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7章 各出奇謀

西殿太平軍在武昌逗留了數日進行休整擴軍,面對即將開始的攻略南京之役,蕭雲貴相信就算不用擴軍,以現下西殿太平軍的實力也能像歷史上那樣順利攻克。但他和左宗棠商議之後,還是決定繼續擴軍,原因無他,武昌沿江東下有黃州、田家鎮、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放棄這些重鎮只單獨佔領南京是極爲危險之事。

深諳江南地理的左宗棠與歷史上不熟悉大江地理的洪楊不同,安慶地理位置險要,是扼守長江,屏障江寧的重要軍事據點。如將日後太平天國沿長江的勢力比著一條長蛇,安慶就是長蛇的七寸。歷史上曾國藩、胡林翼一眼看出安慶的重要性,拼著天下財賦佔其半的江浙不要,也要奪取安慶,可惜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初下江南,不明地理,在攻下安慶瘋狂擴軍後,攜帶百萬餉銀和七十萬部衆棄城而走。

蕭雲貴自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打一開始他就沒有糾結什麼分兵有害,太平軍始終是要奪取全國政權的,分兵只是遲早之時,趁眼下清軍無力組織起有效兵力反撲,太平軍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分兵和攻略,把沿江的城市一座座的鞏固起來,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戰略活動空間,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被壓縮在南京一城,而後又被迫發動北伐和西征。

武漢三鎮蕭雲貴留下李以文、陳玉成兩人領一萬西殿老兵爲骨幹,三鎮新招募的兩萬新兵爲輔,一共三萬人鎮守此處。這西殿一萬老兵中,其實真正的廣西老兵不過千人,其餘都是湖南的新兵,只不過他們經歷了湘潭、衡州、益陽、嶽州、武昌數次大戰之後,已經是合格的太平軍老兵了,以他們爲骨幹組建起來的李以文部太平軍實力絕對比追擊的清軍要強。

除此以外,蕭雲貴還留下水營羅大綱部將陸順德領一千五百餘艘戰船爲輔,火器、火炮也給李以文留下不少。而且太平軍在武昌實行的仁政,讓武昌百姓更加擁護太平軍,同時武漢三鎮又有寶慶商會和貴雲商會的鼎力支持,蕭雲貴相信除非清軍集中十萬水陸大軍來攻,否則休想攻下武昌。

而清軍這邊卻是極爲悽慘,向榮在衡州大敗逃得性命後,做了一次直下直上升降,第一天朝廷旨意到來,革職流放新疆,老向收拾好行裝準備到新疆種田。沒想到第二天旨意又到,降職留用軍前,老向又放下行裝留下。沒過幾天旨意又到,升任欽差大臣,接過徐廣縉的差使,繼續剿滅太平軍。

接手徐廣縉留下的爛攤子,饒是老奸巨猾的向榮也是一籌莫展,醴陵方面,江忠源、張國樑還在石達開、賴漢英的攻勢下苦苦支撐。西渡湘江的張亮基、胡林翼、彭玉麟部倒是包圍了韋昌輝鎮守的益陽,但指揮北殿太平軍鎮守益陽的是北殿國宗韋俊,此人乃是以善守出名的大將,張亮基手下雖然不乏名將老兵,但面對韋俊鐵桶般的守險防禦也是進展不大,雙方還在益陽外圍反覆爭奪險要之地,而太平軍又有數百艘戰船支援,清軍根本無法徹底圍死益陽,只能遲滯了北殿太平軍向常德發起攻勢的行動。

向榮也明白,要是長沙的洪楊向益陽或是醴陵增派援軍的話,這兩處都將面臨著敗退的局面。相比湖南的爛攤子,更讓向榮頭大的是攻下武昌的西殿太平軍,這支龐大的人馬隨時會沿江東下,沿江各處城池有多少兵向榮是清楚的,根本就不是號稱三十萬之衆的西殿太平軍對手,而咸豐的旨意又是要向榮親領兵馬堵截兜剿武昌太平軍。

向榮到任後,和徐廣縉交割了軍政之務,徐廣縉像是老了一大截一般,老頭這次到新疆種田,年老體邁的老徐,說不好就不能再回來了,向榮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徐廣縉顫顫巍巍拉著向榮的手說道:“欣然,此去新疆,老朽恐不能歸返,這把老骨頭也算是爲朝廷盡忠了。但欣然你不一樣,初掌軍政之大權,正是大展拳腳之時。不過老朽癡長你幾歲,聽老朽一言,長毛賊與尋常賊寇不同,他們建號立制,統御森嚴,已成氣候,各地亂黨又是此起彼伏響應,要想剿滅絕不能急功近利,要像康熙聖祖爺剿滅吳三桂那樣,徐圖緩進,步步爲營,以全國之力消耗賊寇,十年之內方能有剿平的希望。老朽留給你的家底不多,眼下只能自保避戰,斷不能一戰而斷送了整個江南戰局啊?!?

