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2章 田畝均制

西王府正殿上,蕭雲貴那句話在高高的屋宇間飄蕩著,人人心頭都是一凜,吉文元更是心中一突。在籌建西王府之時,所耗費的錢物頗多,當時吉文元就聽手下人私下議論過,這王府建蓋得如此豪華,卻不知花了聖庫多少錢物。當時吉文元呵斥了那些人,但聽來總不是滋味,隨後這筆錢卻是西王自己出的,也不知道西王從哪裡弄來的銀子,吉文元偶然聽過西王和魏鶴林、朱昌琳等人合夥開辦貴雲商號,或許這筆錢是從那裡來的。

當西王補上這筆錢之後,吉文元鬆了口氣,雖然天京也有各王逾制,西王是能從聖庫中享受到更多的錢物供應,但要是風氣一成,其他的侯相將官也按天京那種大興土木的來幹,西殿的聖庫也會支應不起,好在西王自己弄來了銀子補上。

可現在西王又說起王侯從聖庫中支應之事,明顯就是再說這天下一家的說法大有漏洞,憑什麼天下百姓的錢物都要集中到聖庫,而天國的王侯將相卻能享受比普通百姓多十幾倍甚至是百倍的供應?

西殿上下都知道西王從未多拿聖庫一兩銀子,西王夫婦還是照舊領著自己的一份聖庫供應,而王府上參護、女官等人的供應則是按人頭在聖庫實領自己的那一份俸祿。西王雖然是在說自己,但吉文元明白西王是在暗指天京那些大肆興建王府的王侯們,民間百姓爲了從聖庫中領取油鹽等物而奔波於聖庫司,而位高者卻是每月供應有餘,更別提天京那些一座比一座奢華的王府了,吉文元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殘酷的實事,

左宗棠清咳一聲打破了殿上的寂靜:“上古之史。雖多矇昧難考,然即周、秦以來之書,推究上古之狀況,亦往往有端緒可尋。蓋自矇昧進而至於開明,其中勤勞者多勞,而於部族中便可多得,而懶惰者往往只能分得少份,如此富者、貧者之差距,必經若干年歲之蛻化,始漸即於完成。今世天國制度。病其拘牽束縛,欲一切破壞,以求上古中廓然大公之境,實則是在壓制勤者之勤而揚惰者之惰。而民之思想,具是趨利避害。趨利而行,無私產則無利。無利則惰。私產自上古分現以來。相沿至於數千年者,要必有其不得已之故。諸位臣工大可細想回來,上古茹毛飲血之時,部族也是按著勤者多分之要行事,而如今百姓勤者和惰者所分得之物卻是一樣,辛苦一年家中也無餘銀餘糧。那咱們天國豈不是還不如上古部族麼?”

左宗棠的話意思很簡單就是無私產就不能激發百姓生產的熱情,衆人聽了之後都在反覆咀嚼無利則惰這句話。

洪韻兒款款起身,走到階前來清聲道:“左相所說不錯,天國之內有無數百姓人家組成。包括在殿上的各位。而今天京已經頒佈婚姻之令,各人都可與家人團聚或完婚成家,這樣才能繁衍人丁,讓天國興旺。而上古之時,男女婚配成家之後,私產便會產生,一家之內若是家徒四壁,何以爲家?有屋有田有私產,這才稱之爲家。聖庫之制並非說完全不可取,而是以眼下來說,並不適宜。我華夏曆來以農爲本,農者需要田地,唐代均田,故有貞觀、開元之治;明初裁抑豪強地主,因而國富民殷。反之,如土地集中於鉅富官紳手中,農民失所流離,則莫不釀成大規模農民起義。而至秦末陳勝吳廣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至宋代鐘相等人提等貴賤、均田地,明代李自成以均田免糧起義。其所思所想,無不都是農者均田之想,而並無取締私產之想。如今咱們蘇福省要安居百姓,要鼓勵工商,首先就要允可百姓有私產。百姓們跟著咱們打清妖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能分到一畝三分地麼?可眼下是什麼情況?地是分到了,可種出來的糧食都要繳到聖庫去,這對於農者來說又有何意義?我等若是失去天下百姓的支持,離敗亡之日也就不遠了!”

