴重的教訓。當年逃亡的畠山高政從紀伊出陣南河內國,揭開了滅亡足利義昭的序幕;後來紀伊的三萬一揆衆突襲石山本願寺,擊潰原田直政本陣,讓我信長和我同時吃了一個大虧,這兩件事我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啊!

我迅擬定了命令書,叫來執勤的本多正純:“立即將這封命令送往泉州城,請右京殿下將守城之責交給嫡子秀興,然後和淺野大人火前往備中主持!”

“把泉州城交給……秀興殿下?”本多正純驚訝的向我確認道。

“不錯,也該讓他承擔一些責任了!看人家景秀,都已經立下了那麼多大功!”我揮了揮手,“他跟隨右京殿下多年,怎麼也該有些長進吧!”

……,……

在我攻擊毛利家的同時,秀吉自然也沒有閒著。他重申了和上杉家、北條家之間的盟約,穩住自家東線的態勢;又降伏了真田昌幸,將其配置在北信濃森長可配下,與河尻秀隆一起負責武田家的收尾攻略,將德川家解放了出來。

先前在駿河前線時,德川家康親眼見到敕封井伊宣直爲駿河守的情形,再結合我早前的消極支援態度,明白我不會允許他領有三河、遠江、駿河三國,更不會允許他進一步擴大勢力。因此,他選擇了支持羽良家,因而得以擔任秀吉在東海道方面的總大將,與北6方面總大將羽良秀長併爲秀吉的兩翼。到了現在,兩方面皆是厲兵秣馬,準備和本家一決勝負。

很顯然,形勢已經毫無轉圜的餘地了,先前的南河內之戰,以及瀨戶內海戰,等於是將兩方推到了決鬥場中,所有的談判、所有的權衡都已經失去了意義,只剩下一場決戰而已。而這場決戰,顯然就將決定天下的歸屬。

秀吉甚至曾經向朝廷進言,希望宣佈本家爲朝敵,以此打擊本家的信望。可惜我名聲向來極佳,對朝廷和公家十分慷慨,又擔任著源氏長者和正二位權大納言,修繕過皇居御所,重建過相國寺和大半個上京區……這樣的人,自然不可能是朝敵的,朝廷和公家有極爲充足的理由和動機拒絕這個要求。

等到穗井田家降伏,秀景前往備中國主持,秀吉終於忍不住了。他盡起播磨、但馬、丹波、攝津、山城五勢,以率領北近江衆、南近江衆的景秀爲先陣,又召集北6道、東海道軍團前來畿內助戰,準備趁著秀景不在的機會,先將泉州城這個釘在畿內的大釘子清除,然後放心的和本家進行決戰。

秀興向來負責內政,對於軍務並不擅長,儘管有衆位家老輔佐,卻難以對付久經戰事的景秀,一連丟掉了好幾個城呰。好在泉州城極爲堅固,比昔日的石山本願寺有過之而無不及,海上還有伏波分艦隊的支援,羽良家一時也拿此城毫無辦法。

在這個時代,要攻略這樣的城池,方法實在不多,最有效的就是斷水斷糧、打擊士氣、策反守將這幾種,而這正是秀吉的長項。也正因爲如此,他纔會雲集重兵,想著先拿這座城來開刀。只不過,泉州城背靠大海,有水軍源源不斷的提供支援,補給和士氣都毫無問題;策反守將的話,有親緣的淺野長政已經被調離,城中幾乎沒有人具有織田家背景,主持的都是水谷、清井、立山等原香宗我部家一門的同族譜代衆。他們經歷過前些年的衰頹,一度被外來的長宗我部家壓制得無法翻身,難得宗家的嫡脈如今這麼興旺,自然是忠心耿耿的傾力追隨,秀吉想調略這些譜代同族,很顯然要踢到鐵板上。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泉州城的攻略依然進行著,而我也終於等來了毛利家的使者。

使者居然是小早川隆景本人。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他。聽到他的通名,我忍不住仔細的打量著他,他身穿樸素的藍色松紋禮服,頭戴烏帽,臉色很有些心力交瘁似的黯黃,但是精神尚佳,態度更是非常的沉著,目光也十分沉靜,大致符合我設想中的形象。

我向他點了點頭:“沒想到居然是中務殿下親來……中務殿下的大名,我是聞名久矣,今日得見,足感欣慰。”

“在下此來,是代表著本家的誠意,”小早川隆景不卑不亢的欠身道,“關於上川殿下的事情,本家也非常遺憾。然而,戰陣之上,什麼都可能生,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倒是太常公的那番報復,實在有失仁者之風,於太常公的名望亦是極爲不利的。”

“我現在已經隱居,名望什麼的,不過是天邊浮雲而已!”我的語氣很是唏噓,同時也帶上了一絲威脅,“愛子身亡,無論是從個人感情還是本家的尊嚴考慮,我都必須有所動作……這些事情,信景可能不方便做,也做不出來,就只好由我替他做了,也算是揮餘熱吧!”

