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

顯然,他是誤會了我的意思,以爲我是在要求他切腹殉家。

“予州殿下也聽說過柳生嚴勝麼?”我微微笑了起來,“他此刻正在淡路養宜館的道場中,予州殿下若想見他,今後多的是機會。”

“今後……?”河野通直驚訝的望著我。

“是的,”我點了點頭,“我想請予州殿下離開伊予,遷往淡路養宜館住下,並且願意奉上五百石作爲供養……養宜館位於羣山之中,風景優美,乃是難得的山居勝地,我和拙荊,昔日都曾住過好一段時間。”

“原來如此……”河野通直全身鬆懈了下來,“那麼我就去養宜館吧”

無論如何,能夠活下來,都是值得慶幸的,特別是對於他這麼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而言。

而我,也沒有必要下這個狠手。河野家作爲基業的領地和湯築城,已經在我的控制之中,數百年來的家臣團和豪族衆,已經被我一路消滅得乾乾淨淨,不可能再翻起什麼浪來。這樣一個失去家業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值得忌諱的。即使毛利家打算以他爲傀儡圖謀伊予,也得先消滅我的軍勢和水軍,然後攻下淡路島再說。

就讓他在養宜館安安靜靜的住下去吧

也許這有些僞善,卻是我至今依然堅持的少數原則:君子遠庖廚。也就是說,不親自參與太過殘暴的事,正如在畿內,我不願意參與對紀伊一揆衆的圍剿一般。雖然這三萬一向宗信衆,是由我一力組織圍困的,把軍勢交還給信長時,我就已經知道了他們的結局。

與此同時,北陸的柴田勝家,也處決了加賀半國江沼、能美兩郡的一萬四千名一向宗信衆。這件事情讓上杉謙信極爲不滿,嚴厲指責織田家殘暴無道,然後趁勢中斷了兩家之間的聯盟。

在我看來,他中斷聯盟,不是因爲這番義理,是因爲感到了織田家的威脅。目前他正在平定越中地區,也曾經數度侵入加賀北部半國的河北、石川兩郡,或許已經將越中、加賀兩國,以及兩國北面的能登半島視爲自己的勢力範圍。

上杉謙信這個人,一直以來都被看做是堅持義理的義者,在後世簡直就成爲義理的化身。然而,他出陣關東,曾經多次進行人狩(販賣人口)和物狩(搶劫財物),就地籌措軍費,這實在無法說清是有什麼義理來支持。關東八屋形之一、佐竹家的英主佐竹義重,就非常的不待見謙信,面對北條家的侵攻,寧願接連武田信玄,也不願向這位關東管領低頭,武田信玄出陣三方原時,還在關東攪事,討伐遊走於上杉、北條之間的小田氏治(小田政治之子、足利義澄的親侄),幫著武田信玄拖住上杉謙信。

依我的看法,謙信應該是過於自負吧所以在對待領內民衆和外地民衆時,他差不多就是兩種態度。而自詡昆沙門天化身、並且堅信不疑,甚至爲此終身不娶,這完全可以說是到了自戀的境地。他幫助信濃村上義清、小笠原長時對抗信玄,與其說是堅持義理,不如說是強者對弱者的憐憫,以及和另一位強者武田信玄互相競爭的心態。而多次出陣關東,也是爲了保證作爲關東管領的尊嚴,而不是爲了解救那些被北條家蹂躪的豪族。

他和織田信長,可以說是戰國時代最爲自負的兩個人,而且各自走向了對應的兩個極端。織田信長希望把所有人踩在腳下,所以最痛恨忤逆他的人,對於反叛的人毫不手軟(唯一例外的是鬆永久秀);上杉謙信則希望所有人將他高高捧起,所以非常在乎形式,並且注重自己的權威,那些反叛的豪族,只要願意在他面前認錯跪拜,然後重新尊奉他,差不多都能夠得到原諒(難怪會被認爲是女人,他的這種自負,完全是女人式的,是虛榮到了極致的女人所具備的啊)

永祿四年,他以十萬軍勢包圍小田原,可以說是大漲了威風,而後在鶴岡八幡宮進行的關東管領接任儀式上,面對按照古例沒有下馬拜見、年已六十七歲的成田長泰,他當著朝廷關白近衛前久、前任管領上杉憲政及關東諸豪族的面,用摺扇打落了對方的烏帽子,以至於成田長泰氣得當即回城掀起了反旗。