向榮自從接任之後,也是想了很多,徐廣縉的話和他所想的差不多,太平軍勢力已成,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剿滅的,清軍唯有靠所佔有的廣袤領土和人力與之周旋,等到軍強賊弱之時,纔是反撲的時機,僅靠眼前的軍力一味堵截鏖戰,清軍可能撐不了多久。當下向榮朝著徐廣縉深深一揖道:“徐公放心,在下明白此間厲害,定會上奏朝廷,陳書厲害,重新制定一個剿匪的長遠之計。”

徐廣縉有些欣慰,眼角溼潤著道:“老朽別無所求,只是尚有一個表侄兒朱銘尚在軍中爲都司,只望欣然弗照一二。”

向榮點頭道:“徐公放心,在下定會看顧?!?

話別了徐廣縉後,向榮東拼西湊,拉上廣東、福建、江西等省調來的援軍,好不容易湊足了一萬五千餘人,從江西陸路北上,和秦定三部會合後,總算清軍組織起了一支兩萬餘人的援兵,在武漢三鎮外圍與太平軍對峙。

迫於咸豐嚴飭痛剿的旨意,向榮派遣道員李孟羣等將對武昌太平軍發起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但都被太平軍打退,清軍損失千餘人和一員遊擊。向榮見太平軍防備完善,只能固守營盤對壘。

蕭雲貴可沒功夫和向榮在武昌外圍拼消耗,攻陷武昌後的第九天,西殿太平軍留下李以文、陳玉成部三萬人鎮守武昌,其餘五萬太平水陸大軍和三萬隨軍民夫號稱十萬之衆,水陸並進開始沿江而下。

西王蕭雲貴、左宗棠、洪韻兒等先行登舟,羅大綱、唐正財等統率水師護衛,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林啓榮、朱錫能等將率陸軍夾岸護衛,浮江萬艘,帆檣旗幟如雲,浩蕩東下。清軍與太平天國打了許久的仗,一直在數量上佔有優勢,如今太平軍已擴充至十萬,沿途防堵清軍卻不過數千人,於是望風而逃。

咸豐帝罷免徐廣縉,改任老於行伍的向榮爲欽差大臣後,又加派宿耆老臣琦善、兩江總督陸建灜爲兩名欽差分別負責江北和江東的防務。

向榮發覺太平軍順江東下之後,攝於咸豐嚴旨,只能採取平行追擊戰術,沿陸路追趕太平軍,意欲集重兵於九江,與西殿太平軍決一死戰。

但沿途清軍圍堵甚不得力,除老鼠峽爆發一場不大的戰鬥外,武昌至九江數百里,官兵逃散一空。讓向榮根本沒有時間集結兵力堵截,只能在太平軍後面苦苦追趕。

兩江總督陸建灜聞太平軍兵出武昌,膽戰心驚之下,不顧面子,開船拋棄下屬連夜逃遁,撤至九江等待向榮援軍。陸建灜愁苦萬狀,夜不能寐,起牀巡視,竟被和他同樣神經過敏的巡夜士兵當成賊人抓住一頓胖揍,折卻牙齒兩個,可謂是倒黴到家。

陸建灜撤退到九江,依然覺得離太平軍太近,安全缺乏保證,又星夜下彭澤,到了彭澤,越逃越是膽戰心驚,放火燒了自己的座船,乘小舟返回南京。

江西巡撫張芾原在九江駐防,見陸建灜逃竄,心想欽差都逃了,自己這個空頭巡撫不逃更待何時,張芾又自稱“菩薩心腸”,索性都是敗仗,不如救人性命,於是將他能調動的沿江清軍全部後撤,讓士兵與己一同逃竄,於是向榮的計略就這樣失敗了。

西殿太平軍得張芾相助,進展順利,不數日即攻克九江、彭澤、小孤山,沿途守軍未作任何抵抗。攻下九江後,蕭雲貴留下林啓榮鎮守九江,分出老兵五千,又命林啓榮在九江招募萬餘新軍爲輔。這一點上蕭雲貴還是比較放心的,林啓榮歷史上就是守九江出名的,由林啓榮出鎮此處,和武昌互爲支援,相信清軍無法在短期內對九江形成威脅。

