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5章 歸於寧靜(上)

永貞八年夏季,我從關東返回京都。第二年年chūn,經過大半年的商議和規劃,秀景和其餘大老、諸中老達成統一意見,然後以幕府將軍的名義,在江戶城發佈了分藩法和開拓令。

這兩項法令的頒發,正是爲了解決各藩武士過剩、國內làng人過多的問題。

在分藩法中,幕府允許各藩將領地分給非嫡系繼承人,凡獲封一萬石以上領地的親族,將可以得到幕府頒發的朱印狀,成爲低於大名、高於家老的準大名。而分封領地的方式,則可以分爲三種,第一種是新領分知,就是撥付一部分資源和資金,讓親族召集家中無地武士和領內的làng人,在領地之外開發新田,另立一宗,成爲獨立的準大名親藩;第二種是新田分知,將領內新開發的領地分封給親族,立爲半獨立的新田支藩,這類新田支藩的領地只計入內高,免除一切對幕府的義務,各藩依然按照分封時的表高承擔普請勞役和戰事軍役;第三種是內分分知,屬於形式上的分封,既不從宗家獨立出去,也不授予具體的領地,只從宗家領取與分封石高收成相當的廩米,從而保持各藩領地的完整形態(類似於德川幕府御三卿),但和其餘兩種支藩相比,這類支藩在藩內的權利也要大得多,可以參與藩主相續、各藩聯姻和嫡子嗣立等關鍵決策,代替藩主出任相關的幕府役職,並且在藩主年幼時,理所當然的擔任後見。

另一項開拓令,是配合分藩法而立,也就是給各藩提供可以開拓和分知的新領。新領所在地,是陸奧以北的蝦夷島,爲此秀景特地以幕府的名義上奏朝廷,仿照五畿七道的命名方式,將蝦夷島改名爲北海道。

當然,關於這件事情,我曾經在返回京都前給過秀景一些提示,否則他和其餘重臣們都不一定能夠想到那塊地方。畢竟在這個時代,蝦夷島還屬於化外之地,只用來流放重罪犯人,任他們自生自滅,而且基本上都會很快的“滅”掉。一直要等到明治初年,在戊辰戰爭中消滅了所謂的“蝦夷共和國”後,朝廷纔會把目光投向那邊,給予“北海道”的命名,並且劃分爲十一國八十六郡。

之所以在北海道劃出這麼多分國,是因爲這塊地方實在太大了。整個北海道,領地總面積僅次於本州島,居於日本四大島中的次席,在全國總面積中佔據了兩成還多,相當於九州島西海道的兩倍。那麼,既然西海道都能劃出九個分國,爲什麼北海道不能劃出十一個?

爲了統轄這片廣大的新領,秀景等人仿照當初開發和守備陸奧地區的先例,在北海道設立了鎮守府,由親藩負責整個北海道的開拓事宜。但是和陸奧鎮守府不同,他們並不準備設立鎮守府將軍,而是新設了一個鎮守使的名義,以免影響幕府在北海道的權威。

和可以世襲的將軍役職不同,檢非違使、鎮守使這類“使”號官職,按照律令制的規定是不能世襲的。

按照我原本的考慮,擔任鎮守使的最佳人選應該是義景。飛天中文網?。他的北陸道,和北海道氣候十分相近,過去後能夠很快適應下來。可是秀景卻派人送來一封親筆信,向我請求北海道鎮守使的職務。在信中他說了兩個理由,一個是義景歷練甚少,不一定能夠應付得來那些千頭萬緒的事務,也難以調解各藩開拓團之間的紛爭,而萬一他能夠做到,那麼將徹底主導北海道數十年,這於幕府的權威非常不利;第二是他自己的sī人原因,如今幕府的形勢已經穩定,諸大老和中老徹底主導了中樞,他作爲親族元勳和首席大老,個人權力可以媲美當年鎌倉幕府的北條執權,可是他不願意擔負這樣的名份,也對配合我架空幕府將軍的事深感不安,因此希望能夠離開中樞,盡餘年來開發北海道,以此證明他所爲完全是出於對幕府的忠誠。

