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章 繁文縟節

震天的歡呼聲中,左宗棠匆匆勒定馬匹,眼見太平軍將士們收起刀槍,開始忙碌了起來,各隊都有人專司救治傷患、撿拾兵器,負責撿拾兵器、火藥的兵士格外細緻,每具清兵屍體都要翻個頂朝天。左宗棠發現這些兵士對於錢糧火藥極爲重視,特別是他們所說的紅藥(即火藥)格外珍視,左宗棠也明白火藥配製不易,太平軍現下所佔的地盤不多,而且飄泊無定,紅藥無法大量自制,只能通過走私渠道採購。

蕭雲貴策馬來到左宗棠近前,呵呵笑道:“左先生,此戰如何?”

左宗棠雖然狂傲,但卻也算是誠摯君子,違心的話也實在說不出口,只得微微頷首道:“西王兵馬雄壯,上下一心,陣仗兵法運用獨妙,左某很是佩服。”

蕭雲貴面露得色笑道:“難得左先生開口誇獎啊。”

左宗棠略略拱手問道:“適才西王行軍佈陣之法甚是玄妙,不知可能詳實相告?”

蕭雲貴心中得意非常,難得左宗棠開口求教,當下便在馬背上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些行軍佈陣之法都是蕭朝貴留下的,敘述起來也不費勁:“適才本王所用的乃是牽線陣和螃蟹陣,這牽線陣乃是行軍隊形,以防敵襲。我軍凡從此城鄉向彼城鄉行軍時,必下令作牽線陣行走,每兩司馬執旗一面,後隨二十五人,一百人則張卒長旗一面,五百人則張旅帥旗一面,二千五百人則張師帥旗一面,一萬二千五百人則張軍帥旗一面。一軍接著一軍前進。寬路則分雙行,狹路則單行,魚貫以進,斬然不紊。在行軍中,一旦發生遭遇戰,首尾蟠曲鉤連,頃刻聚集,結成圓陣迎敵。接仗若不利,統將敲鑼,方準退卻,仍守牽線陣戰鬥隊形,這時如果路寬,就是分爲十行二十行都可以,但不得斜奔旁走,亦必魚貫而退,牽線急趨,敵往往追趕不上,即便追上了,見隊伍不亂,也不敢窮追。”

蕭雲貴得意洋洋的講個不停:“螃蟹陣乃是牽線陣的繁用之法,三隊並行齊走,中間一隊人數少,兩翼的人數多,形似螃蟹,所以叫做螃蟹陣。這一種陣法,還根據敵情而有種種變化。如敵僅分左右兩隊,就以陣的中隊分益左右翼,也成兩隊。如敵前後各一隊,就合左右翼的前鋒爲一隊,以左右翼後半與中間一隊合而平列,以爲前隊接應。如敵左一隊兵多,則變偏左陣。右一隊兵多,則變偏右陣。如敵出四、五隊,也分爲四、五隊次第迎擊。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陣尤爲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陣與敵交戰,後出大陣包圍,或詐敗誘追,伏兵四起,將敵包圍。螃蟹陣變化雖然複雜,但損左益右,移後置前,運用之妙,在於見機而動,臨陣指揮。其進退開合的疾徐,只需幾個大旗手嫺習,全軍望大旗向那裹就向那裹奔赴。所以一軍用了幾個大旗手,便可以指揮萬衆,略無參差,提綱挈領,深得以簡馭繁的妙用。”

左宗棠心中默記,最後蕭雲貴又長出一口氣道:“其實再有多好的陣法,也要兵卒練習貫熟才能舉動,我所排布的圓陣尚有不足之處,我聞西洋各國更有厲害的線性陣列和空心方陣,西洋兵火器比我等更多,士卒精訓更在我們之上,陣法自然也更加厲害。”

左宗棠微微一愣,適才還洋洋自得的蕭雲貴爲何話鋒一轉說起西洋兵法來了?但想他一個廣西草莽出身之人又是如何得知西洋戰法的?正狐疑間,耳邊傳來一陣祝禱唸詞來,左宗棠循聲望去,卻是幾名太平軍軍典官正在對著戰死的太平軍將士屍身誦唸上帝教的主禱詞。

左宗棠這才明白過來,暗自尋思道,上帝教傳自西洋,拜上帝教自然從傳教士口中得知西洋戰法,倒也不足爲奇。想通此節,左宗棠本欲再問一些臨陣之法,卻見蕭雲貴笑得甚是詭異的看著自己,心中猛然一沉,暗叫不好,他能以軍機相告必然是打定了主意不會放過自己了,自己既聞他軍機要秘,不論是死是活都算是交待在這了。

想到這裡左宗棠不禁額頭沁出汗水來,面色有些惶急起來,蕭雲貴看了暗暗發笑,自己的確是故意告訴左宗棠這些戰法的,當下緩緩說道:“左先生,本王同先生可謂是心心相惜,又對先生禮敬有加,現下更是對先生推心置腹,將軍中機密都據實以告,先生能否留下助本王一臂之力?”

