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83章 風波即起

第783章 風波即起

人生已不復再見,告別時,終究還是少了一個用力的擁抱。

隨著一陣陣喪鐘傳遍汴京城,宮門外的朝臣們也反應過來,紛紛跪倒在地,面朝福寧殿方向嚎啕大哭。

趙孝騫沉默地跪著,垂頭默默流淚。

人死燈滅,一切愛憎恩怨隨風而逝。

回首他與趙煦這些年相處的點點滴滴,終歸是恩大於怨。

在趙煦的心中,大約是真心將他當作了親弟弟,這些年趙煦既是君王,也是兄長,在這本該勾心鬥角的朝堂裡,給予了趙孝騫幾分難得的溫暖。

莫道天家無情,無論貧富貴賤的人,其實都有情。

此時的宮門內外,皆是一片哭嚎,許多老臣悲痛地叩首大哭,額頭都磕出了血。

汴京城內,隨著喪鐘敲響,無數百姓民居也點亮了燈。

當官家駕崩的消息飛快傳遍全城時,百姓家家戶戶也紛紛掛起了白燈籠和白幡,城內處處可聞哭聲。

這時宮門打開,一羣宦官捧著一堆白綾走出來,將白綾發放給宮外跪地大哭的朝臣們。

朝臣們接過白綾,將它系在自己的官帽上和腰間,觸目所及,全城縞素。

沒過多久,一羣僧人和道士也列著隊,匆匆趕到宮門外,很快便有宦官將這些僧道領進宮中。

趙孝騫神情麻木地跪著,對旁邊朝臣們的嚎啕痛哭視若無睹。

他的腦海裡仍舊閃現著當年的種種畫面。

緬懷,不必太喧囂。

無聲者更悲。

不知過了多久,宮門再次打開,一名宦官走到趙孝騫面前低聲道:“稟成王殿下,太后和章相公請殿下入慶壽殿。”

趙孝騫點了點頭,沉默地起身,跟著宦官走入宮門。

趙煦病逝於福寧殿,那座殿已是停柩之地,向太后與章惇欲議事,只能在太后的慶壽殿。

來到慶壽殿,趙孝騫整了整衣冠走入,殿內的氣氛壓抑沉悶,瀰漫著濃濃的哀慟氣息。

殿內殿外已掛起了白幡,就連坐的椅子也被宦官包裹了一層白布。

趙孝騫向太后和章惇行禮後坐下,擡眼一掃,見二人的表情有些怒意,只是努力壓抑住了。

趙孝騫深吸了口氣,努力平復了悲傷的情緒,讓自己恢復冷靜和理智。

從太后和章惇此刻並不愉快的表情能看出來,二人剛纔大約是因爲新君人選問題有過爭吵。

趙孝騫之前在兩頭遊走,自然很清楚二人的立場。

向太后堅決支持端王趙佶即位。

而章惇,卻極力反對端王即位,當然,這並不代表他支持簡王,事實上章惇兩個都看不上,如果一定要選,章惇只能無奈地選擇支持簡王。

剛纔二人爭吵的原因,大約便是爲此。

趙孝騫不動聲色地坐下,先朝太后拱了拱手,道:“太后召臣入宮,不知所爲何事?”

太后擦了擦眼淚,悲慼地道:“子安,官家……崩矣。”

趙孝騫垂頭:“臣已知道,太后請節哀。”

太后哽咽道:“官家臨終前留下口詔,可令本宮,章相公和子安三人治喪,官家囑咐喪事從簡,不可鋪張,不可動用國庫,京畿與各地官府不準借喪事搜刮民脂,增賦加稅。”

趙孝騫心頭一震。

趙煦臨終前居然將他劃入治喪的成員,這個任命看似普通,實則很不一般。

自古爲大行皇帝治喪的官員,必是功高顯赫,或是德高望重的老臣,趙煦將他劃入治喪的官員名單裡,是他最後一次擡捧自己。

思忖許久,趙孝騫緩緩道:“臣還年輕,對治喪禮儀不甚明瞭,若需要臣做什麼,太后請儘管吩咐臣。”

太后淡淡地道:“治喪不過掛名罷了,具體事宜自有禮部和宗正寺官員操持,本宮亦不便過多露面,接下來便要辛苦兩位了。”

趙孝騫和章惇齊聲應是。

向太后頓了頓,有意無意地瞥了章惇一眼,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宮中治喪之時,也請兩位召集朝臣,商議新君人選。”

不覺加重了語氣,太后的針對性更加明顯:“所議之人選,必須合乎祖制,自古長幼嫡庶,禮法規矩森嚴,還望二位稟此而爲,切莫違了祖制。”

章惇闔目捋須的動作突然一頓,片刻後,繼續捋須,眼睛仍未睜開。

趙孝騫不解道:“太后,臣人微言輕,怎可妄議新君人選?”