除了要求這一職務,秀景還在信中回顧了三十年來一直效忠於我的情形,似乎是想爲他自己這輩子作一個總結。於是我明白,他是一定要離開中樞了,很可能再也不回京都,而在有生之年,我也不一定能夠再見到他。

想到這一點,我心中忍不住涌起一陣寂寥的情緒。是啊,大家都老了,退隱的退隱,逝去的逝去,正如同秋末冬初的落葉一般漸漸凋零著。最初的三大老中,竹中重治年齡最小,卻是最早去世的一個;年齡最大的蜂須賀正勝,去年自覺時日無多,已經辭去了相判衆的名義,返回加賀領國隱居;而如今連秀景都開始考慮身後名聲的問題,他的年齡,可是比我還小一歲的啊

還有正親町天皇,他今年已經是七十二歲的高齡,卻由於“永貞”這一年號的緣故,至今還勉力支持著沒有退位隱居。上次誠仁親王邀請我前往桂離宮赴宴,就隱晦的向我提到了這個問題。

我知道,這並不是因爲他急著繼位,而是考慮到正親町天皇的身體狀況。按照歷史,那位天皇在三年前就該退位了,而他自己甚至在那之前就該因病逝世的。可是永貞這個年號是我親撰,於我有特別的意義,除非我親自發話,不然皇室就不好貿然代始和改元。

或許,是該結束我個人的時代了吧

我決定再次去一趟關東,一來是再和秀景見見面,看能否改變他的決定;二來正式確立景次郎的名份,並且對信景的諸子作好安排。

信景目前有三子兩nv,嫡長子景次郎於永貞三年在京都出生,由我親自賜予幼通名;次子是永貞五年甲斐姬所生的景三郎,我去年曾經見過,一個很活潑很受寵的孩子;同年出生的還有長nv若姬,母親是máo利家的天滿姬,只可惜天滿姬年齡太小,身體也不如甲斐姬健壯,因此這個孩子先天不足,出生幾個月後不幸夭折;次nv是冬姬所生的嫡nv,出生於永貞七年,名字叫做景姬;最後就是年初出生的第三子景五郎了,母親是島津家的嫡nvyù姬,我去年前往關東時,她正懷著身孕。

目前的三個孩子中,景次郎自然是繼承將軍之位,這一點毫無疑問;景三郎母家出自成田氏,家主成田氏長無子,我決定讓景三郎繼承他的家名,由氏長的弟弟成天長忠擔任後見(歷史上以氏長養嗣子的身份繼任家主),同時將成田家立爲連枝家,領地擴展到武藏國二十萬石;至於景五郎,如今已經送往薩摩國,作爲島津義久的養子撫養,日後繼承薩摩島津家的家名和家業,這一點已經得到薩摩島津、備中島津和上野島津三藩的一致保證,義久也已經爲他選定了rǔ母,是島津歲久的養nv湯之尾姬。

湯之尾姬的丈夫是薩州島津家的次子、島津歲久的養嗣子島津忠鄰,忠鄰的母親則是島津義久的長nv御平姬,景五郎通過這位rǔ母,不僅強化了和養父島津義久之間的因緣,而且還能拉攏薩州島津家和島津歲久的日置島津家,可見島津義久爲此頗費了一番心思,也的確是認可了景五郎這位繼承人。

至於景姬,我準備讓她嫁入最上家,以此拉攏最上義光。那樣的話,最上義光和佐竹宣秀兩人中,就可以安排一個人進入中樞,協助幕府加強對陸奧地方的控制,同時爲開發北海道的大政提供方便。

最上家的嫡長子義康,是一位非常傑出少年武士,而且生xìng純孝,景姬嫁給他不算委屈。歷史上秀次被誅時,最上義光受到牽連(nv兒是秀次的側室),義康主動前往菩提寺,爲父親的安危日夜祈禱,連義光都爲之感動,親自向兒子致謝;後來的出羽合戰中,最上義光被上杉家圍困,也是依賴於他的支援才轉危爲安……雖然如今義康已經正式元服,比景姬要大上十二歲,可是這並不影響兩人結緣。現任幕府次席大老井伊宣直,比正室和津也年長得多,如今還不是和和美美,並且在前兩年生下了嫡子虎鬆丸?