左宗棠呃了一聲道:“這……”

蕭雲貴又笑道:“難道先生真要本王像三國之時劉備三顧茅廬一般才肯出山麼?”

左宗棠急道:“不是,只是你們信奉洋教,與我中華文種大異……”

蕭雲貴又道:“此事好說,先生定是不瞭解我拜上帝教,此間說話不便,待我們回城後,本王讓我家夫人細細說與先生知曉,其實上帝之神我中華上古便有了。”當下也不容左宗棠多說,便喝命大軍開拔回城。

回到長沙城後,天色已黑,戰後之事自然有李開芳、李以文等人料理,蕭雲貴吩咐將鄧繹等人咋企鵝收押入巡撫衙門大牢,便想帶著左宗棠回巡撫衙門。

左宗棠見鄧繹等人被押下去急忙求告道:“西王,鄧繹等人都是讀書人,還請寬赦以待。”

蕭雲貴摸著鼻子笑道:“左先生你若是以謀士或是幕僚身份和本王說這番話,本王一定聽。”

左宗棠啞然無語,只得眼睜睜的看著鄧繹等人被帶走,面色很是難看起來。

蕭雲貴呵呵笑道:“想不到左先生到現在還這般心志堅定,也罷,鄧繹他們三人是和湖南巡撫駱秉章等清妖官吏關在一起,待遇和一省巡撫一樣,也不算虐待他們吧,年青人吃些苦頭方爲人上人嘛。”他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其實前世他也不過才二十餘歲。左宗棠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暗自籌謀對策。

蕭雲貴正打算會巡撫衙門,但見李開芳上前抱拳道:“西王殿下,戰後諸事小弟等人自會料理,但照天國規矩,這些日子連日大勝,也該敬告天父皇上帝了,此等大勝禱告也該辦得隆重些,左右也無緊急戰事了,是否明日籌備一下,後天大辦一下?”

蕭雲貴一聽這纔想起,太平軍想來出征前後也有禱告天父的習慣,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把人生日常動作都與上帝聯繫起來的太平天國,對於戰爭更加是緊密地與上帝聯繫起來。每逢出征和作戰之前,戰勝或戰敗之後,都要向上帝禱告,以請求上帝賜給勝利。戰勝之後也要敬告天父,拜謝天父神威保佑,讓大軍凱旋得勝。就算戰敗也要禱告,戰敗之將要祈求天父寬赦他的罪業,天國的人相信戰敗定是有人犯錯,而戰敗之將要承擔責任,向天父皇上帝祈禱認錯,或是找出戰敗的原因敬告天父。

戰勝禱告通常擇一空闊地方,可容數萬人佇瞻跪拜之處,並飭各隊官兵預備雞豬檀香等件,一切軍伍戎行務須嚴肅,伺兄到來,以便率衆官兵大齊歡呼敬拜天父,並講道理,開導愚蒙。蕭雲貴自從攻陷長沙以來,一直忙於戰事和城中政務,曾水源原本也問起他可要做戰勝禱告,但一直被蕭雲貴以軍事未定,還要出隊作戰爲由推脫了,但這兩日以來三戰全勝,清軍兵鋒稍退,這種儀式還是該操辦一下了。

蕭雲貴雖然很不喜歡這種繁文縟節,但想著一來這是太平軍的傳統,也不能說不辦就不辦,二來嘛他內心深處隱隱開始有些相信感謝上帝了,能讓自己重遇洪韻兒,也算是一種恩遇,當下便點頭道:“也好,待會兒你和林兄弟會同曾水源商議一下,拿出個辦法來再報與我知曉。”

李開芳大喜,能參與戰勝禱告的置辦那可是無上榮耀,沒地位和上峰親睞是不能領受的,當即領命拜辭而去。

左宗棠皺眉道:“西王,你們這敬拜上帝倒是極爲勤勉啊。”

蕭雲貴打個哈哈笑道:“咱們國人都是如此,一旦心中求告神靈庇佑應驗了,就會一輩子篤信,本王接連打了勝仗,拜謝一下皇上帝也是應該的,咱們先回去吧。”

回到巡撫衙門,蕭雲貴和左宗棠兩人午後到現在一直沒吃東西,還惡戰了一場,都是飢腸轆轆的,蕭雲貴一邊吩咐屬下端飯菜來,一邊問西王娘身在何處。得到的回答卻是西王娘到女營那邊去了,蕭雲貴只得先拉著左宗棠吃飯,命人去找西王娘回來。