“原來如此,”小早川隆景點了點頭,突然轉變了話題,“那麼,關於本家和貴方聯合護衛著的上川殿下遺體,太常公準備如何安排呢?如今時值炎夏,地氣正盛,若是需要遷葬,恐怕要抓緊時間才行。”

這個人,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忍不住捏緊了拳頭,估計臉色也變得異常難看。景重之死,小夏失常,是我此生最大的痛處,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天,可是一回憶起景重的音容笑貌,我依然無法釋懷。至於他的遺體,恐怕是草草埋下的,如今早已面目全非了吧……一想到這,我就忍不住感到心痛和心寒,甚至根本沒有辦法去面對,也就遲遲沒有作出遷葬的決定。

如今聽小早川隆景這麼說,再想到小夏的情況,我總算能下定決心了。

“人說入土爲安,就在當地安葬了吧!”我儘量平復了心情,“土佐這邊,我會令人爲他建造靈塚和供養塔,倒是不必勞貴方費事。”

想到景重居然要埋骨異鄉,我忍不住又是一陣黯然。可是,武家之人,本來就是這樣的。當年聲威赫赫的今川治部大輔,遺體和級都葬在桶狹間附近;而擊敗他的織田太政公,甚至乾脆就屍骨無存,只能以木雕替代。

爲免死者不安,生者不忍,就不要再折騰什麼……這樣想著,我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明白了,本家一定切實配合,”小早川隆景仔細看了我幾眼,也出一聲長嘆,低低的伏下了身軀,“那麼,現在就請太常公宣佈對本家的安排如何?”

“唔,”我點了點頭,語氣轉爲了嚴厲,“中務殿下是聰明人,多的話我就不說了。此次本家動用近二十萬軍勢,無論如何,都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結果,否則戰事只好繼續下去,而雙方的餘地也會越來越小,直到毫無轉圜的地步……關於這一點,貴方是否有了充分的覺悟呢?”ro

a!!

第161章 東山御所(中)第104章 佈政中樞(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中)第145章 一觸即發(上)第136章 進退之道(下)第87章 永祿之末(上)第87章 永祿之末(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36章 聯合水運第144章 局中之人(上)第127章 荒木覆滅(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上)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52章 態勢之爭(中)第9章 兄弟之逢第17章 浮野之戰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10章 勘合貿易(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130章 抗命請命(上)第62章 造勢之旅(上)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05章 浮雲變幻(下)第156章 幕府之制(中)第149章 風再起時(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95章 平定阿波(下)第138章 天正夫人(上)第112章 貿易船隊(下)第40章 小六來投第47章 形勢所迫第25章 騏驥之躍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61章 東山御所(下)第161章 不如歸去(中)第161章 東山御所(下)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36章 聯合水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上)第66章 安濃之戰(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下)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148章 羽良景秀(中)第153章 流水漸去(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下)第60章 餘波所及(上)第165章 歸於寧靜(上)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85章 暗渡室戶(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中)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66章 安濃夜戰(上)第145章 一觸即發(上)第22章 京郊之“狩”第139章 繼室之位(下)第87章 永祿之末第104章 佈政中樞(下)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9章 兄弟之逢第78章 三好退治(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中)第99章 各人抉擇(上)第42章 坐看雲起第97章 淡路立國(下)第115章 第一回合(下)第120章 走勢如何(下)第93章 揚威土佐(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87章 永祿之末第155章 於斯爲極(上)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下)第136章 進退之道(中)第143章 再次佈局(中)第137章 勢如朝露(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63章 伊勢新番(上)第60章 餘波所及(上)第98章 何種立場(上)第139章 繼室之位(下)第124章 宇喜多家(上)第28章 同愾之師
第161章 東山御所(中)第104章 佈政中樞(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中)第145章 一觸即發(上)第136章 進退之道(下)第87章 永祿之末(上)第87章 永祿之末(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36章 聯合水運第144章 局中之人(上)第127章 荒木覆滅(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上)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52章 態勢之爭(中)第9章 兄弟之逢第17章 浮野之戰第103章 三國演義(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10章 勘合貿易(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130章 抗命請命(上)第62章 造勢之旅(上)第114章 紀伊征伐(下)第134章 驚世之變(下)第105章 浮雲變幻(下)第156章 幕府之制(中)第149章 風再起時(中)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95章 平定阿波(下)第138章 天正夫人(上)第112章 貿易船隊(下)第40章 小六來投第47章 形勢所迫第25章 騏驥之躍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61章 東山御所(下)第161章 不如歸去(中)第161章 東山御所(下)第58章 進京覲見(下)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36章 聯合水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上)第66章 安濃之戰(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下)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148章 羽良景秀(中)第153章 流水漸去(下)第151章 轉折之傷(下)第60章 餘波所及(上)第165章 歸於寧靜(上)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85章 暗渡室戶(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14章 紀伊征伐(中)第116章 天正通寶(上)第66章 安濃夜戰(上)第145章 一觸即發(上)第22章 京郊之“狩”第139章 繼室之位(下)第87章 永祿之末第104章 佈政中樞(下)第102章 元親攪局(下)第9章 兄弟之逢第78章 三好退治(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中)第99章 各人抉擇(上)第42章 坐看雲起第97章 淡路立國(下)第115章 第一回合(下)第120章 走勢如何(下)第93章 揚威土佐(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87章 永祿之末第155章 於斯爲極(上)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下)第136章 進退之道(中)第143章 再次佈局(中)第137章 勢如朝露(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63章 伊勢新番(上)第60章 餘波所及(上)第98章 何種立場(上)第139章 繼室之位(下)第124章 宇喜多家(上)第28章 同愾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新民市| 新民市| 深水埗区| 九龙坡区| 苏尼特右旗| 伊宁县| 清丰县| 丹凤县| 苏尼特左旗| 柯坪县| 榆社县| 古田县| 江陵县| 武功县| 平利县| 南投市| 洮南市| 汝阳县| 雷波县| 永寿县| 桐梓县| 定西市| 原阳县| 宾阳县| 民县| 南澳县| 商城县| 富宁县| 灌阳县| 龙井市| 昌黎县| 富民县| 忻城县| 六枝特区| 兖州市| 泰来县| 类乌齐县| 广安市| 桑植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