這樣一安排,我感覺完全可以放手了,於是叫來直虎,首先向她通報了我的決定,並且進一步告訴她道:“等到從關東返回,主持誠仁親王繼位儀式之後,我將正式出家入道,爲寶心院殿、忘憂院殿、還有常芳院和土佐大納言母子祈禱冥福。”

“殿下要正式出家麼?”直虎反問我道,語氣中並無太多驚訝,顯然是早已料到了我這個決定,“已經決定在哪裡剃度了嗎?”

“就在這東山御所,”我環顧了一下庭院四周,“御所規模並不大,正適合我出家修行。而且,這兒的風景和周圍環境,我都非常的喜歡。”

“這麼說,東山御所要改爲東山寺咯?”直虎繼續問道,“那麼妾身和夏津怎麼辦呢?”

“你就返回遠江領地好了,”我說出了早已考慮好的方案,“宣直今後在中樞的責任很重,恐怕無法兼顧領地和嗣子虎鬆丸的撫養,我這次去關東,會讓他把虎鬆丸送回領內,由你擔任他的後見人主持藩政……至於夏津,她可以返回周景和明子身邊,想必能受到很好的照顧。如果她想我了,過來探望也是很方便的。”

直虎沉默了片刻,嘆著氣點了點頭:“殿下安排得非常妥當,看來是主意已定,才huā費了這麼多心思……既然這樣,妾身也就不說什麼了,只是希望殿下自己保重。”

“恩,我會的,你自己也一樣。”我微微lù出了笑容。

說到心智和旨趣方面,諸位側室之中,還是隻有直虎和我最爲相似,能夠完全的理解我的心情啊

既然她也表示贊成,那麼我身邊的牽絆也就完全不存在了。

……,……

半個月之後,我把夏津託付給周景,和直虎一同啓程前往江戶。同行的還有秀景的嫡長子秀興,他把京都所司代的職務jiāo給景政,把藩政託付給支藩家老兼表兄香宗我部秀政,前去接任蜂須賀景勝遞升大老後空下的首席中老之職。

在江戶城本丸的鬆之廊下,我再一次見到了信景和秀景。信景只見了我一次,聽說我是來主持景次郎繼任,當即就離開了房間,直到我爲景次郎元服時才從大奧出來。秀景的氣sè比去年倒好了點,或許是因爲卸下了肩上的重擔和心頭的大石吧可是,當我提到我們的年齡,提到我們各自的選擇,提到提起北海道和畿內的距離,他儘管早有一番覺悟,卻也忍不住再次感慨動容。

“我知道,我知道……兄長,這應該是我們此生最後一次見面了,”他動情的握著我的手,換上了只在第一次見面時用過的自稱,“回想起來,當初跟隨兄長離開土佐,在兄長手下努力奉公,是我這輩子最不後悔的決定。”

“那麼,你能夠再聽我一次嗎?”我心裡涌起了幾絲希望,“我知道你不想再主政中樞,那麼就像我一樣回到京都歸隱如何?如此一來,平時還能夠時常互相拜訪,一同切磋茶道,或者相攜觀賞京都的雪景,觀賞京都的紅葉和櫻huā。”

“京都的紅葉和櫻huā啊……”秀景臉上lù出緬懷的神情,好一會兒才恢復平靜,接著就慢慢的搖了搖頭,“臣下恐怕是無緣得見了。既然選擇了出仕,又深受主家的厚恩,就要忠誠奉公到最後一息……這是作爲武士的堅持和作爲家臣的職責啊” WWW⊙ тTkan⊙ CO

我就知道是這個結果。他這個人,實在是過於堅持所謂的武士義理和職責。

在原本的歷史上,儘管長宗我部家設計謀害了他的父親,連他自己也差點身死,可是繼承中山田家後,他依然作爲譜代家老努力的爲主家奉公,甚至在長宗我部家被改易後,還以六十餘歲的高齡,帶著秀長、宣時這兩個兒子,不離不棄的shì奉著年少的家主貞親。

