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3章郎騎竹馬來

心生無奈,秦月瀾見李氏這幅樣子,少不得囑咐道:「棣哥兒也不大,親事是一輩子的事,好生給他尋一戶家聲好,賢淑的女子纔是正理。那些只盯著咱們家這點子便宜的人家,縱然再富貴體面,對棣哥兒又能有什麼幫助?」

李氏也漸漸冷靜下來,從前她是擔心棣哥兒到了婚齡還娶不上門當戶對的女子,會遭人恥笑。現在即沒了這個顧慮,李氏便隱約覺得自己從前中意的那幾戶人家是有問題的。

到底還是女兒說的有道理,門戶相當、家聲清白就行了,最最要緊的是兒媳婦要好!如今棣哥兒有姐姐可以倚靠,何必還要去低聲下氣的攀附?庶出本就是事實,只要孩子自己爭氣,日後一樣有出息,女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含淚感嘆,李氏望著今非昔比的秦月瀾道:「好孩子,到底是歷練出來了,如今你有這般心思,我這個做孃的也放心了…只是你弟、妹都有了好著落,你卻要一直在這深宮裡受苦,娘心裡想著就難受!」

說著,便已是淚下如雨。

秦月瀾也忍不住哽咽道:「母親既知道我在這裡度日如年,往後就多帶瀠兒入宮來看看我,我也就當回了孃家一樣。」

「可以麼?」李氏不可置信。

秦月瀾點頭。

李氏這才又轉悲爲喜,出宮離去。

回到秦府,李氏先去北苑上房安撫了竇老太太,接著就奔回房中找夫君商議。

秦修遠聽了秦月瀾的安排,半晌沒說話,最後才道:「誰說只有兒子才能撐得起門戶,咱們家女兒比旁人家的兒子還要強十倍!」

「是,」李氏高興得直點頭:「那慕哥兒那邊的事怎麼辦?若我回去說,怕是不好,倒像應該的一樣!」

「嗯,慕哥兒那裡我去說,如此,日後他才曉得要好生待瀠兒。」秦修遠沒有推卸,主動道:「你先隱約給那邊透個風,看看那邊可有什麼旁的安排,別到時候定下來,又出麼蛾子,白費瀾兒一番心意。」

「嗤,旁人家我不知道,自己孃家我還不清楚,五六個般大的孩子都沒著沒落呢,能有什麼安排?只怕慕哥兒的事一定下來,她娘恨不得跪下謝我呢。」嘴上這麼說,李氏心裡還是打量著該怎麼把事情問清楚、辦妥當,不能讓女兒爲難了去。

事實證明,谷方回京後,淺夕敲定了此事,秦修遠邀來親家,把官缺兒一說,李慕當場就給未來老丈人磕了頭。

回家後,李府上下嫡出的、庶出的都十分羨慕,一個庶子倒結了相府這麼個大好姻親,人家捨不得女兒受苦,自然是要把女婿照應好的。李慕被衆星捧月一般,從來沒覺得自己這麼受人矚目過。

第二天,沈氏帶著兒子和幾車禮物又到相府,開口就說要把好日子定下來。李氏聽了半天才弄明白,沈氏的意思竟是要早早把十歲的月瀠娶過去,擱在李家養著。

哭笑不得,李氏哪裡肯答應?直說兒子學業忙,膝下就剩這麼一個貼心的寶了,再給沈氏娶過門兒去,不是掏她的心窩子麼!

話說到這份上,沈氏也不好再勉強,又說讓李慕今後每月旬休就來秦府看望秦公和李氏,李氏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偏廳裡頭,隔著屏風,李慕又一次見到了自己未過門兒的小妻子。

第一次見月瀠,那時他還是個孩子,月瀠也還被奶孃抱在懷裡,連路都不會走。

這些年,他始終只記得自己未來的媳婦是個粉妝玉琢、目如點漆的小娃娃。現在驟然看到屏風那端,鮮活靈動、亭亭玉立的少女,李慕瞬間覺得自己的心被填滿了,滿的再也盛不下任何旁的東西。

他是庶房所出,又不是長子,長這麼大,他從來沒覺得自己真正擁有過什麼東西。直到今天,再次見到月瀠,他才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原來也完完整整地擁有著一樣珍寶,她的美麗、她的羞澀,甚至此後一生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是他一個人的…

紅著臉問月瀠素日都愛吃些什麼、玩兒些什麼,李慕滿心滿意期待著母親能說動李氏,讓自己早些把小媳婦娶回去,好生呵護寵愛。

但是回去的路上,母親告訴他,親家母捨不得,他怕是還要多等幾年,不然,就先給他納個妾。

李慕聽了,當即義正詞嚴的拒絕,信誓旦旦地說只要月瀠將來不是無出,他這輩子都不納妾!

沈氏將這事當個笑話講給李氏聽,李氏倒沒什麼,月瀠的生母衛姨娘知道後,卻躲在被子裡哭了整夜。

再後來,李慕順利去了官署任職,於是,秦家替女婿謀官缺的事便在半遮半掩中傳開了。

一夜之間,打聽秦棣八字的、上門試探的、甚至找人保媒提親的,都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這下李氏反倒淡定了,對這些提親的人都不冷不熱,只是一門心思放在給秦棣尋訪名師上。

大把的銀子灑出去,託了無數關係,秦修遠終於請到岱北大儒顧如愷收了秦棣爲弟子。有師如此,只要秦棣三年學滿,他的人生便可以踏入到一個不一樣的層面!

