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章 德昭出宮、巡視產業

(感謝緋紅燈籠三哥不淡定的打賞!!!)

——————————

“爹爹,我想搬出宮掖去住,宮內不自由,出入確實挺不方便的!”

“這……爹爹何嘗不想搬出皇宮去住,可是爹爹是一國之君,凡事不可任性妄爲,昭兒你啊,過個幾年,按照大宋皇族制度,才能搬出皇宮,爹爹現在不是給你出入宮廷的令牌了嗎?”

“呃……好吧!昭兒明白爹爹的難處,昭兒不打擾爹爹歇息了。”

今日趙德昭算是滿意的一天,他對此甚是滿意,自己才十歲,去年已經是後周皇帝身邊的一個侍讀,不過如今改朝換代,自己成爲了皇子,乃至樑郡王,再到樑王,他還有甚麼不滿足的呢,只是如今擔心歷史上還會不會出現其他變數,比如趙光義,還有其他的,畢竟一些歷史已經被他折騰得體無完膚。

不過趙德昭還得防患於未然,小心駛得萬年船,所以暗中的監視還是有必要的。

趙德昭辭別趙匡胤,出了福寧殿,他手握出入宮禁之令牌,喜逐顏開地回了自己的寢宮。

趙德昭方纔在想,如今五個月都沒去開封,在淮南之時只是從書信之中得知開封的三味書屋、沃萬家以及廣味集團皆甚好,不過只是字面上的提一些,趙德昭放不下心,只得親自巡視一番。

“恭喜殿下,恭喜樑王!”小貴子見到趙德昭回寢宮,立即迎上來拍著馬屁。

聽見小貴子的祝賀,他道:“小貴子,你可真會拍馬屁啊!呃……今日本……王十分開心,明日你就隨同本王一同出宮!”說實話趙德昭前世就是自稱本王,如今十歲就封王了,這小心臟還真受不了,而剛纔在永福宮內,自己爹爹即對自己說了一番道理,然後讓他入樞密院做個小官曆練一下自己,而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產業。

“殿下,這是真的麼?小貴子謝謝殿下!小的這就收拾行裝,明日同殿下一道出宮!”小貴子千恩萬謝,他差點就跪倒在地上了。

翌日,二十日清晨,霜滿天,一陣寒意。

一大早,趙德昭離開皇宮,隨帶新進內侍小貴子以及一個大內侍衛,坐著馬車離開皇宮。

馬車一路出發,離開城門,去了城外。一路之上都是霜凍,田野光禿禿的,沒甚麼莊稼。

不到半柱香工夫,趙德昭三人到達目的地,一行人下車來到莊戶之上。百姓見到王爺來了,就一齊奔出屋子,夾道歡迎。

趙德昭對這種場面見慣了,他吩咐百姓見他不必如此,而百姓直呼殿下仁義。

趙德昭在百姓的引路之下,巡視了莊戶之內的田地,以及水渠灌溉等情況,不過在趙德昭的指導之下,老百姓們田地的各項工作都做得十分出色,唯一可惜的是天氣問題和作物品種的短缺。

不過如今天凍地寒,一些莊稼確實難以種植,如現在大宋江北地區只能種植一些雜糧穀類,而江南才能種植水稻,而這一切趙德昭也想待到來年之際,再行在開封城外試驗種植水稻,不過這個提議計劃要等到明年才能實現。

而其他作物,如土豆、花生、玉米、番茄等其他作物還靜靜地躺在美洲大陸,等待趙德昭發現呢。趙德昭想著想著,眼前彷彿看見了金燦燦的玉米、紅豔豔的番茄、顆顆碩大的土豆、花生埋在地底下,而這一切如今只是幻想,若是派遣一支船隊,按照自己所言那般,所需只待數年工夫,就一定能夠實現偉大的糧食計劃。

趙德昭打算回去之後,仔細商議一下對策。今日他巡視田地之後,要再去三味書屋去看看莘莘學子的情況。

從田地到書院,跨過小橋流水,趙德昭三人到了門口,即聽到朗朗的讀書聲。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y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此乃老子《道德經》書中所言。趙德昭聞之頓感十分欣慰,如今教育業已實行幾年,效果還算可以,當然趙德昭其他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也顯露不凡,乘法口訣表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其他一些現代化的知識也已經紮根在他們腦海之中,所謂:教育從娃娃抓起,正是此理。

“殿下,我也想讀書!”小貴子雖然是一個內侍,但是從小失去父母,被殘忍的叔父騙去賣到宮掖之中,成爲一個無根之人。趙德昭在顯德年間做皇帝侍讀之時,就聽說了他的悲慘故事,十分同情他,所以久而久之就認識了,而小貴子也對這個同伴甚是感激。

自趙德昭成爲皇子之後,搜索宮掖,向趙匡胤索要此人,遂成爲身邊的跟班。

“小貴子,回宮之後,本王那裡有的是教材書籍,空閒工夫你就可以去讀讀書!”

“謝謝殿下,小貴子感激涕零!”

趙德昭面上一笑,調侃道:“還甚麼感激的,你是本王身邊之人,哪能讓你成爲一個目不識丁之人,這樣以後本王出去可要被戳脊梁骨的!”