相比起香宗我部親泰來,我待他不知道親厚了多少,不僅給予廣大的領地和崇高的地位,甚至以整個中樞相托,而他自然會加倍努力的奉公,以圖報答我的這番厚遇。

(ps:真實的歷史上,秀景還有一弟秀政,和他一同入繼中山田家。他跟隨貞親離開土佐時,即是將家主之位jiāo給弟弟,由他恢復香宗我部家苗字,將直系血脈留在了故土。不過,書中將這位弟弟完全忽略,而香宗我部秀政這一名字,由他的表侄如淵和尚還俗繼承)

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75章 各方利益(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上)第93章 揚威土佐(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0章 明國之商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45章 水軍總領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50章 情誼幾何第86章 明釁元親(上)第126章 未雨綢繆(中)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79章 堺町之行(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上)第90章 憤怒!報復!(中)第140章 海闊天高(中)第99章 各人抉擇(下)第118章 勢態調整(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161章 不如歸去(下)第99章 各人抉擇(上)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160章 永安之悼(上)第82章 心安何處(上)第98章 何種立場(上)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94章 逼和元親(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上)第66章 安濃之戰(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43章 海賊吉良第97章 淡路立國(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121章 備前鏖兵(上)第154章 決戰時分(下)第36章 聯合水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中)第122章 琉球處置(中)第90章 憤怒!報復!(中)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66章 川流不息第117章 兒女之事(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84章 半國代官(下)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128章 進軍九州(中)第6章 出山之厄第154章 決戰時分(上)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上)第41章 整合水軍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14章 第一回合(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上)第30章 桶狹之崩第121章 備前鏖兵(中)第154章 決戰時分(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上)第10章 明國之商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01章 勝瑞之戰(下)第63章 伊勢新番(上)第107章 三方決戰(上)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上)第141章 進軍山陽(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下)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中)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161章 東山御所(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下)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07章 三方決戰(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中)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76章 問題兒童(上)第117章 兒女之事(中)
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75章 各方利益(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上)第93章 揚威土佐(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153章 流水漸去(上)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0章 明國之商第131章 信康事件(下)第45章 水軍總領第88章 元龜之初(上)第50章 情誼幾何第86章 明釁元親(上)第126章 未雨綢繆(中)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79章 堺町之行(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上)第90章 憤怒!報復!(中)第140章 海闊天高(中)第99章 各人抉擇(下)第118章 勢態調整(上)第159章 畿內之冬(中)第161章 不如歸去(下)第99章 各人抉擇(上)第141章 進軍山陽(中)第160章 永安之悼(上)第82章 心安何處(上)第98章 何種立場(上)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94章 逼和元親(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上)第66章 安濃之戰(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43章 海賊吉良第97章 淡路立國(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中)第122章 海上風雲(下)第121章 備前鏖兵(上)第154章 決戰時分(下)第36章 聯合水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中)第122章 琉球處置(中)第90章 憤怒!報復!(中)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133章 變之序幕(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66章 川流不息第117章 兒女之事(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中)第84章 半國代官(下)第4章 閒居幽境間第128章 進軍九州(中)第6章 出山之厄第154章 決戰時分(上)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上)第41章 整合水軍第135章 得失之間(中)第114章 第一回合(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上)第30章 桶狹之崩第121章 備前鏖兵(中)第154章 決戰時分(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上)第10章 明國之商第143章 再次佈局(下)第101章 勝瑞之戰(下)第63章 伊勢新番(上)第107章 三方決戰(上)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42章 毛利之戰(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上)第141章 進軍山陽(下)第139章 繼室之位(下)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上)第120章 走勢如何(中)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64章 功業之結(中)第161章 東山御所(下)第61章 永祿之變(下)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50章 雲隨風動(上)第107章 三方決戰(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中)第125章 紛繁家務(下)第76章 問題兒童(上)第117章 兒女之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荥经县| 共和县| 宝鸡市| 读书| 固始县| 百色市| 开封市| 陇西县| 夏河县| 惠水县| 鸡东县| 宜君县| 本溪市| 广宁县| 若尔盖县| 图片| 东阳市| 莆田市| 民乐县| 九江市| 禹城市| 夏邑县| 陵水| 永川市| 泗洪县| 青岛市| 亚东县| 连平县| 云安县| 八宿县| 且末县| 江孜县| 嵊泗县| 通化县| 沁阳市| 广饶县| 武胜县| 沁水县| 清涧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