數日後西殿太平軍前鋒李開芳部抵達安慶外圍,總兵王鵬飛一見太平軍旗號,便肝膽俱裂,率先逃跑,逃跑前突然想起空城計故事,於是打開城門才逃跑。李開芳部太平軍大聲譏笑鼓譟進城,放手追殺清軍。清軍武官未讀過忠孝節烈的聖賢書,無恥地帶頭先跑,留下城內數百名大小文官。文官們也各各出奇謀逃跑,但畢竟都是讀聖賢書的人,“名不正則言不順”,凡事總要討個說法,故文官趁太平軍越城追殺清軍,暫住尚未攻到的城南,焦急地尋思逃竄的藉口。

最有急智的是安慶知府傅繼勳,聲稱安慶告急,其他城池肯定更加危險,自己要以大無畏的精神押解餉銀出城,支援別處的剿匪抗戰。傅繼勳押送餉銀——隨身銀票二百兩化妝出城,安徽布政使李本仁義憤填膺,直斥傅繼勳爲欺世之巨騙。李本仁說經自己檢查,城中數十萬餉銀猶在,傅繼勳根本沒有押送餉銀,於是自告奮勇,要出城捉拿巨騙傅繼勳,順便把餉銀和溫暖真正送到友軍手中。

李本仁輕裝簡從,攜帶數十萬餉銀的帳目清單和百餘兩餉銀“樣品”,也化妝出城,與傅繼勳懷著同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目的在舒城相會。其他官員也大爲感動,聲稱自己也要爲押送餉銀出一份力,各自分批攜帶餉銀百兩出城,士兵們也紛紛逃竄,安慶城中就只餘安徽巡撫蔣文慶光桿司令一個。

第378章 兄妹重逢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492章 意外衝突第260章 寧波海戰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92章 雙王際會第82章 民不畏死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287章 定有所第190章 紅衫之傲第518章 虛虛實實第614章 別無他法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594章 神秘來客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688章 不言而喻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629章 靜海雙塘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176章 初戰團練第653章 冒險失敗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302章 田畝均制第458章 失掉信仰第77章 棄文從武第390章 權力更迭第11章 十字路口第591章 表明心跡第228章 廈門起義第601章 助紂爲虐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661章 繼續南下第552章 朝堂之上第522章 羣雌音波第514章 恍然大悟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354章 擔憂之事第435章 繼續殺人第564章 引蛇出洞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166章 夜戰突圍第473章 智者千慮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78章 柳莊靈秀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618章 鍾粹宮中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62章 主隨客便第186章 政略調整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606章 近在咫尺第445章 依蘭到手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719章 與我何干第550章 鎩羽北歸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32章 西王風采第645章 騎兵對決第144章 怎會是她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37章 半渡而擊第700章 逼宮之舉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380章 西王駕臨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241章 無理要求第10章 奉天誅妖第313章 狗急跳牆
第378章 兄妹重逢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492章 意外衝突第260章 寧波海戰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92章 雙王際會第82章 民不畏死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287章 定有所第190章 紅衫之傲第518章 虛虛實實第614章 別無他法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594章 神秘來客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688章 不言而喻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629章 靜海雙塘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176章 初戰團練第653章 冒險失敗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302章 田畝均制第458章 失掉信仰第77章 棄文從武第390章 權力更迭第11章 十字路口第591章 表明心跡第228章 廈門起義第601章 助紂爲虐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661章 繼續南下第552章 朝堂之上第522章 羣雌音波第514章 恍然大悟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354章 擔憂之事第435章 繼續殺人第564章 引蛇出洞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166章 夜戰突圍第473章 智者千慮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78章 柳莊靈秀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618章 鍾粹宮中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62章 主隨客便第186章 政略調整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606章 近在咫尺第445章 依蘭到手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719章 與我何干第550章 鎩羽北歸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32章 西王風采第645章 騎兵對決第144章 怎會是她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37章 半渡而擊第700章 逼宮之舉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380章 西王駕臨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241章 無理要求第10章 奉天誅妖第313章 狗急跳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黄山市| 扎赉特旗| 罗定市| 安乡县| 栾川县| 闽侯县| 庐江县| 冀州市| 桃园市| 鄄城县| 沧州市| 寿阳县| 美姑县| 呼图壁县| 汉中市| 长宁区| 平罗县| 云和县| 中卫市| 中方县| 龙游县| 兴国县| 裕民县| 湖北省| 合江县| 武义县| 黑河市| 千阳县| 白银市| 道真| 迭部县| 衢州市| 平邑县| 巴中市| 新沂市| 桦甸市| 体育| 宁波市| 天气|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