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寶鋼總工鄭修遠,歡迎陳教授周教授蒞臨指導。”
魔都虹橋機場,陳輝一行人剛走到出口,就看到了寶鋼集團前來接機的人。
讓他們意外的是,寶鋼集團總工竟然親自來了,一直跟他們對接的技術員盧思源則是站在鄭源修身旁,落後半個身位。
周振暗暗咋舌,他也來過好幾次寶鋼,之前人家最多不過派個小職員來接待而已,不要說總工,就算是部門負責人他都只有在開大會的時候見到過。
扭頭看了眼身旁的陳輝,對於這種變化,他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如今的陳輝,可早就不是什麼籍籍無名之輩,否則他也不會在提交申請時在名單上把陳輝的名字寫在顯眼處。
“勞煩鄭主任親自來接,周某惶恐啊。”
周振作爲團隊負責人,自然率先迎了上去。
“哪裡的話,諸位教授蒞臨指導,是我們的榮幸纔對。”
鄭源修笑著擺手,“幾位舟車勞頓,先跟我去酒店歇息一晚,明天就帶你們去工廠參觀。”
“就今天吧。”
陳輝開口說道。
他如今也算是跟時間賽跑,也懶得在乎那麼多的俗禮。
鄭源修還沒開口,周振就率先說道,“幾個小時而已,算不得累,我們還是先去工廠看看吧。”
“好。”
鄭源修欣然同意,想到先前自己看到的那份資料,也明白應該是誰的傑作了,否則周振不會對陳輝如此敬重。
卻是苦了一旁的秘書小楊。
鄭源修身爲總工,本身事務繁忙,每天的行程都是排得滿滿的,也早已經排到半個月後了,現在臨時改行程,後續半個月的行程都要重排,其間溝通的成本,光是想想都讓小楊一陣頭痛。
不過這已經是之後需要頭痛的事情,眼下,他還需要安排好江城大學一行教授的參觀事宜,送鄭源修和陳輝一行人在前面的商務車上坐下後,小楊坐上後車,開始馬不停蹄的聯繫工廠,佈置好參觀事宜。
一路上鄭源修也沒閒著,跟陳輝講解目前寶鋼的潔淨鋼精煉流程。
陳輝只是在一旁聽著,這些天他也看過不少相關的論文,但畢竟是紙上談兵,跟鄭源修這種一線工作者還是有差距的,他也的確需要這樣經驗豐富的一線老人高屋建瓴的介紹。
潔淨鋼的精煉無非就是取出鋼材中的雜質,通過多重精煉將氧、硫、磷含量降至ppm級,夾雜物尺寸≤10μm,這個流程通過物理攪拌、化學吸附、真空脫氣等組合工藝,實現鋼材潔淨度的質的提升。
一個小時後,一行人來到寶山區的一個園區中,商務車在園區裡轉悠了十幾分鍾後,纔在一個約莫兩千平的廠房外停下。
還沒下車,劇烈的轟鳴聲就已經透過車窗傳入陳輝耳中,直讓陳輝感覺一陣煩躁。
下了車,早有人在旁邊等候,給陳輝一行人發了頭盔等安全設備後,才帶著一行人走進工廠。
“這是KR脫硫裝置。”
揮手讓工廠負責人退到身後,鄭源修親自給陳輝介紹到,剛纔在路上他已經跟陳輝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現在介紹起來,也不必擔心陳輝聽不懂。
陳輝擡頭,看著這個高達五六米的巨大裝置,其中直徑1.8m的十字形鉬合金槳葉,表面堆焊碳化鎢耐磨層,槳柄通水冷卻,6根環繞式噴槍,噴口處鎂粒以300m/s速度射入鐵水,激起銀白色鎂蒸氣火柱。
“可惜槳葉磨損嚴重,會導致渦旋深度不足,紅外熱像顯示鐵水錶面溫度斷層,鎂蒸氣在低溫區凝結失效。”
鄭源修已經帶著陳輝來到監控屏前,指著上面的曲線,毫不遮掩的介紹到,同時有些期待的看向陳輝。
陳輝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鄭源修有些失望,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麼,他明白,陳輝也不是神仙,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陳輝能再解決一兩個工藝中存在的缺陷,寶鋼將躋身國際領先行列,到時候,很多事情就好辦多了。
“這是頂底復吹轉爐。”
鄭源修指著十幾米外的十八米高轉爐,爐中18m長雙層不鏽鋼管,槍頭108個拉瓦爾噴嘴,高壓氧氣噴出時裹挾著霜白色激波錐,爐底嵌有12塊蘑菇狀透氣磚,氬氣通過微孔形成納米氣泡流……
轟鳴聲給陳輝帶來的不適已然消失,他已經慢慢適應了這裡的環境,開始感受到工業巨獸的魅力。
“供氧曲線我調了30年,但終點磷波動總±0.002%。”
鄭源修的聲音從耳旁傳來,將陳輝驚醒,“待會兒麻煩鄭主任提供一下你們現有的模型,還有監測到的數據。”
說完,陳輝不再多說,只是看向鄭源修。
鄭源修則是帶著陳輝走向下一個設備,真空槽、上升管、氬氣系統……鄭源修事無鉅細的介紹著,最後纔有些苦笑的說道,“脫氫效率卡在72%,德國人笑話了我們十年!”