不過,最近這兩年,上杉謙信終於有些開竅了,不再是在關東、北陸兩地奔忙,也不再和武田家死掐,而是專務於攻略相鄰的越中國,以圖擴大自家的實力。

對於上杉謙信的軍事能力,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在關東,還是在北陸,歷次的野戰他還從沒失敗過,最不濟也能成功撤退。可是,他的領地畢竟只有那麼點,軍勢也並不多,本年出陣越中時,總軍勢只有兩萬不到,大部分都是按照剛制訂的《上杉家軍役賬》向各國人豪族攤派而來,列名其上的九十六人,分別出一定數量的長槍、長弓、鐵炮足輕和騎馬武士,最多的是筆頭家老山吉豐守,需提供長槍235柄,弓手40人,鐵炮20挺,旗本30人,馬上武士52騎共計377人的軍役。然而,由於上杉家並沒有完成領國化,所以這其中除一門、譜代以外的不少豪族都只是奉謙信爲盟主而已,時不時就來兩場叛亂找點刺激,這一點,比相鄰的武田家要遜色許多。

更重要的是,織田家已經強勢崛起,大勢所趨之下,上杉謙信本人再厲害,也無法扭轉整個局面。而且北陸道路難行,冬、春兩季的大部分時候,都被大雪封住,不適合大規模出陣,柴田勝家只需牢牢守住北陸通道,上杉謙信就無力提師遠征,只能望畿內興嘆罷了。

我本人對於上杉家,更是頗有一些應付的方式,那就是從經濟方面出發,打擊上杉家的生命線。

和武田家類似,上杉家領內同樣以山地爲主,石高不多,如果說武田家的強盛之源,是甲斐的金山,那麼上杉家的強盛之源,就是越後的青薴貿易和海上商路(雖然海上的佐渡島有日本第一金山,但是謙信不知道……)。

青薴又稱苧麻,國際上稱爲中國草,主要栽培於我國南方,日本則集中在越後地區。這是不遜於棉花的優質紡織原料,纖維比最高級的棉花還有長上數倍,脫膠後顏色潔白,呈現絲樣光澤,和生絲有些類似。以之織成的夏布,“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曾被中國曆代朝廷列爲貢布,成爲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的珍品,20世紀30年代曾獲巴黎國際博覽會金獎。

日本國中,這種織物在畿內尤其受歡迎,是鼎鼎大名的西陣織主要原料之一。早在南北朝時代,畿內的商人就成立了天王寺薴座、阪本薴座、京中薴座等,壟斷越後到畿內的青薴貿易。到了謙信的祖父長尾能景時,他建立越後薴座,控制了越後的青薴輸出,遂奠定了長尾家興盛的基石。謙信繼位後,繼續強化了對青薴輸出的控制,並進一步控制了越後-畿內商路,嚮往來的商船、商人徵收稅錢,作爲家中出兵的經費。

除此以外,還有食鹽交易,也爲上杉謙信賺了不少錢,那批傳爲美談的、給武田信玄送去的救命鹽,同樣也是收了錢的。所以,歷史上到他去世時,雖然經歷了前幾年與織田家的大戰,春日山城中卻還儲存著兩萬七千一百四十兩黃金。

事實上,抑制上杉家的過程已經在進行之中了。勘合貿易運來的大批生絲,擠佔了供應京都西陣地區紡織原料的巨大份額,武田信孝控制若狹灣,明智光秀築阪本城,羽良秀吉築長浜城,都部分的壟斷了越後-畿內商路。

這一番過節,或許是上杉謙信和織田家翻臉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解除與織田家的盟約後,上杉家很快就加入了反織田聯盟,並於八月份通過足利義昭的調解,和甲斐武田家、相模北條家達成“甲相越一和”,同時與宿敵一向宗達成了和睦。失去武田家在信濃、北條家在關東的牽制,又失去越中一揆勢力的支援,越中守護代神保長住被上杉家和家中親上杉的小島職鎮聯合驅逐,從富山城逃往京都往依信長;新川郡分郡守護代椎名康胤早幾年前叛離上杉家,已被上杉家驅逐出世代居住的鬆倉城,從位於越中國東部、佔據半個越中國的新川郡逃往最西端的礪波郡,這次上杉家橫掃整個越中,他居住的蓮沼城也受到圍攻,本人被迫自盡。於是,越中一國全部歸於了上杉家的控制之下。