洪韻兒說的是實話,從秦末農民起義以來,至清咸豐初,農民起義可謂是多如牛毛,但從沒有向太平天國這樣,將農民平均主義思想制度化,從而發展到一個非常極端的。聖庫制度和男女分營制度破壞了私產和家的概念,在滿清這種即將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它是落後的、倒退的和反動的。它在這個時候根本起不到推動生產力發展,和解放生產力的歷史作用。所以歷史上的太平天國在江西、安徽等地不得不重新實行滿清的舊例,照舊納糧,允許地主繼續佔有土地收取地租。

蕭雲貴見吉文元等人都默然無語了,最後一錘定音道:“從今日起,西殿聖庫司名字不改,但不再是發放錢糧給百姓的聖庫,也不再是收繳百姓餘銀餘糧的聖庫,蘇福一省允許軍民百姓擁有私產,聖庫今後就變爲西殿的公用司庫,庫管各地的錢糧稅收,只用於供養西殿軍兵官吏以及地方建設之用!各郡縣聖庫也如此操辦,蘇州聖庫總司監管各地,按照原本收取百姓的餘銀餘糧照策發還百姓手中,已有支取的折價後奉還,若有超支領取的本王墊上!”

西殿聖庫每一筆繳入都有細賬,當時蕭雲貴嚴令聖庫司把每一筆從百姓身上收繳的錢糧都記錄清楚,就是爲了今後還與百姓之用,每收到一筆錢糧,聖庫司都會開具收條給百姓。而百姓每在聖庫領取一次錢糧,聖庫司自然也會登記清楚,因此蕭雲貴下令將聖庫收取百姓的錢糧退還,若百姓有過領取的,聖庫折價後退還,如果已經超支了的,蕭雲貴自己拿錢補上。而聖庫收繳的旗人、貪官污吏、跟隨滿清的土豪劣紳的錢糧卻是不退還的了。

殿下一衆百官一起起身領命,西王英明的喊聲一起喊了出來。其實除了西殿老兄弟之外,很多新近加入天國的官吏們一直都在惴惴不安,就像許乃釗、黃春生這些人,他們在家鄉都是薄有家產的,像許乃釗在錢塘老家還是有數百畝良田的,他一直擔心自己的田產會被充公,現下好了,西殿允許有私產,這意味著自己的田產保住了,更加堅定了許乃釗跟著天國幹下去的決心。

隨後左宗棠接著說道:“聖庫退還錢糧之後,百姓耕種所得按田地肥瘦程度納糧。”

吉文元聽了之後又道:“雖然聖庫制度更改,但均田之事還是要辦,屬下以爲田地還是要分的。”

蕭雲貴點點頭道:“不錯,你且聽左相細細說來。”

左宗棠攤開一個長卷文書朗聲說道:“這次各地丈量田地後,蘇福省共計有田地三千餘萬畝,上面也說過並非實數,但其中仍有半數以上的田地爲無主之地,而且有主之地所持也都是清妖頒行的舊有田契,與法不合。戶部特制定《蘇福省田畝均制》來均田分地。”

許乃釗等有田地的官吏一聽,面色登時有些難看起來,暗暗想道,還是躲不過去啊。

但聽左宗棠將那《蘇福省田畝均制》念出來後,衆人又轉憂爲喜起來。

《蘇福省田畝均制》乃是蕭雲貴、洪韻兒和左宗棠自從打下武昌後就一直在琢磨的東西,直到前些日子才趨於完善,整個均制雖然內容很多,但核心思想就是三條。

第一個核心就是分掉無主之地。蘇福省這次丈量土地得數三千多萬畝田地,有半數之地是無主之地,這些土地原本是貪官污吏或是土豪劣紳所有,太平軍打過來後,幾乎摧毀了這些人包括他們的家族。很多官吏和土豪劣紳要麼被太平軍明正典刑,要麼被百姓義軍殺死,剩餘的都逃到滿清控制區去了,但是他們的田宅跑不了,就都成了無主之地。這一半將近一千五百萬畝的土地西殿自然就要拿來分出去。

而無主之地如何分呢?《蘇福省田畝均制》中都有明確的規定。首先這些無主之地名義上都是屬於西殿的官田,分給百姓耕種,由西殿戶部發給田契,這田契百姓們可以傳給後人,但若是出現百姓勾結滿清,或是私自販賣田地,或是百姓觸犯天國律法等等情況,西殿便可以收回田地。