隨後是弧形連鑄機組、直接還原豎爐……
參觀完整個工序已然過去了半天時間,陳輝他們就在工廠食堂吃了晚飯,這纔在鄭源修的帶領下回到酒店,洗了個澡休息。
陳輝卻在房間中研究鄭源修送來的相關資料和數據,看著這上百個G的資料,陳輝也是一陣啞然,但他很快就埋頭處理起眼前的資料來。
這個時候他才能體會到有學生的好處,可惜蔻依身份敏感,這些機密數據卻是不能讓她來幫忙。
陳輝琢磨著,今年開學的時候,是不是找王啓明多要幾個名額,要是有好苗子,就再招收幾個學生。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陳輝很快收斂心思,沉浸到浩瀚如海的數據中。
第二天,早上八點,盧思源就再次找來,又給了陳輝一個1T大小的硬盤,說是昨天太倉促,沒有準備,今天這纔是全部的資料。
“陳教授慢慢研究,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開口,鄭主任已經打過招呼了。”
鄭源修畢竟是總工,不可能一直給陳輝當嚮導,陳輝改進了夾雜物運動軌跡預測的模型,他正著手進行小規模試驗,如果效果不錯,就能投入生產,這可不比在實驗室裡,有一大堆事情需要他去協調。
所以最終負責跟陳輝對接的,依舊是盧思源。
“我還真有些要求。”
陳輝指了指桌上擺著的兩個硬盤,“我需要幾個助手來幫我處理這些數據,最好要有一定數學基礎的。”
“這件事我會上報給鄭主任。”
盧思源眉頭微蹙,這件事卻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寶鋼人很多,但能夠滿足陳輝要求的人才,卻沒有多少,更不是他盧思源能調得動的。
陳輝點頭,“還有,我準備在這裡住一段時間。”
“當然沒問題,這處酒店陳教授想住多久住多久,若是覺得環境太差,我們也可以給陳教授安排其他住處,保證讓陳教授滿意。”
盧思源語氣都硬氣了幾分,這個他還是做得了主的。
陳輝搖頭,“住的地方無所謂。”
“麻煩給我在精煉工廠旁邊安排個辦公室,我就在那裡做研究,最好能經常出入工廠,查看數據。”
雖然鄭源修毫無保留的給他提供了許多數據,但數據這東西往往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如果數據本身有問題,他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構建出準確的模型。所以,他需要能隨時進出工廠,實地查看,時時印證,才能確保沒問題。
盧思源神情一滯,“可是工廠旁邊噪聲繁雜,恐怕不是適合做研究的地方。”
“我自有分寸。”
陳輝堅持。
……
“要地要人?”
寶鋼總工辦公室,鄭源修聽到盧思源的彙報,嘴角露出笑意,他不怕陳輝要資源,反倒擔心陳輝什麼都不要就走了,那可就萬事皆休了。
“地沒什麼好說的,工廠外行政樓給他撥一間研究室。”
鄭源修大手一揮,沒有半分猶豫。
至於人,卻是有些難辦。
若是給陳輝派幾個庸才過去,恐怕難以成事,可他手中人才都不夠用,派給陳輝,他也有些捉襟見肘。
“前些天秋招不是來了個清華自動化的博士生嗎?”