塵埃落定,李氏帶著月瀠入宮請安謝恩,母女三人歡聚不提,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回頭再說,李氏第一次入宮回府後,竇老太太對李氏借秦月瀾的勢很憂慮擔心過一陣。但是後來冷眼瞧她很有見識分寸,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不再管了。畢竟是庶房,相府能給的本就不多,現在人家求上進,給孩子謀前途,難道她還要擋路不成?

至於秦鴻謙,就更沒工夫顧得上家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整整三天了,裕王慕容琰回京後再沒露過面不說,當他和大司農杜汝一把借糧令和調糧部署報給惠帝時,任誰也不敢相信,這位大燕君父居然張口就說:朕沒有閒糧,他既發了借糧令,便自用軍糧去補。

末了,還追問一句「裕王何時出征西南平亂」!

第119章情路多舛第230章帝姬歸來第87章鍥而不捨第46章用人用心第433章深宮靡亂第394章靜一靜第94章故技重施第498章莊娥闖宮第156章一吻解君憂第84章三色錦第127章玉石俱焚第314章本王高興第205章魔咒第388章恨愛交織第84章三色錦第375章人比花嬌第302章各人自有修羅場第9章歪打正著第300章算賬第362章對影成三人第2章血海深仇第110章患難真心第195章垂涎已久第539章鐘鼓饌玉不足貴第182章脫罪第251章煩惱皆因強出頭第226章自薦枕蓆第218章驚現國書第173章王爺的心上人第177章問心第89章王爺侍姬第102章月朧回府第157章坐懷不亂第402章侍駕有功第503章無力迴天第3章歸來第306章姨姐甚麗第509章中風第465章繞指柔與百鍊鋼第314章本王高興第288章追悔莫及第412章力挺親人第94章故技重施第185章花殘第86章再逢白毓第215章一別音容兩渺茫第562章貴太妃之死第312章慕容琰的計劃第350章不要理他第58章宜喜宜嗔第515章有染第218章驚現國書第196章小公主的病第258章無憂妙方第259章柔妃的惡計第36章郡主心事第133章睡著了第282章履約第162章不許弄疼第342章佈局第184章久旱逢甘霖第447章喜盈門第577章番外一第347章稟性難移第534章長亭送別第54章各花入各眼第524章烈侯祠第566章說的比唱的好聽第424章勢如水火第307章碧水海棠第133章睡著了第105章秦欽的秘密第180章各人盤算第94章故技重施第141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140章以惡報惡第432章心相惜第573章想要守住第491章近鄉情怯第389章無理由求娶第443章小子還是丫頭第533章狠狠地奚落第374章衾枕孤寒第11章迷霧重重第461章仁義的賊第45章試探第163章浣碧憐花膏第30章其人之道第88章紅斛寄情第495章悲歡離合第425章六宮行權第418章妒火中燒第531章禪位第256章元的小心思第172章身心交付第70章家法伺候第163章浣碧憐花膏第202章誰勸誰第500章男人的天空第109章玉碎
第119章情路多舛第230章帝姬歸來第87章鍥而不捨第46章用人用心第433章深宮靡亂第394章靜一靜第94章故技重施第498章莊娥闖宮第156章一吻解君憂第84章三色錦第127章玉石俱焚第314章本王高興第205章魔咒第388章恨愛交織第84章三色錦第375章人比花嬌第302章各人自有修羅場第9章歪打正著第300章算賬第362章對影成三人第2章血海深仇第110章患難真心第195章垂涎已久第539章鐘鼓饌玉不足貴第182章脫罪第251章煩惱皆因強出頭第226章自薦枕蓆第218章驚現國書第173章王爺的心上人第177章問心第89章王爺侍姬第102章月朧回府第157章坐懷不亂第402章侍駕有功第503章無力迴天第3章歸來第306章姨姐甚麗第509章中風第465章繞指柔與百鍊鋼第314章本王高興第288章追悔莫及第412章力挺親人第94章故技重施第185章花殘第86章再逢白毓第215章一別音容兩渺茫第562章貴太妃之死第312章慕容琰的計劃第350章不要理他第58章宜喜宜嗔第515章有染第218章驚現國書第196章小公主的病第258章無憂妙方第259章柔妃的惡計第36章郡主心事第133章睡著了第282章履約第162章不許弄疼第342章佈局第184章久旱逢甘霖第447章喜盈門第577章番外一第347章稟性難移第534章長亭送別第54章各花入各眼第524章烈侯祠第566章說的比唱的好聽第424章勢如水火第307章碧水海棠第133章睡著了第105章秦欽的秘密第180章各人盤算第94章故技重施第141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140章以惡報惡第432章心相惜第573章想要守住第491章近鄉情怯第389章無理由求娶第443章小子還是丫頭第533章狠狠地奚落第374章衾枕孤寒第11章迷霧重重第461章仁義的賊第45章試探第163章浣碧憐花膏第30章其人之道第88章紅斛寄情第495章悲歡離合第425章六宮行權第418章妒火中燒第531章禪位第256章元的小心思第172章身心交付第70章家法伺候第163章浣碧憐花膏第202章誰勸誰第500章男人的天空第109章玉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侯马市| 白玉县| 通河县| 高密市| 庆城县| 景德镇市| 延长县| 略阳县| 大石桥市| 磴口县| 宁化县| 常州市| 东山县| 松阳县| 淅川县| 衡阳市| 淳安县| 南昌县| 砀山县| 松原市| 富裕县| 抚顺县| 乌海市| 会泽县| 梅州市| 庐江县| 大同市| 台北县| 许昌县| 秦皇岛市| 太白县| 兰溪市| 玛纳斯县| 武胜县| 调兵山市| 红河县| 乌拉特中旗| 大理市|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