之後趙德昭主僕二人跨入書院,去了課堂。

“教授來了!”雖然趙德昭年紀還小,但是畢竟是書院之長,所以同學們叫他教授。原本應該叫院長的,可是因爲趙德昭反感醫院,認爲院長不好聽,遂叫他教授,而不是叫獸。

“學生們早上好,今日本教授要來考考大家的學習情況!”

“教授好!”

“李二狗同學,將整篇《三字經》背一遍。”

“人之初,性本善,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七歲的李二狗流暢地背完了《三字經》,趙德昭滿意地點點頭,隨即讓李二狗坐下。

“王德貴同學,請把《百家姓》背一遍!”《百家姓》是趙德昭今年剛剛鼓搗出來的,雖然帶有一絲皇權色彩,趙字排在最前,代表權力與政治;錢字第二,代表金錢與經濟。不過確實不錯,當時王樸聽了之後也是嘖嘖稱讚,遂上疏天子要求廣而告之,私塾遍習之,於是乎這《百家姓》就從開封之地,傳揚了九州之地,趙德昭臉不紅、心不跳,坦然接受了神童的美譽。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王德貴也是流暢地就背完了,趙德昭欣然之,遂表揚一番。

而他之後又抽查了王德貴、金三妹、王得川等幾人的功課,全部表現不錯,趙德昭欣然之,讓他這個臉上更加有光彩,他發現自己可以成爲一個合格的教育部長了。

“今日抽查的幾位同學表現不俗,課業不錯,希望今後同學們加倍努力,日後更當要上一層樓,早日成爲大宋的棟樑之才。今日我就放同學們半天假,你們可以回家了。”

“哦哦哦!”孩子們開心地收拾書包,回家ppy去了。

這些孩子當中有比趙德昭大的,也有同齡的,大家在一起十分開心,雖然趙德昭扮演的角色爲一個教育工作者,可是他更多的時候也是一個孩子,當然三輩子加起來學習了大概三十幾年。

接著趙德昭接見了幾位秀才老師以及四位教習琴棋書畫的四大才子興趣班老師,大大讚賞了一番,“本教授代替大宋多謝幾位先生了,你們爲大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本教授感激涕零,希望先生今後繼續努力,教授出更多學子,爲我大宋復國強民!”

“殿下擡愛了!”

趙德昭坦然道:“這裡沒有殿下,這裡只有學生與先生!”

“對!”

而幾位先生聽了之後,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而四大才子先前對趙德昭曾有過敵意,然趙德昭不計較前嫌,報以收攏之情。四大才子感到欣慰,如今能爲王爺效力,也是覺得祖上的墳頭冒起了青煙,祖宗十八輩在九泉之下笑得合不攏嘴了。

他們四人在趙德昭表揚之下,就已經噙滿了淚水,他們發誓這輩子他們只爲爲學生而活,爲大宋的教育事業培育幼苗,長成參天大樹而努力。

趙德昭心念道,三味書屋的這番成就還只是一個開端,過幾日他打算稟告趙匡胤,在開封地區施行此等教育方法。

之後他又去了沃萬家,一個購物廣場。

它長街縱橫,臨近運河水源而建,船埠方便,商家林立,比之開封城中顯得更加繁華。

而沃萬家的商業格局如今已經形成,沃萬家儼然成爲後世的購物廣場,各種銷售店鋪入駐其間,行人穿梭此地。

沃萬家雖然地處城外,但連接開封主城與其他周邊州縣,來往頻繁,且又靠近運河,有一築水碼頭,船隻可從此地兒下,裝卸頻繁,實在是一個絕佳之地方。

如今沃萬家已經被更多的商人接受,而敏感的商人,如孫家石炭鋪的孫如海與劉家石炭鋪的劉房這一對冤家,還有開封及諸邊州縣,西域胡商、十國商人、遼國商人,東瀛商人……

“阿達西瓦……”

“威爾康圖麥小鋪……”

“笨豬……笨豬……”

“噢啦噢啦……”

“……”

沃萬家其實不算是趙德昭的功勞,他只是拿著自己聯合廣味集團的名聲作爲一塊招牌,然後讓江南白氏參與其中,修築租賃之地,招徠天下諸商人集團,而如今他又身爲大宋樑王,有那麼一層身份的光彩在,自然佛照四方,讓其他商人看到了商機,從四面八方追至此處。