盧思源提醒到。
鄭源修眼前一亮,正好新人想要獨當一面也需要時間,不如交給陳輝,讓他先帶著,若是能成才當然最好,若是不成,那也不虧。
……
精煉工廠外行政樓,三樓,一間八十來平的研究室,
這間研究室窗戶全是使用三層真空隔音玻璃,牆壁夾層中隔音棉足足十釐米,地基下方同樣使用了鬆軟的減震材料,因爲建築低矮,倒也不必擔心地基不牢的問題。
一旦房間中關上窗戶,旁邊工廠的轟鳴聲竟然傳不進來半點,就連震動都傳不進來,寶鋼爲了給他們提供適合研究的環境也是費了番心思的。
陳輝坐在辦公桌前,查看寶鋼供氧曲線使用的傳統模型,dtd[P]=k[O]1.5[P],旁邊是林浩整理的實際生產數據,很明顯,使用這個模型,經過一段時間反應後,會導致碳氧積從0.0013飆至0.0028。
拿起筆在草稿紙上演算一番後,陳輝再次看向旁邊紛繁的數據,這一次,彷彿有一道無形的手,爲他撥開重重迷霧,讓他在這些數據中看見了解開這扇大門的鑰匙。
“林浩,你去一趟工廠,嘗試抓取爐氣光譜中FeO微粒散射峰。”
陳輝擡頭對前方左手邊靠窗的林浩說道。
周振教授他們幾天前就已經回了江城大學,林浩卻是留了下來。
在周振給他提供的另一個課題,和留在寶鋼,跟陳輝繼續研究目前的課題之間,他選擇了後者。
“好。”
林浩應了一聲,保存了正在進行的工作後,起身往旁邊工廠走去,在陳輝手下做事也有幾天,他知道陳輝的風格,不用太多繁文縟節,只要把事情做好即可。
只是採集數據並不會干擾到正常精煉流程,有鄭源修打招呼,又有盧思源協助,陳輝他們的研究得到了寶鋼最大程度的配合。
當然,研究的也並非陳輝一個團隊,寶鋼內部自己就有好幾個團隊也在嘗試對工藝進行改進,其他高校也都有合作,他們偶爾也會來工廠採集數據,工人們也都配合默契了。
只是把研究室放在工廠旁邊的,倒是隻有陳輝團隊。
暫時停下手中工作,等待林浩採集到數據再進行下一步研究,陳輝把目光投向直接還原豎爐,旁邊是何鵬整理出來的相關數據。
這個何鵬便是寶鋼給陳輝提供的人手,正兒八經的清華大學材料學博士,本科還是數學專業,研究生才轉向材料學的博士,數學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同樣不弱,平心而論,陳輝認爲何鵬的水平還是比林浩高不少的。
不得不承認,雖然也有因爲唱歌好聽就能去清華的,但只要是自己考進去的,自然是沒有弱者。
“何鵬,你去找幾塊還原爐的廢料,用顯微鏡觀察它的孔隙分形維數。”
幾個小時後,陳輝對何鵬吩咐到。
這就是搞應用研究與理論最大的不同,很多時候並不能呆坐在辦公室中思考一個問題一整天,而是需要配合實驗驗證自己的思路,一步步的摸索著向前,但至少,陳輝知道自己比其他人強的地方在於,他走在正確的路上。
何鵬同樣起身,卻沒走出辦公室,而是看向陳輝,“教授,該吃午飯了,還是給您帶過來嗎?”
陳輝一看時間,竟然已經是十一點半了。
“嗯。”
陳輝點頭後就再次埋頭到桌上的草稿紙上了。
何鵬深深的看了陳輝一眼,才邁步往旁邊工廠走去,準備先取到廢料,再去吃飯也不遲。
這幾天他可是知道這位外間傳聞的天才到底有多拼命,除了去工廠實地查看數據,他甚至都沒看到這位出過辦公室。
剛走進工廠,林浩迎面走來,“到飯點了,先去吃飯?”
何鵬搖頭,“我先去取了廢料再去食堂。”
“還是給陳教授帶飯?”
“嗯。”
何鵬點頭。
“那我等你。”林浩也不急著走,拿著U盤站在門口。
十幾分鍾後,何鵬像是老農般提著一大袋廢料走出工廠,連腳步都有些蹣跚,額頭微微見汗,這模樣看得林浩一呆,“你拿這麼多?”
“並不是所有廢料都有用,有些並不是因爲還原失敗導致的,我得一一確定後才知曉。”
何鵬放下麻袋,輕呼一口氣,擦了擦額頭汗水,才說道,“走吧,我把廢料放到樓下就去食堂。”
“一起擡吧。”
林浩把U盤收進衣兜,伸手抓住麻袋另一邊。
“我說,你堂堂清華博士,還下車間幹這種活?”
“你知道我爲什麼要從理論數學轉到材料學嗎?”
“明白,夢想嘛!”林浩帶著三分自嘲,誰還不曾年少輕狂過呢,“那也不用來工廠幹苦活,待在實驗室也是一樣的。”
“袁老爺子都親自下田幹活,也正因此,他能成爲袁老爺子,我要是一線工廠都不來,在實驗室搞研究也只是空中樓閣。”
林浩回頭掃了何鵬一眼,嚯,志氣不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