卻說洪韻兒回到城中,在巡撫衙門內才休息片刻,便得到清軍迫近瀏陽的消息,她還著急的想找蕭雲貴回來商議,還沒等她派人出府去,又傳來蕭雲貴領李開芳、李以文率領一千兵馬出征的消息。

洪韻兒皺眉暗想,這小子自己領兵出征不找自己商議,還是把自己當女子看待了,心下暗暗有些惱怒,但還是有些擔心他的安危,左右在府中也坐不住,便帶著姚遠等人到東門女營駐地來,說是巡視一下,其實是東門女營駐地靠近瀏陽門,有什麼消息傳回也能第一時間知道。

纔到女營,女營旅帥胡大妹帶著一個農家女打扮的少女迎了上來,見禮之後,胡大妹拉著那少女的手向洪韻兒道:“西王娘,這小妹叫李璇璣,進城來是想找自己親哥哥的……”當下胡大妹便將李璇璣的來歷說了,跟著又道:“這小妹可不得了,她識得很多字的,又看她可憐,西王娘能不能幫幫她?左右我們到男營去始終不妥。”

洪韻兒見那李璇璣面貌姣好,一副大家閨秀的模樣,心中便很有好感,一聽還是識字之人,便道:“好吧,我便讓人到男營找找看。”

李璇璣雙眼一紅,盈盈一拜道:“多謝西王娘,多謝胡旅雪。”

胡大妹笑道:“這李家小妹多好的記性,我才告訴她一遍咱們女營旅帥要喚旅雪她便記住了。”

洪韻兒也是微笑道:“是個好人兒,李小妹就先跟著我吧,等找到你家兄長再定去留好了。”當下李璇璣只得應了。

;

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311章 心有不甘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352章 招惹麻煩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575章 視察海關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669章 回國人選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241章 無理要求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91章 難以抉擇第506章 施針試探第168章 大明國夢第632章 氣急敗壞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630章 天津防衛第199章 班門弄斧第98章 必有近憂第614章 別無他法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721章 出動出擊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321章 爾虞我詐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245章 錢江軼事第525章 罷黜榮祿第373章 攻陷廟街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34章 宅心仁厚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141章 武昌城破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62章 主隨客便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128章 信仰頓悟第562章 元旦曲宴第246章 興王十二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87章 鴉片之用第700章 逼宮之舉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453章 賢妻良母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703章 退位讓國第71章 季高家世第370章 聯合出兵第42章 突圍下嶺第513章 鋼鐵危機第651章 作壁上觀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725章 湘軍其後第707章 秋後算賬第174章 幫會爭霸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605章 決戰之前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604章 虎頭蛇尾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520章 戰後檢討第229章 寧波海盜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404章 誰人能信第51章 守險守陴第155章 各有苦惱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19章 天寧寺外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44章 井塘之戰第446章 兩枚御印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224章 圍城入城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277章 沿途軼事
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311章 心有不甘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352章 招惹麻煩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575章 視察海關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669章 回國人選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241章 無理要求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91章 難以抉擇第506章 施針試探第168章 大明國夢第632章 氣急敗壞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630章 天津防衛第199章 班門弄斧第98章 必有近憂第614章 別無他法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721章 出動出擊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321章 爾虞我詐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245章 錢江軼事第525章 罷黜榮祿第373章 攻陷廟街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34章 宅心仁厚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141章 武昌城破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62章 主隨客便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128章 信仰頓悟第562章 元旦曲宴第246章 興王十二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87章 鴉片之用第700章 逼宮之舉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453章 賢妻良母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703章 退位讓國第71章 季高家世第370章 聯合出兵第42章 突圍下嶺第513章 鋼鐵危機第651章 作壁上觀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725章 湘軍其後第707章 秋後算賬第174章 幫會爭霸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605章 決戰之前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604章 虎頭蛇尾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520章 戰後檢討第229章 寧波海盜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404章 誰人能信第51章 守險守陴第155章 各有苦惱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19章 天寧寺外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44章 井塘之戰第446章 兩枚御印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224章 圍城入城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277章 沿途軼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观塘区| 凉城县| 武清区| 宜良县| 汉阴县| 石城县| 高陵县| 平顶山市| 临沂市| 临桂县| 高邑县| 东阿县| 丁青县| 娄烦县| 富源县| 古交市| 阿鲁科尔沁旗| 九台市| 黄龙县| 商南县| 崇阳县| 溧阳市| 彩票| 安西县| 长顺县| 泌阳县| 南涧| 莆田市| 宜宾县| 林州市| 邮箱| 静海县| 浦县| 建昌县| 惠水县| 哈密市| 辽阳市| 哈密市| 阜康市|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