他趙德昭拿著不過是店鋪租賃之錢,這就跟後世所謂的萬達集團一般子樣兒。

而今日逛了一圈城外,趙德昭十分疲憊,遂打算在日落之前回宮。而廣味集團他已經放心地交給了白孤城,相信這位總經理的商業才能能夠打理好廣味集團。

第27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16章 探花再現、千鈞一髮第62章 分進合擊第2章 誤入埋伏周軍敗第107章 遇見第5章 火槍圖樣第30章 勒索認罪、刺殺名單第97章 無題第110章 安排第39章 半島局勢、長遠利益(上)第181章 尋找盟友第18章 青城山會晤第36章 二王除晉王掌軍第137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六)第6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6)第155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95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8章 出乎意料的身世第56章 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5章 高平勝北擊漢境第15章 以逸待勞、甕中捉鱉第199章 你們就是國家第5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3章 官帽改制、李筠叛亂第10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156章 國宴風波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22章 德昭出宮、巡視產業第41章 以德服人第106章 天意第24章 一方缺角的玉璽第43章 再遇趙普、壽州相持第121章 莫逆於心第24章 殿前都虞候、刺史第2章 是敵是友?第35章 張齊賢第16章 凜冬已至第120章 遇刺第57章 忻州之戰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20章 汴水所見、漕運石炭第44章 周、唐、吳越之戰爭第35章 攻打蜀國第122章 西廂記第47章 箭在弦上,誰發?第58章 分進合擊第32章 黃牛堡下蜀換帥第22章 廣味樓開張準備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87章 受用第46章 投降第30章 多角第41章 以德服人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25章 趙氏男兒皆習武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45章 攻下泰州第58章 分進合擊第35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二)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55章 風起第15章 對趙德昭的試探第9章 授人以漁之肥皂第22章 廣味樓開張準備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25章 二月二日店開張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183章 再攻句容第64章 我是瀛州人第4章 親征出兵、李筠亂止 並章節第13章 狠毒與變態第162章 李從慶的困惑第25章 多方反應、矛盾凸顯第38章 娛樂王朝、勾欄瓦肆第42章 仇人見面、大敗漢軍第221章 南下的福船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19章 東京城中之美食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46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2章 誤入埋伏周軍敗第42章 仇人見面、大敗漢軍第34章 三味書屋遇苗訓第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31章 教育從娃娃抓起第59章 荊湖分號、西北局勢第38章 視察別墅、占城來使第12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117章 見面第16章 凜冬已至第38章 娛樂王朝、勾欄瓦肆第198章 一覽衆山小第54章 分進合擊第116章 訪唐(二)第87章 受用第164章 自編自演的劇本(一)第14章 老少結忘年之交
第27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16章 探花再現、千鈞一髮第62章 分進合擊第2章 誤入埋伏周軍敗第107章 遇見第5章 火槍圖樣第30章 勒索認罪、刺殺名單第97章 無題第110章 安排第39章 半島局勢、長遠利益(上)第181章 尋找盟友第18章 青城山會晤第36章 二王除晉王掌軍第137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六)第6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6)第155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95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8章 出乎意料的身世第56章 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5章 高平勝北擊漢境第15章 以逸待勞、甕中捉鱉第199章 你們就是國家第5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3章 官帽改制、李筠叛亂第10章 趙匡胤傳授長拳第156章 國宴風波第138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七)第22章 德昭出宮、巡視產業第41章 以德服人第106章 天意第24章 一方缺角的玉璽第43章 再遇趙普、壽州相持第121章 莫逆於心第24章 殿前都虞候、刺史第2章 是敵是友?第35章 張齊賢第16章 凜冬已至第120章 遇刺第57章 忻州之戰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20章 汴水所見、漕運石炭第44章 周、唐、吳越之戰爭第35章 攻打蜀國第122章 西廂記第47章 箭在弦上,誰發?第58章 分進合擊第32章 黃牛堡下蜀換帥第22章 廣味樓開張準備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87章 受用第46章 投降第30章 多角第41章 以德服人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25章 趙氏男兒皆習武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45章 攻下泰州第58章 分進合擊第35章 進獻救災之良策(二)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55章 風起第15章 對趙德昭的試探第9章 授人以漁之肥皂第22章 廣味樓開張準備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52章 拔帥之論、試驗火器第25章 二月二日店開張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183章 再攻句容第64章 我是瀛州人第4章 親征出兵、李筠亂止 並章節第13章 狠毒與變態第162章 李從慶的困惑第25章 多方反應、矛盾凸顯第38章 娛樂王朝、勾欄瓦肆第42章 仇人見面、大敗漢軍第221章 南下的福船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19章 東京城中之美食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47章 兩國棋盤、對弈江北、天子歸京第46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2章 誤入埋伏周軍敗第42章 仇人見面、大敗漢軍第34章 三味書屋遇苗訓第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31章 教育從娃娃抓起第59章 荊湖分號、西北局勢第38章 視察別墅、占城來使第12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117章 見面第16章 凜冬已至第38章 娛樂王朝、勾欄瓦肆第198章 一覽衆山小第54章 分進合擊第116章 訪唐(二)第87章 受用第164章 自編自演的劇本(一)第14章 老少結忘年之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惠安县| 西畴县| 潼关县| 西城区| 满城县| 寿宁县| 太康县| 白山市| 武平县| 登封市| 土默特左旗| 栾城县| 遂宁市| 沅江市| 尤溪县| 潞城市| 滨海县| 双牌县| 上栗县| 长沙县| 吴桥县| 南郑县| 施秉县| 云梦县| 彰化县| 忻城县| 晋宁县| 石泉县| 儋州市| 夏邑县| 宁夏| 阿坝县| 格尔木市| 兴业县| 元氏县| 崇阳县| 夏河县| 神农架林区| 济宁市| 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