上杉謙信的下一步目標,是神保、椎名兩家名義上的主君,控制能登半島的能登畠山家。能登畠山家留在上杉家的人質畠山彌五郎,是現任家主畠山義隆的親叔叔,今年才十二歲。上杉謙信提前爲他元服,取名畠山義春,然後聲稱畠山家前任任家主,畠山義隆之兄畠山義慶去年死得不明不白,而且畠山義慶當初也是家臣放逐前前任家主畠山義綱(畠山義春親兄長)後所立,實際上同樣是撍主,所以要以關東管領的身份討伐撍主叛臣,以正天下視聽。

彷彿是和上杉家相呼應,毛利家也行動了。九月份的時候,吉川元春進入因幡國,攻擊山中幸盛的私都城,城中的尼子家遺臣橫道兄弟、森脅久仍見勢不妙,主動向毛利家降伏,山中幸盛再次逃往京都,然後被信長安排在明智光秀手下攻略丹波國。

毛利家的動作,是在情理之中,上杉家的行動,卻比原本歷史上發生的時間提前了一年多,也讓第二次信長包圍網提前出現。信長感到來自上杉方的壓力,立刻做出了部署。他傳令柴田勝家加快平定加賀的速度,取得北加賀作爲兩方之間的緩衝。不久前佔領的加賀半國,信長封給了瀧川一益,命他以正在修建的大聖寺城爲據點,作爲織田家攻略北加賀國的先鋒。

這時候,紀伊一揆勢已經被覆滅,石山本願寺又被佐久間信盛率軍團團包圍。除此以外,畠山義周也收到命令,率本部軍勢及大和國的筒井、鬆永兩家攻略紀伊國人衆所在的日高郡和牟婁郡西部。

然而,這個時候,鬆永久秀卻突然舉起了反旗。他拒絕了信長的出陣命令,然後將兵力收縮到信貴山城,作出了長期籠城的準備。

他這樣突然反叛信長,似乎是非常不智的行爲。可是,想到他以前曾經一度權傾天下,統領大半個畿內,應該就可以理解了吧如果說在畿內居於原田直政、佐久間信盛之下,他還沒有什麼話說,畢竟兩人乃是信長的親信家臣;那麼,連半路投靠的明智光秀也爬到他頭上,這就不免讓他有些耿耿於懷了。更何況,這次他和筒井順慶都參與了覆滅紀伊一揆勢的行動,信長獎賞功勞時,卻只是將原田直政死後空出的大和守護職交給了筒井順慶,原田直政名下原屬於他的多聞山城,並沒有返還給他,而是被信長下令拆成石料運往安土,這肯定也讓他對信長失望非常。

這次攻略紀伊,信長又將鬆永久秀劃歸到畠山義周之下,這讓他終於無法再繼續忍耐下去,於是悍然掀起了反旗。

他的如意算盤,我也大致能夠想明白。從天下大勢來看,目前織田家面臨毛利、甲相越同盟的聯合包圍,東西兩線都受到威脅,各方面軍團、預備軍團都無法放鬆,而且領內中心地帶還有石山本願寺的隱患,他這時候起事,有相當大的機會攪亂織田家的戰略體系;到時候如果織田家失勢,他作爲畿內反織田家的第一人,將獲得極大的聲望,並且無可爭議的佔據最大的一塊蛋糕。

而從個人榮辱來說,鬆永久秀今年已經六十六歲,絕對是時日無多,所以在臨死前瘋狂一把,至少可以重新成爲天下矚目的焦點,讓時人回憶起他之前的輝煌,從而慰藉他近幾年越來越邊緣化的鬱悶。這樣即使失敗,也肯定有一個筆墨濃重的謝幕。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V!~!