其次便是分地的對象,有三類人都在此次分地的對象之內。第一類是赤貧者,說白了也就是沒有活路的農人、流民,這類人在這次人口普查中,各地也都有調查清楚,特別是蘇州、杭州等地十餘萬因爲躲避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這些人是優先分地的對象。

第二類是軍屬和有功之人,也些人就包括西殿十餘萬將官的親眷家屬,還有像劉麗川、周立春這些有功之人的家屬,以及民間幫助太平軍的有功百姓。

第三類是家中田地不足養活自己的農者以及破產的佃戶,這些人在蘇福省的人口普查中也佔了多數。

隨後左宗棠明示了分無主之地的詳細章程,西殿引贊、女官將章程文書分發到每一位官員手中,蕭雲貴當場下令在此次大會結束後,各地便要將分地落到實處去。

許乃釗聽到這裡心中暗暗打鼓,無主之地分完了,接下來就是該分他們這些富戶富農手中的田了吧。。)

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39章 錦繡女營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10章 奉天誅妖第63章 陰險小人第328章 纏足剪辮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155章 各有苦惱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199章 班門弄斧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622章 大勢如水第307章 新政諸事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111章 遲早之事第34章 宅心仁厚第704章 諸事安排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558章 禮查飯店第619章 天寧寺外第19章 火燒糧倉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733章 新塘血戰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608章 歷史責任第162章 西文密約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28章 諸將議事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33章 一言爲定第345章 趨利避害第566章 長短之痛第614章 別無他法第506章 施針試探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327章 產業革命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519章 分兵西進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292章 天曆元旦第457章 士氣軍心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640章 開始進攻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120章 衡州奇景第278章 天父臨凡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62章 主隨客便第230章 欲擒故縱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612章 與虎謀皮第543章 決死而戰第203章 先手爲強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32章 西王風采第372章 拭目以待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54章 城南書院第17章 奪門之戰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382章 東方女子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53章 陰晴不定第241章 無理要求第655章 難以爲繼第613章 三座大營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97章 再議讓城第244章 微妙平衡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269章 勝保兵至第685章 竹山惡戰第5章 西王宴客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143章 上虞備用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20章 未知之數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511章 皆大歡喜第84章 破廟苦戰第291章 各有算計第48章 入城尋兄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580章 聯軍等待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155章 各有苦惱
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39章 錦繡女營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10章 奉天誅妖第63章 陰險小人第328章 纏足剪辮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155章 各有苦惱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199章 班門弄斧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622章 大勢如水第307章 新政諸事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111章 遲早之事第34章 宅心仁厚第704章 諸事安排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558章 禮查飯店第619章 天寧寺外第19章 火燒糧倉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733章 新塘血戰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608章 歷史責任第162章 西文密約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28章 諸將議事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33章 一言爲定第345章 趨利避害第566章 長短之痛第614章 別無他法第506章 施針試探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327章 產業革命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519章 分兵西進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292章 天曆元旦第457章 士氣軍心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640章 開始進攻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120章 衡州奇景第278章 天父臨凡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62章 主隨客便第230章 欲擒故縱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612章 與虎謀皮第543章 決死而戰第203章 先手爲強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32章 西王風采第372章 拭目以待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54章 城南書院第17章 奪門之戰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382章 東方女子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53章 陰晴不定第241章 無理要求第655章 難以爲繼第613章 三座大營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97章 再議讓城第244章 微妙平衡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269章 勝保兵至第685章 竹山惡戰第5章 西王宴客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143章 上虞備用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20章 未知之數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511章 皆大歡喜第84章 破廟苦戰第291章 各有算計第48章 入城尋兄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580章 聯軍等待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155章 各有苦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金平| 永和县| 姜堰市| 阿克苏市| 彰武县| 咸阳市| 丰镇市| 会东县| 沧源| 黑龙江省| 道真| 黎川县| 鹤岗市| 宣武区| 凌海市| 原平市| 吴堡县| 巨鹿县| 贺兰县| 华蓥市| 普格县| 资阳市| 上蔡县| 宿州市| 襄汾县| 天峨县| 阿拉善盟| 津南区| 南宁市| 孙吴县| 四会市| 神池县| 潜山县| 天水市| 岳阳市| 怀仁县| 庄河市| 余干县| 大悟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