久不出聲的章惇黯然道:“官家臨終前有遺言,說子安對大宋社稷有大功,既是皇族宗親之後,又是社稷砥柱功臣,新君之選,子安理應參與商議。”

趙孝騫沉聲道:“官家臨終前,沒有留下遺詔,指定新君人選嗎?”

太后和章惇同時黯然搖頭。

“本宮問了官家,他卻抿嘴不言,也不知是當時已神志不清,還是不願提名。”

趙孝騫再次沉默,心頭又是一酸。 新君人選的事,趙煦直到最後終究還處於矛盾之中,直到死去也沒做出最後的決定,只能將這個問題留給後人。

“宮人已開始佈置靈堂法事,今夜我等便爲大行皇帝守靈,天亮後再換禮部官員便是。”向太后緩緩道。

三人簡單商議了一下喪事流程後,向太后便吩咐宮人移駕福寧殿。

太后乘坐鳳鑾,趙孝騫和章惇並肩緊跟在後。

行走在深宮中,章惇瞥了一眼前方的太后鑾駕,低聲道:“子安,新君人選你怎麼說?”

趙孝騫看了他一眼,道:“章相公還是堅決反對端王即位?”

章惇點頭:“不錯,事關大宋國運,也關乎新政是否繼續推行,端王不可即位,否則大宋這幾年剛有起色的新政,恐又復廢矣。”

趙孝騫卻嘆道:“可是章相公就算支持簡王,他也不見得答應繼續推行新政,我觀簡王性情,此人極度自我,做事只憑自己的喜惡,他若即位,新政怕也是艱難重重。”

章惇神情露出幾分不甘,咬牙道:“老夫只要在朝堂一日,縱是忍辱負重,也要將新政推行下去,縱死不悔。”

趙孝騫深深地注視著他。

有些人,是真的憑著理想信念而活,章惇的信念便是新政。

新政的好壞對錯且不論,至少章惇的這股堅韌的精神,已值得趙孝騫欽佩了。

見趙孝騫沉默不表態,章惇腳步突然一頓,表情露出幾分複雜和古怪。

“章相公怎麼了?”趙孝騫不解地問道。

章惇飛快瞥了一眼前方太后的鑾駕,聲音壓得愈發低沉。

“其實官家臨終前還說了一句話……”章惇緩緩道。

“官家說了什麼?”

“官家說,‘可惜子安是宗親,他若是朕的親兄弟,朕死亦無憾了’。”

趙孝騫心頭大震,腳步也隨之遲緩下來。

章惇看著他變幻的表情,嘆道:“官家的這句話,老夫深以爲然……若子安是官家的親兄弟,太后與老夫何苦爲新君人選爭執不休?子安之才,正是天經地義的新君之選。”

趙孝騫冷冷道:“章相公這是在試探我?”

章惇搖頭:“老夫說的是心裡話,可惜了……”

趙孝騫心中一動,似笑非笑地道:“我若也有爭位之意,章相公認爲我勝算幾何?”

章惇表情一滯,卻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拍了拍他的肩,呵呵笑了兩聲,然後加快腳步追上太后的鑾駕。

…………

一夜過去,天亮時分,趙孝騫滿身疲倦地走出宮門。

守了半夜的靈,隨著身體的極度疲倦,趙孝騫的悲傷情緒彷彿也麻木了。

福寧殿內怔怔盯著趙煦的靈柩,腦子裡不停地胡思亂想,最後漸漸一片空白,如同一具行屍走肉,隨著禮部官員的唱喝聲,讓他跪就跪,讓他起就起,沒有喜怒,沒有思想。

天亮出了宮門,宮門外仍聚集著無數朝臣,密密麻麻布滿了宮門外的廣場。

昨夜的噩耗震動了整個汴京,城內幾乎所有的官吏全都到了,還有許多百姓也聞訊趕來,遠遠地朝著宮門磕頭哭泣。

此時的趙孝騫神情麻木地穿過人羣,步行回到楚王府。

很困,很想睡,但趙孝騫知道決戰的時刻已來臨,他不能睡。

屏退了王府前庭和銀安殿的下人,趙孝騫叫來了陳守。

“兩件事,你速速派人幫我辦了。”趙孝騫沉聲道。

陳守抱拳:“世子請吩咐。”

“第一件事,派快馬飛赴遼國上京,召皇城司勾當公事甄慶回京,此事十萬緊急。”

“是!”