第117章 兒女之事(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中)第81章 信長之意(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上)第71章 險道偷襲(上)第105章 浮雲變幻(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18章 勢態調整(中)第111章 土佐平定(下)第66章 安濃夜戰(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中)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中)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165章 歸於寧靜(上)第130章 抗命請命(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上)第56章 轉戰大和(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56章 轉戰大和(上)第80章 刺殺事件(上)第161章 東山御所(中)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上)第122章 海上風雲(中)第136章 進退之道(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中)第53章 攻略北勢第165章 歸於寧靜(中)第155章 於斯爲極(上)第61章 永祿之變(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124章 宇喜多家(上)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下)第160章 永安之悼(中)第157章 定居京都(中)第121章 備前鏖兵(上)第142章 毛利之戰(上)第101章 勝瑞之戰(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上)第156章 幕府之制(中)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中)第23章 難解之緣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28章 進軍九州(下)第140章 海闊天高(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下)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129章 島津攻略(中)第114章 第一回合(上)第101章 勝瑞之戰(上)第146章 動靜相宜(下)第146章 動靜相宜(中)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上)第78章 三好退治(下)第57章 公方之慮(上)第71章 險道偷襲(上)第132章 再赴九州(上)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62章 造勢之旅(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上)第95章 平定阿波(上)第105章 浮雲變幻(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37章 勢如朝露(中)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85章 暗渡室戶(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8章 探母之行第8章 探母之行第140章 海闊天高(中)第152章 態勢之爭(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132章 再赴九州(下)第70章 四家博弈(下)第55章 赤崛覆滅第132章 再赴九州(下)第2章 誤入戰國年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147章 賤嶽之戰(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下)第163章 國策之爭(上)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
第117章 兒女之事(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上)第158章 秋意漸濃(中)第81章 信長之意(下)第143章 再次佈局(上)第71章 險道偷襲(上)第105章 浮雲變幻(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中)第118章 勢態調整(中)第111章 土佐平定(下)第66章 安濃夜戰(上)第138章 天正夫人(中)第112章 貿易船隊(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中)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60章 永安之悼(下)第165章 歸於寧靜(上)第130章 抗命請命(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79章 堺町之行(上)第56章 轉戰大和(下)第154章 決戰時分(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56章 轉戰大和(上)第80章 刺殺事件(上)第161章 東山御所(中)第127章 荒木覆滅(中)第155章 於斯爲極(下)第141章 進軍山陽(上)第122章 海上風雲(中)第136章 進退之道(下)第153章 流水漸去(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中)第53章 攻略北勢第165章 歸於寧靜(中)第155章 於斯爲極(上)第61章 永祿之變(上)第163章 國策之爭(中)第63章 伊勢風起(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83章 熊野水軍(上)第124章 宇喜多家(上)第129章 島津攻略(下)第158章 秋意漸濃(下)第72章 濃尾合一(下)第159章 畿內之冬(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下)第160章 永安之悼(中)第157章 定居京都(中)第121章 備前鏖兵(上)第142章 毛利之戰(上)第101章 勝瑞之戰(下)第119章 亂世人心(上)第156章 幕府之制(中)第118章 勢態調整(下)第147章 賤嶽之戰(中)第23章 難解之緣第147章 賤嶽之戰(下)第128章 進軍九州(下)第140章 海闊天高(下)第127章 荒木覆滅(下)第137章 勢如朝露(上)第129章 島津攻略(中)第114章 第一回合(上)第101章 勝瑞之戰(上)第146章 動靜相宜(下)第146章 動靜相宜(中)第126章 未雨綢繆(上)第151章 轉折之傷(上)第78章 三好退治(下)第57章 公方之慮(上)第71章 險道偷襲(上)第132章 再赴九州(上)第109章 霸業將成(下)第62章 造勢之旅(上)第125章 紛繁家務(上)第95章 平定阿波(上)第105章 浮雲變幻(上)第119章 亂世人心(中)第137章 勢如朝露(中)第156章 幕府之制(上)第85章 暗渡室戶(上)第121章 備前鏖兵(下)第149章 風再起時(下)第8章 探母之行第8章 探母之行第140章 海闊天高(中)第152章 態勢之爭(下)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132章 再赴九州(下)第70章 四家博弈(下)第55章 赤崛覆滅第132章 再赴九州(下)第2章 誤入戰國年第113章 教派之爭(上)第147章 賤嶽之戰(上)第113章 教派之爭(下)第163章 國策之爭(上)第136章 進退之道(上)第131章 信康事件(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荥经县| 吉木乃县| 南郑县| 贺兰县| 华蓥市| 开江县| 革吉县| 颍上县| 博乐市| 饶河县| 汉寿县| 共和县| 太原市| 霍山县| 平度市| 南通市| 吉林市| 平度市| 淮北市| 英吉沙县| 华池县| 江永县| 宁强县| 侯马市| 金寨县| 密云县| 东丰县| 罗田县| 清水河县| 罗城| 乾安县| 洛隆县| 蒙山县| 广德县| 邯郸市| 汤阴县| 新余市| 抚宁县| 乐陵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