“第二件事,派快馬赴燕雲幽州城外大營,密會種建中和宗澤,告訴他們二人,馬上將主帥陳鬆齡控制住,將兵權重新掌握在手,隨時準備率軍回京,以勤王事。”

第一件事很平常,陳守尚無任何反應,聽到第二件事時,陳守赫然一驚,擡頭看著趙孝騫。

“興師勤王”,自古以來便是造反的託詞,儘管陳守對趙孝騫的心思猜得八九不離十,可他還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突然。

趙孝騫並沒有解釋,而是擡頭望向天邊的朝陽,淡淡地道:“官家已逝,風波即起,新的時代來臨了。”

還有一句話他沒說。

趙煦已故,他趙孝騫的封印也解了。

趙煦在,趙孝騫不願反。

趙煦死,天下無人值得他效忠。

端王和簡王,他們是什麼東西?也配我趙孝騫付出一顆忠心?

(本章完)

第693章 以役代殺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4章 世子出馬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625章 夫妻決裂第493章 事有蹊蹺第2章 王府獨苗第679章 告祭太廟第55章 轄下所屬第677章 盟書已成第114章 開啓時代第447章 談判交鋒第307章 雛鷹既壯第336章 宗親宮宴第475章 聯姻送禮第233章 興舉義兵第524章 急奏驟至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27章 新賬舊賬第344章 父子心眼第602章 密旨誅除第786章 夜半變故第184章 馮氏還俗第638章 純潔朋友第21章 君臣又見第69章 忘年交好第424章 太孫狩獵第7章 奏疏之禍第600章 上奏不法第345章 因巧而敗第524章 急奏驟至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184章 馮氏還俗第245章 行賄內侍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682章 最後血性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767章 提審二王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170章 前程利弊第9章 深宮天聽第90章 接親出逃第161章 破門而入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535章 敵外有敵第456章 橫財天降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198章 身敗名裂第233章 興舉義兵第237章 平夏新城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69章 忘年交好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58章 知音難覓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664章 王衝獻馬第301章 邊境軍情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6章 越收越緊第6章 越收越緊第444章 治城招商第337章 意外發現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729章 背後黑槍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167章 重鼓輕捶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188章 大婚之期(下)第381章 投敵自保第508章 明正典刑第535章 敵外有敵第168章 似少年遊第52章 君子之澤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656章 王妃上門第306章 局面反轉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282章 陌生老者
第693章 以役代殺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4章 世子出馬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625章 夫妻決裂第493章 事有蹊蹺第2章 王府獨苗第679章 告祭太廟第55章 轄下所屬第677章 盟書已成第114章 開啓時代第447章 談判交鋒第307章 雛鷹既壯第336章 宗親宮宴第475章 聯姻送禮第233章 興舉義兵第524章 急奏驟至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27章 新賬舊賬第344章 父子心眼第602章 密旨誅除第786章 夜半變故第184章 馮氏還俗第638章 純潔朋友第21章 君臣又見第69章 忘年交好第424章 太孫狩獵第7章 奏疏之禍第600章 上奏不法第345章 因巧而敗第524章 急奏驟至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184章 馮氏還俗第245章 行賄內侍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682章 最後血性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767章 提審二王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170章 前程利弊第9章 深宮天聽第90章 接親出逃第161章 破門而入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535章 敵外有敵第456章 橫財天降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198章 身敗名裂第233章 興舉義兵第237章 平夏新城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69章 忘年交好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58章 知音難覓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664章 王衝獻馬第301章 邊境軍情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6章 越收越緊第6章 越收越緊第444章 治城招商第337章 意外發現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729章 背後黑槍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167章 重鼓輕捶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188章 大婚之期(下)第381章 投敵自保第508章 明正典刑第535章 敵外有敵第168章 似少年遊第52章 君子之澤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656章 王妃上門第306章 局面反轉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282章 陌生老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海林市| 全椒县| 南川市| 祁阳县| 苍溪县| 吉木乃县| 皋兰县| 东乌| 县级市| 新化县| 黎平县| 瑞金市| 大兴区| 阜城县| 南召县| 阳春市| 开原市| 阿克陶县| 黑龙江省| 上杭县| 陇南市| 五莲县| 历史| 台前县| 贞丰县| 荣昌县| 平原县| 黄浦区| 玉林市| 曲松县| 泾阳县| 台州市| 德兴市| 陆川县| 蓝田县| 克拉玛依市| 大足县| 仲巴县| 化隆| 蓬莱市|